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共(9)页,917.24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c0569cbdbf4bff5d3457e79492e7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5届2022-2023学年(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
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②尽管“国潮”如此火爆,但人们对“国潮”的定义却莫衷一是。有人把“国潮”解释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及主理人创立的潮流品牌”,所以网络上
大量以“国潮”为关键词的文章讨论的仅仅是时尚潮牌,这样的解释相对片面。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及其对时尚的追求,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这种解释相对全面地概括了“国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③“国潮”的字
面释义虽简单明了——“中国+潮流”,但其内涵却丰富多维。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
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红,而且其他领域的国产品牌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不仅华为、李宁等中国新制造在国际社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许多中
华老字号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④“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
“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现在,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过,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
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⑤“潮”,代表了一种时代的文化风潮、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
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时代是传统文化、现代理念、先进技术相互碰撞融合的时代,也是个性宣扬、文化表达、潮流风范激荡的时代。2018年可以说是国货大放异彩的一年,“为情怀买单”成为热门
词汇。“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⑥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
落后企业还在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利用“国潮”的热度生产劣质产品,影响了国货声誉;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升。⑦从
国际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中国制造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前堵”和新兴经济体的“后围”。保持“国潮”不退,需要我们发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成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从而突出重围,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材料二:①“国潮”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
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②“国潮”,不是什么舶来品,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
是一种在血脉中流淌,由内而外涌现甚或喷射而出的心理倾向,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质。③文化,一旦有效有形地彰显出来,足以激发众多个体共鸣,也足以让品牌符号更为鲜活,更显价值。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
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④“国潮”产品作为国粹文化的可视载体,除了在外在形式上有活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将真情实感真正融入了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时空转换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无论是时间脉络上文化气质的变
化,还是以某种单一形式为载体的文化演变,如戏曲、刺绣、古董等,有无限空间等待我们去了解与挖掘。我们要以虔诚与敬畏的态度,精巧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将其在“国潮”上表现出来,其中无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⑤消费观念因人不同,存在多元化、个性化。自然,一千个人眼里也会有
一千种“国潮”,但中国“国潮”产品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不可动摇,那就是,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依于其中,并得到普遍的认同认可。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
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⑥浩浩荡荡的中国“国潮”,是中国心灵、中国灵感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与交响,既然来了,就如
嘹亮的中国歌谣,众口同声,和合有序,抑扬顿挫,激越澎湃,势不可挡。(摘编自程应峰《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这种解释全面地概括了“国潮”的基本要素。
B.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表明中国制造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C.只要提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中国创造就能不断释放潜力,中国品牌就能赢得更多的市场
,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D.中华优秀文化可以依托中国“国潮”产品发扬光大,而后者也会因前者的附着而产生更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潮”的基本要素是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其表现形式是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和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B.“国潮”的兴起意味着中国人的消费偏好从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转向了注重产品的品质,也使得国人纷纷“为情怀买单”。C.“国潮
”热面临的问题是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一些落后企业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创新能力不足。D.“国潮”让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时空转换力,要做好“国潮”产品,可以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现
在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抑或是其他一些平台,都在抢滩“小镇青年”市场,三线及以下消费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B.中国本土品牌“国潮”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品牌中,用年轻化的形象演绎中式情怀,引领潮流营销,纷纷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C.未来品牌小众化、个性化、定制
化,各种潮牌成为大趋势,商家也更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化传播,从而打动消费者。D.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充分释放,14亿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为本土市场注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品牌想象力。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
证思路。(4分)5.学校将举行“我看国潮热”主题交流会,作为学生代表,你将对如何提升“国潮”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行发言,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内容,简单罗列出你的发言要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
,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
,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
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
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
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
,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
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
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
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
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
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
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
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
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
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出昏暗朦胧的意境,写出了伍原迷路后的迷茫、恐惧、无助。B.
在伍原已经绝望到要放弃的时候,他发现远方有一点如豆般的灯光,这一小点黄黄的光令他流下了激动、高兴的泪水。C.伍原难解聋哑“老乡”的误会,他为自己,为聋哑“老乡”,为战亡的小榕、老邹,还为迷茫未知的前路,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水。D.聋哑
“老乡”仔细摸了伍原的军帽,才明白伍原不是敌人,他确认了伍原的身份后,最终给伍原指明了部队的方向。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其中“没有,没有”用了排比手法,突
出环境的孤寂荒芜。B.“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叠词的使用既增强了节奏感,又舒缓了紧张的氛围,表明伍原想要活下去的决心和毅力。C.小说多用短句,例如“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语势急促,写出了这一点光给伍原带来的力量、勇气和希望。D.
