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3.024 M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3.02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70a3a98cd54ab6ad14db6213256c1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明世宗时,杨继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好利”,“以承相自居”;明神宗时,御史刘台弹劾“能治国”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以相自处”。严、张遭到弹劾,主要是因为二者A.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B.贪污腐化致吏治败坏C.权势过

盛以致君主专制削弱D.身居高位却政绩平平【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严、张被弹劾的共同点是都以“相”自居,明朝内阁始终只是内侍机构,二人都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A项正确;贪污腐化致吏治败坏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内阁是君主

专制加强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各县下辖场(城)镇出现较大变化。如威远县明代有12场镇,乾隆时为25个;金堂县清初4个城镇,嘉庆时有16个;镇宁县以前有8个城镇,乾嘉时有17个。据此可以

得出A.场镇数量增长反映当时商人地位提高B.清政府比明代更加重视发展商业C.明清西南地区农村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西南地区城乡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明清时期,西南农村地区场镇增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人,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明清进行比较,排

除B项;平衡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是关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一些地方志上的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地区《松江府志》“妇女馇饷(送食物到田头)之外,耕获车灌与男子共事,故视他郡,虽劳苦倍之,而男女皆能自立。”《永康县志》“太平乡多养蚕织绢,清渭

多种花织布,其女红之利,几四田租之一。”《浙江通志》钱塘县妇女“每日络丝褙纸及箴纫履袜之类,日可入钱糊口”。A.男女的地位平等B.商品生产发展较为迅速C.丝织业全国领先D.妇女是生产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妇女馇饷(送食物到田头)之外,耕获车灌与男子共事”、“其女红之利,几四田租之一”、“每日络丝褙纸及箴纫履袜之类,日可入钱糊口”可以看出妇女是生产的重要力量,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封建社会男女关系的史实,排除;材料并不涉及商品生产的信

息,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拿江南地区和别的地方作比较,故得不出全国领先的信息来,排除C项。4.明清以前的文人多数清高,视售画为耻辱。明清之后,郑燮毫无顾忌地说: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他甚至公开贴出榜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这种变化反映出A.绘画

领域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B.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日益腐化C.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增强D.主流社会思想发生颠覆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文人对售画的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C项说法符

合题意,C项正确;“开始”说法错误,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出现绘画市场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风气日益腐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主流社会思想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5.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

。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D.弹劾

东北官员疏于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可知奉天府尹张尚贤在上任后看到奉天境内一片荒

凉的景象,从内忧外患的角度向朝廷上奏希望加强东北边务,B项正确;材料强调长期战乱导致东北地区田野荒芜,人烟稀少,而非自然环境导致东北的落后,排除A项;由材料“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有土无人”可知强调奉天地区经济落

后,一片荒芜,并未说明东北的军事地位,排除C项;奉天府尹张尚贤掌握管理地方的行政权,弹劾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排除D项。故选B项。6.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

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A.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体现了人治的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被引见给皇帝……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

评价”,可知清代官员的考核最终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决策,会经常出现被改动的现象,体现了人治色彩,D项正确;官员考核只是皇帝强化对百官控制的一般手段,历代封建王朝都存在,难以体现“达到顶峰”的程度,排除A项;“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说

明清代官员的考核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受到封建皇权的干扰,不利于吏治公平的发展,排除B项;“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说明清代官员的考核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7.康熙帝说:“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终日讲理学,

而所行之事,全与其言悖谬,岂可谓之理学?若口虽不讲,而行事皆与道理吻合,此即真理学也”。他不仅身体力行,还以此敦促大臣。康熙帝意在A.批判假理学的虚伪B.确立起儒学的独尊地位C.利用理学加强统治D.官吏和百姓树立模范【答案】C【解析】【详解】理学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对儒

家三纲五常等作了精细论证,对于强化社会伦理秩序、加强统治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确立起儒学的独尊地位是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A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AD项。故选C项。8.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兴起,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研究边疆政治、历史、地理、

民族、文化、军事、域外的专家,编著了许多不朽著作。第一次边疆研究高潮的兴起主要是因为()A.西方学术研究方法的传入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C.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D.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为国家入侵的威胁,主张加强边疆防务,推动了第一次边疆研究高潮的兴起,B项正确;第一次边疆研究高潮的特点是加强边疆研究,主张了解和学习西方,并未采用西方学术研究方法,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第一次边疆研究高潮的兴起主要是为应对西方入

侵的威胁,而非因为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开始逐渐解体,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传统经济结构瓦解”的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是1983年拍摄一部电影的海报。该电影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A.迫使清朝开放了首批通商口岸B.客观

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开始C.使列强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开始,B项正确;A

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1853年,英国《北华捷报》连续发表社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希望英国政府将和皇

