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1.83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56520c65af4174b0979526ff061cbd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7届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60分)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这一现象被称为“水星凌日”。完成下面小题。1.“水星凌日”时,下列能正确反映水
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A.AB.BC.CD.D2.太阳系中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除水星外,还有()A.金星B.火星C.土星D.天王星【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水星轨道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水星凌日时,太阳、水星和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水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要发生凌日现象,则必须满足该行星位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之内,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的行星有水星和金星,因此太阳系中可能发
生“凌日”现象的行星除水星外,还有金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地日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
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三颗亮度很高的恒星悬于夜空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及其与天津四的三角位置关系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夏季大三角”的
三颗恒星应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4.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可能有潜在的宜居带,寻找牛郎星系统中宜居行星的主要依据是()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D.能
获得与地球上相同波长的可见光【答案】3.C4.A【解析】【3题详解】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三颗亮度很高的恒星,说明这三颗恒星距离地球较近,所以在地球上的人类在夏季夜空中容易被观测,河外星系距离地球过于遥
远,不会如此清晰的被地球上的人类观测,D错误;地月系中没有恒星,A错误;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没有其他恒星,B错误;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及其与天津四的三角位置关系,说明这三颗恒
星就在银河系中,C正确。故选C。【4题详解】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适宜的温度,A正确;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与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无关,B、D错误。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的行星可能会温度
过高,不适宜生物生存,C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
,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阿联酋航天局近日宣布将开启一段距离50亿公里、为期7年的宇宙探索之旅,其探索者号航天器计划于2028年3月3日发射,并于2035年5月尝试降落在最终目的地—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天体Justitia上。完成下面小题。5.探索者号航天器的最终目的地为()A.地月系B.河外星系C.小行星带D.土星6.天体Justitia环绕太阳运转,Justitia为一颗()A.卫星B.恒星C.彗星D.小行星7.下列有关天体Justitia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生命物质存在B.地球的卫星C.比地球大D.位于太阳系【答案】5.C6.D7.D【解析】【5题详解】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为小行星带,所以探索者号航天器的最终目的地为小行星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Justit
ia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转,处于小行星带,因此Justitia应为一颗小行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天体Justitia有生命物质存在,A错误。Justitia
不是地球的卫星,B错误。Justitia位于小行星带,属于小行星,C错误。Justitia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属于太阳系,D正确。故选D。【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特点不同。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
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2024年春节假期,浙江某
中学学生观察月相,并在西边天空拍摄了一张照片(图1)。完成下面小题。8.与月球属于同类型的天体是()A.金星B.哈雷彗星C.木卫三D.行星际物质9.图2中能正确反映当天月球位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8.C9.B【解析】【8题详解】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是一颗卫星。金星是一颗行星,
哈雷彗星属于彗星,行星际物质是太阳系内部的一种特殊组成物质,不归属于行星、恒星、卫星、小行星等,ABD错误;木卫三属于木星的卫星,和月球一样属于行星的卫星。C正确。故选C。【9题详解】由图1和材料可知,月相为峨眉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侧天空
,所以是上峨眉月,位于新月和上弦月之间。结合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判断,④为满月,①为下弦月,②为上峨眉月,③为上凸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
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由于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实现了通信联系。此次登月,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了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并
成功采样月球背面的土壤,这也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下图是嫦娥六号登月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推测此面玄武岩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的特性有()①耐高温②耐低温③防水强④质量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A.每日自转1周B.