“老乡”是聋哑人的设定,增加了情节的波澜,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突出了寂静黑暗中那点微弱灯光的可贵。8.主人公伍原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小说以“路标”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
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若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北乱,兵出无功,又
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
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
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11.下列对句子
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亟:迅速B.又言事,不见.听见:被C.除.为杭州刺史除:授,拜D.茶铛酒杓不相.离相:互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才华出众。他年轻时游历长安,
被自恃才华的名人顾况轻视,但后来顾况被其才情折服。B.白居易直言敢谏。贼人刺杀宰相,白居易首先站出来进谏,要求追捕凶手,却因此被权贵记恨。C.白居易淡泊世事。他是一个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被贬之后归隐田园,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D.白居易喜欢佛教。他谈
论佛理,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依托佛教生死之说,消解被贬的苦痛。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4分)(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3分)(3)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
泰山记》)(3分)(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3分)14.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用“俗”字评价白居易的诗歌,这一特点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
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①柳外圆。禽声犯寒食②,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注】①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
州城,是当时的商业繁盛之地。②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前一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浩浩荡荡的东风铺天盖地而来,但因身遭贬谪,作者觉得这些景象都是苍茫晦暗的。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B.颔联工笔描绘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画面,映衬出一派充满生机的烂漫春光。C.颔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着色和氛围都大不相同。D.颈联由所闻“禽声”、所见“江色”引出诗人潜藏心绪,呈现“起承转合”的“转”之妙。16.本诗尾联愁绪
的写法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理解性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红日初
升时壮丽景象的句子是“,”。(2)《赤壁赋》中“,”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音乐描写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3)《师说》中点明士大夫受门第观念蒙蔽而耻学于师的句子是“,”。(4)《劝学》中用
了两个比喻“,”来表明主动接受后天改造,可以臻于至善。(5)“喜相聚,恨离别”是人之常情,然《鹊桥仙》一反常理,在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中审视真情的句子是“,”。(6)“秋月”代表自然赐予的良辰美景,却往往让诗人由乐生哀,如“,”。三、语言文
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美的历程》应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
掀起畅销热潮。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放,对美的追求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美的历程》________,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读物,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青年人。该书自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之美开始,到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潮结束,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
术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漫长而________的“美的历程”。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在这本书中,李泽厚用才气逼人的笔触描述了中国
数千年历史中那些艺术作品的动人风貌,同时也________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这使他的观点________,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看来,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他对看似杂乱无章、充满偶然性的美学现象加以分析,为了研究美对于人类、
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18.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靡一时沁人心脾微言大义匠心独运B.脱颖而出动人心魄微言大义匠心独运C.风靡一时动人心魄高屋建瓴独树一帜D.脱颖而出
沁人心脾高屋建瓴独树一帜19.下列填入上文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B.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
审美倾向的表现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C.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那里被开拓性地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D.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表现20.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通过研
究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B.通过研究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种种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C.为了研究美与人类、与社会
、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D.为了研究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的种种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武断地用“人治”或“法治
”来概括我们传统的乡土社会恐怕是不恰当的,实际上,“礼治”这个词更合适。礼治秩序中的礼,其内容既有成文仪式规范的部分,也有生活经验的知识积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这一篇讨论了“礼”是如何作为司法程序、判断证据、
审判前提和制裁方式的。他①,指出两者的差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从表面上看,礼似乎接近于“文化”,是人自动形成的秩序,依赖于人的道德修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礼没有强制力,相反,礼所背负的道德要求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它本质上作为人与人之间
规矩的反复衡量,在处理罪行的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也苛刻得多。所谓“无讼”,并不是一味压制争端,制造一种②,而是说大量基层纠纷不会通过官方司法机构,而倾向于③。“无为政治”所说的就是国家法权无法介入乡土社会的情况。21.在上
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22.请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乡土中国》“无讼”篇的主要观点。(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弗里德曼在《谢谢你迟到》一书中建议,尝试给人生按下暂停键。暂停这件事
对于机器和人的效果不一样,当你按下一台机器的暂停键,它就停止运转了;但是,当一个人给自己暂停一下的时候,他就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有效进行调节,人生之路走得更稳、更实、更远。上述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人:汪飞罗丽刘小莉朱林肖涵文胡彪审题人:张露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