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473.0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doc,共(27)页,47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b181d602bc17f9912f23a5063fb0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兰州一中2019-2020-2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生物(理科)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葡萄糖、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溶菌酶、唾液淀粉酶、胰岛素C.CO2、RNA聚合酶、尿素D.Ca2+、载体、

神经递质【答案】A【解析】【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详解】A、内

环境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A正确;B、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成分,B错误;C、RNA聚合酶在细胞内促进DNA转录形成RNA,不是内环境成分,C错误;D、载体是细胞膜运载物质的工具,不是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A。2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分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B.尿液充盈时,脊髓排尿中枢产生尿意C.脊髓排尿中枢受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这属于分级调节D.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流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产生渴觉【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

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详解】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A错误;能够产生尿意的部位在大脑皮层,B错误;脊髓排尿中枢受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这属于

分级调节,C正确;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D错误。【点睛】(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

膜Ⅳ突触间隙C.Ⅰ免疫细胞Ⅱ淋巴细胞Ⅲ吞噬细胞ⅣT细胞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Ⅰ=Ⅱ+Ⅲ,Ⅱ包含Ⅳ。【详解】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A正确;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间隙不属于突触前膜

,错误;C.Ⅰ免疫细胞,Ⅱ淋巴细胞,Ⅲ吞噬细胞,ⅣT细胞,C正确;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D正确。故选B符合题意。4.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

与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B.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C.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D.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降低乙酰胆碱浓度【答案】D【解析】【详解】A.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了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B正确;C.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

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其主要分布在血浆中,C正确;D.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提高乙酰胆碱浓度,D错误。故选D。5.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A

.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①错误;甲状腺激素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②正确;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和增加产热的作用,③正确;胰高血糖素上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④正确。故选A。【考点定位】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名师点睛】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6.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后,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体温调节中枢兴奋③机体耗氧量降低

④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寒冷环境中,增

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①错误;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②正确;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机体代谢活动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③错误;④正确,C正确。7.免疫

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的组成如下。下列关于免疫细胞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抗体的细胞是①B.②在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C.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

细胞是淋巴细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浆细胞,可分泌抗体,A项正确;②为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死亡,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项正确;吞噬细胞既可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

发挥作用,也参与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等,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8.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

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次免疫,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

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抗原刺激T细胞可以使其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或效应T细胞,同时记忆T细胞本身也可以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A正确;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否则,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记忆T细胞,干扰实验结果,B错误;

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另设一组不移植脂肪组织且直接感染病原体的对照组,D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免疫调节尤其是细胞免疫的内容分析选项。9.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是A.抗利

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

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

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故选C。10.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d是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

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B.电刺激a处,会导致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C.电刺激b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c会偏转两次D.兴奋传至“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信号的转变【答案】D【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由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又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神经纤维上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A错误;电刺激a(位于传出神经)处,肌肉能发生收缩,但不属于反射,反射需要完整反射弧的参与,B错误;根据题意“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电刺激b处,兴奋不会传到电流表的位置,故不会发生偏转,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C错误;神经末梢与肌

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因此“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理解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

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是解题的关键。11.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该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毒体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B.该病毒属于原核

细胞构成的生物C.该病毒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该病毒

体内仅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只含A、U、C、G四种碱基,A错误;B、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C、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病毒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繁殖,C错

误;D、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D正确。故选D。12.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B.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

抑制作用C.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是B点D.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提高了细胞壁上Ca2+的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根据图示分析:当加入CaCl2溶液后胚轴生

长速率迅速减慢,所以对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最可能是在图中的B点,因为B点以后生长速率加快。【详解】A、赤霉素能够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B、分析图示可知CaCl2溶

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B正确;C、B点以后生长速率加快,说明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是在B点,C正确;D、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降低了细胞壁中Ca2+浓度,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

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B.用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交尾可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C.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杂草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的长度【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

酸、乙烯等。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而脱落酸和乙烯是抑制植物的生长。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

果实,A错误;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交尾,可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B正确;C、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杂草,C正确;D、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故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

