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1.62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ef76e2faadad525966389cc4190b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北省2024年春季高一期末考试地理B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大迪奥米德岛与小迪奥米德岛(下图)位于白令海峡中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两岛之间穿过,大迪奥米德岛采用东12区区时,小迪奥米德岛采用西9区区时。两岛的面积较小
,海拔300米左右,海岸处多见含气孔的岩石。冬天海水结冰会形成冰桥,可从一个岛走向另一个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成因看,两岛可能属于()A.珊瑚岛B.冲积岛C.大陆岛D.火山岛2.冬季两岛之间会形成冰桥,能加速冰桥形成的大气环流是()A.西风B.极地东风C.夏季风D.信风3.当
小迪奥米德岛时间为2024年7月2日2点时,大迪奥米德岛的时间是()A.2024年7月1日23点B.2024年7月3日5点C.2024年7月2日23点D.2024年7月2日5点【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考查岛屿成因。抓住“含气孔的岩石”这一信息点,火
山喷发后在地表形成的岩石即玄武岩具有这一结构特征;同时借助辅助信息“面积小、海拔300米”,所以最有可能是火山岛,D正确;珊瑚岛因由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形成的地域应当是珊瑚分布广泛的纬度相对较低的温暖浅海地带,此处环境不符,A错误;冲积岛由陆上径流携带泥沙在流速减缓携带能力减弱的条
件下堆积而成,此处无此形成条件,B错误;大陆岛是大陆的一部分,因地壳运动使之与大陆主体因海水覆盖而表面上分离,而其“根”却是相连的,因此在岩层类别、结构等应是一致的,而此处的两岛在岩石类别上却是独特的,C错误。故选D。【2题详解】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
影响。依据图像信息的纬度位置可知是极地东风,同时由信息可知此风“寒冷”,这与极地东风从极地向较低纬吹的冷暖性质一至,所以进一步印证答案,B正确;西风所处纬度位置在40°~60°,纬度位置不符,西风性质是相对温暖的,风的性质也不符,A错
误;夏季风源于海陆热力差异,发生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此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均不符,C错误;信风所处纬度为低纬度,D错误。故选B。【3题详解】解答本题,分成日期与时刻两个问题来解决。材料信息“小迪奥米德岛采用西9区区时”、“大迪奥米德岛采用东12区区时”,由西九区2点,两者相差3个
时区,则大迪奥米德岛区时为23点。由西九区2点,则西11区为0时,西11区向东一直到东12区为“今日”,所以大迪奥米德岛与小迪奥米德岛属于同一个日期即7月2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上用两条日界线来区分日期,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向东一直到人为日界线(理论上取180°经线)为今日
范围;人为日界线(理论上取180°经线)向东一直到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为昨日范围。氮气是一种新兴战略资源。氦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岩盐和硬石膏是唯一可以阻止氮原子运移的盖层。花岗岩中铀和钍的衰变产生氦,氦气多与
天然气伴生。图2示意长庆油田区域氮气矿藏赋存的地质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粉砂岩、灰岩形成的地质年代可能对应()A.太古宙古生代B.新生代古生代C.古生代太古宙D.中生代寒武纪5.通过图中地质构造,可以看出()A.地质时期侵蚀作用较强B.天然气藏位于背斜部位C.
