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B卷) 含解析.docx,共(26)页,1.45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4f99e409d1055818fa384b5b945f2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试题(B卷)一、选择题1.控制化石燃料的消耗是减缓全球性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A.NOB.SO2C.CO2D.H2S【答案】C【解析】【分析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等。【详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
),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控制糖类的摄入有益于身体健康。关于生物体内的糖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蔗糖、麦芽糖和乳糖都是还原性糖C.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糖尿病患者应
控制淀粉类食物的摄入【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
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详解】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正确;B、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属于还原糖,蔗糖不属于还原糖,B错误;C、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
多糖,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正确;D、淀粉也是糖类,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淀粉类食物的摄入,D正确。故选B。3.炎热夏日,某人在38℃户外工作,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关于此过程中的体温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汗液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B.皮肤既是
感受器也是效应器C.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炎热刺激下毛细血管反射性地收缩【答案】D【解析】【分析】人为恒温生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恒定时产热等于散热。【详解】A、在环境温度大于人体时,皮肤散热仅汗液蒸发可以散失热量,对流辐射传导等方式无法散热,A正确;B、体温调节过程中,皮肤作
为温度感受器,室外温度升高,为维持体温恒定皮肤同时作为效应器蒸发加剧,B正确;C、人体体温恒定则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C正确;D、炎热刺激下,血管壁舒张增加散热,D错误。故选D。4.20世纪初科学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学说由摩尔根提出
并证明B.该学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C.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D.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能圆满地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
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详解】A、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由萨
顿提出,由摩尔根证明,A错误;B、该学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例如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B正确;C、该学说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是平行的关系,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D、该学说认为基因在染
色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圆满地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D正确。故选A。是5.真核细胞中的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会导致合成
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周期蛋白A可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周期蛋白A在有丝分裂前期大量合成C.该特异性siRNA分子内含有氢键D.该特异性siRNA可抑制癌细胞增殖【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详解】A、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说明其可能在
细胞核中发挥作用,A正确;B、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周期蛋白A在有丝分裂间期大量合成,B错误;C、该特异性siRNA分子为双链结构,其内含有氢键,C正确;D、该特异性siRNA通过降解合成周期蛋白A的mRNA,从而抑制
癌细胞增殖,D正确。故选B。6.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了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下列操作没有涉及的是()A.破碎处理B.悬浮培养C.菌株鉴定D.同位素标记【答案】D【解析】【分析】艾弗里实验是将S菌的各个成分分开,然后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DNA+DNA酶分别
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四组都出现了R型菌,但是只有第3组(加入DNA)出现了S型菌,说明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DNA。【详解】艾弗里实验是将S菌的各个成分分开(破碎处理),然后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DNA+DNA酶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悬浮培养),结果四组都出现了R型
菌,但是只有第3组(加入DNA)出现了S型菌(进行菌种鉴定),说明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DNA。该实验没有涉及到同位素标记,D正确。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劳动人民留下大量描写草原美丽
风光的诗句,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出现四季更替。草原返青时,食草动物先在远处通过识别植物的绿色来搜寻食物,然后在近处通
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7.组成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8.下列关于北方草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岁一枯荣”体现了草原群落具有时间结构B.草原上的动物大多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C.大量放牧或开垦草原变耕地能实现草原
可持续发展D.食草动物用来辨别和摄取食物的植物气味属于化学信息9.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草、昆虫、兔、鸟、鼠、鹰和狐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食物链有5条B.生物体内DDT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C.鸟属于第三营养级
,是三级消费者D.大量捕杀狐,鸟的数量会先增加再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答案】7.A8.C9.C【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7题详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是生产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A、“离离原