的长度,D正确。故选A。14.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B.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为Y<X<ZC.实验不能说明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枝条生根具有两重性D.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设置蒸馏

水处理的对照组【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和实验的结果分析:加入蒸馏水是对照组,而加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是实验组,随着浓度的增加,插条生根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在一定生长素浓度范围内有促进生根的作用,超过一定浓度

之后则抑制生根。【详解】A、芽能合成生长素,而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扦插的枝条带幼芽,容易生根成活,A正确;B、X和Y浓度下侧芽生长量都比对照组蒸馏水高,说明X和Y起的是促进作用,而Z是抑制作用,因而

Z浓度最高,但是不能确定X和Y的浓度高低,有可能为Y<X<Z,B错误;C、X和Y起的是促进作用,而Z是抑制作用,说明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枝条生根具有两重性,C错误;D、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这样才能大致确定促进生

根和抑制生根的浓度范围,在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D错误。故选A【点睛】注意:判断某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是以对照组相比而得出的,不是只要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效果就一定表现出两重

性。15.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实验结果为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②组水平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B.②组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

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①组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运输方向等知识点,解题要点是对生长素相关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详解】A、根据②③两组云母片插入位置不同,②组水平生长,说明没有发生生

长素的横向运输,③组背地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所致,因此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②组能水平生长说明云母片没有阻止生长素

的极性运输,B错误;C、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的现象,而①③组胚芽鞘均能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D、根据实验遵循的对照原则,①组没有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D正确;故

选B。[点睛]生长素作用的易错点:1.探究胚芽鞘生长的实验中,长不长看有无生长素,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2.生长素两重性分析的误区:抑制生长不等于不生长;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

现两重性,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B.在失重状态下植物

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所以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D.持续干热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之一是脱落酸含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根的向地

生长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作用的两重性;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详解】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正确;失重不影响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但是在失重状态

下,根会失去向地性,B错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别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脱落酸抑制发芽,持续干热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之一是脱落酸含量减少,D正确。故选B。17.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

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质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2,4—D浓度(mg/L)05101520253035无子番茄平均质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2A.2,4—D浓度超过25mg/L时

,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特性相同C.无子番茄平均质量随着2,4-D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D.2,4—D促进无子番茄发育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

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子果实。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浓度在0-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2,4—D浓

度超过25mg/L时,随着2,4—D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详解】A、2,4—D浓度超过25mg/L时,对果实发育的促进作用减弱,在浓度是30mg/L和35mg/L时无子番茄平均质量高于10mg/L以下的处理,

没有抑制作用,A错误;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特性相同,根据表中信息不能说明2,4—D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C、无子番茄平均质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2,4-D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C错误;D、2,4—D促进无子番茄发育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D正确。故选

D。18.下图是某个海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了5个生物种群组成的4条食物链B.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C.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D.图中生物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

,但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这些生物【答案】C【解析】【详解】A、图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种植物属于不同的种群,其他生物也类似于植物,都有多个种群,因此图中的种群数量远远多于5个,A错误;B、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顺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流动,B错误;C、信息传

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如鼬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食兔,而兔根据黄鼬留下的气味躲避鼬的捕食,C正确;D、当图中的生物以分解者为食物时,能量就从分解者流向图中所示的生物,D错误。故选C。19.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

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

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草方格可用于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治理沙漠化,有利于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生长,据此分析。【详解】A、草方

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有利于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正确;B、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B正确;C、该过程是人工干预了当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不但改变了演替速度,也改变演替方向,C错误

;D、该方法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促进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其他生物的定居和物种丰富度的增加,D正确。故选C。20.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食草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答案】B【解析】A、从第1年至第3年期间,λ的数值接近1,说明种群数量基

本不变,A错误;B、由于λ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当λ>1时,种群数量增长,在第4年初到第五年末,λ开始时大于1,后来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C、从第3年末到第5年中期,λ一直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长,C错误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5年中期达到最大值,D错误。21.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因此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B.群落的垂直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能量,因此在设计生态

园时应注意不同树种混种C.种群数量达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养鱼过程中应选择鱼数量为K/2左右捕捞D.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圈养动物减少呼吸消耗,有利于提高与下一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分析】