断层形成晚于硬石膏层D.多岩浆喷出、变质作用6.该区域氦气矿藏赋存的有利条件包括()①花岗岩:铀和钍的衰变,是氦气补充的重要条件②断层:为氦气沉降提供通道③背斜:顶部形态利于氦与天然气集聚、伴生④石膏层:阻滞氦气向上扩散,利于氦气积累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4.A5.B6.C【解析】【4题详解】花岗岩为侵入岩,故粉砂岩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早,而花岗岩属元古代,粉砂岩只能是太古宙,A正确;由此排除B、C、D。故选A。5题详解】该地沉积岩多,以
沉积作用为主,A错误;硬石膏层没有发生断层,故先断层,后形成硬石膏层,C错误;图中显示无岩浆喷出作用,D错误;从岩层变形结构来看两处气藏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是气藏保存的良好构造,B正确。故选B。【6题详解】氦气是自花岗岩处产生,所以断层是为氦气上升提供通道,不是沉降,所以②的说法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铀和钍的衰变产生氦,故其是氦气补充的重要条件;背斜顶部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为天然气和氦气等气体提供了储存空间,利于氦与天然气集聚、伴生;硬石膏层封闭效果好,阻滞氦气向上扩散,利于氦气积累。综上所述①③④的说法均正确,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质年代表: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进行系统性地编年,形成了地质年代表。地球环境和地球生命就是沿着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一系列地质年代的历程由远及近的不断变化和进化的。青藏高原从20世纪起经历了大规模的木
本植物扩张,即森林、灌丛植被扩张至草地。木本植物的扩张对当地地表温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图为木本植物扩张下的地表温度、蒸散发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A.木本植物扩张对白天地表温度产生净增暖作用B.木本植物扩张对夜间地表温度表现为净冷却效应C.木本
植物扩张产生的降温作用超过了增温作用D.木本植物扩张对湿润年的蒸散发影响最大8.木本植物扩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其原理表现为()①木本植物遮挡阳光,白天减少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②木本植物蒸腾量大,云量增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增强③木本植物的冠层可以吸收地表长
波辐射,夜晚将一部分辐射归还给地面④白天较高的蒸散发增加空气湿度,夜晚起到保温作用⑤木本植物增加了蒸散发量,使昼夜温差增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研究表明,在寒冷北极地区,木本植物的扩张提高了白天地表的温度
,最合理的解释是()A.增加了空气中水汽,大气的散射增强B.太阳短波辐射增加,地表辐射增强的C.降低了地表反射,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太阳辐射增加,当地光照条件变好【答案】7.C8.A9.C【解析】【7题详解】直接读图判别各项正误。白天,三个数据均为负值,说明木本植物扩张对
白天地表温度产生净冷却作用,A错误;夜晚,三个数据均为正值,说明木本植物扩张对夜间地表温度表现为净增暖效应,B错误;日均,三个数据均为负值,说明木本植物扩张产生的降温作用超过了增温作用,C正确;干旱年蒸散发大于平均年,所以木本植物扩张对干旱年的蒸散发影响
最大,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木本植物扩张,覆盖面积和密度增大,白天遮挡阳光增强、蒸腾形成云量增多都能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的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温度降低,①②正确;木本植物量大,其冠层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较多,晚上返还地面的热量增多,蒸散发量增多夜晚保温作用增强,所
以地表夜晚温度增高,③④正确;综上A正确。⑤中“昼夜温差增大”的结论错误,如上所述,白天地表温度下降,晚上地表温度增加,地表昼夜温差减小,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寒冷的北极地区下垫面多冰雪覆盖,反射率高。木本植被扩张后,地表反射率下降,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C正确;地表温度提高,无非
是地表获热增多,散热减少,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是能减少散热,但获热也会减少,A错误;太阳短波辐射不会因地表变化而改变,B错误;太阳辐射与当地光照条件也不可能因地表覆被变化而变好,D错误。故选C。【点睛】昼夜温差大与小的分析思路:昼夜温差大,就是把昼温高的原因和夜温低的原因分析清
楚;昼夜温差小,就是把昼温不会太高,夜温不会太低的原因分析透彻。河床分汊,且有众多形似发辫河流的冲积扇被称为辫状河型冲积扇。白杨河洪积扇是我国辫状河型冲积扇的典型代表,左图为辫状河型冲积扇示意图,右图为白杨河流域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图。完成下面小题。10.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冰川融水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降水C.降水湖泊水D.地下水湖泊水11.白杨河山前洪积扇发育典型的辫状河,最重要的条件是()A.水位季节变化大B.含沙量小C.地势起伏大D.沉积空间小12.该冲积扇的扇中与扇缘相比()A.沉积物颗粒小B.
