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45.984 KB
  • 2024-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docx,共(11)页,45.98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e3a8751a5238133ebca00f54bf7e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级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

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3.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有权在五个港口租借场地“或久居,或暂住……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美国由此攫取了(

)A.居住及租地权,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设厂开矿权C.五口通商,巡查贸易权D.居住及租地权,传教士传教权4.《三元里抗英斗争简史》记载:“会中,群众歃血为盟,推举了军事领袖,布置了作战计划。会后,分头进行,韦绍光四处号召乡民,奋起抵抗;何玉成动员南海、番禺

、增城带社学团民……江本真等率义勇准备参加作战;林福祥奉水勇,驻扎在石井桥。”由此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A.斗争的形式具有多样性B.是中国近代抗争的开始C.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性D.代表中国民众普遍意志5.2019年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

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展品中有“圆明园青铜虎鎣”、“圆明园马首”等珍贵的回归文物。劫掠圆明园珍贵物品的侵略者是()A英法联军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日本军队6.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

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27.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

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8.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它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B.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C.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D.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9.《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康有为尊奉孔子为托古改

制的改革家,他的目的是()A.大力传播孔子儒家思想B.鼓励民众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D.为袁世凯称帝提供理论依据10.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

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下列措施反映其新时代特征的是()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B.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C.以法治国,发展工商业D.“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11.19世纪中期,面

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为寻求国家出路做出了多种探索,包括()①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为求生存而进行推翻旧政府的运动③学习西方,在国内发展近代经济④致力于改变现状,进行维新变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史学

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C.奖励技术发明D.开设新式学堂14.它是“一批体制外的知识精英由于受到有强烈变革倾向的皇帝的特殊眷遇,迅速进入体制最高决策层而

进行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15.“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3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

人所依据的是()A.永久居住权B.协定关税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16.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

序幕B.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17.“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的启蒙运动”的“革命性”在于倡导()A.自强与求富B.民主与共和C.改良与革新D.民主与科学18.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剪辫与留辫、放足与缠足、洋装与长袍

、鞠躬与跪拜、科学与迷信等长期并存,一副联语在当时颇为流行:“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下列事件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是()①组织

兴中会②创建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④出版《革命军》一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然而在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但

在短短12天后,复辟闹剧就草草收场。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A.辛亥革命播下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袁世凯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C.太平天国倡导的平均主义理想深得人心D.孙中山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领袖21.1912年1月14日,孙中山答复袁世凯说:“如清帝实

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离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孙中山先生此举的目的是()A.废除封建制度B.加速革命进程C.打击北洋军阀D.阻止权臣上位22.“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

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因“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而引发的历史事件是()4A.维新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3.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

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A.城市中心道路B.坚持国共合作的道路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坚持农村与城市相结合的道路24.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歌词中有一句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

的是()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D.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25.党史研究专家何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是在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从此中国革命中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里的“它”是指()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

.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26.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事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亡人数的70%③美国援

助被侵略国家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④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7.1933年10月10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开幕。开幕式上,流亡关内的东北沦陷区运动员组成东北代表队身穿孝服进入会场,顿时全场沸腾,“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还我河山”的口号响彻全场。这表明在当时()A.集体活动激励民族情感B.国民政府确定武装抗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8.8月15日、9月2日(或9月3日)

9月9日、10月25日,是抗战胜利之时4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其理由是这一天的前一日()A.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B.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

仪式5C.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D.被日本占领50年的台湾光复29.1938年10月底,蒋介石发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指出:“盖抗战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

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造成最后之胜利。可见,武汉会战()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推动了全面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我中华”的计划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大捷3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

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四大31.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发展的结果,不仅是

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这说明卢沟桥事变()A.推动国民党响应共产党B.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C.标志着正式对日本宣战D.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同情3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A.建立工农民主政权B.制定宪法大纲C.采用“三三制”

原则D.开展整风运动33.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该记者报道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4.“这一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一胜利”指的是()A.银

元之战B.西藏解放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35.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民主党派在

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6.我国现在正在全面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6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37.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

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38.《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A.独立自主B.“另起炉灶”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9

.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惊奇地发现:“反帝医院”改成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地安门大街”,一些“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标语也被重新粉刷,换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A.中苏关系由友好转为对抗冲突B.中国对外政策有了重大调整C.中美关系缓和并建立外交关系D.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已经实现40.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内容,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保卫武汉②武昌起义③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④创办汉阳铁厂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④③①②7二、材料解析(3道大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船利炮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材料一: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

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摘自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三: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

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规定的内容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史上

的地位是什么?(4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4分)(3)材料三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五四运动核心精神是什么?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有何伟大意义?(6分)8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首都30万人齐集

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

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描述这一事件

的意义。(4分)(2)材料一中“首都”“五星红旗”“代国歌”是在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上决定的?材料一中的“28响”象征着什么?(6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结合材料二分析,为克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

重大措施?(4分)9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形式。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材料二: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

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些

不平等条约?(6分)(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哪些相同点?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列强侵华特征有何新变化?(6分)102021级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答案一、选择1-5ABDCA6-10BBDCC11-15CCABC16-20DDDAA21-25BDC

BC26-30DACBA31-35BCBDC36-40CBBBC二、材料阅读41.(1)意义: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2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2分)(2)五四运动(2

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惨败(2分)。(3)爱国精神(2分):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分),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等(2分)。42.(

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或开辟了历史新纪元)(2分)。(2)1949年9月(2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分)。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28年(2分)。(3)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每点2分,共四分)43.(1)条约:材料一出

自《南京条约》、材料二出自《北京条约》、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6分)。(2)相同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3分)。新变化: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3分)11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

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