由于种群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发展,其种群的增长曲线会呈“逻辑斯谛增长”,环境容纳量(K)则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在K时种群密度最大。【详解】生态系统中

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由环境所决定,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会下降,因此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A选项正确;群落的垂直分层有利于不同种的物种的共存,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能量,因此在设计生态园时应注意不同树种混种,B选项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养鱼过

程中应选择鱼数量为K/2-K之间左右捕捞,最多捕捞至K/2左右时停止,C选项错误;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若能圈养动物降低呼吸消耗,则可以提高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进而提高与下一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选项正确。因

此错误的选项选择C。22.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J形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改善空

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加的两种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点,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详解】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点是比较形象直观,缺点是不够准确;故A正确。B、J形曲线是在食物充足,无限空

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种群增长快慢;故B正确。C、S形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c点种群增长率为0,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使得种群数量增加;故C错误。D、K值

是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则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故D正确。故选C。【点睛】“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

况。“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有限、有天敌捕食时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23.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草

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C.沙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以演替为树林【答案】D【解析】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A错误;草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B错误;

沙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错误;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以演替为树林,D正确。2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

畜、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物质

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详解】A、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A错误;B、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

中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C、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错误;D、生态农业模式下的生态系统需要外部投入,D错误。故选B。25.下列关于“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

影响,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C.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以“J”型曲

线模式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J”和“S”型曲线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故A错;两条曲线的斜率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故B错;增长速率等于(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J型曲线的增

长速率不断增大,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下降,故C正确;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开始时呈J型增长,但最终还是呈“S”型曲线,故D错。26.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

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答案】C【解析】【分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

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3、目前控制动物危

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中有些是利用信息传递作用。【详解】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

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减少,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C错误;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共同进化的含义和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再根据题意作答。27.“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生物

,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当前科学家利用该区域的某

些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与地表环境有很大不同,其

能源是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其中生活的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获得的能量,A错误;B、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错误;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如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种间存在捕食、竞争等关系,C正确;D、“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将其中的细菌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细菌会死亡,D错误。故选C。28.如图是某

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答案】C【解析】【详解】A、D是细胞呼吸散失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A正确;B、A是贝克的同化,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中用散失,一部分用于B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总量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信息传递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C。29.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

他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果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越复

杂。【详解】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A正确;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说明其生态系统具有多条食物链,营养结构较复杂,B正确;C、假如其中的某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可由该营养级的

其他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C正确;D、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故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无关,D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

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及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宝应湖水杉林调节径流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

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

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误;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B错误;C、宝应湖水杉林调节径流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D错误.故选C。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二、非选择题

31.生长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一中A、B、C都是芽,其中生长素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2)茶树可通过去除顶芽来解除________以增加产量,还可通

过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来实现,细胞分裂素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3)图二是某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葡萄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最适浓度大约是___________。图示结果___________(能、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有两重性。(4)为验证幼嫩种子产生

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某小组用番茄设计了甲、乙、丙三组实验。甲组不做处理,乙组番茄花蕾期去雄、套袋,丙组番茄_______(填处理方式)。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过多,抑制了侧芽的生长,离顶芽越近的侧芽,抑制作

用越强(3).顶端优势(4).细胞分裂(5).4PPm(6).能(7).花蕾期去雄、将雌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套袋处理(8).甲产生果实、乙不能产生果实、丙产生果实【解析】【分析】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于顶芽产生

的生长素不断下运积累与侧芽,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造成的,图一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较快,而B、C出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生长,且B离A较近,则生长素浓度比C高。分析图二可知,随着生长素素类似物的浓度的升高,葡萄枝条生根数先增多,后减少;且该图的最大生长

素素类似物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生根的,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详解】(1)根据顶端优势的机理分析图一,顶芽(A)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B、C)处积累过多,抑制了侧芽的生长,离顶芽越近的侧芽,抑制作用越强,因此生长素浓度最高的点是B。(

2)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因生长素积累过多而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因此茶树可通过去除顶芽来解除顶端优势以增加产量;此外,还可通过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来实现,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3)根据图二分析,当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4PPm时,葡萄插条生根数最

