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424.0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3)页,42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af66c0ecc3998a3373648edd83328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岗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高一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B.体现贵贱有序C.

调节人们情绪D.凝聚家族亲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

样,故A项正确。B项属于“礼乐”的表现,而非目的,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不是“乐”的目的,排除。所以选A2.汉武帝时期设置一种官职,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官职是A.丞相B.郡守C.刺史D.御史大夫【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

时期设立十三部州刺史以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C正确;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A错误;郡守属于地方郡的最高长官,负责地方行政,B错误;御史大夫是中央负责监察的机构,D错误。3.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以下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答案】C【解析】【详

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对科举制的描述,强调的是科举制促进阶层的流动,C正确;A和B都是描述的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特点,排除;D是军功爵制的特点,排除。4.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

,有利于A.提高了决策的效率B.完善了中枢机构C.削弱宰相的权力D.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奏折”没有经过传统的其他部门的审核,皇帝一个人决策,减少了中间的办事环节,明显提高了

决策的效率,A正确;材料中的密折根本没有经过中枢机构,B错误;宰相在明朝时期已经被废除,C错误;清朝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D错误。5.近代某不平等条约有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

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境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可知D选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都没有涉及使馆界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ABC选项。【点睛】《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

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

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旨在A.废除封建制度,防止清朝复辟B.限制总统权力,维护民主共和C.借鉴美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D.消除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

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须副署之”体现出总统的权力受到参议院的限制,这样规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B正确;此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临时约法》的颁布主要是想限制袁世凯的权力,A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三权分立的特点,是责任内阁制,C错误;材料的主

旨是限制总统的权力,不是消除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D错误。7.如图是某次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此次战争是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地图中的张作

霖、吴佩孚和孙传芳可知是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C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是海上作战,而且属于晚清时期,A错误;抗日战争主要对抗的是日本的侵略,C错误;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力量的较量,不符合题意,D错误。8.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八路

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江南”。这一-做法A.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进展D.满足了解放战争的物资储备【答案】B【解析】【

详解】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主要是在艰苦的抗战条件下自己储备了粮食,这一举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B正确;此时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不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A错误;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时间不符合

,C错误;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D错误。9.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此次行动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

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D.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是指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正确;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的是在1946年,A错误;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的是三大战役的胜利,C错误;材料中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开辟新的根据地,不是收复失地,D错误。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

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共同纲领》D.《双十协定》【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华

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出自《共同纲领》,故C正确;《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A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B错误;《双十协定》主要是国共双方讨论和平建国问题,D错误。11.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

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二十六届联大D.雅尔塔会议【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体现的是“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该方针的提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A正确;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时间不符合,B错误;二十六届联大是1971年,C错误;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D错误。12.“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A.

最早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B.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C.港澳台地区可以允许“民族自决”D.港澳台可以保持高度自治【答案】D【解析】【详解】“一国两制”主要是针对香港、澳门和台湾提出实行的政策,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些地区可以保持高度自治,D正

确;“一国两制”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A错误;台湾在“一国两制”下可以是保留自己的军队,这一点与港澳不同,B错误;“一国两制”下不可以实行“民族自决”,C错误。13.雅典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力的划分比较策统而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行

政、司法都要对立法机关负责。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轮番而治B.权力制约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行政、司法都要对立法机关

负责”体现的是权力制约的特点,B正确;轮番而治是选举的方式,A错误;人民主权和法律至上与材料无关,未涉及,C和D项错误。14.“推翻了专制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剥夺了国王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中国辛亥革

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国王,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推动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但保留了国王作为国家的最高象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前后都没有国王;C选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国王,并未使国王继续存在;

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并未使君主继续存在。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5.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1875年宪法、德国的1871年宪法的共同特点是都体现了A.君主制B.民主共和制C.代议制D.联邦制

【答案】C【解析】【详解】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制度、美国的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共和制、法国的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德国的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四者的共同特点是代议制,C正确;A项不适合美国和法国,排除;B不适合英国和德国;D属于管理地方的体

制,只适合美国和德国,排除。16.“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句话出自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共产

党宣言》D.《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尖锐,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C正确;《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文献,核心是人

权和法治,A错误;《独立宣言》是美国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文献,B错误;《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错误。17.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授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

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A.二月革命B.七月流血事件C.彼得格勒工人起义D.农奴制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A正确;七月流血事

