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2)页,90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529a1a0eba9adbf2156d97a0266959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彗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答案】D【解析】【
详解】宇宙间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地球、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彗星属于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不属于天体;天空中飘动的云是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故选D。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离
太阳大约4.4亿光年)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A.总星系B.可见宇宙C.河外星系D.太阳系3.适合生物
呼吸的大气存在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密切联系的是A.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答案】2.D3.A【解析】【2题详解】太阳系的直径为0.003光年,银河系
的直径为10万光年,材料中的潘多拉星球(离太阳大约4.4亿光年),说明位于太阳系以外,故选D。【3题详解】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A符合题意。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
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均与地球的温度有关,BCD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适宜温度的
主要原因。距离太近、太远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宜生命存在。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人类对天体的观测和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太阳系中的矮行星定义为“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据此把冥王星“降
级”为矮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2010年1月15日,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发现一颗小行星在天空中以每天0.54度的速度快速移动。该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A.水星和金星B.地球和火星C.火星和木星D.木星和土星5.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最主要原因是A.距离太阳太远B.
不呈圆球状C.质量和体积太小D.轨道扁长【答案】4.C5.C【解析】【4题详解】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规律可知,小行星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定义,一个天体要被称为行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围绕太阳公转、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
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冥王星与地球及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具有很小的体积和质量,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天体,从而受其相邻天体影响较大,根据新定义被确定为矮行星;行星的划分并不是根据体积,温
度,有无卫星而定的,C正确。冥王星距离太阳太远、轨道扁长不是原因,冥王星呈圆球状。故选C。6.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A.①②B.③④C
.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①正确。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而形成的,和太阳辐射无关,②错误。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
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核聚变,④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风能、水能本质上是太阳能。2017年7月,千年一遇的日全食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7.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A.都是光球层B.都是色球层C.都是日冕层D.光球层与色球层8.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有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黑子、耀斑9.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
可能发生的现象为A.曾母暗沙夜空的美丽极光B.风调雨顺,农业增产C.磁针指向失准D.流星现象多发【答案】7.D8.A9.C【解析】【7题详解】根据太阳大气层的分层,最里层是光球层,第二层是色球层,最外层是日冕层。当日全食时月球挡住了光球层,能看到色球层。因日冕层需要特殊仪
器才能看到,肉眼看不到,故选D。【8题详解】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被遮挡为光球层,太阳活动为黑子,故选A。【9题详解】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说明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磁针指向失准,故C正确;极光发生在高纬度
地区,故A项错误;黑子对农业有影响,有些地区农业增产,但有些地区减产,故C项错误;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先快后慢D.最快11.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
半球并向南移动【答案】10.B11.A【解析】【10题详解】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向远日点方向行进,因此地球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选B。【11题详解】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月1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A
正确,BCDS错误。故选A。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P表示两至日之一,且位于甲—乙正中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13.20
17年1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答案】12.A13.B【解析】本题组以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时的位置判断
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地球在其中一段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说明地球在这一段的公转速度最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在近日点速度最快。图中显示,图中P处附近地球离太阳最近,P处位于甲—乙段,因
此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3题详解】题中信息表明,P表示两至日之一,P处离太阳较近,太阳直射南半球,由此判断,P表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17年中国春节时为1月,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应位于P、乙之间,离甲、乙较近,离丙、丁较远,排除C、D。材料信息表明,
P位于甲—乙段正中间,1月份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位于P、乙之间,因此1月份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较远,距乙较近,排除A,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4.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了网
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A.1小时B.13小时C.14小时D.25小时【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区时的计算。【详解】纽约为西五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区时较北京时间晚13小时,当北京时间为5月4日22时,纽约西
五区时间(-13小时),为5月4日9时,再谈时的纽约时间是5月4日23时,故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14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一艘海轮于当地时间(区时)9月30日7时,用5分钟时间越过了180度经线
,那么越过经线后,不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A.9月30日7点05分B.9月29日7点05分C.9月28日7点05分D.10月1日7点05分【答案】C【解析】【详解】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时间不变;从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时间不变,故9月30日7时一艘海轮用5分钟时间
穿过了180°经线,向东越过180°经线后的时间可能是9月29日7点05分,向西越过180°经线后的时间可能是10月1日7点05分,注意180°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故也有可能时间不变,但可能相差两天,即9月2
8日7点05分。故选C。【点睛】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零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读“太阳直射点位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
天是A.国际儿童节B.国际劳动节C.我国国庆节D.我国教师节17.夏至日至秋分日,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约北纬4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A.低—高—低B.高—低—高C.低—高D.高—低【答案】16.C17.A
【解析】【16题详解】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为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故越接近春秋分,则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我国国庆节最接近秋分,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故选C。【17题详解】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太阳直射北纬4度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夏至日至秋分日,曾母暗沙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为低—高—低。故选A。18.符合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关系的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壳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答案】D【解析】【详解】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但上地