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草地外貌的季节性变化是由于时间的推移所致,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A正确;B、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B正确;C、过度放牧、开垦草原等都将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从而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不能实现草原可持
续发展,C错误;D、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这些都属于化学信息,食草动物用来辨别和摄取食物的植物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C。【9题详解】A、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共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鼠→鹰,②草→兔→鹰,③草
→鼠→狐,④草→兔→狐,⑤草→昆虫→鸟→狐,A正确;B、一些有毒物质(如DDT)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B正确;C、食物链草→昆虫→鸟→狐中
,鸟属于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C错误;D、图中狐是鸟的天敌,大量捕杀狐,鸟的天敌减少,鸟的数量增加,但是当鸟增加后,昆虫数量就会大大减少,鸟就没有食物了,自然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正确。故选C。10.神经细胞膜上存在Na+通道和Na+-K+泵,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通道大量开放有关B.膜外Na+经Na+通道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C.Na+-K+泵在运输物质时需要消耗ATPD.Na+-K+泵在运输物质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
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刺激后,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A正确;B、钠离子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膜外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膜外Na+经Na+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C、Na+-K+泵是通过水解ATP将AT
P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用于离子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Na+-K+泵属于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B。11.研究表明,DNA合成先要沿子链合成方向以DNA为模板合成引物,因为DNA聚合酶只能催化
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核酸链的游离3’端羟基上,而不能使脱氧核苷酸自身发生聚合,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图中“引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小段单链DNAB.在DNA合成后期会被切除C.合成的方向为3’→5'D.合成时需DN
A聚合酶的催化【答案】B【解析】【分析】“引物”是一段短的单链RNA或DNA片段,可结合在核酸链上与之互补的区域,其功能是作为核苷酸聚合作用的起始点,核酸聚合酶可由其3′端开始合成新的核酸链。体外人工设计的“引物”被广泛用于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和探针合成等。【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
“引物”中含有U,因此推测“引物”是一小段单链RNA,A错误;B、“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开始时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只有通过“引物”,DNA才可以开始进行复制,在DNA合成后期会被切除,B正确;C、DNA聚合酶只能催化脱
氧核苷酸加到已有核酸链的游离3’端羟基上,因此“引物”合成方向为5’→3',C错误;D、图中“引物”是RNA,RNA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催化作用,不需要DNA聚合酶,D错误。故选B。12.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上存在运输O2的转运蛋白B.叶绿体内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C.吞噬细胞的质膜上存在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抗体D.甲状腺细胞的质膜上存在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1、有些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如氧和
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也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像这样,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2、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详解】A、O2进入线粒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
白的协助,A错误;B、叶绿体中ATP的合成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并非叶绿体的内膜上,B错误;C、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所以吞噬细胞的质膜上不存在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抗体,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甲状腺细胞的质膜上存在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正确。故选D
。13.毛囊干细胞研究是脱发治疗的重要方向,毛发的形成和生长依赖于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发现,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的小鼠体内皮质酮含量升高,GAS6基因表达被抑制,毛囊干细胞活性降低,毛发再生减少且易脱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毛囊干细胞的分化是不可逆的B.毛囊干细胞分化的
实质是遗传物质的改变C.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及时排解压力,可减少脱发D.促进GAS6基因表达,可能为脱发治疗带来希望【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故正常情况下,毛囊干细胞的分化是不可逆的,A正确;B、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长期处于慢
性压力下的小鼠体内皮质酮含量升高,毛囊干细胞活性降低,毛发再生减少且易脱落,故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及时排解压力,可减少脱发,C正确;D、据题干信息可知,脱发的原因是GAS6基因表达被抑制,故促进GAS6基因
表达,可能为脱发治疗带来希望,D正确。故选B。14.某二倍体动物(2n=6)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某时期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移到一极的四条染色
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C.该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aabbD.该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该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小黑、小白为一对),但移向细胞两极的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非同源染
色体,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该细胞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又因为该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所以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且细胞质均分,因此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详解】A、分析图可知,该动物2n=6,细胞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且细胞质均分,因此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分析图可知,该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有同
