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389.253 KB
  • 2025-0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共(14)页,389.25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e88348f46e68aab1f52d801dd319b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1.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A.H2、O3B.H2SO4、H2CO3C.SO2、NOD.Na2SO3、KClO3【答案】C【解析】【分析】三氧化二碳的分子式

为C2O3,只含C、O两种元素,为氧化物,结合选项中物质的组成及类别来解答。【详解】A.H2、O3均为单质,故A不选;B.H2SO4、H2CO3均为酸,故B不选;C.SO2、NO均为氧化物,故C选;D.Na2SO3、KClO3均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

均属于盐,故D不选;故答案选C。2.古诗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D.爆

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答案】C【解析】【详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流水和光照不涉及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屠苏;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C。3.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丁达尔现象B.闻气味2C.过滤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答案】A【解析】【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区别溶液和胶体最

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答案选A。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答案】C【解析】【详解】A.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

O3,它是盐而不是碱,A不正确;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硫酸氢钠是盐不是酸,B不正确;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C正确;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D不正确;故选C。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

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Fe(OH)3胶体的电泳现象证明此胶体带正电荷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

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到呈红褐色液体,故A错误;B.溶液的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微粒直径在1nm与100nm之间,而浊液的微粒直径大于100nm,因此分散系中分散质

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故B正确;C.胶体本身呈电中性,带电的是胶粒吸附带电离子,故C错误;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能区别胶体和溶液,但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丁达尔效应,而在于分散

系微粒直径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胶体制备和性质,正确的是3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B.将饱和3FeCl溶液加热沸腾至出现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nmD.将一束强光通过3Fe(O

H)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B.将饱和3FeCl溶液加热沸腾至出现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加几滴3FeCl溶液,继续煮沸

一会儿,得红褐色的3Fe(OH)胶体,故B不符合题意;C.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间,溶液的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浊液的粒子直径>100nm,故C不符合题意;D.鉴别胶体和溶液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光线通过胶体时出

现光亮的通路,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为易错点。7.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食盐水B.铜C.二氧化硫D.氢氧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

合物,A项食盐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项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C项二氧化硫本身不能导电,不是电解质,D项氢氧化钠是电解质,故答案选D。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a2SO4=Na++2-4SOB.Ba(OH)2=Ba2++-2OHC.Al2(SO4)3=2Al3++32-4SOD.Ca(

NO3)2=Ca2++2()-32NO【答案】C【解析】【详解】A.硫酸钠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2-4SO,故A错误;4B.氢氧化钡是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

)2=Ba2++2OH—,故B错误;C.硫酸铝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2-4SO,故C正确;D.硝酸钙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3,故D错误;故

选C。9.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H2和O2反应生成水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KClO3(固体)和MnO2(固体)混合加热制O2D.NaOH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气和氧气混合需要点燃

才会反应,且该反应没有离子参加,不是离子反应,A不符合题意;B.锌与稀硫酸可反应,锌与氢离子发生反应,是离子反应,B符合题意;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加热反应,该反应没有离子参加,不是离子反应,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与硫酸钾混合没有发生

化学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OH-+HCO3−=CO23−+H2OB.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H++OH-=H2OC.铝与硝酸汞溶液反应:Al+Hg2+=Al3++HgD.金属铜与

稀盐酸反应:Cu+2H+=Cu2++H2↑【答案】A【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OH-+HCO3−=CO23−+H2O,A正确;B.氢氧化铜难溶,与稀硫酸反应:2H++Cu(OH)2=Cu2++2H2O,B错误;C.铝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2Al+3Hg

2+=2Al3++3Hg,C错误;5D.金属铜与稀盐酸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A。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23−+2H+=H2O+CO2↑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24−+H+

+OH-=BaSO4↓+H2OC.CuO与稀盐酸反应:CuO+2H+=Cu2++H2OD.铁粉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镁难溶,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MgCO3+2

H+=Mg2++H2O+CO2↑,A错误;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4−+2H++2OH-=BaSO4↓+2H2O,B错误;C.Cu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

uO+2H+=Cu2++H2O,C正确;D.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2H+=Fe2++H2↑,D错误;答案选C。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H+、2-4SO、OH-B.Na+、Cu2+、2-3CO、-3NOC.Na+、H+、Cl-、2-3COD.