帝一起,并帮助皇帝反对他的难以控制的臣民”。英国侵略者意欲干涉的中国革命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排除

B;辛亥革命是1911年的1912年,排除C;五四运动是1919年,排除D。11.1877年,黄遵宪随使日本。1879年,他开始着手撰写《日本国志》。该书记述了日本三千多年的历史沿革,特意详述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各个方面的变革情况,以“导引国人,知其所取法”。该书()

的A.传播了西方时新史学理论B.促使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C.一定程度影响了清末改革D.引起了士人对明治维新的关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特意详述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各个方面的变革情况”“导引国人,知其所取

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国志》着手撰写是在1879年,其意图是叙述明治维新史实,引起国人对改革的热情。并且随着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该书一定程度影响了清末改革,C项正确;该书主要记载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史实,而非西方最新史学理论,排除A项;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

不符,排除B项;该书一定程度影响了清末改革,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读以下关于中国国内市场汇总、本国产品及进口产品总值统计图(说明:“规元”为中国近代通用的一种记账单位)。从中可以看出当时()A.贸易开放推动了国内市场发展B.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艰难C.西方商品已全部占领中国市场D.列强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逆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69年至1909年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总值、本国产品总值和进口产品总值均呈现快速增长。说明被迫开放客观上

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排除B项;C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出逆差,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图是1872—1918年中国五大口岸的中药材出口额比较。据此可知,当时的中药材出口()A.汉口在外贸中无足轻重B.上海始终居于第一位

C.广州的重要性持续下滑D.重庆有后来居上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重庆的起点较低,但是在1900年之后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持续性上涨,远超天津和广州,直追上海,D项正确;A项说法不恰当,汉口在外贸中也占据一定的地位,排除A项;“始终”一说错误,个别时期上海不处于第一位,排除

B项;广州的出口额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不能体现广州的重要性持续下滑,排除C项。故选D项。14.晚清许多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不再是才子佳人套路里的娇弱佳人,她可以是女子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1905年的《黄绣球》,可以是实现了自

我赋权的女性,如1904年《女娲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A.平等自由观念广泛传播B.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C.政府当局力倡移风易俗D.新文化运动否定了旧道德【答案】A【解析】【详解】文学作品中的女子从娇弱佳人形象变为了改革者和对权利的追求者,这是革命运动不断兴起发展,平等自由思想不断传播影响的

结果。A项璨;B、D项的时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5.如表是研究者对近代著名教育家、慈善家英敛之1903﹣1907年日记中在天津的娱乐记录进行梳理统计的结果。由此可见,当时天津年份观剧、看戏游览自然风光看影

戏、电影听唱体育娱乐马戏游公园、植物园等博物院其他合计19033231201005441904283110406144190641105111122619074527091220270A.东西方社会生活方式并存B.社会上享乐主义盛行C.成为中

国的经济文化中心D.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数据显示,中国传统的娱乐方式依然存在,但西方的“马戏”“体育娱乐”“游公园、植物园等”等生活方式开始在条件出现,说明东西方社会生活方式并存,故A正确;题干涉及的现象还没有达到“享乐主义盛行”的程度,故排除B;C

不合史实,排除;D说法片面,排除。16.如表是民国初年宪法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时间出处内容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员,每行省、内蒙

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有一表决权”。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之领土,依从前帝国所有之疆域";“中华民国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法律上均为平等";“满、蒙、回、藏各族待遇条件

,永不变更其效力”.A.形成了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B.人民民主专政的真正实现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对多民族现代国家的构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

别”“中华民国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法律上均为平等”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民国初年两部宪法均强调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体现的是对多民族现代国家的构建,D项正确;当时尚未形成依法治国体系,排除A项;人民民主专政实

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7.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产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方文化的性质差异是“古今之别”,还是“中外之异”,并由此产生学

理(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上的差异,前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后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有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普及B.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进行反思D.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

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产生激烈的争论......前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后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说明五四运动前后,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思,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传统思想文化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政治民主化,排除B项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1918年3月,《新青年》编者们上演了一出“双簧戏”。先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致函《新青年》,猛烈攻击其排斥孔子、废灭纲常,尤集矢于文学革命;再由刘半农代表《新青年》逐一批驳,双方各尽

意气之能事,指责者百般挑衅,批驳者刻薄淋漓,极具观赏效果。这反映出《新青年》编者A.对待儒学态度各异B.对传媒技巧的灵活运用C.持论普遍刻薄偏激D.坚持以文学革命为口号【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有“双簧戏”和“极

具观赏效果”。可见,编者对传媒技巧的灵活运用,B项正确;对待儒学态度各异属于表现形式,而非实质,排除A项;持论普遍刻薄偏激和坚持以文学革命为口号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19.如图摘自《剑桥

