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明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评价性考试 历史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243 MB
  • 2024-09-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明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评价性考试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明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评价性考试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明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评价性考试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明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评价性考试 历史 含答案.doc,共(9)页,1.24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e653087620aa4f99d75269b607f7a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评价性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

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全部+必修1(第1-6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在严格区分统治者

与被统治者阶级地位的同时,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要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这说明孟子A.强调要以周礼规范社会秩序B.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C.重视调和统

治者与百姓关系D.主张与“兼爱”思想一致2.有学者指出,朱熹不仅在《家礼·婚礼》中将传统婚姻“六礼”简化为纳彩、纳币、亲迎“三礼”,“以从简便”,而且还在《家礼·祭礼》中指出即使有贫富老疾的客观差异,也并不构成实行家礼的阻碍。据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A.简化

传统宗教礼仪B.扩大礼教在基层的影响C.维护理学正统地位D.重构儒家传统礼教体系3.16世纪,在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的几位大臣托马斯·塞西尔等人的推动下,一系列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强调内在信仰的宗教类读物相继出版。从出版数量来说,清教传教士威廉

·珀金斯的布道词在1640年前出版过128版,远超同一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这说明A.欧洲宗教改革大幕开启B.世俗生活取代了神学的地位C.出版界的革命逐渐展开D.英国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加强4.1721年,孟德斯鸠写道:“如果我是这个国家的君主,我就要关掉咖啡馆,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让人们的头脑发

热。咖啡带给他们的狂热,对国家的未来而言,会让他们变得危险。”巴尔扎克说过:“咖啡馆的柜台就是人民的议会。”材料反映出当时法国A.君主权威受到严重挑战B.社会,上流行着享乐主义C.理性主义是时代的呼声D.人民斗争方式多种多

样5.下面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其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画卷里,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据此可知,该作品A.其艺术风格具有一定写实性B.是北宋文人画的典型代表C.体现了绘画艺术功利性较强D.

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原貌6.马克思在评价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科研著作时说“这一著作非常有意义……在这里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的意义”,并在给恩格斯的信中称赞其著作中的理论为他的唯物史观的确

立提供了自然史基础。该科学家的科研著作A.十分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B.有力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C.奠定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7.清朝道光年间的大理寺少卿金应麟认为,英国的坚船“乃中国之绪余”,中国之“师夷”不过是

“礼失求诸野”;郑观应也认为西方之所以先进于我,是因为“我所固有者,西人特踵而行之,运心精心,持以定力,造诣精深”。因此他不无自信地说,“礼失求诸野者,此其时也”。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急切之要

务是开启民智C.思想解放由浅入深D.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严重8.“五四”的思想解放包括两种解放:“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对传统求解放”,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反省、批判和重新估定其一切价值;“对西方求解放”要求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关系,对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观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这两种思想解放A.重新评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B.具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C.进一步推动民众的思想启蒙D.使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选择9.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

中国,还是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来说,则基于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毛泽东意在强调A.武装夺取政权普遍适用于各国B.应将革命普遍原理同国情结合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具有必然性D.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合理性

10.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意义在于A.纠正了长期以来的“

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C.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11.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扫盲运动中,各地纷纷自编教材。《广州音农民速成识字课本》在第一课注音词表中,出现了“中央”

“解放”“光明”等词汇;在《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第一册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等词汇进行。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扫盲运动A.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B.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D.利于构建群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12.画家德加创作了大量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他在理念上已突破当时流行的艺术范式,在内容上摒弃了以英雄史诗、古典神话、宗教圣经为主的传统作画内容,转到日常生活中寻求具有色彩性的创作灵感。由此推断,下列与

其作品风格相似的是13.《论语》记载:“列诸主在太祖庙堂,太祖之主在西壁东向,太祖之子为昭,在太祖之东而南向,太祖之孙为穆,对太祖之子而北上,以次东陈,在北者日昭,在南者为穆,所谓父昭子穆也。昭者,明也,尊父,

故曰明也;穆,敬也,子宜敬于父也。”这表明.A.宗法制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周王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D.宗法制具有浓厚神权色彩14.唐前期以道为监察区,监察道使臣的监察权力与监察范围不断扩大。在“安史之乱”后,监察道使臣又以

采访节度使或任采访防御使(唐玄宗时期道以下的巡察区长官)的面目出任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唐监察道使臣权力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枢机构决策权的异化B.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C.政府重视维护边疆秩序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5.明宣宗时期,为内阁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官署

,并令内阁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同时于宫内设立内书堂专授小内使读书,还赋予司礼监“代帝批朱”的大权,所有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这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B.内阁日益成为国家的行政中枢C.吏治腐败权

臣弄权严重D.国家行政决策效率进一步提高16.希腊的著名演说家高尔基亚认为辩论是决定公民做出政治选择的因素;而苏格拉底也说道:“公众演说术并不依赖于懂得事情的真相,而取决于发现一种说服技术,以便使他能够给无知的人一种比专家还知道得多的印象。”由此可知A.演说完善了雅典权力