幔顶部和地幔,不包括地壳,ABC错误。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包括软流层。故选D。该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20.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
板岩21.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答案】19.C20.C21.B【解析】【19题详解】读图,图中岩层沉积岩层下面的形成最早,上面的形成晚。可以看到图中岩浆岩
将沉积岩层都切断,岩浆岩①是最晚形成的。同时岩浆与沉积岩层接触,还形成了变质岩⑤。C对。②、③、④、⑥为沉积岩形成的早,A、B、D错。故选C。【20题详解】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是大理岩,因为在发生岩浆活动的过
程中石灰岩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大理岩。故选C。【21题详解】根据图示,可判断出①处岩石是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因此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为喷出岩,喷出岩具有气孔
构造.含有生物化石、由方解石组成、有明显的层理均为沉积岩的特点。故选B.【点睛】记住岩层结构的形成过程,沉积岩层下面是老岩层,形成早。上面是新岩层,形成晚。其它岩层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岩浆与沉积岩层接触,可能形成变质岩。了解主要变质岩类型及成因。读图,完成下列
各题。22.图中所示山岭是由()A.背斜形成的B.向斜形成的C.岩浆喷发形成的D.断层形成的23.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唐古拉山【答案】22.D23.A【解析】
【22题详解】图中所示山岭岩层有明显的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是由断层形成的,D对。背斜、向斜形成的构造属于褶皱构造,岩层没有错动位移,A、B错。岩浆喷发形成的是火山地貌,没有岩层错动,C错。故选D。【23题详解】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构造断层形成的是庐山,庐山是断层
沿断裂面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断块山,A对。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唐古拉山都是褶皱山脉,B、C、D错。故选A。下图为“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方框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数字代表各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字母是()A.a、
bB.c、dC.d、eD.a、e25.图中对应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的序号是()A.①②B.③④C.④①D.②③【答案】24.A25.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24题详解】根据图示从地幔形成的d应表示岩浆,故岩浆生成侵入岩c和喷出岩e;则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a;而已经生成
的岩石在地下经变质作用,生成b变质岩。故选A。【25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为④;重熔再生生成岩浆,为①。故选C。【点睛】该题通过分析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
转换,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
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受热后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
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风力堆积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27.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B.水土流失C.滑坡D.土地荒漠化【答案】26.B27.B【解析】【26题详解】读图,荒漠出现在干旱区,a是风力侵蚀为主。沙尘被风吹到黄土高原地区,b是风力搬运作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通过c流水搬运作用,将泥沙搬运到华北平原地区,在d流水沉积作用下,
形成三角洲或冲积扇。所以B对。A、C、D错。故选B。【27题详解】流水搬运作用是泥沙随着流水一起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过程。沙尘暴是风力的作用,A错。土地沙漠化,是在干旱区风化侵蚀形成,主要外力是风力,不是流水作用形成,D错。山体滑坡为重力作用产生的山体位移,
也没有流水的搬运过程,C错。水土流失是流水搬运泥沙的过程,B对。A、C、D错。故选B。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8.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9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答案】28.A29.D【解析】【28题详解】A.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可以被大气大量吸
收,因此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A对。B.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不能被近地层大气中大量的水汽等吸收,因此太阳辐射不是近地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C.大气辐射是由大气释放的,因此不是大气的热源,C错。D.大气逆辐射是来自于大气
,因此不是大气的热源,D错。故答案选A。【29题详解】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保温作用,A错。B.大气的反射作用D指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符合题意,B错。C.B指地面辐射被大气大量吸收,说明的是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C错。D.C辐射来自大气,方向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对
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对。故答案选D。【点睛】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难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的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够大量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因此,地面是近地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0.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符合热力环流
原理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详解】白天陆地和海洋相比,由于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快,比海洋温度高,海洋形成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A错误;市区和郊区之间,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C错误。
受地表冷热不均的影响,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D错误。晚上山顶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山谷上升,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
地面风向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摩擦力三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中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详解】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在水平方向上,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且近地面的方向还有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据此判断,图A、图C是向左偏,为
南半球的风向,A、C错。图B向右偏,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B正确,图D没有偏转,D错误,故选B。32.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
来【答案】A【解析】【详解】飞机左侧是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自南向北。南半球高空的风是在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左偏成与等压线平行,所以,此时飞机飞行处吹东风,飞机顺风飞行。故选A。2014年12月10日哈尔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降雪天气,伴着寒风,大雪很快洒满了冰
城的大街小巷。完下列小题。33.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A.B.C.D.3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A.B.C.D.【答案】33.B34.A【解析】【33题详解】哈尔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降雪天气,伴着寒风,大雪很快洒满了冰城的
大街小巷,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冷锋,A项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暖锋,故不符合题意;B项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冷锋,故正确;C项是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为北半球气旋,故不符合题意;D项是水平方向上气流顺时针由中心流向四周,为北
半球反气旋,故不符合题意。由此判断该题选B项。【34题详解】冷锋是指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所形成的锋面.冷锋过境时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该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该天气系统为冷锋,气温下降,故选A。35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两侧风带内的风向背离该气压带,说明该气压带是高压带,从而能够排除A选项和B选项.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只有副热带高气压带附近的风
向是向南北两侧分流的,而极地高气压带附近的风向只流向一侧,故C选项也不合题意.故选D。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6.能正确反映陆地内循环的是A.g→b→c→dB.a→b→c→dC.f→a→c→eD.g→e→