多,说明促进葡萄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大约是4PPm;当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大于8PPm以后,葡萄插条生根数比对照组少,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4)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为验证幼嫩种子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甲组不做处理,乙组番茄花

蕾期去雄、套袋,两组的变量是否授粉,则甲组能够形成种子,因此有果实产生,而乙组没有授粉,不能形成种子,因此不能发育成果实;乙、丙组的变量是有无涂抹生长素,因此丙的处理方式为花蕾期去雄、将雌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套袋处理,丙组由于

涂抹生长素可以发育成了果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的运输、分布于作用机理,能够分析图一中三点的生长素浓度关系,并能够分析图二中生长素类似物与普通生根数目之间的关系,要用对照性思维分析不同浓度下的生根数目并确定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8PPm以后表现为抑制作

用。32.下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丙图表示免疫调节示意图,数字代表过程,字母代表物质。据图回答:(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ABC激素

含量会增加,但激素的含量却不会过高,因为在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中B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2)研

究表明,神经递质有很多种,作用效果也不同。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_______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_

________________;而有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3)丙图中d细胞是__________。相同的抗原二次攻入机

体时,d细胞可以来源于______________。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填字母)。(4)丙图中b是__________细胞,成熟于_______________(场所)。【答案】(1).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2).促甲状腺激素

(3).①突触小泡(4).外负内正(5).外正内负(6).浆细胞(7).B细胞和记忆细胞(8).Y(9).T淋巴细胞(10).胸腺【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形综合考查体温调节、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兴奋在突触的传递、

免疫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能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甲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

素;图乙中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图丙中a是造血干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浆细胞、e是记忆细胞、f是吞噬细胞、X是抗原、Y是抗体,①是抗原刺激吞噬细胞,②是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抗原,③是

T细胞呈递抗原给B细胞,④是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⑤是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⑥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可据此分析答题。【详解】(1)在寒冷环境中,机体散热增多因此产热也增多,血液中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

含量会增加,但激素的含量却不会过高,因为在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物学意义是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2)神经递质有很多种,作用效果也不同。Ach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①]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突触间隙中,

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有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3)丙图中d细胞是浆细胞;相同的抗原二次攻入机体时,d浆细胞可以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丙图中的免疫活

性物质是Y抗体。(4)丙图是淋巴细胞的起源过程及体液免疫过程,图中b是T淋巴细胞细胞,成熟于胸腺。33.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据图分析回答:(1)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接受的刺激有葡萄糖、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等,使胰岛素分泌增加。(2)胰岛素作用的机理是:一方面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组织细胞摄取更多的葡萄糖;同时,通过促进过程③氧化分解产生

________________、④合成________、⑤转化为____________,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3)若某种抗体X攻击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则血糖浓度上升,患者在患有糖尿病

的同时并发_____________病。(4)临床上,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胰岛素不能口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下丘脑(2).神经递质(3).胰高血糖素(4).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靠近(5).二氧化碳+水+能量(

6).肝糖原、肌糖原(7).脂肪、某些氨基酸等(8).自身免疫(9).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

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

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详解】(1)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接受的刺激有葡萄糖、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使胰岛素分泌增加。(2)据图分析,胰

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葡萄糖转运蛋白向细胞膜靠近,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过程③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能量、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⑤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从而降低血糖浓

度。(3)由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4)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故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免疫失调的相关知识,意

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

”“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

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1).b(2).偏高(3).垂直(4).(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5).A(两空可颠倒)(6).B(两空可颠倒)(7).20%(8).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解析】【分析】图甲中b对应的是K/2,对应的增长速率最大。根据图乙的能量流动关系,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详解】(1)图甲表示种群的

增长速率,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最大增长速率,即b点,此时种群恢复需要的时间最短。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第一次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捉个体数)/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个体数,所以如果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再次捕捉时捉到的标记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

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是群落演替的过程。(3)根据图乙的能量流动关系,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碳

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注意题目要求写字母;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如果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超过生态系统能调节的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稳定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

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