机制B.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C.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暴政D.公民大会不能体现民意17.下表为19世纪前期英国议会颁布的部分法令内容。这些法令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加剧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封建守旧势力依然强大D.民主政治基础日益扩大18.美国的

总统选举,绝大多数州实行“赢家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即各州选民在总统候选人之间选择投票,在一州中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即获得本州全部选举人票。总统候选人在各州所获选举人票数相加得出最终选举人票数,首先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者将当选美

国总统。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A.巩固了联邦政治B.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C.违背了民主原则D.反映了两党政治的本质19.17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后期,美国获得独立并建立联邦共和制;18世纪末,在封建势力强大的欧洲,法国通过资产阶级

革命确立了共和政体;19世纪中后期,德国完成统一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主要反映了A.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B.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C.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D.欧洲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发祥地

20.传统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是革命党人直接发动起义引起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原因是立宪派在革命前十几年不间断地进行启蒙宣传;今又有学者提出,武昌起义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迟迟不肯发兵讨伐,甚至逼清帝逊位是重要原因。据此可

知,关于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表述正确的是A.历史解释仅有一种科学合理结论B.立足于对当时国情的具体分析C.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而丰富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2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中

央苏区深人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制定《中央巡视条例》,颁布党历史上第一部审计条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吸收工农群众组建突击队轻骑队等,检查各机关工作情况和干部作风,并在《红色中华》等开辟专栏,对腐败行为和不良风气进行揭露和批判,深得民心。这充分说明中央苏区A.土

地革命进展迅速B.政权建设重视民意C.统一战线巩固扩大D.反腐倡廉成效显著22.1922年4月,列宁在《政论家短评》中已经看出,苏维埃俄国要与世界上“一些比较先进的,比我们富庶千百倍,在军事上强大千百倍的国家”

并存。这种并存同时也意味着苏俄必须“单干”,即单独在一个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A.走工农相互结合的道路B.倡导新体制的转换C.冲破世界主流政治道路D.促进了社会的转型23.江泽民在《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与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

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取得一致意见……这是西方民主政治无可比拟的,也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江泽民意在强调A.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B.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一院两会制度利于人民实现民主权利24.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并不局限于国内问题,也适应当前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目前世界存在着许多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按照

“一国两制”的精神来处理,就可以消除许多争端和冲突。这表明,邓小平认为“一国两制”A.具有国内和国际双重意义B.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推动了国家间合作与稳定D.为安全的国际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典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

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清具有特色的则是早期启蒙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明清实学思潮的主流和灵魂。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优良传统

之一,孔子讲“爱人”,孟子讲“民贵君轻”,强调“制民之产”,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早期启蒙学者在阐发启蒙思想时,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批判理学的禁欲主义,争取人的生存权利,另一方面还要冲破“民本”思想所固有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藩篱,实现从民本向人本思想的

转化。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君权进行抨击,以王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批判,何心隐在《师说》中说:“天地于易,易天而不革天,易地而不革地,师也,至善也”。事实上,明末至清代学术界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不仅脱离了理学的藩篱,也开始挣脱汉代经学的羁绊,向近代科

学迈进。——摘编自丁冠之《论明清实学的早期启蒙思想》材料二中世纪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由神和经院哲学统治的黑暗时代。人文主义先驱者用它们手中的笔做武器,对教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揭露教会的黑暗。“整个中世纪,诗人们都在有意识地避开自己,而他(但丁)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法国的拉伯雷斥责宗教教条和

教会泯灭人性、窒息科学、阻碍人类进步。在揭露教会“来世说”和“灵魂不朽说”的同时,人文主义者呼吁人们大胆追求世俗幸福。人文主义者对神学给人的迷惑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举起了人性解放的大旗。宗教的蒙昧主义使文化凋零、科学停止,人文,主义者反对人们对宗教的盲目追崇

和顶礼膜拜。达·芬奇号召人们在科学上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有所发明的人,沟通自然与人类的人”。——摘编自杨树虹《西方“人文主义”现实价值的辩证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并概括明清启蒙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改变。(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先驱者们思想中的共同之处。(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对各自社会产

生不同效果的根源。(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妥协界定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集团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做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以这一概念为基础,学者龙太江进一步

将政治妥协定义为“冲突、竞争的政治行为主体(国家、民族、阶级、政党、政党集团等)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相互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万斌、罗维认为政治妥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以

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根据材料,就政治妥协的定义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和发展的

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整个秦汉时代,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

奴的关系。秦以前,西南夷地区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之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初步开始设立郡县治理西南少数民族。平城之战后,汉朝对内采取休养生息之策,对外采取了缓和的政策,于是有了和亲。即便匈奴出兵犯边,汉也尽量维护和亲的局面,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使汉朝有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客观外部环境。汉

武帝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进行管理。两汉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十分复杂。汉明帝死后,西域各民族的势力壮大,汉章帝调整了对待西域的民族政策,一度有所收缩。但是,到了汉和帝时,开始打击匈奴,治理西域。——摘编自王文

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翻开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来的歧视或侮辱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

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

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代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民族互动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

民族关系的认识。(3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