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时练习语文试题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6.636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时练习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时练习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时练习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时练习语文试题.docx,共(7)页,26.6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e7627c3ad11a509eddf72d50f37d9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定时练习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

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唐诗在读者心目中之所以获得那么普遍的荣誉,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语言方面的成就,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这种语言的更深的基础,则是唐人的现实生活,唐代从分裂中获得统一,又摆脱了六朝门阀势力的

残余,使得唐帝国走上古代封建社会的高峰,一种生活的信念,高瞻远瞩的气概,青春的旋律,少年人的精神,朝气蓬勃地展现在眼前。所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丰富而健康

的生活气息,反映着时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诗。语言的诗化,正如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语法,一是它的词汇。以前者为基础的如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可以省略,新鲜的表现手法等等,使得语句更

精炼、更自然、更解放,而后者则是它的丰富的语汇,这些语汇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一个诗人写一首诗,很少都同时由他自己来创作诗的形式、诗的语法、诗的语汇等,而是基于前人以及他自己在这方面所累积的无数

成果而创作。所谓诗的词汇,并非在生活的词汇外另外有什么词汇,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从事物本身得来。《诗品序》说:“‘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

由直寻。”这些话至少说明了最平常的真理。而诗坛的普遍繁荣,正是要建立在这最平常的真理之上的,可是一般生活语言中的词汇怎样能成为富于诗意的词汇呢?这仍然是与实际的生活分不开的。中国封建社会从汉帝国发展到唐帝国,生活内容五百年来没有发生剧烈

的变化,只是更成熟地走向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高峰而已。在这样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累积了生活经验,也累积了生活感受,仿佛一个住了几十年而没有剧烈变化的家乡,其中一木一石,都能唤起生活中的丰富的感受和联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个“月”,这个“关”,这个“山”,从秦汉一直到唐代,其中累积了多少人的生活史?它所能唤起的生活感受的深度和广度有多么普遍的意义!正是这样,这首诗才能如此形象而典型地被歌唱出来。且不说一首完整的诗,就仅仅“

关”“山”“月”这三个字连在一起就会产生相当形象的联想。这难道不是唐人普遍的感受吗?正如“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个“柳”又是何等地为生活所熟悉。然而,诗化的过程也不单纯是生活的熟悉,

正如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一样,一个民族心理和特征的形成,既取决于他的生活,也渊源于他的文化传统。从《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柳”的形象开始是偶然地而非很普遍地在诗中

出现。然而“柳”已经与“春天”、与“游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逐步深入于人的情感世界。《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陶渊明则自称五柳先生.王恭则被人称道为“濯濯如春月柳

”,而“柳”在诗中大量地出现,则仍要到北朝《折杨柳歌辞》出现之后,接着隋、唐进入了统一,随着春风得意的时代,随着游子以至边塞的生活,“柳”就成了生活中最富于诗情画意的联想,它是生活也是诗的语言。直到今天,我们还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生活谚语,如果说这也可以算是广义的民族形式,我们能学习的就

更多了。“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寒雨连江夜入吴”“鸬鹉山头宿雨晴”,一直到“清明时节雨纷纷”“江雨霏霏江草齐”,这个“雨”也不过就是普通的雨,然而到了诗歌语言中,它又逐渐形成为多么富于联想的一个词汇,而它的丰富性、普遍性,也是直到唐代才更为突出的,比如王维的《送元二

使安西》所谓:“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关”“山”“月”,这里的“雨”“柳”“酒”“关”这些词汇的出现,也就无怪乎它之成为最富于感染力的赠别诗了。而“客舍”的旅人之情,“青青”的欣欣之意,与那最后二句的巧妙构思,交织成阳关三叠的歌唱。而

从此“渭城”也就被赋予鲜明的诗意,所谓:“生寻野渡寻无归,雁带斜阳入渭城。”这样诗与生活的反复交织充实着丰富着诗的词汇,唐代诗人们以豪迈的生活信念,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吸取着创造着这些词汇,这就使诗歌的语言步入更为鲜活广阔的天地。(摘编自林庚《唐诗的语言》)1.下

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又是日常生活的,所以唐诗能在读者心目中获得普遍的荣誉。B.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反映着当时的生活气息,而这种生活气息本身就

是诗。C.虚字省略这一语言的诗化方式既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D.“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谚语虽然并非诗歌,但能说明“柳”仍贴近我们的生活经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朝时期,社会从乱局转入了大一统,

