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13 神经调节实验-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专项突破(原卷版).docx.docx,共(8)页,331.07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4d0a4182d7b2e413852a360972ba7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神经调节实验1.如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仅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c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
化D.实验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2.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1是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效应器F由神经纤维的细小分枝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B.针刺手指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
层,所以针刺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一种递质,与②上的受体结合,可能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D.某人体内一种抗体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持续舒张,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3.如图为神经--肌
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2A.刺激M点产生的兴奋只能向N传递B.刺激M点电流表指针将偏转1次C.刺激M和N点都可以引起肌肉收缩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发生2次偏转4.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下图表示脊
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它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B.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C.图示
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5.下右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
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6.如图为测定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刺激图中a、b两点,指针偏转的次数分别是A.1、1B.1、2C.
2、2D.2、17.下图是测量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示意图,某一时刻观察到电表读数为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3①此时兴奋朝左侧单向传导;②此时兴奋尚未传到a处;③此时兴奋传到a、b之间;④此时兴奋已经离开b处。A.①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8.下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9.膝跳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
屈肌舒张。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支配屈肌的反射弧含有三个神经元B.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表指针会偏转2次C.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4D.该反射发生时先膝跳后有感觉
10.2008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下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一定具有“沉默突触”B.如果神经元内不能
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可能形成“沉默突触”C.该反射弧的信息传导途径一定是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D.若该图中③为沉默突触,则刺激①不能引起e的电位变化,同时⑤检测不到反应11.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
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1到现
象的顺序是4、3、4、2、412.如图表示某反射弧,若在S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A.引起的肌肉收缩叫做反射B.产生的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会向效应器方向传导C.局部电流位于神经纤维膜内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D.立即引起S处Na+外流513.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
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A.K+、Na+B.H+、K+C.Na+、K+D.Na14.如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刺激时,电流表甲、乙测量的是静息电位B.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时间不同,但偏转的次数相同C.图B中ab段由Na+内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D.如果某种药物能使突触后膜上某阴离子通道打开内流,图B中b点值会更高15.下图表示神经纤维膜的内、外电
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③处是兴奋区域,②处是未兴奋区域B.①和③处膜上K+通透性大,②处膜上Na+通透性大C.膜外电流方向为②→①,膜内电流方向为①→②D.①状态变为②状态需要消耗大量能量616.已知在一定刺激强度范围内,肌肉张力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为验证刺激强度与肌张力
的关系,学科网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要求与说明:腓肠肌肌张力大小的具体测量不做要求,实验条件适宜)(1)实验思路①制作蛙坐骨神经一一腓肠肌标本,按图示连接电表,并检测标本活性。②________。③_______
_。④________。⑤________。(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曲线图表示电表偏转大小和肌张力大小):________。(3)分析与讨论①坐骨神经是由结缔组织包裹了许多神经纤维形成的,接受刺激后电表会形成________变化的负电波
。②刺激强度太小坐骨神经能否产生动作电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17.破坏蛙脑,保留脊髓,用任氏液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质量分数为0.5%的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
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1)蛙左后肢趾细胞感受硫酸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___________状态,即产生了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以_____________形式
传导,经过神经中枢发出指令,最终完成了屈反射。(2)若在任氏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0.65%的NaCl溶液,则神经细胞外Na+浓度大幅升高,使_____________加速,从而使___________加强,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导致Ca2+外流,心脏收缩力降低,心率减弱。若在任氏液中添加了某种药物,
重复屈反射实验发现,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3)请用上述屈反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兴奋在神经纤
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简要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研究发现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能特异性地抑制
钠离子通道,从而减小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最大值(峰值),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效果会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钾离子通道无直接影响,因此对静息电位基本无影响,为验证河豚毒素的上述作用机理,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材料用具:浸润在生理盐水中的新制蛙的神经组织一组、灵敏
电位计(用于测量电位变化)、微电极(提供适宜强度刺激)、适宜浓度的河豚毒素制剂(实验时直接加在浸润神经组织的生理盐水中,施用后第6min开始起作用)、玻璃容器及相关辅助仪器。(要求与说明:灵敏电位计和微电极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适温等适宜
环境)(1)实验思路:请完善表格中横线部分的实验流程,要求给予4次刺激并进行电位测定。河豚毒素处理时间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测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和电位动作电位的最大值(mV)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8④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设正常情况下,静息电位是-70mv,动作电位的最大值是40mV。请以坐标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实验结果,电位的大小
用绝对值表示)(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形式传导,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末端时,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化学递质,引起肌肉收缩。肉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结合。用肉毒素除皱会导致面部表情僵化,
甚至面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