源染色体,所以移到一极的四条染色体不构成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CD、分析图可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该细胞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aabb,C正确,D错误。故选C。15.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接近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可引起血浆pH明显降低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某人脚掌
上磨出的“水泡”自然消失,其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组织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通常情况下,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接近,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A正确;B、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明显
降低,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D、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错误。故选A。16.某同学进
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收集的气体体积(mL)0.5mina1b1c1d11mina2b2c2d2A.该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B.1min时
收集的气体体积一定均不相同C.若b1=b2,说明pH6.0时,过氧化氢酶失活D.若c2最大,说明pH7.0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
、该实验设置了不同pH条件下探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A正确;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的,最适宜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所以存在两个pH条件下,其催化效应相同,可获得相同
气体体积,B错误;C、若b1=b2,不一定酶已失活,有可能反应物反应完了,C错误;D、若c2最大,只能说明在此实验下,产生的气体最多。如果需要探究最适pH,还需设置间隔更加小的实验组,D错误。故选A。17.随着三峡地区生态的恢复,更多的新物种被发现,其中包含新物种“三峡白前
”。通过基因测序比对,该新物种定位在白前属内,与青龙藤的亲缘关系最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白前属所有生物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C.若将青龙藤和三峡白前种植在一起,也
不易发生基因交流D.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三峡白前和青龙藤在细胞层次上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库是指同一生物全部基因。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不易发生基因交流。【详解】A、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
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B、每种生物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白前属包含多种生物,B错误;C、青龙藤和白前属于不同的种,二者存在生殖隔离,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C正确;D、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三峡白前和青龙藤在分子层次上具有统一性,D错误。故选C。1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
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主动免疫可以通过注射或口服疫苗实现C.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T淋巴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
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可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
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B、主动免疫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实现,使身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C、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错误;D、B淋巴细胞只能参与体液免疫,而T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B。19.人类Hun
ter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两个均患有此病孩子,儿子的染色体组成正常,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Hunter综合征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诊断
B.该儿子和女儿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其母亲和父亲C.该女儿到达育龄时可以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雌配子D.该女儿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其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Hunter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某对健康的
夫妇生育了一双子女皆患有此病,说明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题意,人类Hunter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组型正常,所以人类Hunter综合征不能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诊断,A错误;B、人类Hunter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单基
因遗传病,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两个均患有此病孩子,说明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基因表示)。所以父亲基因型XAY,母亲基因型为XAXa。儿子的染色体组成正常,其基因型为Xa。儿子的染色体组成正常,其基因型为XaY,所以其儿子的患病基
因只能来自于其母亲,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其基因型为XaO,所以女儿的患病基因来自于母亲,B错误;C、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但是其患病,所以其基因型为XaO,雌配子种类为Xa(含致病基因)和不含有性染色体的配子,故其不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C错
误;D、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两个均患有此病孩子,儿子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而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性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其女儿性染色体XO的形成原因可能是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形成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
