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共(7)页,271.09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aa055c11dc5f22b4e136a805599c2c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开学测试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秦汉时期,官吏的任职时间一般较长,既有任职10年以上的丞相,也有任职20年左右的九卿郡守,如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和东汉时的上谷太守王霸等。秦汉时期,官吏长期任职()A.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教化B.最终酿成地方郡国叛乱C.是推行察举制度的结果D.体现
了“无为”治国思想2.唐玄宗时期,节度使接受中央调遣,并无太多自主权,节度使在服从中央命令的前提下,仅对其所辖州府拥有一定权限。《唐六典》记载:“若诸州在节度内者,皆受节度焉。”“节度”二字,隐含节制军队、调度物资之意,具有军事、经济的双重意义。由此可见()A.节度使权力缺乏有效制约B.
中央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节度使取得了地方控制权D.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历史必然3.如表为《新唐书·宰相表》节录的内容。据此可知()时间内容武德元年(618年)“裴寂拜尚书右仆射,知政事”贞观元年(627年
)“杜淹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贞观三年(629年)“尚书右承魏征秘书监,参豫朝政”贞观四年(630年)二月,“太常卿萧璃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民部尚书戴胄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十一月,“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贞观八年(634年)十月,“识.三两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
政事”为A中书门下机构已经出现B.官僚政治开始确立C.宰相职权被分散和制约D.统治基础不断扩大4.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开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发放牛具、种子,分配土地,大力设屯垦田。其中,绿营兵于天山南北设屯辟田,称为兵屯;内地汉人也大批到新疆屯垦,称民屯或户屯;南
疆的居民赴伊犁、哈密等地屯田则称回屯;伊犁地区还有“旗屯”。这说明()A.多民族共同开发边疆B.民族交融推动农业技术变革C.新疆的人地矛盾突出D.农业生产区域分工形成5.清初保持满族传统宁古塔人,“尚淳实,耕作之余,尤好射猎。近年汉字事件日增
,竞谈文墨”。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降旨:“盛京等处旗民杂处,而地广土肥,贫民携眷出口者,可藉资口食,即人数较多,断不致滋生事端,又何必查验禁止矣。”乾隆帝的上述举措()A.试图改变清廷闭关自守政策B.促使汉语逐渐成为满汉通用语言C.导致满汉民族交融步伐加速
D.推动汉民开始大量移居东北地区6.1841年春,嘉兴县丞龚振麟参考西方的《车轮船图》制成了中国第一艘车轮战船,并先后在1841年秋的镇海抗英之战和1842年夏的吴淞口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当时()A.洋务
企业发挥实际效益B.师夷制夷思想已经实践C.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D.清政府反侵略决心坚定7.1862年初,清政府从驻京旗营中挑选官兵,交由英国军官团在天津训练。后来,清政府又不断增加受训人数,并合组为两个营和一个炮兵
队。所用枪炮,初时主要从英军中借用,不久全部改换为俄国所赠之枪炮,弹药则从英军购买。这些举措表明清政府()A.在外来刺激下逐步觉醒B.将洋务活动推向新高度C.力主构建中外和好局面D.对统治策略作被动调整8.晚清以来,发生在1900年之前的农民抗税活动每年总数维持在20次
以下,1900年之后迅速增加,最高在1910年超过了100次。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甲午战前政局相对稳定B.政府税收来源多样化C.战争赔款加剧统治危机D.革命救国成为社会共识9.1910年清资政院正式成立,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议院性质的机构。在资政院第一次年会上,议员们对下一年的财政预算进行了严格审查,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此可知,资政院的建立()A.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B.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C.是被迫适应社会变革之举D.
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的的的10.1916/年1月,上海某通俗中文夜社开讲演会,讲演内容大致如图所示。这表明该夜社致力于()●“吾国今日之地位危险状况已达极点,愿国民人人具有自立之能力,免招外侮”●"智仁勇三者为人立身之大本”●“人不识字
不啻堕身于苦海,苟欲诞登被岸,非至通俗夜社不可”●“欲享家庭真牵福必先莱除种种旧习慣”●“节糜(靡)費以济正用”A.宣扬儒家学说维护专制B.开启民智探寻救国道路C.普及白话文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节俭反对社会旧道德11.1928年《民国日报》曾刊载一则报道:闸北
太阳庙文安坊内,有年轻妇女尹王氏,于昨日傍晚骑乘自由车,在大统路一带大兜圈子,更有多数工人随后拍掌胡调。四区巡长么万钧正率警在该处检查行人,以尹仿佛率众游行,究竟有伤风化,遂命警将尹连人带车拘送至区署,经署长判罚洋五元以儆。该事件反映出()A.新旧观念冲突B
.女性追求自由平等C.城市治理有序D.新式交通工具普及12.《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
%,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13.如图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财政状收支状况示意图,这种状况()A.保障了国内政局的稳定B.