每月自转1周C.每年自转1周D.没有自转运动【答案】10.A11.B在.【解析】【10题详解】月球表面由于其稀薄的大气层导致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特别大,在白昼的时候,温度异常较高,夜晚温度异常偏低,所以玄武岩制作的五星红旗要耐
高温和耐低温,①②正确;月球表面没有水,所以不需要防水。③错误;红星红旗需要从地球运送到月球,质量必须越轻越好,减少运输压力,④错误。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月球要做到背面一直背对地球需要月球
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同时月球自转一周才能保证月球背面一直背对地球,月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所以月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月壤是月球表面覆盖的一层细粉状的风化物质,也被称为月球表面的风化物质层。其质地坚硬,颗粒细小,同时极度干燥,作为月球表面的一种独特
风化物质层,不仅具有丰富的矿物和化学成分以及独特的物理性质,还蕴含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潜力。下图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太阳活动类型及分布位置依次是()A.耀斑色球层B.黑子光球层C.日珥日冕层
D.黑子色球层13.图中该类太阳活动()A.周期一定为11年B.为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C.与耀斑活动同步D区域温度高于周围地区14.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地球()A.无线电短波通信畅通B.低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C.山脉雪线明显下移D.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答
案】12.B13.C14.D【解析】【12题详解】如图所示,太阳表面出现黑色斑点,主要是该处温度较其他地方温度低、亮度暗所致,为光球层上的黑子,B正确,D错误;耀斑为颜色更亮的斑点,出现在色球层,A错误;日珥是出现在色球层的环状物,
C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不固定,大致为11年,A错误;太阳活动爆发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误;太阳黑子多时,往往耀斑出现也相应增多,具有同步性,C正确;该处亮度暗,说明该处温度较其
他地方温度低,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A错误;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发生电离,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B错误;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温度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山脉雪线影响很小,C错误;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
年际变化→影响气候;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①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
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据图推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年日照时数:M>N,年太阳辐射总量:M<NB.年日照时数:M>N年太阳辐射总量:M>NC.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两者之间无关联,D.年日照时数越多,其年太阳辐射总量一定越丰富16.影
响M、N两地的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纬度、地势(海拔)B.气候、地势(海拔)C.气候、纬度D.海陆位置、气候【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年日照时数,3000<M<3800,22
00<N<3000,M>N。年太阳辐射总量:80<M<85,100<N<105,M<N,A正确,B错误;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和;日照时间长短,因此年日照时数会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二者之间有关联,C错误;年日照时数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
不一定越丰富,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M地地处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降水稀少,年日照时数多,N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降水较多,年日照时数少,影响M、N两地的年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N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到达N地的太阳辐射比M地多,影响M、N两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势(海拔),两地纬度相差不大,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
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
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7.下列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不相关的是()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C.冰川广布,地面反射强D.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18.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B.藏南谷地的地热能C.高原北部的风能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答案】17.C18.B【解析】【17
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水汽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因此太阳能丰富,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太阳能丰富,B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气候寒
冷,冰川广布,与太阳光照时间和强度关系不大,不是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度较大,因此太阳能丰富,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天然气是地质时期生物能演化而来的,而生物能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因此柴达木盆地的
天然气与太阳能密切相关,A不符合题意;藏南谷地的地热能的来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B符合题意;风能来源于大气运动,而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因此高原北部的风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C不符合题意;水能是水循环过程中产
生的能量,太阳辐射能量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因此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能分布状况
,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年太阳辐射能最贫乏地区的成因主要是该地()①盆地地形,空气中水汽多且不易扩散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③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④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仅考虑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若你推销太阳能热水器,应选
择的城市是()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C.昆明、兰州、郑州D.福州、广州、成都【答案】19.B20.C【解析】【19题详解】如图所示,图中年太阳辐射能最贫乏地区为四川盆地,其原因是盆地地形,利于汇聚水汽
