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docx,共(18)页,949.23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0611db1f3bedc6fae1146dd1357d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少35届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学科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最近《科学》杂志评出“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其中酸和碱通常都会抑制水的电离B.水的电离和电解都需要电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水电离出的c(H+)≠c(OH-)D.升高温度一定使水的离子积增大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
液中:CO2-3、K+、Cl-、Na+B.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ol·L-1的溶液中:NO-3、Mg2+、Na+、SO2-4C.在c(OH-)/c(H+)=1×10-12的溶液中:NH+4、Fe2+、Cl-、NO-3D.W+Kc(H)=10-10mol·L-1的溶液中:Na
+、HCO-3、Cl-、K+3.“氯化反应”通常指将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应。计算机模拟单个乙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进行B.M1为22CH与2HgCl形成的中间体C.生产中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提高乙炔
的平衡转化率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CCH(g)HCl(g)HCCHCl(g)=+=24ΔH2.2410eV/mol−=−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和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
分子,活化分子必须具有足够高的能量C.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D.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那部分能量5.某教师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通电后,搅拌磁子能高速转动,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1,溶液比热容
为4.18kJ·kg-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时体系的温度变化情况实验组号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温度差(T2-T1)/℃120.824.13.3220.824.23.4320.924.33.4A.隔一段时
间需打开止水夹放出气体,防止容器内压强过大,但此操作会造成一定的热量损失B.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用注射器多次缓慢注入,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C.相同情况下,用醋酸代替盐酸会使测得的△H偏大D.该实验测
得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约为56.4kJ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1表示反应:mA(s)+nB(g)pC(g)H0在一定温度下,B的平衡转化率(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图2是可逆反应:A
(g)B(s)C(g)D(?)++H0的速率时间图像,在t1时刻改变条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C.图3表示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A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的变化情况,则该反应的H0D.图4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
是该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7.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①棕红色2NO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②3Fe(SCN)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③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④向2HS水溶液中加入NaOH有利于2S−增多⑤合成氨时采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有利
于提高氨气产率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8.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molSO2和1molO2;(乙)2mol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
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乙=197B.容器内SO3的质量m:m甲=m乙C.容器内压强P:P甲=P乙D.c(SO2)与c(O2)之比k:k甲≠k乙9.某温度下,()4aHA5.0?10K-=,()5aHB1.610K-=
。现有体积均为V0的pH=a的两种酸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两种溶液的pH随lg0VV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Ⅱ代表HBB.水的电离程度:b>cC.由c点到d点,溶液中--HXOHXccc()()()增大(X代表A或B)D.分别取b点、c点溶液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
中和,恰好中和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b>c10.在恒温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1molNOg和足量活性炭发生反应()()()()2222NOg2CsNg2COg++,测得平衡时()2NOg和()2
CO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pK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的三个点中,a点2NO的转化率最高B.该温度下,c点的p0.4MPaK=C.减小容器体积可实现从c点到
b点的移动D.a、b、c三点的pK大小相同11.取少量()243FeSO溶于水中配成稀()243FeSO溶液,溶液呈浅棕黄色,分成三等份于试管a、b、c中进行以下实验。(Ⅰ)加热试管a中溶液,溶液颜色变深;(Ⅱ)向试管b中加入少量24HSO溶液后再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现象;(Ⅲ)
向试管c中加入少量浓HCl,溶液黄色加深,加热后溶液颜色更深。已知:34Fe4ClFeCl−+−+(黄色)H0;浓度较小时()326FeHO+(用3Fe+表示)几乎无色。对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溶液显浅棕黄色的原因是3Fe+发生了水解产
生了少量()3FeOHB.试管b中溶液颜色无明显现象说明酸化对3Fe+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C.加入浓盐酸,H+和Cl−对溶液颜色变化、3Fe+浓度大小的影响不一致D.实验(Ⅲ)可证明升温促进3Fe+水解正向移动
12.为分析不同试剂是否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该小组向四支盛有10mL5%H2O2的试管中滴加不同溶液,实验记录如下:试管ⅠⅡⅢⅣ滴加试剂2滴1mol/LNaCl2滴1mol/LCuSO42滴1mol
/LCuSO4和2滴1mol/LNaCl2滴1mol/LCuSO4和4滴1mol/LNaCl产生气泡情况无气泡产生均产生气泡,且气泡速率从Ⅱ到Ⅳ依次加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实验Ⅰ的现象,可得结论NaCl对H2O2分解没有催化作用B.根