插图中国史》,该图箭头线条所示近代某军事行动路线示意图。该军事行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A从材

料图片可以看出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军事行动,清王朝在这之前已经被推翻了;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北伐战争的表现;C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从材料图片可以为看出,是近代中国的革命力量从南方向陕北转移的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应该是指红军长征的过程,红军长征使得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中共北上抗日创造了条件,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选D。20.1937年3月,中共改陕甘宁苏区为陕甘宁边区,为国民政府统辖下的地方政府。1939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召开,颁布

《陕甘宁边区选举法条例》,规定除汉奸外,“都是边区的公民”。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人民管理政权的机关。这些转变A.适应了近代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B.扩大了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影响C.反映中共建设社会主义政权的探索D.打破了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的局面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改陕甘宁苏区为陕甘宁边区,为国民政府统辖下的地方政府是为了迎合抗日战争的需要;“规定除汉奸外,‘都是边区的公民’”体现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由此说明这些转变是适应了近代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此

时已经不存在工农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中共建设的不是社会主义政权,排除C项;这些转变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需要,并不是为了打破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21.《黄河大合唱》1939年在延安公演后迅速传播,“那时,所有的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几乎是

有人群的地方,都能听到《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就连国民党宪兵去上操,都唱着‘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首歌在当时广泛传唱主要是因为A.学校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B.日本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C.民众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D.延安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答案】

B【解析】【详解】《黄河大合唱》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呼声,之所以在1939年广泛传唱,是因为这首歌适应了当时抗日战争的要求,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都要符合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B是正确的;AC

D选项可能都是影响因素之一,但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排除。22.1942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强调: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并要求各解放区因地制宜,认真发展各类合作社。这一强调的目的是A.走上工农武装割

据道路B.粉碎日军的经济封锁C.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D.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2年12月”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并要求各解放区因地制宜,认

真发展各类合作社”可知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农业互助合作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粉碎日军的经济封锁,渡过根据地的经济困难,B项正确;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20年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抗日斗争,并不是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排除C项;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23.如图是发表于1946年7月的漫画《以汽油来浇泼中国的火灾》。该漫画表明当时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B.人民坚决反对国民党独裁C.美国扶植蒋介石发

动内战D.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是美国政府当局根据其所谓“国家利益”,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这与漫画信息吻合。故C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是在1949年。排除A;B题干不能体现,排除;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24.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据此可知()A.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效显著B.国共

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进展C.农民群众推动了解放战争进程D.土地改革保障了抗美援朝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为了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

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解放战争期间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北伐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近代企业家在中国出现,直至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近代企业家群体真正成型。近代企业家在中

国出现,直至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的中国人从一开始投身办企业,就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他们是近代中国复兴史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近代实业家郑观应,先后投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此外他还集股开办造纸公司和开垦公司等。

1880年郑观应编定刊行《易言》一书,主张向西方学习,鼓励商民投资实业,对不平等的关税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1894年其所著《盛世危言》出版,首次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还主张习商战、兴学校。卢作孚是

近代企业家的典范之一。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6年成立民生轮船公司,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27年卢作孚到北碚后,陆续建成北川铁路、天府煤矿、三峡织布厂、中国西部科学院等:他在这里设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1

938年,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据汪洋《近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企业家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谈谈为什么说近代企业家“是近代中国复兴史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

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1)原因: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和爱国心的驱使。(2)原因:在经济上,近代企业家创办的一系列民族工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并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在政治上,近代企

业家推动晚清改革,促进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在文化上,近代企业家培养了一批近代化实用人才,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在科技上,近代企业家促进了近代科技发展,提高了中国科技在国际上的地位。总之,近代企业家阶层在救国道路上的

积极探索,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担当;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政治、科技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进步,促进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和爱国心的驱使等角度概括原因。(2)原因:依据材料中近代企业家的活动,结合所学从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分析。2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图1、图2、图3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革命形势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

创建图2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图3三大战役示意图(1)依据图1、图2图3信息,分别概括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2)以“变与不变”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认识。【答案】(1)图1土地革命时期:

革命中心在南方;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图2(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华北是敌后抗日根据地集中区域;民族

矛盾和国共矛盾并存,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图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力量壮大;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共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灭;战略决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和淮海地区;革命胜利形势向全国推进。(2)“变”:在革命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根

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民主革命的路线、方针、策略(如土地政策、斗争对象、具体任务等)。“不变”: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初心不变,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中心在南方;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

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根据材料“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华北是敌后抗日根据地集中区域;民族矛盾和国共矛盾并存,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根据材料“三大战役示意图”和所学

