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安溪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2)页,76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7c15eba76e601d88b7e1131000dde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养正6月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周天子这
一做法旨在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旨是周王的授土授民仪式注重凭据、明确义务和载之文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意在借此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故答案为C项;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是春秋战国
时期的历史现象,时间不符,A项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主旨是明确君臣隶属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关系,D项排除。2.先秦道家对法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
家则把法上升到“天下之准绳,人主之度量”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A.“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B.道家未形成统一的核心思想C.“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D.道家和法家的主张日益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早期道家认为严刑峻法逼得人失去正常的人性,但后期
道家却认同了法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作用。这一转变是因为战国中后期,法家崛起,各诸侯国为了提高国家经济军事实力,进行了一系列以法家为主的变革,所以法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礼治”被“法治”取代的现象,故A项错误;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使后期认可法,也是援法入道,认
为法的来源是道,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虽出现融合的现象,但它们的核心主张并不一样,故D项错误3.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B.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D.钱文上镌刻的
书法以隶书为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各异,随着秦朝统一战争的发展,货币样式统一为圆形方孔型,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物铸造主要是礼器和兵器,A选
项排除;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而非货币经济为主,C选项排除;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小篆而非隶书为主,D选项排除;4.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
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汉代人物籍贯从以封国国名居多到以县名、
郡名居多,反映了汉代解决王国问题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封国的影响力变小,故B项正确;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A项;C项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形成,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国影响力变小,排除D项。5.下表是
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的是汉代的抑商政策,这项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维护小
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表格内容只涉及对商人的打击,不涉及对商业经营活动的描述,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如果不改变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中的规定虽限制了商业资本向土地方面流动,但仍可以向其他方面流动,因而不能限制商业规模的扩大,故
排除D项。6.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出身前期中期后期功臣1030功臣子350外戚宗室031掾史文吏082经学之士0110这反映出西汉时期()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
经学之士担任丞相的比例越来越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在西汉儒学的政治影响力逐步增强,故选D。材料并未显示统治者对社会中下层人才的选拔,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
丞相出身的身份,无法体现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的过程,排除B;外戚宗室担任丞相的比重并不高,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外戚干政的结论,排除C。7.下是有关唐代经济的记述。据此推知,当时记述出处唐初法律规定:“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旧唐书食货志》(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市易造
作器物”“殖货流于江剑”《旧唐书太平公主传》(朝廷敕令)“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科(交纳工商业税)”。《全唐文禁公主家邑司擅行文牒敕》A.坊市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B.皇室人员从事工商业盛行C.
政府工商业政策有所放松D.官营工商业日益垄断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指当官的不要和商人争利,“殖货流于江剑”指增殖贸易货物在江、剑(唐代地名)一带很繁华;“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
争利”“殖货流于江剑”“交纳工商业税”说明唐朝政府的工商业政策有所放松,故C正确;宋朝坊市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A错误;“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指当官的不要和商人争利,无法体现皇室人员从事工商业盛行,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工商业垄断市场,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殖货流于江剑”,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8.罗尔纲先生经考证后认为《水浒传》应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前部分成书于元末明初,后部分成书于明中叶。有此判断
的原因之一,是《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由“替天行道救生民”转变为“替天行道存忠义”。由此可知A.史家对史料的解读带有强烈主观色彩B.只有大量的考证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C.理性判断与解释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D.历史研究的深入唯有依赖丰富的史料【答案】C【
解析】【详解】罗尔纲先生依据《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变化来考证《水浒传》前后两部分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之手,这属于对历史的理性判断与解释,有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故选C项;材料中罗尔纲先生的解读属于对历史的理性
解释与判断,不能体现其强烈的主观色彩,排除A项;大量考证能证实历史,但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与判断也能接近历史真实,排除B项;丰富的史料能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但理性解释也能推动历史研究,排除D项。9.万历年间郎世宁(意大利人)的绘画
上,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色调更加柔和,使画面中人物的脸和手亮起来。这一做法的意在A.对中西绘画方法进行融合B.适应清朝文化专制的需要C.促进中国绘画技术的进步D.减轻西画东传进程的阻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