据实验II的现象,可得结论CuSO4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C.对比实验可得结论:浓度较大的NaCl溶液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D.综合对比以上实验可得结论:NaCl浓度对于CuSO4的催化作用有影响,NaCl浓度越大
催化效果越明显。13.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41molCH和一定量的2HO,发生反应:422CH(g)HO(g)CO(g)3H(g)++。4CH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42nCHxxnHO=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2xxB.反应速率:bcvv正正C.点a、b、c对应的平衡常数:abcK<K=KD.反应温度为1T,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4
.已知可逆反应2NO2(g)N2O4(g)中NO2、N2O4的消耗速率与其浓度存在如下关系:v(NO2)=k1c2(NO2),v(N2O4)=k2c(N2O4)(其中k1、k2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一定温度下根据上述关系式建
立如图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表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若某温度时k1=k2,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5C.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平衡时:c(NO2)+c(N2O4)=1mol•L-1D.在1L密
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当c(NO2)=c(N2O4)时,NO2的转化率是33.3%15.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①X=Y;②Y=Z。反应①的速率11v=kc(X),反应②的速率22v=kc(Y),式中12k
k、为速率常数。图甲为该体系中X、Y、Z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反应①和②的1lnk~T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随c(X)的减小,反应②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欲提高Y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C.温度高于1T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D.体系中∆c(X)=∆c(Y)+∆c
(Z)二、主观题16.(11分)Ⅰ.分别取40mL0.50mol/L盐酸与4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H。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除烧杯、量筒、温度计
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名称为。(2)若某同学通过该实验测定出中和热H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A.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B.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C.将盐酸错取为等浓度的醋酸Ⅱ.为探究化学反应速
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KI溶液、24HSO溶液、淀粉三种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滴入溶液后溶液变蓝)向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用量/mL0.1mol/LKI溶液0.1mol/LH2O2溶液0.1mol/LH2SO4溶液淀粉溶液H2O时间/s①25℃20.010.05.01.00.0
t1②40℃20.010.05.01.00.0t2③25℃20.05.05.01.0Vt3(3)写出混合溶液中滴入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表中的V=mL,t1、t2、t3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5)某同学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他向5mL0.1mol/LK2Cr2O7溶液中加入1mL5mol/LNaOH溶液溶液颜色变化为[227CrO−(橙色)+H2O2H++224CrO−(黄色)]。17.(16分)氢气是一
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如何经济实用的制取氢气成为重要课题。(1)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已知:反应II:H2SO4(aq)=SO2(g)+H2O(l)+12O2(g)ΔH2=+327kJ·mol-1反应III:2HI(aq)=H2(g)+I2(g)ΔH
3=+172kJ·mol-1反应:2H2O(l)=2H2(g)+O2(g)ΔH=+572kJ·mol-1则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可用于高效制取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222HS(g)S(g)+2H(g)I.若起始时容器中只有H2S,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裂解温度的关系如图1。
①图中曲线Z表示的物质是(填化学式)。②C点时H2S的转化率为%(保留一位小数)。II.若在两个等体积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加入2.0molH2S、1.0molH2S,测得不同温度下H2S的平衡转化率如图2
所示。①M点、O点和N点的逆反应速率v(M)、v(O)和v(N)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②M、N两点容器内的压强2p(M)p(N)(填>或<或=),平衡常数K(M)、K(N)、K(O)三者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18.(12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与
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氨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化学键NNH-HN-H键能(1kJmol−)946436.0390.8反应()()()3222NHgNg3Hg+H=1kJmol−。已知该反应的11198.9JmolK−−
=S,在下列哪些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填标号)A.25℃B.125℃C.225℃D.325℃(2)工业生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223Ng3Hg2NHg+ƒ1ΔH,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既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又一定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B.工业生成的条件是
500℃和200个大气压,此时催化剂活性最强,反应速率较快C.实际工业生产中要及时抽出3NH这样既能提高平衡转化率又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实际生产中开始通入气体()()22nN:nH=1:3,达到平衡时三种混合气体中3NH的百分含量最多。②已知绝热体
积不变的刚性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不能够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C.容器内三种气体的分压保持不变D.容器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3)在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刚性容器中,分别投入21.0molN和23.