卵细胞中的X染色体含致病基因,造成女儿性染色体异常,D正确。故选D。20.关于马拉松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呼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肌肉细胞合成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肌肉细胞产生的[H]均与O2结合
产生H2OC.肌肉细胞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D.肌肉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用于合成ATP【答案】A【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无氧呼吸: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或乳酸,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详解】A、马拉松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两个过程都可以合成ATP,但主要
合成ATP的过程是有氧呼吸,即合成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正确;B、马拉松运动过程中,无氧呼吸产生的[H]与丙酮酸发生作用,B错误;C、人无氧呼吸产乳酸,不产CO2,所以肌肉细胞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C错误;D、肌肉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故选A。21
.某同学用蓝色球(代表含基因B的X染色体)、白色球(代表含基因b的X染色体)和红色球(代表Y染色体)建立人群中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容器中放入10颗蓝色球和50颗白色球,向乙容器中放入10颗蓝色球、50颗白色球和60颗红色球,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球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球
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模拟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过程B.甲容器模拟的群体中患病个体占1/6C.乙容器模拟的群体中b基因频率为5/12D.重复100次实验后,患病基因型约占17/72【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用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容器内的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颜色的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
A、本实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因此其模拟了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不能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错误;B、甲容器中放入10颗蓝色球和50颗白色球,模拟的是女性群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XB占1/6,Xb占5
/6,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甲容器模拟的群体中正常个体XbXb占5/6×5/6=25/36,则患病个体所占比例为1-25/36=11/36,B错误;C、据题意可知,乙容器中X染色体等于Y染色体,其模拟了
男性群体(XY),产生雄性配子中,XB占的1/12,Xb占5/12,Y占1/2,则b基因频率为5/12÷(1/12+5/12)=5/6,C错误;D、据题意可知,雌配子Xb配子概率为5/6,雄配子中Xb配子概率
5/12,Y配子概率1/2,重复100次实验后,患病基因型(XBXB、XBXb、XBY)约为1/6×1/12+1/6×5/12+1/12×5/6+1/2×1/6=17/72,D正确。故选D。22.拟南芥种子中含有的隐花色素CRY1是一种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脱落酸(AB
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含0mol/L、0.5mol/L、0.8mol/LABA的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
发芽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ABA浓度越大,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B.与野生型相比,CRY1突变体种子的萌发受ABA的抑制作用更显著C.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提高种子
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D.实验选择适宜光照条件的原因是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脱落酸(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的有无、浓度及拟
南芥类型,因变量是发芽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图分析,无论是野生型还是突变型的拟南芥,与对照相比,ABA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均降低,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ABA浓度增加,种子的发芽率下降更多,故说明在一定范围内ABA浓度越大,对拟南芥
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无ABA作用时,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拟南芥种子发芽率无差别,但使用ABA处理后,突变型的发芽率下降较野生型更为明显,说明与野生型相比,CRY1突变体种子的萌发受ABA的抑制作用更显著,B正确;C、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在添加相同浓度的ABA的培养基中,
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CRY1突变体的发芽率要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C错误;D、由于隐花色素CRY1是一种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保持无关变量一致且适宜,要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的
光照条件下培养,D正确。故选C。23.如图表示的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e结构位于反射中枢,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于①②膜外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B.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C.图中e结构能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D.在a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电表
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b是树突,c为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d是轴突,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详解】A、a结构位于感受器,该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元,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因此该神经元是可兴奋细胞,A正确;B、由于a结构位
于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所以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B正确;C、e结构位于反射中枢,即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连接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才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构成效应器,C错误;D、在a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兴奋会
