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560.835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5)页,560.8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d2f5ea6a6f1fafea285b3b16fab920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卷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交答

题卡。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嫡长子继承制2.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3.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

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反映出当时()A.统一趋势逐渐增强B.中央集权日趋瓦解C.贵族政治业已崩塌D.宗法原则受到冲击4.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一切礼文来维系。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

业所屏(凭).这表明当时()A.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B.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C.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D.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5.如图为两种不同的养马方式,图一是散养,图二是厩养。两者相比,后者的

优势主要在于()A.保护生态环境B.确保牲畜安全C.降低养殖成本D.增大综合效益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根本原因是是()A.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B.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C.各国之间的战争与兼并D.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7.如图所示我国古代发明的生产工具(技术),反映了农用动力革新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9.墨子认为君主的道德

和功绩是承接天命的前提,获得君权以后,上天还会对君主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赏罚。韩非子则继承了其老师荀子的观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认为君主的权势,民众可以夺取,也可以给予。墨子与韩非子探讨的共同话题是()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社会秩序的维护手段C.人性的善与恶问题

D.君主权力的来源问题10.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它主要着眼于儒家思想()A.强调“礼”的一面B.有“君轻民贵”的一面C.主张“经世致用”D.提倡“知行合一”11.汉武帝时期,官

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A.“六经”收录大量法律文献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12.如表为《唐律疏议》与儒家典籍

一致的两处表述。这种情况的大量存在说明唐朝()《礼记》:“悼与耄(幼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疏议》:“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唐律疏议》:“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

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A.统治者以严刑峻法保证惩戒效果B.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C.实现儒学与法律内容的密切结合D.完成对古代礼仪制度的细致总结13.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

算单位。这一规定()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14.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

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15.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

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16.“诸侯惟得

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17.汉武帝时期规定的国家教科书包括()A.《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墨子》B.《诗》、《书》、

《礼》、《乐》、《易》、《春秋》C.《诗》、《书》、《礼》、《易》、《春秋》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8.(汉)陆贾在《新语•无为第四》中写道:“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A.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可怕的殉葬C.刑法太严酷D.陈胜吴广起义爆发19.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这个时期被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0.从地图的信息中可以判断是中国古代的()A.大秦王朝B.西汉初年C.东汉政权D.南宋政权21.奠定三国鼎立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2.如图反映了江南地区

得到开发的原因之一是()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23.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匈奴人刘渊尊高皇帝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为三祖,又尊文帝刘恒、武帝

刘彻、宣帝刘询、明帝刘庄、章帝刘炟为五宗。刘渊此举()A.根本目的是促进汉匈民族交融B.促进全国短暂统一局面的出现C.说明匈奴族汉化得以基本完成D.反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24.张国刚在《佛学与隋唐社会》中认为:“隋唐时代的佛教是真正全面屈从于世俗王权的宗教。佛教因为皇权的青睐而

荣宠,因为皇权的冷落而凋零。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佛教必须顺应皇权政治的需要,向君王恭恭敬敬地行礼。”该学者意在强调()A.皇权政治决定宗教信仰B.儒学因借鉴佛学而发展C.政治因素影响宗教兴衰D.尊儒崇佛成为社会共识25.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自然资源丰富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26.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不可能从事下列哪种活动()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

在居住区开绸缎店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27.《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以上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以下哪个措施加以解决的()A.郡国并行制B.推恩令C.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D.二府三司制28.《唐书

•百官志》云:“自开元以后,常以[宰相]领他职……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其目的是()A.兼职兼用,提升宰相特权B.架空相权,使之徒有虚名C.按需定权,加强君主专制D.侵

夺相权,直至废除丞相29.唐朝时期,在以谷物酒为主的基础之上,以葡萄酒为代表的果品酒、各种动物类的乳酒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流行。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耕种植技术发达B.民间尚武之风盛行C.朝贡贸易不断扩

大D.民族交流渐趋增多3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①唐玄宗朝政腐败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④农民起义的打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31.清代

科举考试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举考试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32.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其取士的主

要来源之一,“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由此可知()A.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B.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C.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D.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3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

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4.如图是唐朝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A.相权一分为三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门下省享有特殊地位D.皇权受到空前削弱35.唐朝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下

列表述与两税法不符合的是()A.“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36.图1、图2作为史料,最能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A.佛教的本土化趋势B.统治

阶级好大喜功C.思想领域的活跃性D.百姓徭役负担沉重3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

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38.中古时期(5﹣15世纪),基督教会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圣经》中的许多故事是古代希腊、罗马神话的翻版;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A.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渊源B.

实现了神权与世俗文化的和解C.与科学精神并无根本性的冲突D.旨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39.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B.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C.