0molH,在不同温度(500K和600K)、不同催化剂表面积(2182mg−和21124mg−)条件下,反应体系总压强(P)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①曲线Ⅲ对应的反应条件可能为。②在500K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pK=(保
留二位有效数字)。③在曲线Ⅲ对应条件下,某反应容器中2H、2N和3NH的分压依次是20kPa,10kPa、10kPa,此时反应速率v正v逆(填“<”“=”或“>”)。(4)工业上利用CO和2HO制备2H,利用计算机模拟()()()()2
22COgHgCOgHOg++的反应历程如下,其中吸附在2Pt/SiO催化剂表面用“·”标注,Ts表示过渡态。反应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222COgHOgCOg
Hg++H0(填“>”或“<”)。19.(14分)(1)如图为计算机模拟的甲醇(CH3OH)制氢的反应历程,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所有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E正=。(2)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
B(g)⇌pC(g),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压强p/Pa2×1055×1051×106c(A)/mol•L﹣10.080.200.44①当压强从2×105Pa增加到5×105Pa时,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②当压强为1×1
06Pa时,平衡移动(域:“向左”、“向右”或“不”),写出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或:K=。(3)温度为T1时,在一个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g)+O2(g)2NO2(g)ΔH<0。实验测得:v正=v(NO)消
耗=2v(O2)消耗=k正c2(NO)•c(O2),v逆=v(NO2)消耗=k逆c2(N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NO)c(O2)c(NO2)c(O2)0.60.300.2①温度为T1时=(填数据);当
温度升高为T2时,k正、k逆分别增大m倍和n倍,则mn(填“>”“<”或“=”)。②T1时,在1L密闭容器中按照一定比例充入NO(g)和O2(g),达到平衡时NO2(g)的体积分数Φ(NO2)随的变化如图所示,当=2.3时,达到平衡时Φ(NO2)可能是D、E、F三
点中的。参考答案:1.D【详解】A.加入电解质不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其中酸和碱通常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但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选项A错误;B.水的电离不需要通电,但电解需要通电,选项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中c(H+)≠c(OH-),但
其中的水电离出的c(H+)=c(OH-),选项C错误;D.水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一定使水的离子积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选D。2.B【详解】A.使pH试纸变红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CO2-3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题意;B.水电离产生的c(OH-)=
1×10-10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酸性条件下所列离子组能够大量共存,碱性条件下Mg2+不能大量共存,即可能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C.c(OH-)/c(H+)=1×10-12,说明c(H+)>c(OH-),溶液显酸性,则Fe2+与NO-3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题意;D.c(OH-)=W+Kc(H)=10-10mol·L-1<10-7mol·L-1,溶液显酸性,溶液中HCO-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题意;
选B。3.B【详解】A.由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逆向进行,故A错误;B.根据图可以看出M1时HCl还没有反应,M1为22CH与2HgCl形成的中间体,故B正确;C.生产中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增大接触面积,但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故不能提高乙炔的平衡转化率,故
C错误;D.题目中是1个乙炔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应该以mol为单位参与反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CCH(g)HCl(g)HCCHCl(g)=+=24AΔH2.2410/moNeVl−=−,故D错误;故答案为B4.C【详解】A.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时才能成
为活化分子,且适当的取向时发生有效碰撞,可发生化学反应,选项A正确;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普通分子间的不能发生有效碰撞,即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能量,即活化分子,选项B正确;C.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碰撞
,生成新物质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选项C错误;D.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那部分能量,选项D正确;答案选C。5.B【详解】A.搅拌磁子能高速转动可能会产生一定量的水蒸气,为防止水蒸气的
