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128 MB
  • 2024-10-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docx,共(10)页,1.12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22272a1d202f77c290201799065b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明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夏本纪》写

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禹废除家天下政

治制度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D.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2.战国时期,朝觐作为邦交手段主要有诸侯朝天子、诸侯相朝、天子朝诸侯三种。据统计,秦国受朝觐16次,魏6次,周、赵、齐各3次,韩1次。这反映出当时A.诸侯争霸斗争激烈B.统一趋势十分明显C.周王统治名存实亡

D.诸侯外交非常频繁3.“法鼎”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各诸侯国的法典都秘藏于官府之内,平民无权查阅。至春秋后期,郑国执政子产开历史先河,将国家法典刻在鼎上,示法于民,即所谓“法鼎天下,法在人心”。此举A.利于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B

.倾向于对平民权益的保护C.彰显了法律的“去神秘化”D.力求稳定封建统治秩序4.图1为秦始皇巡行路线图,据此推断,其巡行旨在图1A.拓展秦朝疆域B.强化郡县监察C.弥合地方分裂D.传播秦国文化5.东汉和帝时规定,“郡国口二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四十万以上二人,六十万以上三人。不满

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至于边远州郡,则略有优待。这表明察举制的意义在于A.增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B.为封建政权选拔大批人才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削弱地方士族的政治势力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

,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7.两晋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吏,约占入仕者的半数;由考核和学校考试入仕的,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

%;官府属员入仕的,占1.2%。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察举选官占据主流B.选官权由中央主导C.门阀政治逐渐衰落D.九品中正制被废除8.《唐律疏议》中有“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的规定。此律条的“疏议”释义:“‘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

,制法不同。”该规定主要体现了唐代A.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B.优容宽待的民族政策C.儒法结合的法律体系D.灵活务实的治理策略9.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

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10.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

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1.图1是《明朝形势图(1433年)》,

图2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观察两幅地图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图1图2A.明朝长城军事防御功能蜕化B.明清时期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C.明清的疆域逐渐达到最大化D.清前期确定了完整的领土界限12.1904年,清

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制度,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学历,毕业考结果分为最优、优、中、上、最下五等,中等以上成绩获得翰林、进士、举人等身份,别由官府予以选录。这一举措A.废除了科举选官制度B.体现了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C.促成了教育的近

代化D.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3.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首开部分社会成员通过选举机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渠道。武昌起义前,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100多个。到1913年底,国内新兴的公开党会团体

682个,但是中国从未真正形成代议民主制度。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A.中国没有实行直接民权B.代议制民主的社会基础发展不充分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西方列强采取了“以华治华”的策略14.新民主主义革命

初期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抗日战争时期他认为凡参加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涵盖在人民范畴之内。据此可知毛泽东A.将区分敌友作为民主革命首要问题B.据社会主要

矛盾变化调整人民范畴C.进一步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将统一战线看成是革命的领导力量15.20世纪60年代,从工厂到农村,从学校到机关,学雷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全国出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

”、焦裕禄等诸多先进典型。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运动”A.有利于新社会风尚形成B.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C.改善了社会生活的品质D.促进了广大劳动者整体索质提高16.1980年8月,邓小平在《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B.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C.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D.坚持立法为民

的原则17.伯利克里是雅典卫城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他力图做到建筑项目的实施“使财富变成活跃的事业……激发每一种技艺,推动每一只手,使全城邦的人几乎都能得到工资。”据此可知,伯利克里意在A.扩大公民参政权B.反对奴

隶制度C.增强城邦凝聚力D.保护私有财产18.依照早期罗马法,凡不能还债者就沦为债权人的奴隶。共和国晚期规定可以直接以债务人的产业抵债,不论是否足以抵债。这一变化有利于A.维护公平正义B.完善司法程序C.保护私有财产D.稳定公民群体19.中古西欧的教会

学校教授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虽以宗教为目的,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杀人等,这表明教会学校A.推动自然科学发展B.强化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宗教伦理教化D.促进理性思维形成20.11—13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

,以契约的方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署生效。这种契约关系A.强化了专制王权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削弱了教会特权D.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21.英王亨利八世(1509—1

547在位)通过议会颁布12部叛逆法,将某些传统重罪定义为叛逆罪并施以重惩,如拒绝向国王宣誓从蔑视王权罪升格为叛逆罪并处死刑。上述举措A.旨在维护宗教改革成果B.动摇了专制王权统治C.破坏了王在法下的传统D.重新建构了英国法系22.17世纪,欧洲的地图测绘由政府性的职能

机构与学术团体主导绘制,测绘成果往往成为外交谈判、国土勘界、调查与空间规划的重要历史依据。这说明A.欧洲民族国家的意识增强B.近代外交制度的逐渐建立C.人文主义在欧洲大陆传播D.服务于帝国主义对外扩张23.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各派

颁布的宪法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拿破仑帝国虽有同封建贵族相妥协的一面,但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政权。材料重在强调法国A.拿破仑统治时期的进步意义B.通过立法形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C.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D.大革命彻底扫除了

本国的封建势力24.在国际联盟的半官方徽章中,五边形象征五大洲,五角星代表五大种族,并以英文和法文书写“国联”字样,但并未获得成员国的广泛认可。联合国徽章中间是橄榄枝围绕的世界地图,地图的纬线由五个同心圆构成,长期沿用。材料表明,与国联相比,联合国A.突出了世

界和平与团结B.忽略了种族和解重要性C.实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D.实际由英法两大国主导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表1新中国成立前后大行政区的设置概况时间大行政区的设

立大行政区下辖区域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5个省、2个市1949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成立6个省、1个行署、4个直辖市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5个省、1个市1950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3个省、4个行政区、2个市195

0年2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6个省1950年7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3个省、4个行署、1个市材料二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取消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军政委员会,一律改为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各该地区进行领导与监督地方政府的机

关”,不再作为地方最高政权机关。1953年1月至1954年11月,华北、东北、西北等六个大区的行政委员会全部撤销,大行政区至此退出历史舞台。——上述材料据华仁康《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演变》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

释大行政区最终被撤销的理由。(8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派将军、都统等官员监管边疆军事、民政,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蒙古诸部在吸收八旗制度、草原会盟习

俗基础上,实行盟旗制度,各旗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各盟、旗不相统属。统一新疆后,在传统伯克制度基础上,实行政教分离政策,伯克不能世袭,负责当地民政事务。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并借助宗教领袖教化风俗,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设府厅州县,建立保甲制

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旅途费用由朝廷承担,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政府还鼓励内地人口移居边疆,贷给种子与耕牛;在边地创办学校,发展儒学教育。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较历代而言最为成熟和完善,体现了

清朝治边方略的基本精神,边疆治理也卓有成效。——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尤为重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

院的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中央设立蒙藏事务局,由其负责边疆事务,如发展蒙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版蒙藏回文的《白话报》,设立蒙藏专门学校,嘉奖边疆地区爱国上层人士,任命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等。1919年,孙中山在

《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整体规划。——摘编自孙宏年《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思想与机构演变(1912—1919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治理举措所体现的治边策略,简析其

治边举措的主要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边疆治理呈现的新变化,分析边疆治理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从隋场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

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

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

……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据弃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

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在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官本身并不占

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资料。——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西方代议

制民主政治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近代西方君主立宪制起源于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及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德国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借鉴了英国,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近代西方民主共和制起源于美国,其在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里率先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同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后被其他国家仿效,产生深远影响。——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具体,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

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