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docx,共(12)页,51.23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bcf9b0ea614a30f79262254a1ac1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5月绵阳南山中学2022年春季高2020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杜翡梁雨审题人:王方斌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
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
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纵览中外文学艺术史,文艺的繁荣往往与文艺批评的繁荣息息相关。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把批评转化为批判的现象。一些
评论文章和自媒体言论,对一部电影的某个表达、某句台词、某个情节、某个形象、某段音乐进行放大,甚至完全超出文本范围进行无限联想和望文生义的主观阐述,使用一些标签化、概念化、政治化、批判化的方式进行“诛心”,完全脱离艺术创作规律的实际,不考虑艺术“典型
化”“想象性”“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而是用历史教科书的标准、用文献报告的标准、用自己所认知的唯一标准,对这些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而且由于常常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词语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尖锐语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所谓的“舆情”,直接或者间接地制造一种创作恐慌。例如,常常把毛泽
东同志所概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题材简单化地归结为所谓的民国范、民国粉,不能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和统一战线的历史
。于是,在题材、表达、类型方面都会形成一些有形无形的禁区,创作者担心某个细节无意中触碰到所谓的“红线”,创作起来畏手畏脚、瞻前顾后。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钟惦裴先生在著名的《电影的锣鼓》中所警示的现象“目前有许多有经验的电影艺术家不能充
分发挥出创作上的潜力,而只能唯唯听命于行政负责人员的指挥,尚未进入创作,已经畏首畏尾,如何谈得上电影艺术的创造?没有创造,如何谈得上电影事业的繁荣!”我们相信,在当前中国的创作环境中,绝大多数文艺创作者的初衷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自觉维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以,创作中即便出现一些差错、疏漏和问题,或者作品的某些表达与一部分人的期待、认知不同,我们也应该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充分说理的文艺批评,并且应该用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进行文艺批评,帮助创作者和观众发现问
题、重视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一方面人无完人,作品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另一方面,批评者也不是“绝对真理”的化身,人人都有认识的误区和盲点。所以,只有建设性的批评态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同的观点、思想、认识、判断能够相互讨论、交流、碰撞、融合,寻找最大的认知和表达
的公约数。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文艺批评反映的往往是一种极端化、偏激化的宗派情绪,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认识的求同存异、创作者的心情舒畅等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总之,一方面文艺批评如同鲁迅先生所言,需要对创作“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另一
方面也应与创作相互尊重、相向而行。没有相对宽松的批评环境,就不可能有繁荣的创作环境。所以,文艺评论既要有批评性也应该有建设性,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态度,这样才能共同促进中国文艺创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关怀现实
、勇于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文艺才能真正从高原逐渐走向高峰。(摘编自《提倡“建设性文艺批评”》2021年3月3日《文艺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文艺界出现了一些使用标签化、概念化、政治化、批判化的
方式进行“诛心”的现象,说明现在的文艺批评已经完全转化为了批判。B.对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而形成的所谓“舆情”,其实直接地伤害了文艺的正常创作。C.文艺批评的错误“舆情”导向在题材、表达、类型方面形成了有形
无形的禁区,导致创作者因担心触碰了“红线”而畏手畏脚。D.当前中国文艺创作者的初衷都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以对他们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用建设性的态度去批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A.文章一、二段先指出文艺繁荣与文艺批评的关系后,又分析了当前把批评当作批判这一错误现象的实质及危害。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指出评论家用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进行文艺批评的重要性。C.文章在行文中注重引用,比
如引用钟惦裴先生话,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权威性,使论证更有力度。的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提倡‘建设性文艺批评’”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审判”式的批判是完全脱离艺术创作规律实际的,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做法。B.用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文艺批评,可帮助创作者和观众发现问题、重视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改进问题。C.建设性批评态度,对于社会的和谐