f→a37.水循环对图示地区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的资源有A.土壤B.水能C.潮汐D.波浪【答案】36.A37.B【解析】【36题详解】陆地内循环主要环节包括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蒸发、蒸腾的水汽又在陆地降落的过程,发生在陆地上空,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g→b→c→d属于陆地内循环,选
择A。【37题详解】图示地区地势落差大,水循环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水能资源。土壤、潮汐、波浪与水循环无关。故选B。读“洋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8.若A-B是30°纬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环流分布在北半球,A处的陆地为季风气候区B.分布在南半球,A
处大陆气候温暖而湿润C.分布在西半球,形成季风环流D.B处常形成苔原植被39.若A-B是60°纬线,那么该海域是在哪半球,其中乙洋流属于A.北半球、暖流B.南半球、寒流C.北半球、寒流D.南半球、暖流40.如果A-B是30°纬线,下面四幅等温线图中
,表示丙洋流处温度情况的是A.B.C.D.【答案】38.B39.A40.A【解析】【38题详解】若A-B是30°纬线,则该洋流系统以30°纬线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应为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为暖流,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B正确,A错误。季风环流分布在北印度洋海区,而
北印度洋位于东半球,故C错误。B处位于中低纬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荒漠景观,故D错误。故选B。【39题详解】以60°纬线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仅存在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故排除B、D。在北半球,乙洋流为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暖流的延续,故A正确。故选A。【40题详解】若A-B是30°纬线
,则该洋流系统以30°纬线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应为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丙处为南半球寒流,向北流,海水温度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向北凸出,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共计40分)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昼长开始小于夜长,则这一天
的节气是______;再过3个月左右的节气是______。(2)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3)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是______,与纬线的关系是______。(4)此时,A点所在的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______。(5)此时,赤道上白昼的范围是从_____
_至______。【答案】(1).秋分日(2).冬至日(3).昼夜平分(昼夜等长)(4).平行(重合)(5).垂直(6).昏线(7).90°E向东(8).90°W【解析】【分析】该组题以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昼夜长短的判断和时间的计算等知识。【详
解】(1)由图所示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秋分日,又因这天以后,北半球昼长开始小于夜长,说明这天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所以为秋分日。再过3个月左右为12月22日,为冬至。(2)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3)由图所示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
合,经线与纬线垂直,故晨昏线与纬线垂直。(4)此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过该昼夜分界线时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该分界线是昏线。(5)由图所示可知,图中一半地球跨经度180°,平均分成6份,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根据图中给出的180°经线位置,可
知A点所在经线经度为90°W,由上题可知A点位于昏线上,90°E与90°W构成晨昏圈,晨昏线为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故90°E向东至90°W为白昼。4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B___
____,C_______,D_______。(2)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注风带名称_______。(3)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______气压切断,只保留在_____
_上;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状分布。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4)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变为________。【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2).副热带高气压带(3
).副极地低气压带(4).极地高气压带(5).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按顺序依次填写)(6).冬(7).(冷)高压(8).海洋(9).带状(10).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1).西北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和海
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详解】(1)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90°是极地高压带,60°是副极地低压带,30°是副热带高压带,0°是赤道低压带。据此判断图中ABCD代表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图示为南半球
,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0-6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南半球风向是西北风;60°-9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带,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读图分析,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表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处于冬季。由于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此时,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只保留在海上;而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小,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4)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地转偏向力相反,北半球向左偏转
,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向左偏转,风向为西北风。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质构造是_______,其中A为_______斜,B为_______斜。(2)甲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3)①、
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和___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处。(4)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A为_______
,B为_______。(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等地质灾害。【答案】(1).褶皱(2).背斜(3).向斜(4).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5).①
(6).②(7).②(8).③(9).储油构造(10).储水构造(11).增大(12).滑坡或泥石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详解】(1)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
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图中A是背斜,B是向斜.(2)图示甲处山地形成于向斜附近,故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由于岩层向下弯曲,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3)①②岩石具
有层理构造,因此为沉积岩,③为变质岩,④为岩浆侵入,②位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宜开采坚硬的岩石做建筑材料,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应在④开采优质花岗岩。(4)图中A、B两处,有A处是背斜,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B处,因为向斜利于地下水的汇聚。(5)A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
结构较松散,若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流水侵蚀加剧,加剧外力对背斜顶部的侵蚀,水土流失加重,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含沙量增加,水旱灾害增加,岩体表面物质松散,甚至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4.读“
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蒸发(2).蒸腾(3).地表径流(4).地下径流(5).水汽输送(
6).降水(7).下渗(可变换顺序)【解析】【分析】题目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人类的影响。【详解】(1)从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看出,A表示海水蒸发,是海洋水向大气水的转化过程;B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
是生物圈和大气圈水体交换的主要形式;C、D分别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是陆地水转化为海洋水的主要形式。(2)缺少的环节有:水汽从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上空—水汽输送;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大气降水;陆地水转化成地下水—下渗。【点睛】水循环的类型可分
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循环。其中海陆间水循环对人类影响最大。其包含的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汽输送、下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