Na+、Cu2+、Cl-、2-4SO【答案】D【解析】【详解】A.H++OH-=H2O,A不合题意;B.Cu2++2-3CO=CuCO3,B不合题意;C.2H++2-3CO=H2O+CO2↑,C不合题意;D.Na+、Cu2+、Cl-、2-4SO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故答

案为:D。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K+、Na+、4MnO−、24SO−B.强碱性溶液:3HCO−、Na+、Cl-、3NO−6C.强酸性溶液:Fe2+、K+、ClO-、3NO−D.在碳酸钠溶液中:K+、4NH+、Cl

-、24SO−【答案】D【解析】【详解】A.4MnO−的水溶液显紫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B.在强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OH-与3HCO−会发生离子反应,产生23CO−、H2O,不能大量共存

,B不符合题意;C.在强酸性溶液含有大量的H+,H+、Fe2+与3NO−和ClO-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D.在碳酸钠溶液中中含有大量的Na+、23CO−,这两种离子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

应,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2Ba(OH)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4BaSO不

是电解质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a时刻2B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D.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24HSO电离出的离子导电【答案】A【解析】【详解】A.向一定体积的2B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因为生成4BaSO的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比较少,而4BaSO是电解质,故A错误;B.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B处的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B正确;7C

.a时刻导电能力最弱,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离子浓度最小,所以a时刻2Ba(OH)溶液中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故C正确;D.BC段过量的硫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致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故D正确

。故答案选A。15.下列说法正确的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B.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同时发生还原反应C.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答案】B【解析】【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特征,A错误;B.发生氧

化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同时发生还原反应,例如高锰酸钾分解制备氧气,B正确;C.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转化为臭氧,C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D

错误;答案选B。16.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MnO2→Mn2+B.Sn2+→Sn4+C.Ag+→AgD.CuO→CuCl2【答案】B【解析】【详解】A.M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反应属于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S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符合题意;C.Ag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反应属于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Cu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

意;故合理选项是B。1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H2OB.CaO+H2O=Ca(OH)2C.2H2O2催化剂2H2O+O2↑D.CaCO3高温CaO+CO2↑8【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

还原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反应CaO+H2O=Ca(OH)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故B不选;C、反应2H2O2催化剂2H2O+O2↑中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过氧化氢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C选;D、反应CaCO3高温CaO+CO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

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1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A.氧元素的得与失B.化合价的升降C.电子的转移D.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C【解析】【详解】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它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答案选C。19.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22CaOHHOCuO223高温CCOHCO⎯⎯⎯→⎯⎯→⎯⎯⎯→高温32CaCOCO⎯⎯⎯→,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A.化合反

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C和CuO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

成Cu和CO2,属于置换反应;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属于化9合反应;H2CO3和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属于复分解反应;CaCO3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aO和CO2,属于分解反应;C项正确。20.已知5KCl

+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1个KClO3参加反应时有5个电子转移C.KClO3是氧化剂D.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

质量比为1:5【答案】D【解析】【详解】A.H2SO4的组成元素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物质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正确;B.在反应前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反应后变为Cl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5价,所以1个KClO3参加反应时有5个电

子转移,B正确;C.在反应前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反应后变为Cl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KClO3是氧化剂,C正确;D.在反应前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反应后变为Cl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5价,得到电子被还原;KCl中Cl元素化合价为

-1价,反应后变为Cl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1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知KClO3、KCl反应的个数比为1:5,即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D错误;故答案为D。第II卷二、填空题21.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

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H2SO4溶液,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4)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

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10D.Fe(OH)3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5)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__

___(填“有”或“无”)丁达尔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答案】①.B②.FeCl3+3H2OΔFe(OH)3(胶体)+3HCl③.胶体先发生聚沉得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

到棕黄色溶液④.A⑤.无⑥.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详解】(1)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饱和FeCl3溶液直接加入NaOH浓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答案选B;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ΔFe(OH)3(胶体)+3HCl;(3)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H2SO4溶液,胶体发生聚沉得到氢氧化铁沉淀,然后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铁,观察到的现象为胶体先发生聚沉得到红

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答案为:A;(5)由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不到丁达尔现象;氢

氧化铁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是氯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22.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4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请分别填出其化学

式。甲:Ca、H2、O2、Cl2;乙:CO、CaO、CO2、SO2;丙:Ca(OH)2、K2CO3、KHCO3、K2SO4;丁:NaOH、Ca(OH)2、KOH、CaCl2。(1)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

__,丁________。(2)根据图示,写出序号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①CaO⎯⎯→②Ca(OH)2⎯⎯→③CaCl21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Ca②.CaO③.Ca(OH)2④.CaCl2⑤.2Ca+O2=2CaO⑥.CaO+H2O=Ca(OH)2⑦.Ca(O

H)2+2HCl=CaCl2+2H2O【解析】【详解】(1)甲中H2、O2、Cl2均是非金属单质,Ca是金属单质;乙中CO、CO2、SO2均是非金属氧化物,CaO是金属氧化物;丙中K2CO3、KHCO3、K2SO4均是盐,Ca(OH)2是碱;丁中NaOH、Ca(OH)2、KOH均

是碱,CaCl2是盐。(2)①钙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2=2CaO。②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③氢氧化钙溶于盐酸中生成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

