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共(12)页,5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3adf9544f585951c0b8959c5571aa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一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劝学》《师说》节选文字,完成1--7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节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师说》节选)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惑:疑惑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位卑则足羞.B.
而耻.学于师C.吾从而师.之D.小.学而大遗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
一项是(2分)A、《劝学》选自于《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却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
读。C、“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师说”就是说说老师的作用。D、韩愈的《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
”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
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
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
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9.《登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
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3)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
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
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
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
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
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上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
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
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
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
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
雕刻民族的灵魂》)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
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
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
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
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萨丽
娃姐姐的春天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
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
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
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
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
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然后它们站起来,像洁白的云
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
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
母亲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苍穹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
,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脂肪
仍然豆腐般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
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
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
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
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人们看见她家的牧
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些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
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是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
贝尔草原上。(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B.呼伦
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C.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D.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
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15.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6分)16.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三、语言文字应用。(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陶瓷艺术是一种具
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
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而()。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
画时经常。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耳熟能详美轮美奂拍案叫绝张冠李戴B.有目共睹精美绝伦拍案叫绝南辕北辙C.耳熟能详精美绝伦赞不绝口张冠李戴D.有目共睹美轮美奂赞不绝口南辕北辙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B.这些故事
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C.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D.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
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B.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C.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
更大的舞台。D.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
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
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
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
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2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2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2020年7月24日
,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云书馆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的图书约16万种。“云书馆”运用互联网
新技术新理念,通过构建3D虚拟展厅,最大限度还原线下展馆真实场景,是国内首座以海量图书为主体的“云书馆”。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姓氏一向为中国人所看重。在上古三代,姓和氏
还是有区别的,到了周秦时,①,而到了汉代以后,姓和氏则基本合二为一了。中国古代姓氏的来源很多:以地名为姓,如西门豹,因住西门而得姓;②,如上古少昊帝以鸟为图腾,就有了凤姓;以族号为姓,如夏、商、周姓都是由氏族部落名称转化而来的;……此外,③,所谓郡望
就是指在魏晋到隋唐期间每郡显贵的名门望族。《百家姓》所载姓氏涉及郡望的少则一二处,多则一二十处,如王姓有21处。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阿尔弗雷德•德•缪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
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习近平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就此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套作。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答案:1.D惑:糊涂2.B3、D4、D(A学者:古义是求学
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不必:古义是不一定,今义是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C从而:古义是两个词,意思是“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D乐师: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古今意义基本相同。)6.B选段未提到注重积累
7.(1)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关键字:假、利足、水、绝)(2)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钝。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会成为愚人的原因,大
概都(是)出于这个吧?(关键字:圣、愚,所以、其)8.C9.①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②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尤其是“无边、不
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1、正确答案B解析A项,第
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选项中,“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强加因果了;C项,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选项说“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语义相反。D项,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
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见选项中“无须考虑”过于绝对了。12、正确答案D解析第四段“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可见,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语义的范围。13、正确答案A解析第二段“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
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这就为作家、艺术家……。对于他们而言,……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联系上文,可知此处的“他们”应是指所有的作家、艺
术家,而并非专指“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相象力前面的作家”。14.B15.(6分)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
承16.(6分)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17.C(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符合语境。有目共睹:大家的眼睛都能看见,形容极其明显。原文语境强调陶瓷作为艺术语言被世界所熟知,而非强调亲眼所见,不合语境。美轮美
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或装饰布置得漂亮,不合语境。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符合语境。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根据语境,此处用赞不绝口更为恰当。张冠李戴:比喻名实
不符,弄错了对象。符合语境。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不和语境)18.D(根据上文语境,是围绕中国故事表述的,而非故事内容,故排除AC,取材于话本小说,结果是“容易被理解”,这样才和下文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衔接,而非强调“当时很流行”,
故排除B)19.D(A中途易辙,“国家”没有了陈述谓语部分。B结构混轮,“使……提供”不当。C成分残缺和结构混乱)20.(3分)D21.(4分)①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②文白结合,“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没多远”口语色彩突出;
③语气上轻松幽默;④使用短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⑤流水句,轻快流利。(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4分)①原文用排比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②原文句子文学色
彩更鲜明,更符合整个文段语境;③原文从多个角度铺排,气势更盛;④原文句意更清晰。(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5分)2020年7月24日,国内首座3D虚拟“云书馆"上线,吸引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参与,共展
出33个语种约16万种图书。(意思对即可)24、①姓和氏的界限才逐渐模糊;②以图腾为姓;③中国姓氏文化还有一个郡望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
现实。——阿尔弗雷德•德•缪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习近平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明确文体。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分析】第一则材料是比喻句,把生活比作玫瑰,把花瓣比作梦想,玫瑰花代表梦想,花刺代表现实;就是现实与梦想的关系。我们可以有所侧重,突出侧重写“梦想”或者突出写“现实”,也可以突出二者的辩证关系,写二者不可分
离,同等重要。而玫瑰的刺还象征着生活中可能经受的磨难能与第二则材料联系起来看;第二则材料直接点出,奋斗的道路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并指出“强者”会从挫折中奋起,永不气馁。这则材料指向性很明显,即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坎坷,我们要做强者,要能够不断奋起。参考立意:1.让梦想照亮(改变)现实
。2.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3.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4.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有梦想。5.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刺”,才能实现梦想。6.人只有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7.做一朵在刺丛中开出娇艳花朵的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