稳定、认识的求同存异、创作者的心情舒畅都会带来一些正能量。D.文艺评论要有批评性和建设性,如有一种批评性的建设立场和建设性的批评态度,中国文艺定能繁荣。(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森林的枢纽戎可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
中某处,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
缺失,整个系统却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罗伯特•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
,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离西雅图不远的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
”。马考海湾在太平洋东侧,满是石岸而无沙滩。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
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
着。这样演替的结的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一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区区几个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能够控
制固着生物生长的海星。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它们虽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并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而从理论上讲,保护
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像海星这样,通过捕食稳定了生态系统结构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地上的老虎、天上的雄鹰和海边的海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护这些动物的意义所在。但是关键种至少还有另外
两种可能的形式,其中一种是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关键种。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食蜜鸟给很多种植物传粉,也取食它们的花蜜,彼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赖。但当橡子山龙眼开花的季节,它的花却是食蜜鸟的唯一蜜源。在这种情况下,橡子山龙眼就成了关键种,因为一旦它开不了花,食蜜鸟种群就会衰落,其他的植物也将跟随着无法
繁殖。与上面两类关键种不同,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比如啄木鸟,它在树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为真菌、昆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给各种小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和繁殖提供了空间。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
难上加难,这是因为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往往远超常人的想象。我们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观察、多体会、多分析,大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也许,这就是荒野精神。(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键种在英文里的意思与枢纽的意
义相近,它所起的作用也和枢纽一样,一旦缺失,整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B.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在去除实验样地的“关键种”海星后,导致生物量提高,而物种数却迅速减少。C.由于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因此要在现实世界里保护一个关键种比发现更难,可见关键种只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
概念。D.如果能保护好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那么这个生态系统就能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较长久地存在下去。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的描写,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
象,目的是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B.在提出“关键种”概念时,文章先引用《辞源》中对“枢纽”的解释,再用其英文的构成,准确地说明其含义,这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特点。C.作者以海星的去除实验为例,通过说明海星在维护海滩生态系统多样性上
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D.关于佩因教授的去除实验,文章主要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样本特点和实验的过程,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实验的意义。6.在生态环境中,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举例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屠夫老六黄小邪老六原是不想做屠夫的,他想当个教书先生。哪知书没念两年,病入膏肓的老爹就将六个儿子相继唤到病榻前。老爹不想让传了几辈的手艺就这样丢了。可不等老爷子讲
完,其他五个弟兄就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老六孝顺,爹由来最疼他,这事自然就落到他头上。老六爹一死,老六拿起屠刀。老六第一次拿起屠刀,是在村长娘大寿前一天。那天一早,男人们就将一头大肥猪捉住捆在案子上,老六灌了一盅烧酒算是壮胆。他学着爹生前的样子,一步一挪走向案前,闭
闭眼,用力将尖刀往猪脖子捅去。登时,鲜血殷红直冲而出,伴随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那头肥猪开始疯狂地扭动身子,血溅了老六一身。他猛地一颤,后退几步,将屠刀扔出几米远,转身就要跑,几个汉子见势,架起老六的胳膊,把他往猪面前送,又
强行将屠刀塞入老六手中。老六极力挣脱开几个汉子,扔下刀,疯了般奔往墙角掩面大哭,那哭声直叫人揪心。老六第一次操屠刀,以那样惊心动魄的失败而告终。那天夜里老六梦见死去的爹。他说:“爹,我觉得我不适合做屠夫。那猪看得我心慌。”爹说:“你这傻孩子,猪本