,空气中水汽多且不易扩散,①正确;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太阳能资源丰富,②错误;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③正确;该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太阳能热水
器营销市场则主要投向太阳辐射量丰富的地区。由图可知,昆明、兰州、郑州年太阳辐射量均较丰富,而贵阳、重庆、成都等城市均较低,可知营销最合理的城市组别应为昆明、兰州、郑州,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影响太阳高度角以及昼夜长短)、海拔(影响日照时间、天气、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等)、天气(影响日照时间、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等)、坡向(阴阳坡)、坡度(影响太阳高度角)等。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
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在图示甲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22.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答案】21.B22.D【解析】【21题详解】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
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现代低,冰川融化少,海平面低于现代,C错误;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没有人类出现,没有出现传统农作物歉收,D错
误。故选B。【22题详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据图示可知,中生代全球平均气温较高,平均降水较少,全球总体上温暖干旱明显,不存在冷暖干湿交替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和裸子
植物时代,是重要的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下图为寒武纪到古近纪生物多样性统计图和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3.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发生在()
A.二叠纪末B.三叠纪末C.志留纪初D.白垩纪末24.图中()A.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B.侏罗纪是哺乳动物的繁盛时期C.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比中生代生物更高D.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成正比关系【答案】23.A24.C【解析】【
23题详解】在图示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中,位于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幅度最大,且这一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在几次大灭绝中也是最低,这反映了二叠纪末物种灭绝的规模最大,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24题详解】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A错误;侏罗纪是属于爬行动
物时代,不是属于哺乳类动物时代,B错误;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据图中的生物多样性显示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比中生代生物多样性更高,C正确;图中的实线是全球
海平面变化,黑点表示的物种大灭绝多出现在全球海平面的阶段低值区附近,所以推断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但没有成正比关系,D错误。故选C。【点睛】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
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所示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6.下列关于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
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⑤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A.①②B.③④C.④⑤D.①⑤【答案】25.D26.D【解析】【25题详解】图中所示A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所以A是生物圈、B
是水圈、C是岩石圈。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6题详解】A圈层为生物圈。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有机圈层,①正确;生物圈厚度并不是最小的,②错误;质量最大的是岩石圈,③错误;生物圈不仅仅包括生物,还
包括其生存环境,④错误;生物圈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圈)、地幔(圈)、地核(圈)。下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他把地球“切成了一块西瓜的形状放在盘子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存在
部分错误,这些错误有()①地核内部结构划分②两个分界面的标注③岩石圈的范围④深度的数字标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8.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存在相关性B.软流层的上界即为莫霍面C.下
地幔为熔融态,属于液态D.地核因压力极大形成固态金属球【答案】27.C28.A【解析】【27题详解】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将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的位置标注颠倒,②符合题意;岩石圈的范围应该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小
明标注的岩石圈将软流层包括在内,③符合题意。地核内部结构划分和深度的数字标注均没有错误,①④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8题详解】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存在相关性,一般海拔越高,陆壳越厚,A正确;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B错误;下地幔温度
、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C错误;地核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因压力极大形成固态金属球,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
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月球深部物质和内
部结构是理解月球起源和演化奥秘的钥匙,根据天然月震和人为地震波提供的资料,天文学家确认:月球有着和地球类似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并结合月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及物质密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的29.月球内部变化最显著的不连续面主要有()A.2个B.3个C.4个D.5
个30.结合图文资料,可以推断()①月壳的厚度最薄②月球内部可能存在软流层③月核不可能处于液态④月幔的密度最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29.A30.A【解析】【2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月震波在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突变点,大约在深度65千米
和1400千米处,它们各自两侧的波速明显不同,故月球内部变化最显著的不连续面主要有2个。故选A。【30题详解】通过第一小问可知,月球内部有2个不连续面,可依照地球,把月球内部自上向下分为3个圈层,依次
是:月壳、月幔、月核。月壳的厚度平均大约65千米,是内部最薄的圈层。据图可知,在月幔顶部(第一个不连续面以下)月震波的波速都增大,说明月球可能有类似于地球的软流层。①②正确。据图可知,在1400~1500米深度处,横波波速接近为0,说明月核有可能处于液态;从右侧密度图可以看出,月核密度