精神气质如少年般健康、昂扬,以此为基础,诗歌的语言也迎来了大发展。B.“雨”“柳”“渭城”等诗歌语言的使用,使《送元二使安西》成为最有感染力的赠别诗,这些词汇富有鲜明的诗意。C.一代代人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累积经验和感受

,当唐人读到诗中的“关”“山”“月”,便能唤起丰富形象的联想。D.唐诗与生活的不断交织丰富着诗的词汇,诗人们不断创造和吸取这些词汇,使得唐诗语言既高度诗化又广阔鲜活。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

水流。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D.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4.请结合材料梳理“柳”这一形象诗化的过程。(4分)5.杜甫的诗歌能充分体现唐诗语言高度诗化的特点,请以《登高》前两联为例,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父亲的收藏张新军父亲收藏的历史无从考证。从我记事起,我就看见他整日佝偻着腰,肩上搭着一个破麻袋,手里拿着半截铁钩子,为了一点可怜的收藏物在连队四处奔波。收藏几乎占用了他所有

的业余时间,一直到他的生命行将结束。可以说,收藏伴随了父亲整整一生。严格地说,父亲的业余活动根本谈不上收藏。他的收藏纯粹是一个平民为了生活而无奈进行的,与那些社会名流及富有的收藏者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他收藏的物品其实都是别人丢弃的、无用的废物。但我觉得他与一般拾破烂的还有一

点不同,他有职业,他是一个农场连队的牧工。父亲卑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养了我们兄弟几个,让我们活下来的信念在他骨子里像山一样。在我们兄弟眼里,他是一匹疲惫的老马,拉着满载家庭重负的破车,在生活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每月微薄的工资

养活不了我们,捡破烂换一些零用钱贴补家用,成为他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在连队的早晨、中午或者黄昏,在家属区的垃圾坑、废弃的旧房子、路边的林带,总有一个罗圈腿、弓着腰的老头在拼命拨拉、寻觅着什么,身上破旧的军装泛着白花花的汗碱。不用细看,他就是我的父亲。父

亲把捡拾来的东西背回来,攒满一麻袋后,就把麻袋驮到马背上,到团部废品收购站卖掉。这一天我们比过节还要兴奋,中午早早地依在院子门口,眼巴巴地等父亲回来。远远看见父亲骑马归来,我们就像一个月看一次露天电影一样高兴。父亲带给

我们的是几米平布衣料,一卷母亲纳鞋底的棉线绳,腌咸菜的颗粒盐和酱油、醋、火柴、煤油,还有铅笔、橡皮和拼音本。遇到父亲高兴的时候,他会给我们带几粒平时很少见的薄荷糖和几块团部食品厂生产的香甜的黑面包。有一年春天青黄不接,四处弥漫飞舞的各类不知

名的小虫几乎遮住了太阳,它们将垦区所有的树叶啃噬得干干净净,戈壁滩上的野菜叶子也被咬得支离破碎。母亲天天让我们喝玉米粥就腌萝卜条,一天三顿重样,而这样的饭眼看也快要断顿了。父亲卖光了所有的藏品,日子也维持不到月底了。一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父

亲叹着气,蹲下身子从床底下捞出一副马鞍子,然后失神地端详着它,这样专注的神情我们很少看见,被生活压弯了腰的父亲甚至很少用这样的眼光看我们。①这副马鞍子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像件出土文物,上面的皮件黑乎乎的,弥漫着一股陈年的膻味和战争的硝烟味,铜制的铆钉锈迹斑斑,显得

很是沧桑;但从外表看整个做工却非常精细,鞍头上镌刻的神秘花纹,显然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用细皮条编织的精美穗子挂在两边,依然散发着陈旧而古典的光泽。我知道,这副马鞍子是贫穷的父亲唯一值得炫耀的历史。进新疆时,他曾是部队的一名骑兵,这副马鞍子陪伴

他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他一直视之为生命,平时藏在床底下,谁也不让动。只有开春的时候,父亲才把它拿出来在墙根下晒晒太阳。遇到父亲高兴的时候,他会给我们兄弟几个讲他过去与战马的故事。我们有时候甚至有点嫉妒,父亲对马鞍子比对我们兄弟几个都好。父亲的老朋友、牧羊人贾法得知父亲

藏有一副马鞍子,多次上门央求以物换取,但都被父亲沉着脸一口回绝。这天晚上天黑透了,父亲一句话没说,铁青着脸扛起马鞍子出了家门。第二天起床,我们看见屋子中央堆着满满两麻袋玉米棒子。后来才知道,父亲用马鞍子换了贾法的玉米。这年秋天,连队的秋收结束后,②父亲每天天不亮就赶羊似的把