件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的,B错误;彼得格勒工人起义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C错误;农奴制改革时期俄国依然是沙皇专制统治,D错误。【点睛】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兵代

表苏维埃。18.“它解救了西欧各国的燃煤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己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

比战前增长13%、29%和48%。”战后初期欧洲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直接得益于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煤钢共同体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经济援助计划”,该计划是美国扶持西欧的经

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进入了经济恢复阶段。C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属于美国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A错误;杜鲁门主义属于美国冷战在政治方面的表现,B错误;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成立于1951

年,主要西欧国家自己联合的行动,D错误。19.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宣布A.华沙条约组织B.不结盟运动C.欧洲联盟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中关键信息“废除殖民主义”“代替‘冷战’,据此可知该

组织是为了应对美苏冷战的威胁,倡导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原则,应该是不结盟运动组织,B正确;华沙条约组织是针对北约成立的军事组织,属于结盟性质的组织,A错误;欧盟成立时冷战已经结束,C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属于经济组织,不符合材

料主旨,D错误。20.从苏联解体、欧盟成立、中国崛起、不结盟运动等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从两极世界到诸强争霸【答案】C【解析】【详解】“苏联解体”反映了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中国崛起、不结盟运动

”则体现了多极化格局的政治力量,因此材料体现了多极化趋势的,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不是说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C错误;“苏

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D错误。【点睛】注意本题的关键材料信息“苏联解体”“欧盟”等,结合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可知答案。二非选择题21.中外古今,中央对地方的泊邢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显示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注:州、道、路设置初期均为监察区)材料二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一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摘编自白寿彝《中

国通史》材料三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

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1957年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材料四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美国宪法评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目的

。(2)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制度及其意义。(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有何制度创新,并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地方治理的认识。【答案】(1

)特点: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逐步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或四级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

目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2)不同:废除行省制,设三司分管地方事务。作用:分散地方统治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三司互不统属,可能降低地方的行政效率。(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的愿望;保证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创新:美国实行联邦制认识:在地方治理过程中,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要加强制度性建设,并适时进行调整【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表格中省、道、路、州以及郡

县的地方管理层级变化可知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逐步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或四级制;依据表格中“省、道、路和郡县”的变化可知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依据表格中郡县级别数量增多可知县级行政单

位基本稳定;依据所学从东汉时期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依据表格“省份出现”可知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目的: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及巩固封建统治回答即可。(2)不同:依据材料二“废除元旧制一行省制,代之以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可知明朝废除行省制,设三司分管

地方事务。作用:依据材料二“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的信息和所学从分散地方统治权、加强中央集权、三司互不统属,可能降低地方的行政效率等回答即可。(3)制度: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结合所学

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祖国统一以及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回答即可。(4)创新:依据材料四“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可知美国实行联邦制;认识: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四则材料治理地方的措施和所学从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以及加强制度性建设,

并适时进行调整等回答即可。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以前,丞相位尊权大,因为不可避免地与君权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丞相的权力,他设中朝尚书,夺去了不少原属丞相的决策权。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将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全部大权,“政事壹决于

光”,丞相变成了执行官吏。——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据《新唐书宰相表》研究,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宰相同时在位者,少则4人,多则10人;武后、中宗、睿宗时期,同时任相者常有10人左右,景元(710年)

任用宰相多大27人。玄宗以后诸帝任相少则两三人,多则七至八人。——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材料四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美国宪法评注》(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和隋唐时期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

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运用近代中外相关史实论证“民主依赖妥协”(要

求:至少要中外两个角度,史论结合)。【答案】(1)措施:西汉时期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如设立中朝;隋唐时期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如三省六部制。(2)趋势:王权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扩大。(3)概述:民族方面,推翻三座大山,

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权方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论证:英国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完成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中国的革命派和掌握实权的袁世凯妥协,促成清帝退位,维护民主共和

政体。【解析】【详解】(1)措施:依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丞相的权力,他设中朝尚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中朝来分割宰相的决策权;依据材料一“同时任相者常有10人左右,景元(710年)任用宰相多大27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主要是通过三省六部制来分化相权。(2)趋势:依据材料二表格中“王权的变化、议会权力的变化”从王权不断削弱以及议会权力不断扩大回答。(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即可,要突出民族和民权两大方面,也就是民族方面,推翻

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权方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论证:围绕材料四中“民主依赖妥协”的主旨并结合所学从英国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事件回答;中国方面结合所学从革命派和掌握实权的袁世凯妥协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