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4)页,18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b30c4402c65aad5d621ae1235334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高—年级历史学科试卷总分:100分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1.根据图1至图3中的信息,可以将其贯穿的主题归纳为A.农作物品种的丰富B.耕作制度逐步发展C.农业体系逐渐形成D.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反映了从刀耕火种到出现石制工具再到出现铁犁牛耕的过程,体现的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和生产力的提升,故选D;图示反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体现农作物品种的丰富和农业体系的变化,排除AC;图示内容
反映的是耕种技术,而非耕作制度,排除B。故选D。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
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故B正确;AC是井田制瓦解的原因,但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D不属于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排除。点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3.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
达。下列可以证明的是A.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了半个割裂的茧壳B.定州富人何明远创办了私营纺织作坊C.马王堆墓中出土了素纱襌衣和起绒锦D.钱山漾遗址佐证人工育蚕技术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山西夏县
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半个割裂的茧壳,A错误;唐朝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定州富人何明远创办了私营纺织作坊,B错误;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禅衣,还发现几种起绒锦,C正确;浙
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绢片、丝带等,经鉴定,原料是家蚕丝。由此佐证,在新石器时代,人工育蚕技术出现,D错误。4.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故A正确。借贷货款不是邸店的经营范围,故B错误。市舶使主要
负责海外贸易,故C排除。“十三行”是清朝出现的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
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5.“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
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这表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答案】
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城,以盛民地”说明“城”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市,买卖之所也”说明“市”的主要功能是商业场所。C项符合要求。ABD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6.1
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200多年以后,这一航海盛况却在中国逐渐销声匿迹。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明初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B.戚继光沿海抗倭C.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郑成
功收复台湾【答案】C【解析】【详解】郑和下西洋之后的200年以后正值清王朝时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类似于郑和下西洋之类的航海盛况在中国销声匿迹,C正确;郑和下西洋之后的200多年是清朝而非明朝,A、B、D都是明朝的事件,排除。7.15—16世纪,率先进行航海探险和殖民扩
张的国家是A.荷兰、法国B.法国、英国C.葡萄牙、西班牙D.葡萄牙、英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西班牙是率先进行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国家,C正确;荷兰、法国、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均晚于西葡,排除A
、B、D。8.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分析根本原因时应从经济角度考虑,其次根本原因一般指的是主观原因,分析此题,题干所述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列强方面的原因应是主观原因,分析选项,只有A项叙述了列强方面的原因,而且属于经济领域,资本主
义的发展本身就具有扩张性,所以答案为A。BCD不是根本原因。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的侵华战争·原因9.下表是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由此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衰落B.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东西
方国家差距逐步缩小D.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工业化兴起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870年到1913年间,英法美德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出现下降趋势,说明英法美德以外地区的工业生产有所发展,即殖民地
和半殖民国家工业化兴起发展,故选D;比重的下降不代表开始衰落,排除A;仅根据比重变化无法说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东西方国家产局缩小,排除BC。故选D。10.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产业结构不同B.生产方式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主要说的是依据什么样的动力来进行生产,这是决定时代面貌的根本性因
素。故选C。有什么样的动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因此ABD不是主要的依据。点睛: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依据主要动力的不同,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与此相关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需要掌握。【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的冲击B.五口开始通商C.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表现之一就是洋布畅销,鸦片战争后江苏松江、太仓一带的棉纺织业首先受到冲击,“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门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因此,正确答案是A;五口开始通商应该在材料中信息
之前,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关税破坏信息,故C错误;D项材料中体现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张謇企业12.1937.6—1945.8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度由14.1亿元增加到5569亿元,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纸币增长。这反
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A.努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B.通过金融手段打击共产党的政权C.为抗战的胜利筹备大量财富D.应对战时危机的一种非常规手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
料反映了通货膨胀,是对国民财富的掠夺,所以排除A;B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通货膨胀不能增加社会总财富,排除C;材料中的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抗战,所以是一种应对战时危机的非常规手段。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因素13.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其中的“一化”指的是A.社会主义现代化B.社会主义工业化C.生产资料公有化D.农业生产集体化【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了解。根据所学,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在
一个相当长的事情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这里的“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答案为B。14.2013—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
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近几年的年均贡献率可达到23.4%。数据表明中国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C.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D.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答
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近几年的年均贡献率可达到23.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故D正确;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并不是改革开放成就的主要表现,故A排除;材料没
有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它性质的经济进行比较,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故B排除;材料主旨是说明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贡献,而不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故C排除。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其正确顺序是A.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
、珠海等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故我国对外
开放的顺序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排除ABC,所以选D。16.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A.辛亥革命影响非
常有限B.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C.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D.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大多数人已经剪掉辫子的同时,偏远的农村还有不少人保留辫子,说明中国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故D正确;辛亥革命影
响十分有限的说法错误,排除A;交通不变导致信息不畅,不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封建保守势力雄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17.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水果烂在果园里,咖啡用来铺路,这种现象说明了
:A.美国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时期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矛盾极端尖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这个时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
于生产严重过剩,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售产品。如美国就把大量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了“银河”;另有大量的农产品被销毁或者当燃烧掉。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A项,材料中的现象表明这时期美国生产过剩,不可能是
极度繁荣C项,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没有兴起,故排除。。D项,材料主要强调美国这一时期生产过剩,反映不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人们生活困难,故排除。18.罗斯福新政实施后,作为普通美国人,有可能切身感受到的是A.股民:“股市崩溃,积攒了半辈子的钱一夜之间没
了。”B.农民:“政府不给补贴,地里的农产品肯定要亏本了。”C.失业工人:“政府以工代赈',有了工作我们就可以养家糊口D.厂主:“没有国家监督,不和工会谈判,可以自由生产了。”【答案】C【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以工代赈
以解决失业问题,这样失业工人有了工作,可以养家糊口,C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使得金融恢复了秩序,A描述的是经济危机发生时的情况,排除;新政时期给予农民补贴,排除B;新政时期推行《工业复兴法》,监督工厂生产,以限制盲目竞争,排除D。19.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出现