地下水埋藏较深C.河流分汊少D.河流流量较小【答案】10.B11.A12.B【解析】【10题详解】读右图,该河流量峰值在5月份,是春季的积雪融水;河流前期流量与降水有相关性,故降水也是重要补给类型,B正确。该河7、8月份流量小,排除冰川融水
,A错误。降水年内差异不是太大,湖泊水补给具有互调作用,如此径流的季节差异不会如此大,C错误;地下水是最为稳定的补给方式且量小,显然与径流变化如此大不相符合,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地理常识与所学知识告诉我们,辫状河的形成需要“空间大、泥沙多、水位季
节变化大、地势起伏小”:分汊多,要在沉积空间大的环境中进行,D错误;要有较多的沉积物来源,即河流含沙量要大,B错误;地势起伏要小,才便于河流分汊,几乎同一平面展开,C错误;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助于流水携沙反复塑造,A正确。故选A。【12题详解】因为流水的携带能力从扇顶到扇缘是逐渐减弱的,所
以其沉积的颗粒是扇顶大于扇中大于扇缘,A错误;扇中较扇缘地势高,故地下水埋藏较深,B正确;从图中即可读出扇中河流分汊多于扇缘,C错误;河流流量更小的是扇缘,因为水量更为分散,D错误。故选B。【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
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彩虹是太阳光的折射现象,对流性天气是彩虹出现的重要条件。“彩虹之乡”新疆昭苏县三面环山,西边有一缺口。该地夏季多雨,彩虹多出现在夏季日落前1—
2小时内。左图为2020—2023年昭苏彩虹观测次数月分布图,右图为某月昭苏出现彩虹时的天气形式图。完成下面小题。13.由图可知()A.昭苏此时刮东北风B.D沿线为高压脊C.昭苏冬季无彩虹现象D.D处为气旋系统14.昭苏县的彩虹在6月、7月观测的次数多,主要是因为()A6月、7月太阳高度大
B.6月、7月地表植被好C.6月、7月当地昼长长D.6月、7月对流雨多发15.图示天气形式有利于昭苏形成“彩虹”,可能是因为()A.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对流雨B.暖锋之前,加上地形抬升,易形成对流雨C.高压脊控制,加上地形抬升,易形成对流雨D.高压脊一侧,加上地形抬升,易形
成对流雨【答案】13.D14.D15.A【解析】【13题详解】风向标图的判读要领是风从风羽端吹向风矢端,而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所以此时的昭苏正刮西南风,A错误;该地气流为逆时针辐合,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D线为低压槽,B错误、D正确;彩虹多
出现于夏季,并不说明冬季就不可见彩虹发生,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彩虹多发的重要条件是对流性天气现象,6、7月地表温度高,上升气流强,该地多对流雨,D正确;彩虹多发的主因是大气对流现象多发,与昼长、植被无关,BC错误;由材料“彩虹多出现在夏季日落前1—2小时内”可知,太阳
高度大不利于彩虹形成,A错误。故选D。15题详解】由图中天气系统可知,昭苏此时正盛行西南风,而题干说这个风向有利于彩虹的形成,就说明西南风促成了对流性天气现象的产生,结论便是西南风受地形抬升,多对流雨,A正确;该锋面是冷锋,B错误;D
线.【所在的是低压槽,而非高压脊,CD错误。故选A。【点睛】高压脊与低压槽都出现于块状气压场,它们的判别:等压线图中标有气压值的,凸向高值的为低压槽,凸向低值的为高压脊;等压线图中标有气流运动的,气流辐合的是低压槽,气流辐散的是高压脊。二、
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16.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水汽充足、微风及逆温情况下易生成雾。乌鲁木齐机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势低洼处,2023年12月8日—14日,该机
场出现一次长时间的强浓雾天气。浓雾发生前,该地地表升温明显。15日,伴随着大风、降温,浓雾在短时间内消散。下图为浓雾出现时地面海平面气压场。(黑三角为机场位置)(1)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地浓雾生成的有利条件。(2
)判断15日促成浓雾消散的天气系统,并说明原因。(3)针对突发性浓雾,机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试列举四条措施。【答案】(1)浓雾生成前地表升温,积雪融化,提供水汽;浓雾生成时,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夜间地表温度低;等压线稀疏,风力弱。低洼的地形,冷空气
