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docx,共(14)页,1.51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5b596ac79c24c55807c84e02b0628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幼年个体数量大于成年个体数量时,种群密度一定增长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
定增长③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条件反射,则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成年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的成年个体数⑤单独个体不具备种群特征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2.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为“J”形增长,增长速率
始终不变B.图乙为“S”形增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C.对濒危动物的保护,应改善其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D.渔业捕捞过后的种群数量应该在D点左右,此时种内竞争不激烈,种群增长最快3.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图中的曲线分别
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的(注:左Y轴数值对应甲、乙曲线,右Y轴数值对应丙曲线)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4.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
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5.如图
为生物群落的结构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被层中不同的杂草有高、矮之分,体现了分层现象B.该生物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C.图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植物分层决定了动物分层D.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对光能、水和无
机盐的吸收和利用6.下图甲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乙表示图甲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个物种间存在着生态位部分的重叠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类型日趋没落C.环境资源短缺
时,可能会使两个物种间的竞争加剧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7.一个物种所能占据的生态位空间,是受竞争和捕食强度影响的。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的胁迫,物种能够在更广的条件和资源范围内得到繁荣。这种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
的最大空间;而一种生物实际占有的空间叫做实际生态位。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B.棕蝙蝠比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
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三种蝙蝠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如果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的8.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
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C.调查群落中某一植物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常用的样方法包括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
样法③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长白山脉东北虎的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10.将两种仓库害虫
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其增长速率受种内竞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
种间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的11.以下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诗经·小雅·小宛》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D.“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放鹰》12.如图为捕食关系的两种曲线,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的a点对应图二中甲对
应曲线的最低点B.图一中的b点对应图二中乙对应曲线的最低点C.当图二中乙的种群数量从波峰到波谷时,甲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为图一中的232NNN→→D.当图二中甲的种群数量从波峰到波谷时,乙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为图一中的232PPP→→1
3.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农作物与杂草、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图对应狐与兔,②图对应农作物与杂草,③图对应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若3种种间
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①C.种间关系除了图示三种,主要还有原始合作和寄生等D.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14.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是()A.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B.海
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类群C.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D.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15.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但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尤其是近50年来,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B.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C.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D.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16.下列为种群数量
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
群密度17.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雌雄个体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④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18.下图表示生物科技工作者对某种群的λ值(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后绘制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开始研究到第5年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先不变后下降B.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
长率不变,呈“J”型增长C.第10年的λ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19.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后,需对培养液进行灭菌B.接种后,需立即进行第一次抽样检
测C.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几分钟后再吸取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再盖上盖玻片20.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A.图1、2所示为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
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曲线I和Ⅱ之间阴影部分代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D.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二、非选择题:21.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
,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曲线A表示的是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只。(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①;②。(3)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
,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4)在1890~1935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22.对虾工厂化养殖是以“水泥池+温室大棚”为核心特征的养殖模式,浮游动物既
可作为优质饵料,又可作为消费者调控浮游微藻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图甲是虾池中浮游动物和浮游微藻密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中实线表示虾池中对虾的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Ⅰ、Ⅱ、Ⅲ、Ⅳ表示在不同的捕捞强度下,对虾收获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虾池中对虾、浮游
动物、微生物和浮游微藻等生物共同构成了,该生命层次中的物种数目称为。对虾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群落中的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物种的生态位是指。(2)由图甲可以判断浮游动物和浮游微藻关系,对虾养殖池中浮游
动物多样性指数越高,则虾池水环境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越复杂和稳定,演替速度。(3)在种群密度为时捕捞对虾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可以得到最大持续产量的是所示的捕捞强度。(4)“养虾先养水”,养水就是养护藻相(水体中总藻类的种类与比例
情况)。水体中各项水质因子的变动与浮游微藻种群生长变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藻相可以为对虾直接或间接提供天然活饵料,还可以;危险是的藻相反而会成为污染源引发虾病。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和来控制藻相。23.空心莲子草是恶性入侵杂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对该入侵植物开展了相关研究。(1)空心莲
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图1),科研人员调查了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2所示。由结果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2)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图1)迅速繁殖,在种间过程中占据优势。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
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开展了实验研究,其结果如图3所示。与用处理对照组相比,随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增大,进而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是否可以证明科研人员
的推测,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写出一个)等原因,会取代本地优势种从而造成生态危机。24.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
踪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时的不同阶段。图2是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的(1)图1中的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科研人员在对植物的丰
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2)图1中A~I阶段的演替过程属于。C~E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捕食者的数量为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25.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
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1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形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填“K1”或“K2”)。(4)影响种群数量变
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1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会变小。(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
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前4年该种群数量(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形曲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