产生使得容器内压强过大导致发生意外事故,实验时,应隔一段时间需打开止水夹放出气体,但放出气体时会造成一定的热量损失,故A正确;B.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应一次性快速注入防止热量散失,减少实验误差,故B错
误;C.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则相同情况下,用醋酸代替盐酸会使测得的热量偏小,导致测得的中和热△H偏大,故C正确;D.50mL0.05mol/L盐酸与55mL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时,盐酸不足量,反应生成0.025mol水,由表格数据可知,三次实验测得温度差的平均值约为3.37℃,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1kg×4.18kJ/(kg.℃)×3.37℃≈1.409kJ,则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1.409kJ×40≈56.4kJ,故
D正确;故选B。6.C【详解】A.图像中的曲线为平衡线,根据图像,x点没有达到平衡,在等压下,需要降低B的转化率,才能达到平衡,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故A错误;B.t1时刻改变因素,只
提高反应速率,平衡没有移动,如果D的状态为固体或纯液体,因为B的状态为固体,A、C为气态,且A、C系数相等,因此t1时刻还可能增大压强,故B错误;C.A为反应物,根据图像,M为平衡点,M点右侧,随温度升高,A%增大,说
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C正确;D.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即(v正-v逆)与时间的乘积,故D错误;答案为C。7.D【详解】①2NO2N2O4,加压导致气体浓度增
大,颜色加深,又平衡正移,颜色逐渐变浅,正确;②加入固体KSCN,c(SCN-)增大,3+-3FeSCNFe+3()SCN平衡逆移,颜色加深,正确;③氯水中存在22Cl+HOHClO+HCl,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平衡正移,故应低温、避光保存,正确;④+-2HSH+HS、+2--HSH+S,加入Na
OH,平衡正移,有利S2-生成,正确;⑤合成氨时采用高温高压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无关,错误;故答案选D。8.D【分析】恒温恒容条件下,通入2molSO3与通入2molSO2和1molO2分别形成
的平衡是完全等效的平衡,甲和乙容器中各成分的量和浓度分别相等,据此作答。【详解】A.甲和乙是等效平衡,设甲中生成xmolSO3,乙中平衡时SO3的量也为xmol,则SO3分解的量为(2-x)mol,放出的热量Q甲=2x×∆H,吸收的热量Q乙=22x−
×∆H,所以Q甲+Q乙=∆H=197,A正确;B.因为甲和乙是完全的等效平衡,所以达平衡时,甲中SO3的质量等于乙中SO3的质量,B正确;C.甲和乙是完全的等效平衡,达平衡时各种成分的量分别相等,所以两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相等,故压
强也相等,C正确;D.甲和乙是完全的等效平衡,达平衡时各种成分的浓度分别相等,所以甲中c(SO2)与c(O2)的比值一定等于乙中c(SO2)与c(O2)的比值,D错误;正确答案选D。9.D【详解】A.根据电离常数可知酸性:HA>HB,相同pH的弱酸加水稀释,酸的酸性越强,pH变化越大,所以
曲线Ⅱ代表HA溶液,A错误;B.溶液的pH值:c>b,在b点水的电离程度受酸的抑制程度更大,故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B错误;C.由c点到d点,弱酸的电离常数和水的电离常数都不变,所以WaKK不变,WaK
K=+--+--HOHHXOHHX=HXXcccccccc()()()()()()()()保持不变,C错误;D.b点和c点两种酸,对应初始时的pH相同,体积相同,故酸性较弱的HB物质的量大,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时HB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多,D正确;故选D。10.B
【分析】要留意:图中曲线表示平衡时的数据。根据ncV=,计算pK时可用浓度分数代替物质的量分数。【详解】A.该反应为正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小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故图示的三个点中,a点2NO的转化率最高,A正确;B.c点时,2NO的平衡浓度与2CO的平衡浓度相等
,列三段式可求出该条件下平衡时:()()122NOCO0.5molLcc−==、()12N0.25molLc−=,可求出()p0.251.2520MPa4MPaK==,B错误;C.减小容器体积(即增大反应的压强)可实
现从c点到b点的移动,C正确;D.恒温条件下pK保持不变,D正确;故选B。11.D【详解】A.结合实验Ⅰ,加热促进水解,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可知稀()243FeSO溶液呈浅棕黄色原因是Fe3+水解产生了少量Fe(O
H)3,故A正确;B.()323Fe3HOFeOH3H++++H0,升温促进水解,加硫酸抑制水解,酸化后加热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酸化对3Fe+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故B正确;C.加入浓盐酸,H+浓度增大,抑制铁离子水解,铁离子浓度增大,溶液颜色变浅;氯离子浓度增大,促进34Fe4C
lFeCl−+−+(黄色)平衡正向进行,铁离子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加深,H+和Cl−对溶液颜色变化、3Fe+浓度大小的影响不一致,故C正确;D.溶液c中存在34Fe4ClFeCl−+−+,升高温度,该平衡可能正向移动,使溶液颜色变深
,不能证明加热能促进3+Fe水解,故D错误;故选:D。12.C【详解】A.10mL5%H2O2的试管中滴2滴1mol/LNaCl,无气泡产生,说明NaCl对H2O2分解没有催化作用,A正确;B.10mL5%H2O2的试管中滴2滴1m
