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30)页,1.53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89e6bd167816516d7ab168f2cc450b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09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试卷生物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B.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D.在新冠病毒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5种碱基,2种五碳糖【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M1和M2分别是糖类和脂肪,M3是蛋白质,M4是核酸。【详解】A、由题图知,M1和M2分别是糖类和脂肪,与脂肪相比,糖类中的C、H元素含
量少,氧化分解过程中消耗的氧气少,A错误;B、由题图知,M3是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防御、运动等多种功能,B正确;C、m3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m4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不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区别,C错
误;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在新冠病毒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D错误。故选B。2.小分子化合物ATTEC能将自噬标记物LC3和异常蛋白质黏在一起形成黏附物,进而使黏附物被包裹形成自噬体,在溶菌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该方法能
够清除体内异常的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某个碱基对替换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出现异常B.自噬体可能由高尔基体膜形成,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一切生物膜D.内质网在加工和运输分泌蛋白的整个
过程中,其膜面积会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溶酶体内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能将黏附物降解,起到去除细胞内异常蛋白质的作用,溶酶体降解的产物,若是对细胞有用的,则留到细胞内再利用,若是废物则排到细胞外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某个碱基对替换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出现异常,A正确;B、自噬体可能由高尔基体膜形成,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但不能水解一切生
物膜,比如溶酶体膜就不会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C错误;D、内质网在加工和运输分泌蛋白的整个过程中会形成囊泡,囊泡脱离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其膜面积会减小,D正确。故选C。3.从某种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了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酶Q在
60℃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B.增加每组实验的组数,取平均值,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围更精准C.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
的活性不一定升高D.图乙中,在t₂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在所给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剩余量减少,说明酶活性增强,但由于没有出现峰值,故不能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2、分析图乙:在60℃下,底物一定时,随时间延长,生
成物的量逐渐增加,直至稳定。【详解】A、由图甲可知,在所给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剩余量减少,说明酶活性增强,说明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A正确;B、甲图各温度的实验组数,随温度
升高,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故不能得到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需要再增加温度范围,减小温度梯度,才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围更精准,B错误;C、由于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故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不一定
升高,C正确;D、酶活性受温度和pH等影响,与底物的量无关,故图乙中,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D正确。故选B。4.人体内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图甲为成熟红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葡
萄糖的模式图,图乙为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并转运葡萄糖的模式图。据图推测正确的是()A.甲中细胞线粒体中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丙酮酸才能氧化供能B.乙中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排出Na+消耗的能量均来自ATP的水解C.甲乙中的转运蛋白在吸收葡萄糖时并非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D.甲乙中细
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
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葡萄糖分解形成的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可以释放少量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乙中细胞排出Na⁺消耗的能量来自ATP的水解,而吸收葡萄糖的能量来自钠离子的
浓度差产生的势能,B错误;C、甲乙中的转运蛋白在吸收葡萄糖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错误;D、图甲为成熟红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葡萄糖的模式图,图乙为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并转运葡萄糖的模式图,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基因组成相同,甲乙中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
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5.如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B.①④属于间期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内D.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②③为有丝分裂,④⑤⑥⑦为减数分裂过程。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体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详解】A、图中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前者的子细胞属于体
细胞,后者的子细胞为成熟的生殖细胞,A正确;B、①④属于间期,该过程中细胞中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有丝分裂的后期和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D、⑤时期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含有同源
染色体,D错误。故选D。6.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②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③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后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
小;④三倍体植物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⑥现有Aabb和aaBB培育出aabb的各种育种方法中,最简单、育种时间最短的方法都是单倍体育种。A.①⑤B.①
②③⑤C.①②④⑥D.②⑤⑥【答案】A【解析】【分析】常用的育种方法及原理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详解】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