先后经过电流表的两极,因此电表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故选C。24.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6年的种群年龄结构是衰退型B.前7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第5年C.第1至第3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D.第
6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第1~第5年之间λ>1,该种鸟类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5~9年间λ<1,该种鸟类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到第9年~第10年时λ>1,该种鸟类种群数量在不
断增加。【详解】A、分析题图: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λ大于1时,表示种群数量增长,λ小于1时,表示种群数量减少,所以在第6年的种群年龄结构是衰退型,A正确;B、前7年在第5年以前λ>1,该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前7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第5年,B正确
;C、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λ=1.2,该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即前3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C正确;D、从6~8年间,λ<1,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因此第6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不相等,D错误。故选D。25.下图表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
图,甲病由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决定,且女性不会患该病;乙病由X染色体上的B/b基因决定。其中1号个体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乙病都是隐性遗传病B.I2和Ⅱ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Ⅱ6和Ⅱ7再生一个女孩只患乙病的概率是1/4D.Ⅲ
10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下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1/16【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表现正常,而Ⅱ5患甲病,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1号个体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故Ⅱ5的基因型为Aa,男性为杂合子即表现患甲病,则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
A;由于Ⅰ3和Ⅰ4表现正常,而Ⅱ7患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Ⅱ7的基因型为XbY。【详解】A、分析遗传系谱图,Ⅰ1和Ⅰ2表现正常,而Ⅱ5患甲病,则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Ⅰ3和Ⅰ4表现正常,而Ⅱ7患乙病,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乙
病为隐性遗传病,Ⅱ5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男性为杂合子即表现患甲病,则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故Ⅰ1、Ⅰ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Ⅲ9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则Ⅱ6、Ⅰ2的基因型为XBXb。综合上述内容,Ⅰ1的基因
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则Ⅱ6基因型与Ⅰ2相同的概率(AaXBXb)=1/2,B错误;C、Ⅱ6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Ⅱ7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为1/2XBX
b、1/2XbXb,故再生一个女孩只患乙病的概率(XbXb)=1/2,C错误;D、据C项详解可知,Ⅲ10的基因型为AaXBXb=1/2×1/2=1/4,基因型为AAXBXb=1-1/4=3/4,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下的孩子基因型为
Aa=1/4×1/2=1/8,XBY=1/4,因为女孩不患甲病,故生下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AaXBY)=1/8×1/4=1/32,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26.为探究低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已知叶绿体中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
具有转化光能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叶绿素a含量(mg·g-1)叶绿素含量比(a/b)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气孔导度(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ol-1)甲(常温处理)1.893.876.200
.182242乙(轻度低温胁迫)1.534.125.680.164224丙(重度低温胁1.454.383.660.138273迫)注:气孔导度反映气孔的开放程度。(1)实验中用___________(试剂)提取光合色素。用________
___法分离光合色素时,滤纸条从上往下第___________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其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光。(2)据表分析,低温胁迫下,叶绿素总量下降,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减少。低温胁迫对叶绿素___________(填“a”或“b”)含量下降的
影响更大。(3)乙组黄瓜幼苗吸收CO2的速率比甲组___________(填“大”或“小”),直接影响碳反应中___________的合成。丙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是__________(填“气孔”或“非气孔”
)因素导致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答案】(1)①.无水乙醇②.纸层析③.3④.蓝紫光和红光(2)①NADPH和ATP②.b(3)①.小②.C3(或三碳化合物)③.非气孔④.与甲组和乙组相比,丙组的气
孔导度下降,但其胞间CO2浓度却升高【解析】【分析】本实验为“探究低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据表格内容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处理,因变量为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变量的指标有:叶绿素a含
量、叶绿素含量比(a/b)、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小问1详解】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快,反之则慢,故用纸层析法分离不同的光合色素;滤纸条从上往下的色素带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
、叶绿素a、叶绿素b,第3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其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和红光。【小问2详解】据表分析,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实验组。在低温胁迫下,叶绿素总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减少。分析表格数据,
低温胁迫降低叶绿素a含量,而叶绿素含量比(a/b)却升高,即叶绿素b的下降幅度比叶绿素a大,故低温胁迫对叶绿素b含量下降的影响更大。【小问3详解】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甲组相比,乙组的气孔导度降低,导致乙组黄瓜幼苗吸收CO2的速率比甲组小,直接影响碳反应中CO2与C5生成C3;
丙组是重度低温胁迫处理,与甲组、乙组相比较,丙组的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升高,故其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是非气孔因素导致的。推测是由于重度低温胁迫处理.使叶绿素a含量下降、以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根据题意“叶绿体中