下沉堆积,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的逆温利于雾的生成。(2)冷锋该日出现了大风、降温天气;时间在冬季,且该地距冷空气源地较近,冷锋形成的大风天气,有利于雾在短时间内扩散。(3)加强对大雾天气的监测与预报,及时发布大雾信息;针对大雾发展趋势
,调整航班;及时向旅客通报航班变动信息;启动供水、照明等应急设备,保障旅客安全;合理安排车辆,确保旅客能有序、安全进出机场;维持好现场秩序,作好安抚与解释工作。【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乌鲁木齐机场所在的地理环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雾的形成条件、天气
系统对雾的影响、雾与交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雾的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水汽供应、水汽不易扩散、大气要有明显的降
温过程。充足的水汽:浓雾生成前地表升温,积雪融化,提供水汽。水汽不易扩散:等压线稀疏,风力弱;低洼的地形,冷空气下沉堆积,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的逆温利于雾的生成。大气有明显的降温过程:浓雾生成时,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夜间地表温度低有利于雾的生成。【小问2
详解】何种天气系统可以从“2023年12月8日—14日”、“伴随着大风、降温”等信息推断:冬季的中纬度大陆,大风、降温,应为冷锋天气系统。促成浓雾的消散,与风力大相关。【小问3详解】针对突发性浓雾,机场应在雾情预警预报、信息公开透明、旅客情绪安抚、航班调整对接、提供必要的后勤及物资保障、
给与适当的心理或物质补偿等方面做好服务,获得旅客的理解和谅解。具体可如下表述:加强对大雾天气的监测与预报,及时发布大雾信息;针对大雾发展趋势,调整航班;及时向旅客通报航班变动信息;启动供水、照明等应急设备,保障旅
客安全;合理安排车辆,确保旅客能有序、安全进出机场;维持好现场秩序,作好安抚与解释工作。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某海拔约2400米的山顶有一石灰岩冰洞,冰洞底部长有冰柱(下图),石笋欠发育。该山地石灰岩纯度低,洞内终年低
温,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冰柱正对的洞顶存在线性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渗。研究表明,第四纪时洞内曾有大量积水。我国大多数冰洞受气温影响,冰体冬季生长,夏季融化,而该冰洞冰柱因受水源补给影响却反季节变化:夏季生长,冬季消融。(1)分析该冰洞洞底石笋欠发育的原因。(2)说明冰柱的形成过
程。(3)推测冰柱反季节生长的原因。【答案】(1)该地石灰岩纯度低,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钙少;第四纪溶洞内多积水,且有冻土,不利于石笋发育;溶洞低温环境,溶蚀与淀积作用弱。(2)洞顶石灰岩垂直裂隙发育,地下水沿裂隙往下
滴渗;流水垂直向下滴渗时遇底部低温冻土层后凝固;随着流水的持续滴渗,凝固的冰体不断变粗长高,形成冰柱。(3)洞内终年低温,冰柱的粗细取决于洞顶滴渗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区冬季降水少,滴水补给量较少,冰柱变矮变细;夏季降水较多,地下水补给量较大,冰柱长高长粗。【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某海拔约2400米的山顶有一石灰岩冰洞”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地貌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
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石笋欠发育”即“长势很慢”,说明其淀积成长的环境条件差、淀积必要的物质来源量少。淀积成长的环境条件差:第四纪溶洞内多积水,且有冻土,不利于石笋发育;溶洞低温环境,溶蚀与淀积作用弱。淀积必要的物质来源量少:该地石灰岩纯度低
,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钙少。【小问2详解】材料“冰柱正对的洞顶存在线性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渗”可知:洞顶石灰岩垂直裂隙发育,地下水沿裂隙往下滴渗;材料“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得出:流水垂直向下滴渗时遇底部低温冻土层后凝固;再加以历时久远:随着
流水的持续滴渗,凝固的冰体不断变粗长高,形成冰柱。【小问3详解】“反季节生长”,材料解释为“夏季生长,冬季消融”,原因探寻从影响其生长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入手。我们知道冰洞的特殊环境是“终年低温”,那就与冬