定都是基因突变,如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则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①正确;②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可能是隐性突变,产生了新基因,②错误;③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由于不育,因此不能结种子,③错误;④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其本身在减数分裂
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④错误;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⑤正确;⑥由Aabb和aaBB培育出aabb的各种育种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杂交育种,时间最短的是单倍体育种,⑥错误。综上,①⑤正确,②③④⑥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7
.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实验中,需要对母本去除雄蕊,父本去除雌蕊B.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结果是对假说的演绎过程C.F1自交得到F2,F2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D.F1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能反映出F1
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
身花粉成熟时传粉,需要对母本去除雄蕊,父本不需要去除雌蕊,A错误;B、“假说--演绎法”的基本环节是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结果是对假说的演绎过程,B正确;C、F1自交得到F2,F2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在一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代出现3∶1的表现型比,这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F1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1配子种类及比例,不是数量,D错误。故选B。8.如图中甲表示某
动物卵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其中字母表示相关基因。若只考虑图中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eDB.甲中基因E与e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D.乙的基因组成表明
基因d与E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据甲图分析,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Ee,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D、E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d、e位于与其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进过DNA复制后初级卵
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DDddEEee,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基因型为AADDEE和aaddee。【详解】A、该卵细胞基因型为AdE,甲乙图对比可知,在形成该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
能发生了D、d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互换或基因突变;若为互换,则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DdEE,第一极体基的的因型为aaDdee;若为基因突变,则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DdEE,第一极体基因型为aaddee,A错误;B、甲中等位基因E与e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图
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互换,则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DdEE,存在等位基因D和d,C正确;D、据甲图可知,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Ee,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9.果蝇是遗传学
上常用的实验材料,其紫眼与红眼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眼对红眼为显性,下列有关果蝇减数分裂和杂交实验推理正确的是()A.雌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在一个细胞中出现0条、1条或2条X染色体B.一只紫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杂交,F1紫眼:红眼=1:1,说明紫眼、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
体C.一只紫眼雄果蝇与一只紫眼雌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红眼果蝇,说明亲本紫眼雌果蝇一定为杂合子D.多对紫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因紫眼为显性,所以子代的紫眼果蝇一定多于红眼果蝇【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
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在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其细胞中含有2条X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前期、中期中含有1条X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含有2条X染色体,A错误;B、紫眼(A)对红眼(a)为显性,若紫眼、红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则一只紫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杂交,即XAYXaXa→F1:XAXa、XaY,其表性及比例为,紫眼雌性:红眼雄性=1:1;若紫眼、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一只紫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杂交,分为两种情况:①AAaa→Aa,其表型均为紫
眼,②Aaaa→Aa、aa,其表型及比例为:紫眼:红眼=1:1,B错误;C、一只紫眼雄果蝇与一只紫眼雌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红眼果蝇,不管其位于X染色体上(XAXaXAY→XaY),还是常染色体上(A
aAa→aa),说明亲本紫眼雌果蝇一定为杂合子,C正确;D、若紫眼、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多对紫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杂交,即XAY××XaXa→→F1:XAXa、XaY,其表性及比例为,紫眼雌性:红眼雄性=1
:1,所以多对紫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子代的紫眼果蝇不一定多于红眼果蝇,D错误。故选C。10.图1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图2表示该过程中的局部图解,a1为新合成的核苷酸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图2表示图1中的甲过程,则a1的形成需要D
NA聚合酶的催化B.若图2表示图1中的乙过程,则a1链的(A+T+C)/a2链的(A+T+G)=1C.甲、乙、丙过程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丙过程在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均可发生【答案】B【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1中甲表示DNA复制,乙表示转录,丙表示翻译,①表示RNA,②表示mRNA,③表示tRNA,④表示氨基酸或者多肽链,图2中a1为新合成的核苷酸链。【详解】A、若图2表示图1中的甲过程,即DNA的复制,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A正确;B、若图2表示图1中的乙过
程,即转录过程,则a1链表示新合成的RNA链,a1链中无T,应改为a2链的(A+T+C)/a1链的(A+U+G)=1,B错误;C、甲(复制)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C-G、G-C,乙(转录)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丙(翻译)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
-C,故甲、乙、丙过程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确;D、丙过程表示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都含有核糖体,因此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均可发生,D正确。故选B。11.淋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
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液和血浆④淋巴液和组织液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B【解析】【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详解】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