ol/LCuSO4,有气泡产生,说明CuSO4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B正确;C.由实验Ⅰ、Ⅱ、Ⅲ、Ⅳ对比可知,CuSO4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且在CuSO4存在时,NaCl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C错
误;D.由实验Ⅰ、Ⅱ、Ⅲ、Ⅳ对比可知,CuSO4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且在CuSO4存在时,NaCl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NaCl浓度越大,催化效果越强,D正确;故答案为:C。13.B【详解】A.一定
条件下,增大水的浓度,能提高CH4的转化率,即x值越小,CH4的转化率越大,则12xx,故A正确;B.b点和c点温度相同,CH4的起始物质的量都为1mol,b点x值小于c点,则b点加水多,反应物浓度大,则反应速率:bcv>v正正,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x一定时,温度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温度相同,K不变,则点a、b、c对应的平衡常数:abcK<K=K,故C正确;D.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反应进行时压强发生改变,所以温度一定时,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答案选B。14.B【分析】由图中可知,交点A表示消耗的速率v(N2O4)=v(NO2),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速率关系作比较,即可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由题给v(NO2)=k1c2(NO2),v(N2O4)=k2c(N2O4)结合k1=k2,求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根据氮守恒c(NO2)+2c(N2O4)=1mol·L-1;用三段式可求NO2转化率。【详解】A.图中,交点A表示的消耗速率v(N2O4)=v(NO2),而达到平衡时NO2的消耗速
率应该是N2O4消耗速率的2倍,v(NO2)=2v(N2O4),因此此时v逆<v正,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由v(NO2)=k1c2(NO2),v(N2O4)=k2c(N2O4)结合k1=k2,可知()()()()221224224vNOkcNO=vNOkc
NO=21,所以()()2422cNNcNO=0.5=K,故B正确;C.根据氮守恒,平衡时c(NO2)+2c(N2O4)=1mol•L-1,故C错误;D.()()2242NOgNOg1mol02aaaa初始变化平衡所以
1-2a=a,则a=13,NO2的转化率是1231×100%=66.6%,故D错误;答案选B。15.C【分析】由图中的信息可知,浓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的代表的是X,浓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的代表的是Z,浓度随时间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的代表的是Y;由图乙中
的信息可知,反应①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应②的。【详解】A.由图甲中的信息可知,随c(X)的减小,c(Y)先增大后减小,c(Z)增大,因此,反应①的速率随c(X)的减小而减小,而反应②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A说法错误;B.根据体系中发生的
反应可知,在Y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前,单位时间内X的减少量等于Y和Z的增加量,因此,v(X)=v(Y)+v(Z),但是,在Y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单位时间内Z的增加量等于Y和X的减少量,故v(X)+v(Y)=v(Z),B说法错误;C.升高温度
可以可以加快反应①的速率,但是反应①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应②的,且反应②的的速率随着Y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欲提高Y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C说法正确;D.由图乙信息可知,温度低于T1
时,k1>k2,反应②为慢反应,因此,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B。16.(1)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2)BC(3)H2O2+2I-+2H+=I2+2H2O(4)5.0t2<t1<t3(5)颜色由橙色变为黄色【分
析】Ⅰ.根据中和热∆H=-2()(-)(HO)cmmttn+酸溶液反应后反应前碱溶液生成分析误差;Ⅱ.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根据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溶液颜色的变化。【详解】(1)中和反应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除烧杯、量筒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的名称
为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2)A.40mL0.50mol/L盐酸与40mL0.55mol/LNaOH溶液反应时NaOH过量,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所量盐酸的体积偏大,实验中放出的热量偏高,测定出的∆H偏小,A项不可能;B.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实验中热量损失较多,实