材料“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中可以看出,郎世宁这一做法可以让中国人容易接受西方绘画,从而减少了西方绘画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方绘画的改变,没有体现出中西绘画方法的融合,故A项排除;材料“万历年间郎世宁
”反映出是明朝时期的,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绘画的进步,故C项排除。【点睛】“万历年间郎世宁”“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是关键信息。10.酥油茶原是藏族特色饮品,
到了元代,蒙古人也广泛接受它,研制出许多不同类型的酥油茶,明代汉族地区人民也颇为接受,记录百姓居家必用的类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专门记载了酥油茶的制作方法。这表明当时A.西藏开始纳入国家政治版图B.北方茶文化影响力日益超过南方C.跨区域间长途
贸易日益普遍D.少数民族习俗丰富汉族饮食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酥油茶原是藏族特色饮品,后来逐渐被蒙古族和汉族等人民接受,汉族的饮食生活得到丰富,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西藏开始纳入
国家政治版图是在元朝,但这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南北方茶文化的影响力;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跨区域长途贸易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19世纪中后期,西方民主观念逐渐传入中国,“议会、民权、自由、宪政、权利”等成为热门词汇。清末民初,“革命、共
和、民主”等成为流行词。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民主”“革命民主主义”等词语成为新宠。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西方民主体制被照搬到了中国B.民主流派众多干扰了救亡道路的抉择C.实现共和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D.民族危机加剧
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历程,即由学习西方的制度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果,民族危机推
动了民主观念上的变化,从“19世纪中后期”到“五四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在这种外力作用下不断地探索不同的救亡图存道路,D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管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中国都并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而是杂揉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是对西方制度与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化,而未言明民主流派对救亡道路的干扰,排除B;实现民主共和只体现材料中一个阶段,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题,故排除C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提炼历史的线索,围绕线索打通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割裂,
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学生完全可以依据刺激反应说将必修一、二、三的内容予以整合。12.1868年,上海地方官与英美领事议定《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自此以后而有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汉口洋务公所等。《汉口竹枝词》记载汉口洋务公所:“汉口从无
会审堂,洋街公所异申江。班期领署激将去。无术分身格外忙。”这表明A.租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B.汉口的发展与世界同步C.列强控制中国重要经济命脉D.中国司法主权受到侵害【答案】D【解析】【详解】近代洋人在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设立了专门的审判机构
,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都与汉口洋务公所无关,排除。13.1895年《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
得株连。”材料表明A.法律承认私有财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B.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彻底被废除C.清政府已经完全接受了西方法律制度D.这是中国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开端【答案】A【解析】【详解】在对产物进行查封时只查封被查封人所有的部分,表明财产所有权已从家庭甚至家族所有,转变为以个人为本位,体
现了近代法律承认私有财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不足以佐证近代中国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是从1895年《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开始,故D项错误14.1898年,光绪帝发布“
自开商埠”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并且着重强调“不准划分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清政府“自开商埠”反映出A.近代中国自强努力的探索B.商埠成功阻止了列强侵略C.清末新政的经济成效有限D.列强的经济侵略深入内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核
心信息:清政府借助自开商埠维权。这反映了清政府探索国家富强道路的努力,故答案为A;B项说法程度夸大,是一定程度上,而非“成功阻止了”,排除;清末新政的时间是1901到1911年,时间不对,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华中、西南和西北等地的信息,例如被迫开放的口岸,D项排除。
15.杜威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该事件促成A.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B.革命领导阶级变化C.清政府迅速垮台D.抗日战争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
队伍”,A项不符合史实;清政府迅速垮台是辛亥革命的意义,当时群众基础有限,不是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加入;C项错误;抗日战争兴起是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不是政治改革,而是民族解放斗争,D项错误。【点睛】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启导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
条件。16.下表所示为毛泽东生平年表(部分)。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活动体现了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民主革命B.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诉求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基本形成D.毛泽东路线在中央领导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毛泽东以个
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革命运用高潮的到来,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诉求,故选B项。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民主革命是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井冈
山斗争时期,也是在1927年之后,故排除C项;D项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7.陈云在编制“一五”计划草案时指出:“我国因为经济落后,要在短时期内赶上去,因此,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
业,尤其是重工业。……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编制A.以综合平衡为基本原则B.以计划体制推动经济建设C.参考英美国家的经济水平D.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
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编制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行,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体现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非计划体制;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一五”计划的编制