,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③淋巴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是淋巴液,毛细淋巴管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④淋巴液和组织液,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如图是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②③B.红细胞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大于②的渗透压C.②中含有甲状腺激素、多巴胺、氨基酸、消化酶等物质D.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升高血浆渗透压的
药物进行治疗【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④为细胞内液;①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
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详解】A、①代表淋巴液,②代表血浆,③代表组织液,④代表细胞内液。②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①淋巴液和③组织液,A错误;B、红细胞应该生活在等渗溶液中,它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等于②的渗透压,B错误;C、②血浆中没有消化
酶,C错误;D、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升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使组织液中的水渗透到血浆中,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标号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的知
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B.刺激a点,指针偏转1次C.刺激d点,指针偏转1次D
.兴奋在cd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1可知,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由图2可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只能由c传到d,不能由d传到c。【详解】A、刺激b
点,兴奋首先传到右边接点,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到左边接点,电流表指针又一次偏转;刺激c点,兴奋传导左边的接点,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右边接点,电流表再偏转一次,A正确;B、刺激a点,兴奋同时传到两个接点,由于没有电位差,电流表不偏转,B错误
;C、刺激d点,兴奋先传到右边接点,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兴奋不能传到左边接点,C正确;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c传到d,不能从d传到c,D正确。故选B。14.下图表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
、乙、丙分别代表相应器官,箭头表示分泌的激素所作用的对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代表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能产生抗利尿激素的器官是丙C.甲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乙和丙D.若给人注射乙分泌的激素,则人
的耗氧量将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甲状腺,乙表示下丘脑,丙表示垂体。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
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减少。【详解】A、图中甲表示甲状腺,乙表示下丘脑,丙表示垂体,丙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B、乙表示下丘脑,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产生抗利尿激素,B错误;C、甲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
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C错误;D、乙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控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行调控,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因此若给人注射乙分泌的激素,则人的耗氧量将增加,D错误。故选A。15.下列有
关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B.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并不是保持不变的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等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人体形成了觉得部位在大脑皮层。A错误;B、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C、内环境稳态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的某一区域。寒冷刺激下,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还能合成
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D正确。故选A。16.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
乙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刺激强度太小,神经细胞不能够产生动作电位B.E液可能含有影响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化学物质C.等渗溶液E中K+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D.等渗溶液E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
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少。【详解】A、根据题意,乙图表示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说明能够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B、E液的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不可能含有影响神经元细胞活性的物质,B错误;C、乙图与甲图相比,静息电位不变,K+浓
度与组织液基本相同,C错误;D、乙图与甲图相比,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峰值减小,说明等渗溶液E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内流的Na+少,导致动作电位降低,D正确。故选D。17.大脑产生的意识能随意地支配四肢的运动,而心脏等内脏、腺体、血管
却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支配,完全自主B.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减弱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刹车和油
门,共同、精确地调节同一内脏器官【答案】D【解析】的【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而由发育进程和组织细胞种类不同,基因组中表达功能的其因存在差异,
这就成为研究不同发育分化的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等进行差异显示的理论基础。【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受到意识影响,不是完全自主的,A错误;B、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只包含传出神经,B错误;C、交感神经占据优势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瞳孔也扩张,但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控制却是抑制作用,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刹车和油门,共同、精确地调节同一内脏器官,D正确。故选D。18.在人的内耳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淋巴液-内淋巴液,以含
高浓度K+与低浓度Na+为特点。当声波传至内耳时,内淋巴液中的毛细胞受到刺激并打开细胞膜上的K+通道,引起K+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是毛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B.内淋巴液中的毛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外的K+浓度高于细胞内C.毛细胞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过程主要通过K+协助扩散内流完成D.若增加内淋巴液中的K+浓度,毛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将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1、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