)2+2HCl=CaCl2+2H2O。23.I.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也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有下列反应:①CO2+C高温2CO②Cu2(OH)2CO3Δ2Cu+H2

O+CO2↑③2NaOH+Cl2=NaCl+NaClO+H2O④2CO+O2点燃2CO2⑤3Fe+4H2O高温Fe3O4+4H2⑥CuO+CO加热Cu+CO2⑦2H2O通电H2↑+O2↑⑧CO2+H2O=H2CO3(1)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

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Ⅱ.(1)反应Fe2O3+2Al=Al2O3+2Fe在化学上被称为“铝热反应",人们可利用该反应来焊接铁轨,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在该反应中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该元素的原子______电子,被______;而_____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_____电子,被______。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______反应,Al发生了______反应,______是氧化剂,___

___是氧化产物,______是还原剂,______是还原产物。(2)写出CuO与CO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3)写出Cu和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答案】①.①④⑧②.⑤③.①③④⑤⑥⑦④.置换反应⑤.Al(铝)⑥.失去⑦.氧化⑧.Fe(铁)⑨.得⑩.还原⑪.还原反应⑫.氧化⑬.Fe2O3⑭.12Al2O3⑮.Al⑯.Fe⑰.⑱.【解析】【详解】I.(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的有①④⑧;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有⑤;(2)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⑧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①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③中氯元素化合

价发生变化,④碳和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⑤中铁和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⑥中铜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⑦中氢和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均是氧化还原反应;Ⅱ.(1)反应Fe2O3+2Al高温Al2O3+2Fe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在该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被应用和;而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还原反应,Al发生了氧化反应,Fe2O3是氧化剂,Al2O3是氧化产

物,Al是还原剂,Fe是还原产物。(2)CuO与C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高温Cu+CO2,铜元素化合价降低2价,碳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则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3)

Cu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银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得到1个电子,则用单线桥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24.I.下列物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①NaHSO4晶体,②液态O2,③冰醋酸(固态醋酸),④汞,⑤Ba(OH)2固体,⑥Fe(OH)3胶体,⑦酒精(C2H5OH),⑧熔化Na2CO3,⑨盐酸,⑩金属钠,请

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1)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13(2)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3)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II.按要求写方程式(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①NaHSO4________

_②K2SO4__________③NH4HCO3_______(2)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②实验室制取CO2气体_________。③少量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___

_____。④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______。⑤铁与稀硫酸____________。⑥氧化铜与稀盐酸__________。【答案】①.①③⑤⑧②.⑦③.④⑥⑧⑨⑩④.NaHSO4=Na++H++SO24−⑤.K2S

O4=2K++SO24−⑥.NH4HCO3=NH4++HCO3−⑦.OH-+H+=H2O⑧.CaCO3+2H+=Ca2++H2O+CO2↑⑨.CO2+Ca2++2OH-=CaCO3↓+H2O⑩.Cu2++2OH-=Cu(OH)2↓⑪.Fe+2H+=Fe2++H2↑⑫.C

uO+2H+=Cu2++H2O【解析】【详解】I.①NaHSO4晶体属于酸式盐,熔融状态或溶于水能电离,属于电解质,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②液态O2属于非金属单质,不能导电,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冰醋酸(固态醋酸)属于酸,溶于水能电离,

属于电解质,冰醋酸只含有分子,不含有离子,不能导电;④汞属于金属单质,能导电,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Ba(OH)2固体是碱,熔融状态或溶于水能电离,属于电解质,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⑥Fe(OH)3胶体是混合物,能

导电,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⑧熔化Na2CO3是盐,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⑨盐酸是混合物,能导电,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⑩金属钠属于金属单质,能导电,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

质;综合以上分析可知,(1)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⑧,故答案为:①③⑤⑧;(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故答案为:⑦;14(3)能导电的是④⑥⑧⑨⑩,故答案为:④⑥⑧⑨⑩;II.(1)①硫酸氢钠是酸式盐,在溶液中电离出钠

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24O−,故答案为:NaHSO4=Na++H++S24O−;②硫酸钾是盐,在溶液中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2SO4=

2K++S24O−,故答案为:K2SO4=2K++S24O−;③碳酸氢铵是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电离出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4HCO3=N4H++HC3O−,故答案为:NH4HCO3=N4H++HC3O−;(2)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发生

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答案为:OH-+H+=H2O;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

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③少量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a2++2OH-=CaCO3↓+H2O,故答案为:CO2+Ca2++2OH-=CaCO3↓+H2O;④硫酸铜溶

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故答案为:Cu2++2OH-=Cu(OH)2↓;⑤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答案为

:Fe+2H+=Fe2++H2↑;⑥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故答案为:CuO+2H+=Cu2++H2O。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