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说来奇怪,自爹托梦后,老六渐渐不再犯怵。一次次给猪开膛破肚,心、肝、肺拿在手里也不觉得恶心,清洗大、小肠,剁骨剔肉,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老六很快适应了这门手艺,这手艺养活了老六和他娘。人总笑老六:看你生得慈眉善目,如何做起这屠宰行当?老六笑而
不答。后来,渐渐就没人再问起这些。老六人缘极好,平日乡邻见面都得尊称一声“老六哥”。没几年,老六娘过世,老六娶妻生子,老六妻随娘信佛,从不杀生。又有人笑老六妻:你不杀生,咋跟你婆婆一个样,偏挑了个屠夫呢?她只笑笑。老六每次抡起屠刀前,妻总是默默点上三炷香。老六呢,嘴里不忘念叨:“猪呀猪,我爹说
你是凡间一碗菜。莫怪莫怪!”猪好像也通了人性,到了老六手里,吼几声便由他宰割。“你不愿意我杀猪?”老六问妻。“不愿意咋整?你有你的难处!”妻答。老六自家后院拴着一大一小两只羊,那母羊是早些年娘舅家送来给娘补身子的。那年娘
一场大病,半年滴米不进,得亏这羊奶续命。如今虽说娘已不在人世,但羊还在后院拴着。老六谨记娘的话,这羊对他们家有恩,不能杀。可眼下小儿染上恶疾,大夫开的药方得用鲜羊肝做药引。老六愁了,这正赶上饥荒哪里去弄鲜羊肝。看着日渐消瘦的小儿,老六心里不是滋味,他想起后院
拴的两只羊。“这大的对我娘有恩不能杀,小的总能杀吧?”老六自言自语别上刀。刚要抓起羊角,小儿立在身后。“爹,你咋啥都杀呢,你答应过奶奶不杀羊。”老六叹气,扔下刀。老六在院外踱来踱去,眼看已天黑,小儿愣是抱着那两
只羊不放。小儿眼窝深陷,老六心疼极了。他和妻商量一番后,趁小儿睡着打着手电折回后院,哪知小儿听见动静猛地坐起身。“爹,是不是我的病好了你就不杀羊?”见老六点头,他又说:“爹,那小羊仔腿受了伤,一天没吃东西了,你明天能找大夫给它治治
吗?”老六喉头一阵发痒,不知如何回答,只知眼下小儿身体要紧。这一宿小儿愣是没合眼,抱着老六说什么也不让他往羊圈去。老六暗自思忖,等天一亮就把那羊仔给杀了,小儿的病不能再拖。第二天小儿比老六起得更早,红扑扑的小脸蛋突然有了光泽。“爹,我感觉我的病好了!”小儿倚在羊
圈边护着。老六伸手往小儿额头探去,滚烫:“瞎说!”“爹,咱不杀羊好吗?”小儿“噗通”一声跪在老六跟前。老六的心猛地一颤。老六不言语,吧嗒吧嗒坐在地上抽旱烟。那天深夜,老六默默跪在爹的灵位前,自言自语一宿没合眼。后
来,老六竟改行,当起了兽医。小儿的像,就挂在他兽医所后墙上,是小儿六岁的样子。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屠夫老六”为题,揭示了老六的职业特点,既与老六的内心愿
望不符,又与老六改行后的职业“兽医”形成了对比,含意丰富。B.“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梦中父亲对老六说的这句颇具哲学的话,体现出老六天生的慈悲心与严酷的生活现实之间的冲突。C.小说的结尾
,老六小儿“红扑扑的小脸蛋突然有了光泽”,这一细节暗示了老六答应了小儿不杀羊,同时也为老六改行这一结局做了铺垫。D.小说设置了多处矛盾冲突,如老六的理想与父亲的遗愿,小儿染疾需杀羊救命与母亲的叮嘱,这些矛盾冲突增强了小
说波澜,引人入胜。8.屠夫和兽医原本是性质截然相反的职业,在小说主人公的身上却完成了这种转换,背后原因令人动容。你认为促成老六作出这一转换的原因是什么?9.小说中老六小儿虽着墨不多,却具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
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洪武.五年正月癸丑,谴翰林院待制王袆赍诏谕云南。袆初至云南,见元梁王君臣,谕以版图归职方。梁王不省,馆于别室。数日,又曰:“予将命远来,非为身谋。朝廷以云南百万生聚,不欲歼于锋刃。曾不闻元纲解纽,陈友谅据荆湖,张
士诚据吴会,陈友定据闽关,明玉珍据巴蜀,天兵下征,不四五年,或伏或诛。惟元君北走以死扩廓帖木儿之属或降或窜曾无用武之地当是时先服者赏后至者诛。乃今自料,勇悍强犷,孰与陈、张?土地甲兵,孰与中国?天之所废,谁能兴之!不然,皇上遣一将军,将龙骧百万,会战昆明,尔犹鱼游釜中,不亡何待!
”梁君臣相顾骇服,颇有降意,改馆袆,厚待之。会元太子自立于沙漠,遣使脱脱自西番征粮云南,谋连兵拒我。脱脱觇知梁王有二心,欲迫杀袆。梁王持两可,不决,匿袆民间。脱脱闻之,诮梁王曰:“国家颠覆不能救,反欲附他人耶!”欲跃马去。梁王不得已,出袆与脱脱相见。脱脱欲屈袆,袆骂曰:“天命讫汝元,我朝实代之。爝
火余烬,尚欲与日月争光乎!我将命使臣,岂为尔屈!”顾梁王曰:“尔朝杀我,大兵夕至矣。”竟被害,瘗地藏寺北。八年秋九月,命湖广行省参政吴云使云南。上谕云曰:“今天下混一,四方宾服,独云南一隅未奉正.朔.。朕欲以兵取之,恐劳师费财,重伤吾民,卿.能为朕作陆贾①乎?”云对曰:“云南恃其
险远,故阻声教。臣奉陛下威德,晓以祸福,彼必顺附。若冥顽不从,兴师未晚。”遂遣云行。时元梁王使其臣铁知院等二十余人使漠北,为徐达所获,送京师.。上释之,命与云偕行。至云南之沙糖口,铁知院等谋曰:“吾属奉使不达,被执而还,罪必
不免。”于是共逼云易服,诈为元使,更制书,以绐梁王。云不从,铁知院等知不可夺,遂杀之。(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滇》)【注】①陆贾: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早年追随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诸侯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A.惟元君北走以死/扩廓帖木儿之属/或降或窜/曾无用武之地/当是时/先服者赏/后至者诛的。B.惟元君/北走以死/扩廓帖木儿之属/或降或窜/曾无用武之地/当是时/先服者赏/后至者诛C.惟元君北走以死/扩廓帖木儿之属或降或窜/曾无用武之地/当是时/先服者赏/后至者诛D
.惟元君/北走以死/扩廓帖木儿之属或降或窜/曾无用武之地/当是时/先服者赏/后至者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苏武传》“天汉元年”中的
“天汉”即为汉武帝年号。B.正朔,古代改朝换代、帝王易姓受命时,新立帝王颁行的新历法,后亦泛指历法。《张衡传》中张衡所著的《灵宪》即是一本历法书。C.卿,古代君主对亲近大臣的称谓,也可借指高级官员的名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中的“上卿”即为战国时最高的官阶。D.京师,古代行政区划
名称,一般指国都、首都,也指天子的军队等。此处的京师和《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中的“京师”皆指长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袆出使云南时,先晓谕梁王,朝廷怜惜百姓,不想动用武力;又警告梁王,皇上一旦发兵,云南必将灭亡。B.元使脱脱
想处决王袆,梁王举棋不定,面对脱脱的威逼利诱,梁王只好交出王袆,王袆不愿屈就,结果被害。C.云南偏隅一方,皇帝欲发兵征讨,又担心士兵辛苦,耗费钱财,伤及百姓,皇帝于是派遣吴云前往云南说降。D.铁知院等人担心返回云南会被降罪,于是逼迫吴
云装成元使,更改诏书,来欺骗梁王,吴云不从,最终被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今自料,勇悍强犷,孰与陈、张?土地甲兵,孰与中国?(2)臣奉陛下威德,晓以祸福,彼必顺附。(二)古代诗歌
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梦孚若①刘克庄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②就,东溟③鲸脍④;圉人⑤呈罢,西极龙媒⑥。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⑦?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
,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注】①孚若: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因梦已故挚友方孚若而作。②斫:用刀、斧等砍劈