验中放出的热量偏低,测定出的∆H偏大,B项可能;C.醋酸溶液为弱酸溶液,弱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实验中放出的热量偏低,测定出的∆H偏大,C项可能;答案选BC。(3)KI溶液、H2SO4溶液、淀粉三种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滴入H2O2
后溶液变蓝,说明H2O2将I-氧化成I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4)实验①、③温度相同,KI溶液、H2SO4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淀粉溶液等体积,实验①、③探究
H2O2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总体积应相等,故20.0mL+10.0mL+5.0mL+1.0mL=20.0mL+5.0mL+5.0mL+1.0mL+VmL,解得V=5.0;实验①和③中只有H2O2的浓度不同、且①中浓度大,则①中反应速率大于③中,即t1<t3;
实验①和②中只有温度不同、且①中温度低,则①中反应速率小于②中,即t2<t1;则t1、t2、t3由小到大的顺序为t2<t1<t3;(5)加入NaOH溶液,OH-与H+结合成H2O,H+的浓度减小,平衡227CrO−(橙色
)+H2O2H++224CrO−(黄色)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黄色。17.(1)SO2(g)+I2(g)+2H2O(l)=2HI(aq)+H2SO4(aq)ΔH1=-213kJ/mol(c/2
-a-b)(2)S266.7%v(N)>v(O)>v(M)<K(M)=K(O)<K(N)【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12×Ⅳ-Ⅲ-Ⅱ即可得反应Ⅰ的ΔH1=12×ΔH4-ΔH3-ΔH2=12×572kJ·mol-1-172kJ·mol-1-
327kJ·mol-1=-213kJ·mol-1,故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I2(g)+2H2O(l)=2HI(aq)+H2SO4(aq)ΔH1=-213kJ/mol;(2)Ⅰ.①起始时容器中只有H2S,随着反应进行,H2与S2的物质的量逐渐增
多,且H2的物质的量为S2的两倍,故图中曲线Z表示的物质是S2,曲线Y表示的物质是H2,曲线X表示的物质是H2S;②据图可知C点S2和H2S的物质的量相等,均为4.0mol,可得三段式:2222HS(g)S(g)+2H(g)12.0008.04.08.04.04.08.0起
始转化平衡,所以H2S的转化率为8.012.0×100%=66.7%;Ⅱ.在两个等体积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加入2.0molH2S、1.0molH2S,结合等效平衡可知加入2.0molH2S的容器内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H2S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上方曲线代表加入1.0molH2S,下方曲线代表加入2.0molH2S;①压强越大,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下方曲线的O点的逆反应速率>上方曲线M点的逆反应速率,即v(M)<v(O),又温度越高,反应速
率越快,即v(O)<v(N),从大到小排列为:v(N)>v(O)>v(M);②M、N两点容器内H2S的平衡转化率相同,平衡时N点气体物质的量为M点气体物质的量的两倍,则N点压强为M点压强的两倍,但N点温度较高,所以2P(M)<P(N);升高温度,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即平
衡常数K(M)<K(N),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即K(M)=K(O),从小到大排列为:K(M)=K(O)<K(N)。18.(1)+90.8CD(2)BA(3)温度500K、催化剂表面积124m2·g-17.3
×10-5<(4)()()()222COOHH3HgCO3HgHOg+++=++或()2OHH=HOg+>【详解】(1)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6×390.8-946-3×436.0)1kJmol−=
+90.81kJmol−;ΔG=ΔH-TΔ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则ΔHTΔS时反应可自发进行,1113ΔH90.8kJmolT456.5KΔS198.9kJmolK10−−−−+=,则温度高
于(456.5-273.15)℃=183.35℃时反应可自发进行,故CD正确;(2)①A.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催化剂需要在一定温度下保持活性,温度过高会降低催化剂活性,故A错误;B.工业合成氨条件是500℃和
200个大气压,此时催化剂活性最强,反应速率较快,故B正确;C.实际工业生产中及时抽出3NH,可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能提高平衡转化率,但生成物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D.实际生产中应通入过量的氮气以提
高氢气的转化率,故D错误;故选B。②A.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密度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故A选;B.随反应正向进行容器中气体分子数减小,气体质量不变,则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当不
变时,反应达到平衡,故B不选;C.容器内三种气体的分压保持不变,可知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可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C不选;D.该体系为绝热体系,随反应进行体系内温度升高,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故选A。(3)①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状态,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使用催化剂时达