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
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2、细胞外液包括: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详解】A、由题可知,内淋巴液是一种特殊的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里面有毛细胞生活,所以内淋巴液是毛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内淋巴液含有高浓度K+与低浓度Na+,
所以在静息时,细胞膜外的K+浓度高于细胞内,B正确;C、由题干可知,毛细胞接受刺激后,细胞膜上的K+通道开启,引起K+内流产生动作电位,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因此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D、如果增加内淋巴液中的K+浓度,毛细胞受刺激后,将导致更多的K+内流
,使得动作电位的峰值提的高,D错误。故选D。19.内毒素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研究双黄连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影响,进行了下述实验。取50日龄健康小鼠50只,平均分为5组,处理如下表:组别前35天饮水第36天的0时组1清洁饮水腹腔注射生理盐
水组2①②组3清洁饮水+1ml/L的双黄连口服液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组4清洁饮水+4ml/L的双黄连口服液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组5清洁饮水+16ml/L的双黄连口服液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腹腔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禁食12h,并于第36天12
时,取肝脏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肝细胞膨胀率(膨胀率越大说明肝细胞损伤越严重)。分析错误的是()A.若双黄连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则肝细胞膨胀率最大的是组1B.表中①和②的处理条件分别为清洁饮水和腹腔
注射等量内毒素C.注射的内毒素可引起体液免疫D.组5肝脏组织损伤比组3、4严重,可能因为高剂量的双黄连对小鼠产生了毒副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本实验研究的是双黄连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思
路是用内毒素损害肝脏,再进行不同浓度的双黄连进行药物干预,同时采用健康不做任何处理的小鼠做空白对照,实验检测的指标是肝细胞膨胀率,细胞膨胀率越大说明损伤越严重,最后根据实验结黑得出实验结论。【详解】A、若双黄连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则肝细胞膨胀率最大的是组2,因为2
组的处理是清洁饮水,并再第36天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即该组为患病对照组,A错误;B、第②组是注射内毒素后不进行药物干预组,处理措施是清洁饮水和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B正确;C、注射内毒素作为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C正确;D、组5肝脏组织损伤比组3、4严重,可能因为高剂量(16ml/L)的双黄连对小
鼠产生了毒副作用,可见双黄连的使用应该适量,D正确。故选A。20.如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的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
于正常值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间接地促进自身的合成与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过程为甲状腺激素调节机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
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寒冷会促使下丘脑X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X下丘脑而不是垂体Y,B错误;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高于正常值,C错
误;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间接地抑制自身的合成与分泌,D错误。故选A。21.研究发现突触前膜上的一种转运载体(NET)可将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重新摄入突触前膜,还可以介导突触前膜囊泡内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到突触间隙。可
卡因作为一种兴奋剂,可通过与NET结合引起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储存神经递质的囊泡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B.NET可双向运输神经递质与其特殊的空间结构有关,且NET具有多种物质的结合位点C.可卡因与NET
结合会阻止NET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回收过程D.可卡因使人上瘾可能是因为其能引起突触后膜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受体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目信息,在正常情况下,去甲肾上腺素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
的转运蛋白(NET)从突触间隙回收。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于是去甲肾上腺素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可卡因可能会使多巴胺无法回收或无法被分解,而导致多巴胺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机体在适应持续存在的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导
致突触后膜上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等减少,以消除持续存在的神经递质的作用。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
恶性循环的毒瘾。【详解】A、神经递质由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包裹,以胞吐的方式释放,A正确;B、由题干信息“(NET)可将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重新摄入突触前膜,还可以介导突触前膜囊泡内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到突触间隙”得知,NET可双向运输神
经递质,且NET具有多种物质的结合位点,这种功能由其特殊空间结构决定,B正确;C、由题干信息“研究发现突触前膜上的一种转运载体(NET)可将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重新摄入突触前膜”得知,可卡因与NET结合后,会阻止NET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回收过程,
多巴胺是否被回收无法得知,C错误;D、可卡因使人上瘾可能是因为突触后膜上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受体减少,D正确。故选C。22.酶的磷酸化是指将磷酸基团加在酶分子上的过程。下图表示动物体内有关糖类物质的部
分代谢过程,部分酶的活性受到磷酸化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1的磷酸化会受到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B.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均有酶1、2、3分布C.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使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增强D.磷酸化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并抑制其活性,不利于细胞代谢【答案】A【解
析】【分析】胰高血糖素是伴随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与胰岛素的作用刚好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它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胰高糖素可以通过cAMP一PK系统,激
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糖异生增强是因激素加速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并激活糖异生过程有关的酶系。【详解】A、细胞呼吸可以产生ATP,ATP水解产生ADP的同时也会产生磷酸,为酶1的磷酸化提供磷酸基团,故酶1的磷
酸化会受到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A正确;B、肌肉细胞不能水解糖原,没有酶1,B错误;C、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降低血糖,使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减弱,抑制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降低,C错误;D、磷酸化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并改变其活性