。③东溟:东海。④鲸脍:指切细切薄的鲸鱼肉,好吃的美味。⑤圉人:养马之人。⑥龙媒:骏马。⑦共酒杯:此处指青梅煮酒论英雄之事。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得慷慨悲凉,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B.“唤
厨人斫就”四句,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写出了梦中人的意气豪情。C.“天下英雄”三句,用刘备和曹操的典故,暗示自己跟友人和他们一样都是英雄豪杰。D.“饮酣画鼓如雷”两句,写作者在现实中醉酒后酣然入梦,又被晨鸡叫醒。15.词中作者理想和现实有怎样的矛盾?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三)名
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2)“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登亭怀古,感慨
英雄功业不复存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向门客解释强秦不敢对赵国开战的原因是“______”;蔺相如再三避让廉颇,不引起争斗的原因是“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3月3日晚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这些团体和个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用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践行中华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光明,是这个时代不
朽的丰碑。读懂“志如磐石不可移”的中国精神,要把对党忠诚、舍身为国付诸行动,“居之不倦,行之以忠”;读懂“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中国精神,要把我将无我、写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懂“千磨万击还坚韧”的中国
精神,要用坚韧不拔、永不言败铸就中国人不朽的精神丰碑,“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焉,让我们以榜样精神砥砺前行,始终将初心铭记在心、将奉献落实在行、将使命担当在肩,让“中国精神”、熠熠生辉。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殚精竭虑舍己为人择善而从继往开来B.穷尽一生无私奉献见贤思齐薪火相传C.殚精竭虑无私奉献见贤思齐继往开来D.穷尽一生舍己人择善而从薪火相传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数平凡的英雄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把忠诚写成诗,把担当铸成不朽丰碑。B.无数平凡的英雄把担当铸成不朽丰碑,把忠诚写成诗,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C.无数平凡的英雄把忠诚写成诗,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把担当铸成不朽丰碑。D.无数平凡的英雄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把担当铸成不朽丰
碑,把忠诚写成诗。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勇,用尽拼搏奉献之力,践行中华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B.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勇,用尽拼搏奉献之力,践行中华儿女的
初心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感动,更是前进的动力。C.他们用尽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践行中华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感动,更是前进的动力。D.他们用尽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践行中华
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于传统戏曲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不识字,民间流行的剧本、曲谱很少,千百年来戏曲一直依靠口传心授这种原始方式传承。①,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他
们的记忆里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包括师徒传承、唱腔流派、独门演技、剧本台词、演出心得、日常交流等。现在,愿意学习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②,那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失,戏曲传承也就失去了载体。近些年,我国的戏曲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
绩,③,也没有得到系统采集。把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转换成文字材料,将传承人心中的珍贵记忆以影像和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留住的不仅是传承人的个人记忆,更会形成戏曲研究传承最原始、最基本的材料,从而大大丰富我国的戏曲史料库。另外,针对学术上模糊或有争议的问题,对传承人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对获
取的口述资料进行考证和研究,会大大拓展戏曲的研究空间。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1.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对戏曲传承人口述史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原因和价值,不超过80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为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跟跑,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中国航天人》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其主题是“
航天点亮梦想”。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我们要弘扬航天精神,接力航天强国建设的梦想之路,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树立理想,在奔跑中成就梦想。“跟跑、并跑、领跑”这一现象,给人以深刻启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议论文。要
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