我们兄弟几个往地里赶,拼命四处搜索、拣拾地里遗落的玉米,连队所有的玉米秆子都被我们兄弟几个翻了个遍,我家院子里堆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下酷霜的一个早晨,父亲装了满满两麻袋玉米,推着架子车一声不吭地走了。中午,父亲拉着架子车回来了,上面放着他的马鞍子。父亲虽然很穷,但为人却很直爽义气,送给别人

的东西犹如泼出去的水,是绝对不会去要的,但为了这副马鞍子,他却失信并得罪了多年的老朋友。③从这以后,这副马鞍子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父亲。后来我们长大了,都有了工作,父亲也不去捡破烂了。但他一辈子没有其他嗜好,退休后收藏废品仍然是他的最爱。家里的牙膏盒

、空纸箱、旧鞋子,他一个不丢。生活好了,日子也觉得过得特别快。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已瘫痪在床,他的生活需要我们料理。我们兄弟几个决定把老房子卖掉,把父亲接到我们身边,轮流伺候尽孝心。在我们兄弟几个处理他的收藏品的时候,神志不清的父亲显得很痛苦,但又无可奈何,只是我们把那副马鞍子从床底下拉出来时

,他一下子显得很激动,睁大眼睛挣扎着要坐起来,嘴里大声叫嚷,我明白了他的意思,附在他的耳边告诉他,马鞍子不卖,继续给他留着,他才慢慢平静下来。父亲的收藏就这样结束了。他收藏一生,唯一留下的藏品——那副破旧不堪的马鞍子,也随着他走到哪里,搬到哪里,轮流由我

们兄弟几个收藏。至于它的最后归宿,已经失语的父亲已无法交代。只是有一次,我看见他独自一人坐在床上,长时间地望着墙角的马鞍子愣愣发呆,傍晚的余晖弥漫在他身上,使沉浸在往事中的父亲显得更加孤独。我慢慢走过去,上前搂

住他的肩膀悄悄告诉他:“你走的时候,我把马鞍子放进灵柩里,让它永远陪伴着你。”④父亲吃力地听完我说的话,缓缓抬起头,两眼定定望着我,浑浊的眼睛骤然放出光来,摇摇晃晃举起他的右手,重重地在我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这时候我发现,一生倔强、几乎从不流泪的父亲突然老泪纵横。(有删改)6.下

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叙述了父亲辛苦从事收藏活动时留在“我”记忆中的一个很深刻的场景,下文由此展开了对父亲的回忆。B.父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收藏者,他是把业余时间都用来捡破烂以补贴家用的卑

微的牧工,他真正的“收藏”只有马鞍。C.年幼的我们不知生活甘苦,不解家庭艰难,在父亲卖掉废品带回难得一见的薄荷糖和黑面包时,更是显得格外兴奋。D.父亲的马鞍承载的内容厚重,既有军旅生涯这一令父亲引以为傲的历史,也有艰难生活里

不得已失信于老友的经历。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从皮件、铆钉、做工等角度描写马鞍,诉诸视觉和嗅觉,突出其古旧精美等特点。B.句子②中的“赶”字,既符合父亲的职业特点,也是他想要换回马鞍的急切心情的外化。C.句子③单独形成段落,结构上勾连上下文,既表

达了强烈的感情,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D.句子④使用“摇摇晃晃”“重重”等叠词,展现出了父亲内心的情感波动,富有画面感。8.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遇到父亲高兴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颇有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本文塑造的“父亲

”形象平凡而普通,这类“父亲”形象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常见,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创作意图的理解。(6分)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

也。玮以恩信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怨而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

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杀商

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廷使张昇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

渭九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汆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答①,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材料二: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

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

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

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节选自《将苑·将材》)【注】①驻答:同“驻扎”。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旧与邻族A有怨B而本帐兵马C衰耗D

常乞纳土E前后F帅臣G皆以难守不许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指筑城,这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函梁君臣之首”中的“函”的用法相同。B.微,指暗中,这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意思相同。C.道,指引导,与《离

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道”意思相同。D.苟,指苟且,与《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苟”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蕃人想杀掉代掌秦

州的范翔,计划失败后,他们在半路筑城,截杀过往商旅及修城兵民,但蕃人所筑的城中缺少粮食,最终其城被朝廷派兵攻破。B.从文盈关到古渭州有九十里,中间只通一条路,交通不很方便,但朝廷仍不能放弃古渭,只是不再在此设州,转而在此设置寨主、监