知识可知,图3是解放战争时的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力量壮大;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共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灭;战略决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和淮海地区;革命胜利形势向全国推进。(2)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指的是在革命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根

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民主革命的路线、方针、策略。“不变”指的是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初心不变,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坚强领导。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党的诞生董必武在回忆中共一大召开时间时说:“有些事情缺乏文字根据,7月1日这个日子,也是后来定的。”据谢觉哉当年的日记记载:“(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据考证当时长沙至上海的轮班,他们到达上

海最早也应为7月4日。一份从苏联收集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中,明确记载了大会在7月23日开幕,并提到了在会议第八天“侦探闯会”的史事。《上海生活报》刊登的“7月30日法国巡捕闯会”的报道印证了这一点。周佛海、陈公博的回忆提到,会场被搜查的第二天黎明,大东旅馆发生了孔阿

琴命案。《申报》等几家报纸对孔阿琴命案均有详细报道,明确记载着时间为7月31日凌晨。据此判断,中共一大开幕应是在7月23日。——据邵维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中央驻地曾不断迁移。中共中

央驻地变化情况简表(部分)驻地时间驻地时间上海1921年7月—1922年10月瑞金1933年春—1934年10月广州1923年6月中共三大前—1923年9月瓦窑堡1935年12月—1936年7月上海1923年

9月—1927年4月延安1937年1月—1947年3月武汉1927年4月—1927年10月西柏坡1947年3月—1949年3月上海1927年10月—1933年春北京1949年3月开始迁往——据林录《中共

中央驻地变化情况》材料三党的建设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

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摘自1929年毛泽东《古田会议决议案》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首先,我党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并没有作过系统的周密地研究,缺乏调查研究

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其次,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忘记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摘自1941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举例说明主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史料搜集和辨析方

法。(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共中央驻地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任务和中心工作。(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提炼出有关党建工作的有益做法并说明其意义。【答案】(1)史料搜集方面: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史料,如访问中共一大的当事人;查阅原始档案(

日记、报刊等)搜集苏联保存的档案;收集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周佛海、陈公博的回忆为口述史料;日记、档案和报刊资料等为文献史料。史料辨析方面,“史料互证”的方法,如中外史料相互印证;当事人口述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不同文献史料进

行对比。(2)可以从整体提取信息,也可以从某一阶段提取信息。整体上,驻地变化反映了中共的革命奋斗历程、革命重心转移、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变化等,某一时期的驻地反映可以列举的论题如:中共中央的驻地经历了城市——乡村——城市的转移;中共成立初期,中

央驻地主要在上海;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的驻地主要在延安。的(3)有益做法: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推行群众路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研究国内形势;进行社会调查;注重学习和研究本国历史和党的历史。意义: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党的队伍;有利于加强

党对军队的领导,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有利于了解时局变化,提高执政能力;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解析】【详解】(1)史料搜集方面:根据材料“党的诞生董必武在回忆中共一大召开时间时”“据谢觉哉当年的日记记载”“一份从苏联收集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代表大会》档案中,明确记载了大会在7月23日开幕”“《申报》等几家报纸对孔阿琴命案均有详细报道”可知,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史料,如访问中共一大的当事人;查阅原始档案(日记、报刊等);搜集苏联保存的档案;根据材料“周佛海、陈公博的回忆提到,会场被搜查的第二天黎明,大东旅馆发生

了孔阿琴命案”“据谢觉哉当年的日记记载”“一份从苏联收集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中,明确记载了大会在7月23日开幕”“《申报》等几家报纸对孔阿琴命案均有详细报道,明确记载着时间为7月31日凌晨”可知,收集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周佛海、陈公博的回忆为口述

史料;日记、档案和报刊资料等为文献史料。史料辨析方面:根据材料可知,为了确定一大召开的时间,访问中共一大的当事人,查阅原始档案(日记、报刊等)搜集苏联保存的档案等等,体现了“史料互证”的方法,如中外史料相互印证;

当事人口述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不同文献史料进行对比。(2)根据题意要求,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共中央驻地的信息,可以从整体提取信息,也可以从某一阶段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整体上,驻地变化反映了中共的革命奋斗历程、革命重心转移、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变化等,

某一时期的驻地反映可以列举的论题如:中共中央的驻地经历了城市——乡村——城市的转移,如中共成立初期,中央驻地主要在上海;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的驻地主要在延安等等。(3)有益做法:根据材料“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

阶级势力的估量”可知,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根据材料“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可知,推行群众路线;根据材料“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可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

设;根据材料“我党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并没有作过系统的周密地研究,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可知,重视研究国内形势;进行社会调查;根据材料“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忘记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

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可知,注重学习和研究本国历史和党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党的队伍;有利于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有利于了解时局变化,

提高执政能力;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分析意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