了一个持续稳定的高速发限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克林顿“新经济”的特点是A.实行“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政策B.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C.克服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顽疾D.市场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克林顿“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
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B正确;克林顿“新经济”指导思想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A错误;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
可避免,C错误;克林顿“新经济”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D错误。20.“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C.谋求建立
经济区域集团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以,“二战”后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明
显的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并且发展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21.《全球通史》描述苏俄(联
)某经济政策:“—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该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现了苏联向
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C.新经济政策D.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信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保卫了新生政权”,这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即通过国有化和强制手段获得战时物
资,保卫新生政权,A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未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排除B;新经济政策并未强制征用剩余农产品,排除C;D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发展特征,排除D。22.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执政,苏联先后进行了
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A.生产关系的调整B.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C.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D.斯大林模式的彻底突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
的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苏联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资本主义制度;C选项错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并未否定社会主义制度;D选项错误,三者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正确答案为
A选项。23.“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关税贸易总协定》签定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
,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D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与美元地位无关,故A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未涉及美元与黄金挂钩,故B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元无关,故C排除。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
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24.2016年6月24日,经公民投票,英国最后决定退出欧盟。英国退出欧盟反映了A.欧元货币体系走向分裂B.英国从此走上经济独立C.欧盟不再适应时代需要D.欧洲的
一体化进程受挫【答案】D【解析】英国退出欧盟说明欧盟经济政策不适于英国,英国在欧盟中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导致退出欧盟,说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受挫,D正确;A、B和C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25.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
制的宗旨是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D.促进贸易自由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故排除ABC,所以选D。卷II(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26.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新阶段材料一利润丰厚的商业企业,与同时发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一起,解释了工业革命在18世纪晚期达到“起飞”阶段的原因。这也提出了为什么这种“起飞”首先发生在英国这一问题。——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緩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洋布、洋、洋花边、洋袜、洋中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
电灯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梅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材料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美国的政
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以寻求尽可能低的作成本——【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五据《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ロ”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
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拉圾倾倒场”。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播新闻报道整理请回答(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进
步和制度变革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起飞”的原因。(2)材料二中所列举的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现象?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世界市场有什么关系?(4)据材料三、四,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及经
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答案】(1)原因: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或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可靠政治保障。(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3)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关系: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国际分工(或跨国公司的出现)。问题: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利润丰厚的商业企业,与同时发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一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方面看,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从政治制度看,英国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确立(或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可靠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根据材料“流緩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3
)变化:根据材料“洋布、洋、洋花边、洋袜、洋中入中国,而女红失业”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根据材料“洋布、洋、洋花边、洋袜、洋中入中国……煤油、洋烛、洋电灯中国……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瓦解;关系: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表现:根据材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遂生”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
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国际分工(或跨国公司的出现)。问题:根据材料“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可知,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并没有
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可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27.经济政策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统一性,矛盾性,交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材料二据苏俄中央统计局统计,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
%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材料三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
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材料四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優化了。”……“计划经济不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政府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上的对策。(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利弊。(4)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1)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问题:粮食投机现象严重;粮食价格飞涨;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对策:
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业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商业上允许商品买卖(或实行自由贸易)。(3)利:快速实现工业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4)启示:
各国经济发展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措施)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等。【解析】【详解】(1)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佛政府维系
“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政策。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经济模式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问题:根据材料“据苏俄中央统计局统计,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可知,粮食投
机现象严重;根据材料“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可知,粮食价格飞涨;根据材料“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可知,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对策: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新经济政策中,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业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中,商业上允许商品买卖(或实行自由贸易)。(3)利:根据材料“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
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可知,快速实现工业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成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中,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4)启示:开放性试题。从经济发展模式适应国情、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等角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