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 第2章 探索生命 单元巩固训练题(原卷版).doc,共(6)页,258.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4928028b2a4535c256255d7fbc3d9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2章探索生命一、选择题1.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修改假设B.重新进行实验C.修改实验结果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2.五点取样法是计数的方法之一,五点的位置应该是()A.
一块地方内随机五点B.一块地方内等距离的五点C.对角线中心和对角线上与中心等距离的四点D.面积大小相同的五点3.下列关于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B.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应当一样大C.实验用的滤纸颜色要比菜叶鲜艳D.两组实验
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4.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违背的一项是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5.被称为“遗传学之父”的是(
)A.巴斯德B.列文.虎克C.孟德尔D.达尔文6.某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科学的一种是()A.在纸盒的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B.在纸盒的一侧放入潮湿的
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C.在纸盒的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D.在纸盒的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再用纸板盖在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
,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7.下列有关科学家对生物学的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2A.林奈提出了生物分类系统B.达尔文创立了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理论C.林奈、达尔文和哈维对生物学的研究都主要运用了观察的方法D.今天的分子生物学是建立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的基础上的8.某记者暗访拍摄了长沙某些餐馆食品制作过程,报道质疑这些餐馆的诚信和卫生问题。记者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调查法9.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试管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入碘液1淀粉糊+唾液37℃5分钟
不变蓝2淀粉糊+胃液37℃5分钟变蓝3淀粉糊+唾液0℃5分钟变蓝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
.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10.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时,其调查方式包括()①实地调查②到当地的环保部门咨询③自己想象④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收集资料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在探究“光对
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A.10只B.100只C.5只D.1只12.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得到了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金合欢幼苗的生长情况①号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②号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310个月的
存活率/%4372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3月25日至4月16日0→6.20→31.04月17日至6月3日6.2→10.231.0→72.9A.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C.实验表明,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
实验表明,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或装置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图表示用碘酒消过毒的棉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刮取口腔上皮细胞B.乙图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其作用是溶解叶绿素C.丙图中小鱼头部的鳃盖部
用湿棉絮包裹起来的目的是保证鱼的呼吸D.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14.下列研究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的是()A.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B.观察桃花结构C.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D.探究温度
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15.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瓶号甲乙丙加入物质50毫升灭菌牛奶50毫升灭菌牛奶50毫
升灭菌牛奶瓶口处理不作处理不作处理用消毒棉球塞住4温度25℃5℃25℃A.2组,温度、消毒棉球B.2组,温度、空气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D.2组,温度、细菌16.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下列不属于科学调查的是()A.人口普查B.森林资源清查C.濒危动
物调查D.卫生检查17.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A.比较法B.计算法C.解剖法D.评价法18.下列探究实验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C.检测不同环境
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D.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二、综合题19.新鲜的肉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腐烂要比冬天腐烂得快些.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同学假
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设:取一块瘦肉平分成两份,用烘干机将它们的水分烘干,再分别放入两个干燥的培养皿中.甲培养皿置于冰箱里,乙培养皿放入温暖的地方,且在肉片上滴加少量水.请据此分析:(1
)本探究实验设计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2)你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________培养皿的肉先腐烂.(3)他获得的实验结果能不能验证他的假设?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4)你认为这一实验该怎样
改进才较合理?________(5)重复实验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20.小明家周末中午要举行家庭聚餐.他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就把它带到学校,与同学在实验室研究其主要营养成分.该实验方案、步骤和结果如下:试管编号食物小块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振荡
摇匀37℃恒温食物小块的变化10.1克4毫升b毫升是30分钟无明显变化2a克0毫升c毫升是30分钟食物块变小5(注: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但不能分解蛋白质;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但不能分解淀粉)(1)根据实验目的,为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请补充实验方案.其中a为__
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所研究的固体食物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3)食物摄入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各部位(用A、B、C、D、E表示)被消化程度如图所示.据图判
断,该固体食物主要营养成分最开始被消化部位为________(填名称),对应图中字母是________,可反映其消化过程曲线________(填甲、乙、丙)21.某同学要了解本班同学的近视发病率.现有两种方案:①抽样调查法,任抽班上3组同
学进行调查;②普查法,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1)方案________获得的数据更准确.当调查对象特别多时常采用________法.(2)某同学调查所在学校七、八、九年级近视发病率,结果如图所示.你认为近视发病率有_
_______的趋势.(3)青少年常为假性近视,原因是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22.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
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6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方案: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
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厚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3)方法步骤:①.将2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应该放入数量______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4)实验记录:不同
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环境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明亮3222232212黑暗171818181817181819185)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请问:6)在一个对照实验中,
变量应该只有个。在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7)在实验中设置了明亮、黑暗两组实验,目的是。8)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A.一只B.两只C.三只D.十只或十只以上9)这组同学记录的第10次数据中,
在明亮处的鼠妇是_______只,在阴暗处的鼠妇是_______只。10)分析本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11)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12)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_______。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