不利于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C.有力抵制了日本的侵略D.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4.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
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15.1944年7月,《山东省县儿童团团章草案》规定:“凡年在七岁至十五岁的抗日
儿童,不分男女,不分穷富,自动报名参加儿童团,遵守本团团章,服从本团领导,过本团生活者,都可当本团团员。”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山东的儿童团员,发展到一百余万人”。这反映出当时山东根据地()A.社会民众政治觉悟提升B.
党的组织建设日益健全C.民族革命参与阶层广泛D.社会治理主体完成重构16.审视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静态看对义和团的态度动态看对义和团的评价八国联军侵华前,
清廷内部在讨论义和团问题时出现了以下意见:(太常寺卿袁昶)衅不可开,纵容乱民,祸至不可收拾,他日内讧外患相随而至,国何以堪?(军机大臣刚毅)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侍读学士刘永亨)乱民当早除,不然,祸不测。(端王载漪)义民起田间,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今以为乱欲诛之,人心一
解,国谁与图存?评价一1899年,御史黄桂鋆上奏:“臣闻山东义和等团,非欲谋叛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人占据胶澳(今山东省青岛市),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籍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
团练,籍以捍卫身家。——《义和团档案史料》评价二义和团的行为虽然愚昧,动机则不可一概抹杀。有识的外人亦承认“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大梦将醒,已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的觉悟。赫德(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谓今后各国对待中国,应尊重而不可卑视。……中国终将成强国。处
理中国问题必须慎重,使中国将来感激不致报复。——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作为史料,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对研究19世纪的晚清政局有何史料价值?(2)指出评价一和评价二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何明显异同,并结合材料说明导
致不同的主要因素。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卢沟桥事变后,蔡元培在他的日记中对中日战事的最新进展多有记载,经常转载媒体报道,以“我军”之称与日军针锋相对。如7月13日记,大井村日军于12日晚向距北平市广安
门约5华里的财神庙进攻,“我军还击,日军退去”。7月14日记,上午1时日军集结兵力千余向南苑猛攻,“我军御敌于大红门”。竺可桢对中日战事进展的记录更为详细。如8月8日,“尚要谈抵抗,则惟有焦土政策,即是用昔年江西共产党
人方法来对付日本人,否则不如不唱高调,与日本人言和为是”;8月19日,“适又警报,倭寇来犯”;12月24日,“今日《东南日报》载……北平则汤尔和已就伪教育部长。如陶本军阀走狗,尚可原谅,汤则素称教育界稳健人物,何以认贼作父耶?”身在北平的顾颉刚坚主抗日。7月15日,他联合20余人
致电宋哲元,“劝其抵抗”。7月18日,得知“日人开欲捕者之名单,顾颉刚列首数名,似有不能不走之势”。7月21日,他离开北平,走上逃亡之路。7月31日,“平津皆失陷矣!……国土又经大块分裂,将何以光复之?宋氏误国之罪,万死不足以蔽其辜矣”。著名学者吴宓也同样密切关注中日战况。7月12日
,“昨夜闻炮声。宓个人无所忧惧……每经事变,乃深感且痛恨宓之无德无才,既未尽职国家,亦有负诸友好之人也”!8月31日,“宓闻中国战事不利,南口、张家口均于数日前失守,心中甚为悲忧也”!——摘编自李金铮、邓红《从五部日记看卢
沟桥事变后中国主流知识精英之反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蔡元培、竺可桢、顾颉刚、吴宓对卢沟桥事变的反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四人的反应进行整体评价。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结构图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到宋代已经进入一个相当成熟
的阶段,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代政治的基础,“崇文抑武”的局面开始形成。北宋开国皇帝,面对唐朝由兴盛转向衰亡及五代政权频繁更迭的历史教训,深知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之”的弊端。政治上一改历史上的武
人政治,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重用文人士大夫,对他们不杀少辱,给予很多优厚的政治待遇,从而出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已经成为宋初统治者的共识。反之,宋太祖对武人则处处加以压制,收夺大将兵权,集军权于中央,以防武人势力崛
起而谋反。这种崇文抑武的政治制度,后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直到明清。——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运用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核心观点的理解。19.《新青年》自1915年创刊以来,通过系列文章讨论时代新青年,塑造时代新青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青年
》杂志与青年密切相关的主题词主题归类主题词青年的身份体现青年,自觉,吾辈,理性,奋斗,众人,努力,国民,正当,我的心,先生,愤怒,民族,新鲜活泼,躯壳,责任“新青年”身份建构途径中国,青年团,团体,社会主义,中央,国际,资本,团员,组织,议决,帝国主义,无产阶级,全国,革命,压迫“新青
年”身份特征要素知识,精神,行为,进取,新道德,观念,创造,资财,天下,可为,志气,学问,善恶,影响,人道,为善——摘编自王紫玉、赵秀凤《<新青年>中“青年身份”的话语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