夏的气温环境关系不大了,那影响其成长的因素就主要是物质来源了,而淀积成长的物质的输送载体是流水,所以洞顶渗水量的季节变化就成了问题的源头。洞内终年低温,冰柱的粗细取决于洞顶滴渗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区冬季降水少,滴水补给量较少,冰柱消融变矮变细;夏季降水较多,地下水
补给量较大,冰柱长高长粗。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海水表层水温是影响茎柔鱼渔场分布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海水表层水温在18℃以下最适宜茎柔鱼栖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影响海水温度,对茎柔鱼渔场分布
产生重大影响。观察发现,在该区域渔业资源减少的年份,图示沿海地区的沙漠常可看到“沙漠花海”(沙漠大片鲜花罕见盛开)奇景。下图为2007年与2015年9月、11月茎柔鱼渔场附近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对比图。(1)指出与2007年相比,2015年茎柔鱼渔场的空间分
布特点并据图分析原因。(2)判断2007年与2015年该区域对应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并说明理由。(3)分析该区域“渔业资源减少”时,能观察到“沙漠花海”的原因。【答案】(1)渔场向东南方向移动,面积变小。2015年表层海水等温线相较于2007年离岸
距离近,水温低于18℃的水域偏东南且面积减少。(2)2007年:拉尼娜;2015年: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现象,而拉尼娜则相反;2015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高,而2007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低。(3)厄尔尼诺会导致该海域海水水温升高,沿岸上升
流减弱,渔业资源减少;海水水温升高,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该地纬度低,热量充足,雨水的下渗为沙漠中休眠的种子提供了发芽、生长、开花的水分条件,因此可出现“沙漠花海”奇景。【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及原因分
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借助材料信息“海水表层水温在18℃以下最适宜茎柔鱼栖息”,所以寻找渔场就得找水
温低于18℃的近海区域。读图,无论是9月图,还是11月图,结论都是2015年的渔场向东南方向移动,并且面积变小。至于原因分析,就是抓住该鱼适宜的水温及适宜水温范围的变化趋势:2015年表层海水等温线相较于2007年离岸距离近,水温低于18℃的水域偏东南且面积减少。【小问2详解】考查厄尔尼诺
与拉尼娜两种相反的海洋水文地理现象。2007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冷海水范围广,所以发生的是拉尼娜现象;2015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严重收缩,即这一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故发生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理由的表述,也就是以上判
断的依据——即两种现象的定义: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现象,而拉尼娜则相反;2015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高,而2007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低。【小问3详解】题干所述“渔业资源减少”时,即大片海区水温高于适宜18℃,所以发生了厄
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会导致该海域海水水温升高,沿岸上升流减弱,渔业资源减少;题干所述“沙漠花海”,即沿岸沙漠降水增多:海水水温升高,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当然降水增多,沙漠变湿润只是“花海的外部条件”,必然还要有花的种源:该地纬度低,热量充足
,雨水的下渗为沙漠中休眠的种子提供了发芽、生长、开花的水分条件,因此可出现“沙漠花海”奇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