,有利于细胞代谢,D错误。故选A。2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时,单位时间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B.t1到t2间单位时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单位时间产热量增加引起的C.人体在10℃环境下
的单位时间产热量比在25℃环境下的小D.t3以后,单位时间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答案】A【解析】【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
的结果。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当环境温度为25℃时,外界环境温度相对稳定,单位时间产热量
基本不发生变化,A正确;B、由曲线可知,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导致t1到t2时间散热量增加,B错误;C、人体在10℃环境下的单位时间散热量大于25℃环境下,产热量也是大于25℃环境下,C错误;D
、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A。2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
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D.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作用途径:神经调节为反射弧、体液
调节为体液运输;(2)反应速度:神经调节更迅速、体液调节较缓慢;(3)作用范围:神经调节更准确但比较局限、体液调节较广泛;(4)作用时间:神经调节较短暂、体液调节比较长。【详解】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和神经递质的化学信
号,而激素调节仅有激素的化学信号,A错误;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激素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B错误;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C错误;D、CO2可通过体液运输,因此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
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D。25.尿崩症有两种类型: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CDI)和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NDI),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实验进行确诊。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作感受器、神经中枢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后会失去活性,所以需不断合成C.CDI和NDI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多尿、口渴,高蛋白饮食可缓解病症D.禁水加压后,CDI患者尿液渗透压升高,NDI患者尿液渗透压基本不变【答案】C【解析
】【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尿崩症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作用后即失活,因此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相应细胞表面缺乏受体,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
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详解】A、在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作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神经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A正确;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后会失去活性,所以需不断合成,B正确;C、尿崩症患者对水分重吸
收少,常表现多尿,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小,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产生渴觉,表现为多饮,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加重病症,C错误;D、禁水加压后,CDI患者尿液渗透压升高,NDI患者对ADH敏感性缺陷,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尿液渗透压基本不变,D正确。故选C。26.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
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B.兴奋在③处和⑥处传导时,信号变化和速度均不同C.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a、c为兴奋部位D.电刺激⑤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B【解析】【
分析】根据甲图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神经中枢,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分析乙图:静息时,K+外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故图中b为兴奋部位。【详解】A、据图可知,③所在神经有神经节,表示
传入神经,与之相连的的①表示感受器,A错误;B、兴奋在③处以在电信号传导,在⑥突触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导,③处传导速度较⑥处快,B正确;C、由于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
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C错误;D、因缺乏对照实验,只电刺激⑤处,测量③处测电位变化,不能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B。
27.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细胞内的传导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2次偏转,且方向相反的C.④中的物质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④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元主要结构:树突、轴突、细胞体。由图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突触小泡,⑤是突触间隙。【详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所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冲动在一个
神经元细胞内的传导,A错误;B、若刺激A点,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④中的物质释放至⑤中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D、④是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故选A。28.如图为人体
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3种神经元的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直接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
C.3种神经元都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等组成,并且神经末梢只位于轴突末端D.3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详解】A、树突接受的信息需要先传到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
然后再经同一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并非直接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A错误;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神经胶质细胞起辅助作
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二者的功能不同,B错误;C、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都叫作神经末梢,并非只位于轴突末端,C错误;D、不同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D正确。故选D。29.如表所示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各物质含
量(单位为mmol·L-1)的测定数据,②③中的许多物质可以相互交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
.0④101402.510.3525—47A.①表示细胞外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B.组成①的主要液体除了②和③外还有淋巴,淋巴中含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C.④表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与④