正楷的基本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D.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40.强盛的大唐王朝,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造成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

之乱B.黄巢起义C.藩镇割据D.朱温建梁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40分)4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

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

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祇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

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

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4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代均田制,所有丁户都负担着相同的租、调、庸等税收负担,即使在

政府无田可授的情况下,农民也必须承担以百亩土地为定额的田亩租税。安史之乱爆发后,国家可掌控的户数只有1,933,174户,“人户凋耗,版图空虚”的现象所导致的税源短缺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随着南方繁华都市和口埠的逐渐形成,780年,德宗朝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改变了对农民征

收固定租、调的模式,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使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此后,“农人日困,末业日增”“农亩益去,人趋其末以为活”的现象在个别地区日渐普遍。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九

陇人张守硅的茶园就雇用了百余人采茶,部分失地和农闲时的农民成为其主要的劳动力来源。——摘编自郭传义《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财政背景考察》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两税法改革的经济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

两税法改革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影响。4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摘编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材料二:太史

令南阳张衡对曰:“……中间以来,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详矣,可为寒心!明者销祸于未萌,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祸转为福矣。”﹣﹣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三:张衡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为什么是“候风”?古人认为,地震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成。我们现在的科学

认为是地壳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地震。……既然有气的变化,那么就会产生风,所以它叫候风。张衡做的装置就是来测定气的变化的,气的变化就是风,那么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就可以测到。当然这个“风”还是跟震动有关的。“阴阳气”是用一种物理的概

念而不是神秘的概念来解释地震,应该说是当时的科学。﹣﹣摘编自《追踪张衡地动仪的前世今生:“陇西地震”是个谎言?》(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功用。有人对张衡制造地动仪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你是如何认识的?(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评价张衡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视野。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

学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卷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4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1分)1.D;2.B;3.A;4.A;5.D;6.D;7.D;8.D;9.B;10.A;11.B;12.C;13.C;14.B;15.A;16.C;1

7.C;18.C;19.B;20.B;21.C;22.C;23.D;24.C;25.C;26.C;27.C;28.C;29.D;30.C;31.B;32.B;33.C;34.A;35.A;36.A;37.C;38.A;3

9.D;40.A;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40分)41.(1)本小问的比较,相同点:依据材料一“推崇法治”,依据材料二“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可以得出以法治国;依据材料一“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依据材料二“在法律面前

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以得出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材料一“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依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可以得出维护统治。不同点:依据材料一“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

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可以得出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仍是人治,君主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依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可以得出亚氏

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故答案为:(1)相同之处:以法治国;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统治。不同之处: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仍是人治,君主

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亚氏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2)原因:韩非: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亚里士多德:对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反思;对柏拉图的

“人治”观的批判;民主政治传统和法制观念影响深远。42.1)经济背景:根据材料“唐代均田制,所有丁户都负担着相同的租、调、庸等税收负担”可知,农民赋税负担沉重;根据材料“即使在政府无田可授的情况下”可知,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根据材料“人户凋耗

,版图空虚”可知,国家编户数量减少;根据材料“税源短缺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可知,政府税源短缺;根据材料“随着南方繁华都市和口埠的逐渐形成”可知,南方商品经济发展。(2)影响:根据材料“改变了对农民征收固定租、调的模式”可知,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根据材料“使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可

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农人日困,末业日增”可知,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根据材料“九陇人张守硅的茶园就雇用了百余人采茶”可知,农民雇工化趋向加强。故答案为:(1)经济背景: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编户数量减少;政

府税源短缺;南方商品经济发展。(2)影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农民雇工化趋向加强。(2)43.(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可归纳为测定地震方位;依据题干所给材

料二中“明者销祸于未萌,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祸转为福矣”,可归纳为通过测定地震警示统治者,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二小问,认识地动议的真实性,是考查史实素养,可从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两个方面考虑,《后汉书》是正史,其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如果再有实物史料相印证,地动仪的真实性更明确。(2)评价张衡

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视野,应注意审题,限定项“科学研究”。一分为二地分析,他能够以当时的物理概念“阴阳气”来解释地震,制造出地动仪,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另一方面材料二反映出他的认识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有一定的不合理成分。故答案为:(1)功用:测定地震方位;通过测定地震警示统治者,约束自己的行为。看法:《后汉书》属于正史,对地动仪的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在我们没有发现地动仪的实物资料之前可以存疑,但不能简单否定。(2)评价:张衡的科学研究受到当时“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有一定不合理的成分;

但张衡的研究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评价。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2/2817:58:46;用户:王本立;邮箱:18736505218;学号:23128591获得更多

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