参考英美国家的发展水平。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8.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
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将香港、澳门问题定性为中
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不属于通常所谓的“殖民地”范畴,从而有利于避免其他敌对势力的干涉,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从建立伊始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项;1972年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
”的设想,故排除C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都是在90年代,故排除D项。19.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A.表明农
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答案】B【解析】【详解】乡镇企业的“推销员满地跑”,说明这些企业是自己找市场,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商品市场较为活跃,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乡
镇企业的销售状况,而不是生产状况,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现象虽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但并非直接推动力,其只能起到间接的推动作用,故排除C项;乡镇企业不属于私营企业,而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故排除D项。20.伯利克里曾说:“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物,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物。”与这种说法相似
的古希腊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轮番而治D.认识你自己【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物,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物。”可知,古希腊人已经能根据自己的意思对任何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和主张,这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相符,A正确;
B、C、D与材料不符,故B、C、D错误。21.16世纪,“他们都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也可以说,他们都希望从思想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据此可知,“他们”A.反对君主
专制B.主张否定宗教神学C.倡导人非工具D.强调人有信仰自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都希望从思想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结合16世纪的相关背景知识可知,他们是欧洲宗教改革家。据此可以判断出他们清算的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体系,他们否定罗马教皇权
威和因行称义,强调人有信仰的自由,D选项符合题意。反对君主专制和倡导人非工具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主题,AC选项排除。欧洲宗教改革家强调的是信仰得救,而非否定宗教,B选项排除。【点睛】宗教改革,通常
限定在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宗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2.从17世纪初开始,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相继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凭借从美洲得来的白银换取欧洲所需的大
量亚洲产品。这反映出A.欧洲出现严重的商业危机B.欧洲加快了对亚洲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D.亚洲对欧洲的贸易处于劣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美洲白银成为欧亚贸易的纽带,即说明欧亚美三大洲经济联系加强,这反映了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故选C项
。材料中欧洲的海外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对其大为有利,并未产生严重的商业危机,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重点表现的是欧洲的海外贸易状况,而不是海外的殖民与掠夺,无法仅凭材料信息得出B项结论,故排
除;欧洲用美洲白银换取亚洲的产品,说明17世纪时亚洲在与欧洲的贸易中并未处于劣势,特别是中国在这一时期还处于贸易优势,故排除D项。23.论及卢梭的思想,学者贝克指出:“无论你是属于左派(哪怕是左翼中的左翼),还是属于右派(哪怕是右翼中的右翼),你都能在卢梭这里找到你的信条
。”贝克认为卢梭的思想A.可以为民主政治服务B.导致了思想界的混乱C.违背了理性主义原则D.引发了欧洲政治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无论你是属于左派还是属于右派,你都能在卢梭这里找到你的信条”可知,卢梭的思想符合了各种政
治派系的主张,可以为民主政治服务,故选择A选项;材料主旨是卢梭的思想主张符合各类派系的政治主张,并不能导致思想界的混乱,故排除B选项;理性主义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而卢梭的思想可以更好的为民主政治服务,应该是尊重
理性主义原则,故排除C选项;欧洲政治革命主要为资产阶级革命,材料无关资产阶级的发展,故排除D选项。24.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C.加强了国
王对上院的控制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
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材料中“英国下议院”通过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体现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特点,这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D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内容,没有涉及到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议会对政府的牵制作用,与立法权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内容,没有体现国王加强了对上院控制的内容,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25.“自由主义
”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则早得多)。对这些历史
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主义”都来源于启蒙运动B.法国的资本主义比英国更先进C.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分化,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这些“主义”的出现受到
了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共产主义是工人运动兴起的结果与要求,不是来源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B选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英国,其资本主义发展比法国更先进;D选项错误,材
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童工和女工是雇主眼中“忙碌”“勤劳”和“有用”的人同时分析了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工厂工人的构成情况(如下表)。这种构成项目18岁以下工人总数女性
总数18岁以下女工总数成年男工总数人数192887人242296人112192人96569人A.说明英国重视技术工人的家族传承B.说明农业吸引劳动力能力超过工业C.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D.反映出当时成年劳动力的严重匮乏【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
雇主看来女工、童工是“勤劳”和“有用”的,结合“1839年”统计中童工、女工,尤其是女性童工总数高于男性成年工人,可知在工业革命中,为节约成本,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以便推广、使用机器生产,英国资产阶级在经营中大量使用了廉价劳动力,故C项正确。A项“家族传承”与材料数据和