相比,①的量较多,①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详解】A、根据表格中
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A正确;B、①为细胞外液,其主要液体除了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外还有淋巴,淋巴中含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D、与①细胞外液相比,④细胞内
液的量较多,④细胞内液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D。【点睛】30.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比例相当B.大脑皮层S区和H区同时受损,患者表现为无法阅读和书写C.大
脑皮层的结构受损,该部分控制下的非条件反射将无法完成D.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答案】D【解析】【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
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关系不大,而与该部位所支配的运动的复杂程度有关,A错误;B、S区和H区分别表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听性语言中枢,若大脑皮层S区和H区同时受损,患者表
现为不能说话和听不懂讲话,但应该能阅读和书写,B错误;C、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和脑干等低级中枢,因此,大脑皮层的结构受损,该部分控制下的非条件反射依然可以完成,只不过无法受到大脑皮层的支配,C错误;D、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提高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因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D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40分。回答下列问题:31.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Ⅰ、Ⅱ、Ⅲ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图丙表示在种植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CO2浓度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图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图甲三种植物中最适合间作的两
种是_____;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2)图乙中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_____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_。(3)从图丙曲线变化分析,图中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_____。(4)图丁中,如果温
度上升5℃,b点将向_____(填“左上”“右下”“左下”或“右上”)方移动。(5)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_____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请用化学反应式来概括光合作用的过程:_____。【答案】(1)①.Ⅰ和
Ⅲ##Ⅲ和Ⅰ②.线粒体(2)①.三##3②.叶绿体基质(3)bc##cb(4)左下(5)①.光强度②.CO2+H2O⎯⎯⎯→光能叶绿体(CH2O)+O2【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小问1详解】据图甲可知,图甲中Ⅰ,在强光下,光合作用最强,为强光照植物,而Ⅲ在强光下,光合作用最弱,为弱光
照植物,故二者最适合间作;a点植物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而b点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在两点都可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小问2详解】图乙中Ⅰ、Ⅱ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Ⅲ表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需要O2参与的是第三阶段,故Ⅰ中产生的O2参与
Ⅲ的第三阶段;Ⅱ表示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小问3详解】图丙中a~b、c~d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b~c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光合作用速率,因此图中b、c点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小问4详解】图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温度上升5
℃,则高于最适温度,麦芽糖酶的活性下降,催化速率降低,麦芽糖的消耗速率减慢,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小问5详解】光合作用光饱和点是指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最小光强度,故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光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为:CO2+H2O⎯⎯⎯→光能叶绿体(CH2O)+O2。32.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但不确定相关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
问题:(1)相对性状指的是______,果蝇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只黑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身:黑身=1:1,据此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为杂合子。(2)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
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则F2的基因型有______种。(3)为进一步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选取两只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画出两种情况下的遗传图解,并写出预期结
果。(只需写出体色这一对等位基因即可)。①杂交组合:______(填表型)。②遗传图解:___③预期结果:若子代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答案】(1)①.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②.能(2)12(3)①.黑
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②.③.均为灰身④.雌性表现为灰身,雄性表现为黑身【解析】【分析】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若子代雌雄表型及比例不同,则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表型及比例相同,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相对性状指的
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已知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若灰身雌果蝇为纯合子,则无论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子代都表现为灰身,不满足F1果蝇中灰身:黑身=1:1。【小问2详解】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
上,则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BBXRXR与黑身白眼雄果蝇bbXrY杂交,F1个体基因型BbXRXr和BbXRY,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利用分离定律的思维求解,F2的基因型有3×4=12种。【小问3详解】①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雌隐雄显的杂交组
合,即雌果蝇表现型为黑身,雄果蝇表现为灰身。②遗传图解如图所示:③若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子代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灰身;若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果蝇为黑身,雌果蝇为灰身。33.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A是小肠),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1)图甲中的Ⅱ表示_____。O2从体外进入肝脏
细胞至少需要通过_____层细胞膜。(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____(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_____(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下列属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_____。A.营养不良B.肾小球肾炎C.