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具有转化光能的作用”,因此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明显减少,从而使碳反应减慢,导致光合速率明显下降。27.泰顺乌岩岭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它被生物学界誉为“生物种源的基因库”。黄腹角雉是中国特产珍禽,经过多年的保护,乌岩岭保护区的
黄腹角雉人工种群数量已达到100多只,野外种群数量也达500多只。(1)乌岩岭森林群落结构复杂,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层次分明,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科学家通过___________的调查,了解
保护区内的物种总数。保护区中生物种类和数目越多,食物网越复杂,___________能力就越强。(2)在当地建立黄腹角雉保种基地和人工繁育基地的措施是属于___________(填“就地保护”或“迁地保
护”)。(3)某研究小组对乌岩岭的黄腹角雉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借助红外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经过一段时间,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这些照片或视频,就能确定所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调查显示,乌岩
岭黄腹角雉典型栖息地的黄腹角雉种群密度最大可达7.08只/km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许多,如出生率、死亡率等。黄腹角雉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在历史上曾遭受人为破坏,经过
不断保护演替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顶极群落类型主要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决定,该演替属于___________演替。【答案】(1)①.垂直②.丰富度③.自我调节(2)就地保护(3
)①.调查结果更加准确②.不对被调查动物造成影响(4)①.出生率②.年平均温度③.年平均降水量④.次生【解析】【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
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初生演替起点:从来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次生演替起点: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裸地。【小问1详解】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
空间的影响。科学家通过丰富度的调查,了解该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保护区中生物种类和数目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小问2详解】的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在当地建立黄腹角雉保种基地和人工繁育基地的措施是属于就地保护。【小问3详解】借助红
外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调查种群密度,相对于标志重捕法而言,其调查结果更加准确,且不对被调查动物的造成影响。【小问4详解】黄腹角雉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顶极群落类型主要是由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在历史上曾遭受人为破坏,经过不断保护演替为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属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所形成的群落,属于次生演替。28.家猫的有尾与无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睛的黄色与蓝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在上述性状中,其中
某一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现从家猫中选择多只表型相同的雌猫和多只表型相同的雄猫作亲本,杂交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分析回答:无尾黄眼无尾蓝眼有尾黄眼有尾蓝眼雌性41202120雄性212212112112(1)家猫细胞
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___片段,有尾与无尾基因具有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基因座位,有尾与无尾性状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_______定律。(2)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不能完成胚
胎发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只考虑这一对性状)。正常情况下,F1雌性个体的一个体细胞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个无尾基因。(3)取F1中无尾个体随机交配,F2雌性个体中有尾蓝眼占___________。(4)用遗传图解表示无尾蓝眼雌性与有尾黄
眼雄性杂交产生后代的过程___________。【答案】(1)①.DNA②.相同③.基因分离(2)①.AaXBXb②.AaXBY③.AA④.1或2(3)1/24(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所得F1的表型中,
雌猫和雄猫中无尾∶有尾都是2∶1,没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尾巴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雌猫中只有黄眼,雄猫中却有黄眼也有蓝眼,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而无尾∶有尾=2∶1,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小问1详解】基因是有遗传
效应的DNA片段。根据子一代雌猫和雄猫中无尾∶有尾都是2∶1,没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尾巴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即有尾与无尾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具有相同的基因座位,有尾与无尾性状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小问2
详解】由于雌猫中只有黄眼,雄猫中却有黄眼也有蓝眼,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黄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雌猫和雄猫中无尾∶有尾都是2∶1,说明控制尾巴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尾为显性,且显性纯合子致
死。因此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AaXBXb,父本的基因型是AaXBY。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是AA。由于AA致死,故正常情况下,F1雌性个体(AaXBXB或AaXBXb)的一个体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A基因,即无尾基因,若为分裂的细胞,由于基因经过复制后会加倍,因此分裂的细胞内含有两个
A基因。【小问3详解】子一代无尾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其比例为1∶1∶1∶1,无尾个体随机交配,可单独考虑每对基因,子二代中有尾个体aa占1/3,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
XB∶Xb=3∶1,雄配子XB∶Xb∶Y=1∶1∶2,子二代雌性个体中蓝眼的个体占1/4×1/2=1/8,因此F2雌性个体中有尾蓝眼占1/3×1/8=1/24。【小问4详解】无尾蓝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有尾黄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