酒两个职位。C.张氏在古渭州世袭蕃巡检之职,与蕃族不和,于是渐渐靠近秦州驻扎,秦州军民若与其共患难,则只对张氏部族有利,而对秦州并没有什么好处。D.《说将·将材》认为优秀的步将需能稳固战场,优秀骑将则要能在险要之地行军,能冲锋在前,撤退殿后,这体现了对不同兵种将领的不同要求。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秦阙食则以贵价来之,自是秦州始困矣。(4分)(2)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4分)14.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据此评价曹玮具备哪些为将才能?(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岐阳三

首①(其二)元好问百二关河②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③问,争遣蚩尤④作五兵。【注】①蒙古兵攻占岐阳(今陕西凤翔),作者时任南阳县令,闻变

写《岐阳》三首。②百二关河:秦地。③苍苍:苍天。④蚩尤:据《史记》记载,蚩尤作乱,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陇水东流闻哭声”句,与辛弃疾“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境相似。B.用“

有情”修饰萦绕战士尸骨的野草,暗示了战士“马革裹尸”的豪情。C.尾联直抒胸臆,通过质问苍天“争遣蚩尤”,传达出诗人一腔愤激之情。D.本诗格调沉郁顿挫、苍凉悲壮,情感低沉悲痛,颇有杜甫离乱诗的风格。16.本诗善于通过环境描写展现民众的苦难,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月亮时圆时缺,“”。(2)《苏幕遮》中“,”两句,周邦彦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小鸟的叫声,暗示了词人对天气转晴的欢愉之情。(3)在《报任安书(节选)》一文中,作者司

马迁明确了自己创作《史记》的宗旨是:“,,成一家之言。”(4)《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5)古代诗词中有不少诗句,通过“谈笑”这一神态来表现人物面对重大局势的从容态

度,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古时,徽州人喜欢聚族而居,民居建筑密度很高。一家挨着一家,一户挨着一户,左勾右连。万一

哪户失火了,难免会殃及池鱼。为了防患于未然,家家早早地就在屋顶上垒起了高高的马头墙,故而马头墙又被称为“封火墙”。同时,这个坚固的屏障也可防盗、防雷。马头墙的尖头部位与现代建筑中避雷针原理相似,无论怎样电闪雷鸣,马头墙

都会挺身而出履行职责,哪怕是墙毁瓦裂,也要保护主体建筑完好无损。看着这些马头墙,定会为工匠们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顶端鸟兽鱼虫活灵活现,斗拱粉壁中祥云绕风,雀替木雕巧夺天工,瓦楞里槽美轮美奂……作为徽州民间工匠精雕细琢十年一剑的重要成

果,马头墙成为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居然能够把原本静止的建筑彻底带活起来的如此一尊尊的马头墙犹如生气灌注而使整个建筑充盈着动态美感。风和日丽之时,远远便可看到,遥远的天际下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马头墙。它们一字排开,绵延不绝,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当

我们走到近处,明朗素雅的马头墙又呈现出粉壁的斑驳陆离和青瓦的残缺不全。对于漂泊在异乡的徽商们来说,这些马头墙也是他们一步三回头的张望和恋恋不舍的乡愁。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9.请将文中

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走路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可以产生肌肉和有氧心血管适应,从而提高全身耐力性运动能力、心脏收缩能力,以及改善心肺功能

。同时,①。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步行半小时,可增加热量消耗30%,每天步行一公里,每月可减少约0.3公斤的脂肪。另外,每天坚持走路还可以改善睡眠、舒缓情绪。当然,②,走路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否则,运动频率太低,改善心肺耐力的效果会减弱。尽管走路对健康的益处有很多,但

方法不对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损伤身体。那么,如何掌握正确的走路方法呢?首先,走路的运动量应适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过度步行会导致持续性疲劳、关节软骨磨损或其他不适。其次,要达到长期的运动效应,走路健身需要持之以恒,比如可以结伴而行,以增强趣味性,易于坚持。此外,为减少关节负荷,

走路时③,尽可能平地步行。如果行走后出现其他部位或关节疼痛,要停止训练,尽快就诊以避免不再遭受二次损伤。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等考试结束,你就可以走了。B.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C.这封信写得清楚,结尾

又有趣味,也就可以了。D.三张蚕种,该可以采多少茧子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I的结尾写到:“唐代诗人们以豪迈的生活信念,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吸取着创造着这些词汇,这就使诗歌的语言步入更为鲜活广阔的天地。”“豪迈的生活信念”“对新鲜事

物的敏感”“吸取着创造着”“步入更为鲜活广阔的天地”,这些表述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来说,能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060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