吃了很咸的食物D.淋巴循环受阻(3)图乙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填序号)。若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液中的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正常人血浆的PH的范围是_____。【答案】(
1)①.重吸收②.9##九(2)①.①②.蛋白质③.ABD(3)①.⑤②.NaHCO3③.7.35~7.45【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甲a、b、c分别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是大多数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体内细
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表示小肠,B表示肾,C表示皮肤,D表示肺。图乙①为血浆,②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③为组织液,④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为细胞内液,据此答题即可。【小问1详解】分析图甲可知,Ⅱ表示从B器官(肾)进入内环境,故为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氧气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穿过肺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到达肝部组织液,再穿过肝细胞膜即到达肝细胞内,至少4×2+1=9层细胞膜。【小问2详解】根据双箭头可知判断,图甲中的a为血浆,故对应图乙
中的①。③为组织液,其成分与血浆相近,不同点是①血浆比③组织液含有更多的蛋白质。①血浆中蛋白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从血浆吸水,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可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有:A、营养不良使摄入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中蛋白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从血
浆吸水,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B、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会使血浆中蛋白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从血浆吸水,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吃了很咸的食物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从组织液吸水,不会出现组织水肿
,C错误;D、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中部分蛋白无法通过淋巴循环运走,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从血浆吸水,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BD。【小问3详解】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来源于细胞内液,故图乙中CO2浓度最高的是⑤细胞内液。若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因
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液中的NaHCO3反应,生成碳酸,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正常人血浆的pH的范围是7.35~7.45之间。34.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图①表示____。(2)图
乙中,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已知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_____(选填“增多”或“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并收缩表现出肌无力。
(3)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方向是由_____传递到_____(填写结构名称):突触后膜中的信号转换为_____。(4)若图丙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_____(填“兴奋”或“抑制”)。若在图丙所示的⑤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图甲中①,发现电流表B指针不偏转,但发现图
丙⑤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反应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____(用图丙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答案】(1)感受器(2)①.由负变正②.减少(3)①.突触前膜②.突触后膜③.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4)①.抑制②.⑥【解析】【分析】据图分析
:图甲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丙图是突触结构图,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神经递质,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受体,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传导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缩
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根据突触结构可判断,图①是感受器;【小问2详解】图乙中,当神经纤维的K+外流时,产生静息电位,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Na+内流时产生神经冲动,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是外负内正。因此,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
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当血钙过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并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小问3详解】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方向是单向,是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在突触后膜中的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小问4详解】若丙图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不能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因而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抑制。若在丙图所示的⑤结构突触间隙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甲图中①感受器,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而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反应相同,说明该药物没有促使神经递质的
分解,而是抑制了突触后膜上受体⑥的功能,不能使通道打开,因而不产生动作电位。35.下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a表示_
___,其分泌的激素②一方面_____;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2)寒冷刺激下,机体调控激素⑦分泌的调节方式为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激素④_____(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增加。(3)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激素①的分泌
量____,其作用的部位为_____。【答案】(1)①.胰岛B细胞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等(2)①.神经-体液调节②.下丘脑③.肾上腺素(3)①.
增加②.肾小管和集合管##集合管和肾小管【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a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A细胞,c为肾上腺,d为垂体,e为肾小管和集合管,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胰岛素,③为胰高血糖素,④为肾上腺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⑥为促甲状腺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a分泌的物质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图中a表示胰岛B细胞,其分泌的激素②为胰岛素;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等;
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小问2详解】寒冷刺激下,机体调控激素⑦(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参与体温平衡的调节;人体体温中枢在下丘脑;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
,机体通过下丘脑调控激素④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共同参与体温调节。【小问3详解】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激素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其作用的部位为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