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重难点07 文学类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docx,共(7)页,53.3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37232c18150358944036c8e12b918b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难点07文学类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60分钟)1.文言文阅读试题分为两类:1.历史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文学散文类文言文阅读。其中,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实词,文学散文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虚词。2.选文来源
呈多元化态势,材料选择更加广泛,由过去基本取材于二十四史,扩大到其他各类文本,尤其是纪事本末体史书。涉及政绩、谏诤、廉洁、经济、民本、治学、读书、孝道、修身等方面。3.题型注重对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对作者写作目的、思路把握的考查。一、掌
握常用虚词推断方法。1.对照比较法。用常用虚词的常用方法带入新语境,比较异同。2.语境推断法。就是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判定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方法。3.“删”“换”“代”法。4.语法分析法。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
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5.句式分析法利用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固定标志。6.对句互推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
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一、【2022·上海杨浦·高三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游九华山记(清)施闰章①昔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女儿、荆山,以为此外无奇秀,及见九华,始自悔其失言。是说也,尝窃疑之。而李太白□山有莲花峰,改九子为九华。予舟过江
上。望数峰空翠可数,约略如八九仙人云。②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阳西南行,则峰攒岫复,瑰奇百出,而入其中则旷以隐。由山麓褰裳,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则奥以静。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道士之所族处者,是为化城①。一峰屹然,四
山云合,若群龙之攫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②。循檐送目,虚白之气,远接江海。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踵接角崩,叫号动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汤火之求救援。道士③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③于是择其可游者,曰东岩。其上有
堆云洞、师子石,僧屋数间,刻王文成④手书。文成聚徒讲学,游憩于斯,有东岩燕坐诗。今求其讲堂,无复知者。天柱峰最高,俯视化城为一盂。绝壁矗立,乱山无数。所谓“九十九峰”者,迷离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层波巨浪。青则结绿⑤,紫则珊瑚,夕阳倒蒸
,意眩目夺。盖至此而九华之胜乃具。惜余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④游以甲午岁十月,从之者查子素先,徐子道林。注:①化城:化城寺。②金地藏塔:金地藏坐化后的肉身塔,又称地藏坟。③道士:这里指和尚。④
王文成:明代哲学家王守仁。⑤结绿:宝玉名。1.第①段□中应填入的虚词是()A.以B.则C.其D.之2.对第①段“疑”内容或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怀疑刘禹锡、李太白极推崇九华山的传闻的真实性。B.作者用怀疑前人说法引出自己游览九华山的经历与感受。C.
作者用怀疑前人说法引出自己对九华山佛教盛行的反思。D.作者的怀疑贯穿全文,最后仍未释疑,希望再游览十日。3.结合文本,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的作用。4.联系第②、③段,分析作者心目中“九华之胜”的特征。二、【2020·上海
浦东新区·高三三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环翠亭记宋濂①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大姓许氏,世居其下。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构亭其中。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
,若青琉璃然。冲融于南北,洋溢乎西东。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乃以“环翠”题其额。②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亭及万竹皆毁。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仲孚挈妻孥自山中归,既完其阖
庐,复构亭以还旧贯,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凹,三年而成林。③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夫仲孚,举觞次第为寿。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④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
可以占时之盛衰。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美,岂无其故哉?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观
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选自《明代小品集萃》有删节)5.第①段括号内应填入的虚词是()。A.而B.为C.以D
.盖6.对第①段画线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线句以短句为主,写出了雨后初晴时四面环绿的景观。B.画线句将晨光笼罩的竹林比作青琉璃瓦,比喻形象生动。C.画线句写在阳光的照耀下,水流向四面八方,景象壮观。D.画线句将雨后水珠被晨光激射出的光彩描写得极为生动。7.分析第②段
在文中的作用。8.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三、【2022·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说骥刘禹锡①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痹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窭,求沽于肆。肆之驵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②将
剂矣,有裴氏子赢其二以求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尤工。睹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觏于是也。是何柔心劲骨,奇精妍态,宛如锵如,晔如翔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也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是
用不说于常目。须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厩,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遂儆其仆,蠲其皂,筐其恶,蜃其溲,饲以美荐,秣以芗粒,起之居之,澡之挋之,无分阴之怠。斯以马养,养马之至分也。居无何,果以骥德闻。③客有唁予以丧其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
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啮,抵以挝策,不知其蹑□。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则八十其缗也,不犹
逾于五羖皮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注】刘禹锡,唐代文人,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后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
,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9.可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虚词是()A.乎也焉耳B.也焉耳乎C.者也焉于D.者焉也于10.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A.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得马、售马以及裴氏识马、养马的过程,抒发
了内心的感触。B.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C.本文采用对比手法,有力地深化了“宝与常在所遇耳”的主题。D.本文语言细腻传神,无论是描写马还是人都栩栩如生。11.赏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语言特点。12.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四、
【2022·上海·复旦附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集》序(南朝梁)萧统①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
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荣枯,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②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至如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
,甘之而不悔。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③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
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④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⑤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此亦有助于风教尔。13.第①段方框处填写的语气助词,正确的一项是()A.矣B.也C.耳D.哉1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炫自媒”与“不忮不求”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
作者极力否定前者,肯定后者。B.怀藏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不要超越“道”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养生全身。C.陶渊明生来就是一个隐士,他的作品很少涉及留心政局、针砭时事的内容。D.人生稍纵即逝,不应当整日被忧虑畏怯、庸俗杂事驱使。15.赏析第②
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16.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对陶渊明文集的评价。五、【2022·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思堂记(宋)苏轼①建安章质夫,筑室于公堂之西,名之曰“思”,曰:“吾将朝夕于是
,凡吾之所为,必思而后行。子为我记之。”②嗟乎!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则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君子之于善也,如好
好色;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③少时遇隐者曰:“孺子近道,少思寡欲。”曰:“思与欲若是均乎?”曰:“甚于欲。”庭有二盎以蓄水,隐者指之曰:
“是有蚁漏,是日取一升而弃之,孰先竭?”曰:“必蚁漏者。”思虑之贼人也,微而无间。隐者之言,有会于余心,余行之。④□不思之乐,不可名也。虚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不处而静,不饮酒而醉,不闭目而睡。将以是记思堂,不以谬乎?虽然,言各有当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以质夫之贤,其所谓
思者,岂世俗之营营于思虑者乎?《易》曰:“无思也,无为也”,我愿学焉;《诗》曰:“思无邪”,质夫以之。⑤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四日记。17.以下各项中,属于第②段语言上特点的一项是()A.巧用比喻B.骈散结合C.叙议结合D
.排比铺陈18.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内的词是()A.且夫B.虽然C.是以D.若然19.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分析第③段是如何得出“思虑之贼人也,微而无间”这一结论的?20.有人认为苏轼所写内容与章质夫为思堂命名的意图不符,你是否认
同?结合文意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