信息无关;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决定不会出现农业劳动力超过工业的现象,B项与史实不符,女工、童工有用不等于成年劳动力匮乏,D项不正确,故正确答案是C项。【点睛】表格和文字史料的结合,一要明确中心,二要看清数字变化,三要结合使用。27.1818年,普鲁士颁布了新
的关税法。关税法废除了王国内部的所有关税,实行低进口税、免出口税和征收高额过境税的统一税制。此法规A.消除了各邦国间的经济隔阂B.形成了德意志统一的国内市场C.客观上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D.巩固了普鲁士王国的
首席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由普鲁士颁布新关税法,实行统一税制等促进经济联系的措施可知,这客观上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C项正确;新税制可以促进经济联系,但不能消除各邦国的隔阂,A项说法绝对;法规虽然可以促进市场的统一,但有了统一的税制不能说明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B项错误;1818年德意
志没有统一,普鲁士的首席地位尚未确立,D项错误。28.近现代某一文学流派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个人普遍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揭示了示物质文明的残酷和冷漠无情,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这一流派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
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这与“普遍
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残酷和冷漠无情、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的主旨是相符合的,故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所体现的风格不符合,排除。29.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
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苏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选择了妥协
,签下《布列斯特和约》。此后,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以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再次对现实妥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采取固定粮食税的做法,从而再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综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由材料
“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注重维护工农联盟,将运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农民的问题,排除A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
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30.1934年,斯大林指出:“虽然货币经济是资产阶级的经济手段,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这种手段来发展贸易,因为苏联的工业和农业都已经发展良好,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促进城乡商品流转,商品流转是连接工业产品和农业
产品的必要环节。”斯大林的这一表述旨在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B.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C.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D.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斯大林认为货币经济应该继续存在,依然要保证有商品流转。这一表述旨在让农业支持工业,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实现,故B项正确;斯大林执政后
,到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故A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主旨和苏联史实不符,故C、D两项错误。31.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
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详解】日本成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美国
为了减少日本对自己的威胁,对日本经济进行了粗暴干涉,因此可以说明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故选C项;“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干涉,没有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故排除B项;“开始建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美国此
时已经是世界经济的霸主,故排除D项。32.“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唯一超级大国,但不少美国的战略家却向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不要成为孤独的超级大国”“即使罗马帝国一也有崩溃的那一天”等忠告。这些忠告反映出“冷战”后的形势是A.世界多极化的
趋势加强B.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C.发展中国家迅速地崛起D.世界力量对比呈均势化【答案】A【解析】【详解】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严重制约着美国霸权战略的推进,正因为这样,有些战略家就向美国发出了忠告,故A项正确;和平
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缓和,故B项错误;发展中国家迅速地崛起,它们成为国际上的一股重要力量,为多极化提供持续的推动力,但这只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力量对比一直较为悬殊
,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33题20分,34题12分,35题10分,36题10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唐到宋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
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ci
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
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
人得到进士。.——摘编自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
,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
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
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并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
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实质差异: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
;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
口在南方”、“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宋朝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概括得出:外
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士人政治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科举制完善、赋税制度改革、理学兴起、市民阶层崛起等角度分析。(2)“准备”,根据材料二信息“农奴
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概括得出: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新航路开辟;由材料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