为aaXBY,二者杂交的遗传图解为:。29.中国女足在2022年亚洲杯决赛中3:2力克韩国队,再夺亚洲杯冠军。足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机体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调节。下图①~③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主要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赛过程中,运动员
的___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使心跳加快,同时神经系统可通过途径____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使心率加速。由此可见,使运动员心跳加快的调节方
式为___________调节。(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此时___________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_______,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3)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消耗血糖,但机体血糖含量仍保持
相对稳定。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答两种)。(4)足球运动员从接球到完成准确射门这一反射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___________,该反射活动的建立需要长时间地反复训练。(5)三种途径中,途径_________(填
“①”或“②”或“③”)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答案】(1)①.交感②.①③.神经-体液(2)①.下丘脑②.增加(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4)大脑皮层(5)②【解析】【分析】据图可知,途径①是神经-体液调节,途径②是神经调节,途径③是体液调节。【小问1详解】
比赛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同时,该神经通过途径①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增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速。由此可见,使运动员心跳加速的调节方式为神经和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此时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也增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小问3详解】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因此二者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作用。【小问4详解】足
球运动员从接球到完成准确射门属于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问5详解】三种方式中,图①表示神经和体液调节,图②表示神经调节,图③表示体液调节,其中②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最快。30.以实验动物蛙为材料,开展影响蛙坐骨神经腓
肠肌标本收缩的因素的相关研究。(要求与说明:任氏液为两栖类生理盐水。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探究Ca2+浓度对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收缩能力的影响。(1)实验思路:①将三只个体大小相似的蟾蜍右腿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分为三组,标为甲、乙、丙,分别浸泡到__________、浓度为1.2g/L的Ca2+溶液+任液、浓度为12g/L的Ca2+溶液+任氏液。浸润5min后,连接生理信号记录仪,测定肌肉收缩力大小。②刺激电极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记录仪上
第一次记录到肌肉收缩力时的刺激强度即为阈刺激。③____________,当肌肉收缩力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2)分析与讨论:①给予坐骨神经适宜强度的刺激,腓肠肌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同时出现收缩。②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力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③若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甲、乙、丙收缩力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则说明Ca2+对肌肉细胞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实验二:探究温度对蛙坐骨神经腓肠
肌标本收缩能力的影响。(3)实验时,用低于或高于室温的任氏液滴在肌肉上后应__________,防止温度变化产生误差过大,影响实验结果。若温度处于较低温时,给予一个适宜大小频率的电刺激,肌肉收缩力弱;随着温度的升高,给予相同刺激,肌肉收缩力增强;但增高到一定值时,给予相
同刺激,肌肉收缩力再次减弱。请画出肌肉收缩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__________。(4)在进行上述两个实验时,每次刺激后必须让肌肉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否则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电流,都不能再次引发肌肉收缩,其原因最可能是此时__________通道处于完全失
活状态而不能重新开放。【答案】(1)①.适量任氏液②.在阈刺激的基础上由弱到强依次增加电刺激(2)①.否②.在最大刺激强度的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坐骨神经中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增多③.甲>乙>丙(3)①.立即施加电刺激②.(4)Na+【
解析】【分析】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兴奋部位与
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时探究Ca2+浓度对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收缩能力的影响,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中乙、丙为对照组,根据实验设
计的对照原则,甲应为对照组,为排除任氏液对实验可能造成的干扰,甲组只需加入适量任氏液即可。由题意可知:先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记录仪上第一次记录到肌肉收缩力时的刺激强度,确定为阈刺激(即最小刺激),为了确定最大刺激,需要在阈刺激的基础上由弱到强依次增加电刺
激,当肌肉收缩力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小问2详解】的给予坐骨神经释义强度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需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所以肥肠肌不会同时出现收缩。在最大刺激强度的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坐骨神经中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增多
,所以肌肉收缩力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若Ca²⁺对肌肉细胞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由于甲组Ca²⁺浓度最低,所以对甲组的抑制作用最群,丙组的收缩力最强,乙次之,丙最弱,因此甲、乙、丙收缩力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小问3详解】探究温度对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收缩能力的影响实验时
,用低于或高于室温的任氏液滴在肌肉上后应立刻施加电刺激,因为时间长了,任氏液温度会有变化,从而对实验造成干扰。温度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如图:【小问4详解】由题意可知: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原因是,坐骨神经产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打开了腓肠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引起Na+内流,若施
加刺激电流不能再次引发肌肉收缩,其原因最可能是此时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状态而不能重新开放。【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