最大,③④错误。故选A。【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二、综合题(40分)31.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
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2)台湾岛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3)图示各直辖市中,______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原因是______。(4)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在许多城市推广。试从能源
利用角度说明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理由及其局限性?【答案】(1)电磁波(2)西南多东北少(3)①.重庆②.盆地地形,地势较低;降水多,阴雨天多;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4)理由: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局限性:易受天气影响,能量不稳定。【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
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太阳辐射能量
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小问2详解】结合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可看出,台湾岛的年太阳辐射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西南多东北少。【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直辖市中,重庆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中间低,四周高,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因此降水多,
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较弱。【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太阳能热水器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太阳能能量易受天气、昼夜变化影响,能量不稳定。32.读“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
下列关于左图甲处化石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描述符合的是_____(双选)。①可能是鱼类化石②被子植物繁盛③可能是鸟类化石④阿尔卑斯山脉形成⑤是重要的成煤期(2)右图地点3缺失B岩层,试分析其原因。(3)关
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答案】(1)①⑤(2)①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抬升,形成高地,不易接受沉积
,没有形成B岩层,②可能是已形成的B岩层在地壳抬升后,被外力侵蚀,因此导致了B岩层的缺失。(3)陨星撞击说:大量的灰尘进入大气层中,遮蔽了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导致了陆地上的植物与海中浮游生物逐渐衰退并灭亡。
火山爆发说:太阳被火山灰长时间遮挡,地球陷入了一片灰暗,没有了光合作用,植物开始大量灭亡,食草动物逐渐灭绝;火山喷射出了大量的熔岩,导致环境破坏。气候变化说: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岩层与化石示
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年代与动植物演化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甲处岩层介于“三叶虫化石”层与“恐
龙化石”层之间,所属地质年代为古生代(中后期),鱼类化石形成于此地质历史时期、此时期蕨类植物繁盛,森林茂密,是重要的成煤期,①⑤正确;被子植物繁盛时期为新生代,与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同层,不属于古生代事件和现象,②错误;鸟类化
石最早也只能是恐龙化石层之后,③错误;阿尔卑斯山脉形成是新生代的事件,④错误。【小问2详解】地点3的B岩层缺失,可能性有二:没有条件形成;或形成后被侵蚀。具体表述:①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抬升,形成高地,不易接受沉积,没有形
成B岩层;②可能是已形成的B岩层在地壳抬升后,被外力侵蚀,因此导致了B岩层的缺失。【小问3详解】三个选题,任选一个,回答时要抓住每个选题的思考角度与要点。结合所学,恐龙灭绝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巨变,不再适宜其生长发育。如果是
陨星撞击说,撞击造成大量的灰尘进入大气层中,遮蔽了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导致了陆地上的植物与海中浮游生物逐渐衰退并灭亡,恐龙失去食物来源,生物链断裂,最终灭绝。如果是火山爆发说,由于火山喷发,太阳被大量火山灰长时间遮挡,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开始大量灭亡,食草动物逐渐
灭绝,恐龙失去食物来源,生物链断裂,最终灭绝;或者直接是火山喷射出了大量的熔岩,导致环境破坏,灭亡恐龙。如果是气候变化说,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最终灭绝。33.地球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左图)是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材料二如图(右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材料三当地时间2022年4月24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之子火山喷发,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上喷出
了厚厚的火山灰,火山灰高达3000米,大量火山灰向四周扩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印尼当局警告附近的居民外出时戴上口罩,并命令包括游客在内的民众远离火山两公里的禁区。(1)填写图一中序号所代表的圈层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2)右图中D层的分布
特点是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显著差异是______,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古登堡界面以下地震波的变化特点是______。(3)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______。这些蔓延
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1)①.大气圈②.生物圈③.岩石圈④.水圈(2)①.厚度不均②.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③.横波
消失,纵波减慢(3)①.软流层②.A【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球的圈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岩石圈的组成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能力,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氧气、水蒸气等指向①,降水从①指向④,所以①为大气圈;大气圈为②提供二氧化碳等气体,②为大气圈提供氧等气体,且②能生产有机物,所以②表示生物圈;③为生物圈提供无机盐,为大气圈提供尘埃,为④提供矿物质,所以③表示岩石圈;大气圈为④提
供降水,④为大气圈提供水蒸气,岩石圈为④提供矿物质,④为岩石圈提供水资源,所以④表示水圈。【小问2详解】结合图片可知,D位于莫霍界面以上,表示地壳。据图可知,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
薄。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外核为液态,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态物质,而纵波在通过液态物质时会减速后继续向下传播,因此地震波的变化特点是横波消失,纵波减慢。【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这些蔓延的烟雾(火山灰
)物质,首先会进入大气圈,然后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进入水圈、生物圈,之后可能会沉降到地表,重新回到岩石圈。故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