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得出:民族国家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变革的角度补充。“实质差异”,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宋是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是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角度对比分析。34.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材料: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
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摘编自吴于瑾、齐世
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依据材料并接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理论创新与经济发展”,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具体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主义的经
济发展。阐述:自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凯恩斯主义的提出,为罗斯福新政所实践,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为里根克服经济“滞胀”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美
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示例二:论题: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阐述: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作用;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形式,以法律为手段,积极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
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了社会保障体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提出论题: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主义的经济发展。阐述:根据“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
加以控制”,联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政策,说明自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根据“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凯恩斯主义的提出,为罗斯
福新政所实践,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根据“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联系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为里根克服经济“滞胀”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美国及
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35.材料鉴于近代以来食品卫生的恶劣状况,在租界的正向引导与反向刺激下,国人食品卫生意识逐渐觉醒,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撰文倡导公共卫生,报刊杂志积极开展卫生宣传与科普,社团组织踊跃发起卫生事业自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卫生局、卫生试验所以及其他
相关机构的相继设立,用于规范宰牲检验、生产场所、食品发售以及卫生行政人员等方面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食品卫生法监管提供了组织支撑与法律保证通过开展与实施卫生计划、卫生教育等,在对饮水、肉食、奶品、副食及其生产场所的具体监管过程中,上海逐渐形成了极具地
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食品卫生监管制度,上海的食品卫生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摘编自吴布林《民国时期上海华界食品卫生监管初探(1927—1937)(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食品卫生监管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民国时期食品卫生监管的影响。【答案】(1)特点:受到西方先进经验的影响;社会阶层的广泛参与;政府的支持与法律保证。(2)影响:改善了食品卫生状况;提升了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城市近代化的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在租界的正向
引导与反向刺激下…有识之士、社团组织、卫生局、卫生试验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食品卫生法监管提供了组织支撑与法律保证”可推出民国时期食品卫生监管具有受到西方先进经验的影响、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政府的组织
支撑与法律保证的特点。(2)根据材料“食品卫生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可推出食品卫生和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升,结合所学知识,政府大力改善食品卫生情况是完善政府职能,促进近代化的体现。36.材料孟泰(
1898-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鞍钢炼铁厂工作。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雪,抠器件,扒铁堆,铁房里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修好并擦洗干净的各种的各种器材零件。孟泰说“国家搞建设跟自家过日子都一样
,一刻也离不开勤俭。”1960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威胁。孟泰等迅速动员和组织技术骨干,开展联合协作技术攻关,终于制成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他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
,手要摸到,水要掂到”所作所为操作法,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高炉神仙”。他与工人反复研究,改变过去冷却水顺炉淌的情形,排除了高炉发生爆炸事故的隐患。他抓住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放过,一个一个地圆满解决
……在鞍钢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孟泰精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泰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泰为鞍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概括孟泰的精神品质。【答案】(1)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一五”计划的实
施;中苏关系恶化。(2)贡献:保障器材需求;攻破技术难关;排除安全隐患;解决群众问题;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精神品质: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心系群众、业务精湛。【解析】【详解】(1)时代背景: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鞍钢炼铁厂工作。
”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据材料“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刨冰雪,……”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据材料“1960年初,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威胁”可知,中苏关系恶化。(2)贡献:据材料“工作初期,他经常到鞍钢几十里矿区
刨冰雪,抠器件,扒铁堆,铁房里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修好并擦洗干净的各种的各种器材零件。”可知,保障器材需求;据材料“孟泰等迅速动员和组织技术骨干,开展联合协作技术攻关,终于制成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可知,攻破技术难关;据
材料“他与工人反复研究,改变过去冷却水顺炉淌的情形,排除了高炉发生爆炸事故的隐患。”可知,排除安全隐患;据材料“他抓住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放过,一个一个地圆满解决……”并结合所学可知,解决群众问题;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精神品质:据材料可从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心系群众、业务精湛等方面
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