到的平衡状态相同,则Ⅱ、Ⅲ代表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体系内气体分子数减小,平衡时压强减小,则Ⅰ代表的温度较高,Ⅰ为600K,Ⅱ、Ⅲ为500K,其中Ⅲ先达到平衡状态,可知Ⅲ中催化剂催化效率高
,应为21124mg−,曲线Ⅲ对应的反应条件为温度500K、催化剂表面积124m2·g-1;②500K时起始气体物质的量为4mol,起始压强为200kPa,平衡时压强为160kPa,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知,2004160nmo
l=平衡,则平衡时气体物质的量为3.2mol,列三段式得:()()()223Ng+3Hg2NHg/mol130/molx3x2x/mol1-x3-3x2x起始转化平衡1-x+3-3x+2x=3.2mol,x=0.4;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pK=2310.8(160kPa60kPP
)3.20.61.8()()3.23.2a160ka=7.3×10-5;③在曲线Ⅲ对应条件下,某反应容器中2H、2N和3NH的分压依次是20kPa,10kPa、10kPa,23pp310Q1.25
101020K−==,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4)由图可知反应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222COOHH3HgCO3HgHOg+++=++或()2OHH=HOg+
;由图可知该反应总反应为()()()()222COgHgCOgHOg++,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向反应为吸热反应,则H>0。19.(1)53.6;CO*+4H*=CO*+2H2*(2)不;向左;;(3)
1.25;<;F19.【分析】(1)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总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由图中可知从左往右的能垒依次为:103.1kJ/mol,106.7kJ/mol,53.6kJ/mol,80.7kJ/mol,179.6kJ/mol
,故所有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E正=53.6kJ/mol;(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压强从2×105Pa增加到5×105Pa时,A的浓度由0.02mol/L变为了0.20mol/L,故体积缩小为原来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5倍;(3)由表中数
据可知,当压强从2×105Pa增加到1×106Pa时,A的浓度由0.08mol/L变化为0.44mol/L,即体积缩小为原来的,A的浓度增大到大于原来的5倍,说明化学平衡向左移动;(4)结合正=(NO)消耗=2(O2)消耗=k正c2(NO)•c(O2),得出k正=,利
用逆=(NO2)消耗=k逆c2(NO2),得出k逆=,因为(NO)消耗=(NO2)消耗,所以=═K,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2NO(g)+O2(g)=2NO2(g)开始(mol/L)0.60.30变化(mol/L)0.20.10.2平衡(mol/L
)0.40.20.2K═,据此计算;(5)总物质的量一定时,氧气的浓度越大,NO的转化率越大,两者按2:1充入时,NO2的体积分数最大,当比值增大后,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减小。【解答】解:(1)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总反
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的△H>0,由图中可知从左往右的能垒依次为:103.1kJ/mol,106.7kJ/mol,53.6kJ/mol,80.7kJ/mol,179.6kJ/mol,故所有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E正=53.6kJ/mol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CH2O*+2H*=CHO*+3H*,故答案为:>;53.6;CH2O*+2H*=CHO*+3H*;(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压强从2×105Pa增加到5×105Pa时,A的浓度由0.02mol/L变为了0.20mol/
L,故体积缩小为原来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5倍,说明该化学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不;(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压强从2×105Pa增加到1×106Pa时,A的浓度由0.08mol/L变化为0.44mol/L,即体积缩小为原来的,A的浓度增大到大于原来的5倍,说明化学平衡向左移动
,结合(2)分析可知,此时B为非气态物质,故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答案为:向左;;(4)结合正=(NO)消耗=2(O2)消耗=k正c2(NO)•c(O2),得出k正=,利用逆=(NO2)消耗=k逆c2(NO2),得出k逆=,因为(NO)消耗=(NO2)消
耗,所以=═K,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2NO(g)+O2(g)=2NO2(g)开始(mol/L)0.60.30变化(mol/L)0.20.10.2平衡(mol/L)0.40.20.2K═==1.25,2NO(g)
+O2(g)⇌2NO2(g)△H<0,此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由于=K,当温度升高为T2时,k正、k逆分别增大m倍和n倍,则m<n,故答案为:1.25;<;(5)总物质的量一定时,氧气的浓度越大,NO的转化率越大,两
者按2:1充入时,NO2的体积分数最大,当比值增大后,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减小,当=2.3时,达到平衡时Φ(NO2)可能是F点,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