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1.228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5)页,1.22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9b220d9c0b7bdd8a86550faaf924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试卷生物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A.温觉感受器兴奋B.皮肤血流量增加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

在寒冷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冲动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使机体代谢增强,抗寒冷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详解】A、在寒冷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A错误;B

、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错误;C、一般而言,骨骼肌是受躯体运动中枢支配的,但在寒冷时,发生的是不自主收缩,故不受躯体运动中枢的控制,即此时躯体运动中枢未兴奋,C错误;D、寒冷条件下,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

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人体增加产热,D正确。故选D。【点睛】2.俗语说“人有三急”,憋尿对健康不利,尿液排出所经过的路线是()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B.尿道→输尿管→膀胱→肾脏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答案】C

【解析】【分析】尿的排出:肾脏形成的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详解】肾、输尿管、膀胱、尿

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肾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

外,ABD错误,C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C.胰岛素有明显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D.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的

是性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当人体的血糖调节失衡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其中糖

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危害比较严重。【详解】A、血糖即是指血糖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B正确;C、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因此胰

岛素可降低血糖的浓度,C正确;D、在调节血糖平衡时,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属于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B.肾小管细胞和下

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和催化化学反应等功能D.囊泡的形成不受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调控【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2、蛋白质功能具有

多样性,有的属于结构蛋白质,有的具有运输功能,有的具有催化功能,有的具有调节功能,有的具有免疫功能;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相关基因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表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达抗

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错误;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细胞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B错

误;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具有运输作用,如转运蛋白,有的具有催化功能,如ATP水解酶,C正确;D、囊泡形成受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调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细胞分化的实质等知识要点,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5.“饲喂法”或“注射法”通常用于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可采用“饲喂法”进行实验探究的有()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的化学

本质有的是小分子物质,有的是大分子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大分子物质的激素如果通过“饲喂法”进行人为补充,则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详解】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本质是脂质,蛋白质类的激素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

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只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是小分子物质,用“饲喂法”补充不会经过消化道被分解。因此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②④。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

,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C.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D.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2、甲状腺激

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3、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因此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没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的参与,不属于反射,A错误;B、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

等现象,B正确;C、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C错误;D、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因此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减慢,D错误。故选B。7.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

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杨酸刚进入体内时,内环境中的-3HCO可参与血浆pH的调节B.水杨酸依靠血液运输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酸性变为碱性D.“呼吸性碱中毒”症状的出现说明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

能起调节作用。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详解】A、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如HCO3-(碱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维持pH

的相对稳定,A正确;B、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水杨酸溶解在体液中,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B正确;C、正常血浆呈弱碱性,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pH会增

大,C错误;D、“呼吸性碱中毒”症状的出现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故选C。8.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的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a1>a2,b1<b2C.进入高温环境,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由自主的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

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神经中枢,冷

觉等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A正确;B、与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与外界温差大,散失的热量多,所以产热也多,由于人体温恒定,所以a1=b1>a2=b2,B错误;C、进入高温环境,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

增加,C正确;D、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由自主的战栗,这是人人生来就具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B。9.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由T1温度环境进入T2温度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温度T1应该低于T2B.图中的曲线A表示散热量C.人在T2环境中的体温更高D.T2环境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

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的产热和散热量均增加,可知T2<T1,A错误;B、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的产热和散热

量均增加,可知T2<T1,当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时,散热量增大,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因此可知,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B错误;C、正常机体的体温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因此T1和T2环境中体温大致相同,C错误;

D、T2环境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机体产热增加,D正确。故选D。10.以下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

析正确的是()A.图1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图1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C.图2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图2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静息

状态下,K+外流,其方式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因此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与通道蛋白乙均不都能运输Na+,B错误;C、动作电位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C错误;D、图中③处为动作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细胞膜外的Na+浓度一直大于膜内,D正确。故选D。【点睛】11.下图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细胞对原尿中水分重吸收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

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B.ADH可通过M蛋白促进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发生融合,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C.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垂体合成释放的ADH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

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

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水盐平衡中枢,进而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后叶释放出去,A正确;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ADH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可

通过M蛋白促进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发生融合,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促进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C、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无法实现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的调控,进而引起人体尿量增加,C正确;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无法接受到相应的刺激,进而使得下丘脑合成

、通过垂体释放的ADH量减少,D错误。故选D。12.感染病原体后,适当提高体温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并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感染病原体后体温变化的一般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I阶段,甲状腺激素等物

质分泌量上升,导致产热量增加B.Ⅱ阶段,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正常状态而散热量小于正常状态C.III阶段,出汗增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导致散热量增加D.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B【解析】【分析】体温

上升期,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大于散热,高温持续期,机体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下降期,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产热小于散热。【详解】A、I阶段,甲状腺激素等物质分泌量上升,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产热,因此体温升高,A正确;B、患者体温处于高温持续期,此时体温恒定,机体产热等于散热,B错

误;C、III阶段,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机体散热增加,体温下降,C正确;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D正确。故选B。13.一氧化氮(NO)可参与神经调节。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Glu)与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促进Na+和Ca2+内流,突触后神经元Ca2+浓度升高会促进NO合成,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引起Glu持续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O进出图中膜结构的方式相同B.Glu持续释放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C.Glu通过改变受体的构象发挥作用D.图示信息

传递过程不需要消耗ATP【答案】D【解析】【分析】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

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详解】A、NO进出图中膜结构的方式相同,都是自由扩散的方式,A正确;B、Glu释放可以引起NO释放,NO

释放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使其释放Glu,因此Glu持续释放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B正确;C、图中Glu通过和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构象发挥作用,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Glu)属于胞吐的方式,需要消耗ATP,D错误。故选D。14.帕

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研究发现,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如甲图,其脑内的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表示抑制),

二者相互调节会导致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多巴胺合成及分泌减少。乙图是患者经某种特效药治疗后的效果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的A.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B.特效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使患者的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减少,a神经元释放多巴

胺增加C.开发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或多巴胺敏感度的药物也能治疗帕金森氏病D.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

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详解】A、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是兴奋的表现,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A正确

;B、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和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避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B正确;C、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是乙酰胆碱分泌过多而多巴胺分泌少,故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有助于治疗帕金森,C错误;D、大脑的神

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D正确。故选C。15.罗格列酮和格列奇特是常见的降糖药物,主要机制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有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也具有降糖作用,为研究其作用

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大鼠和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为对象,分别灌喂适量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药物混合液2h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含量,结果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研究对象处理方式血糖(mmol·L-1)胰岛(mmol·L

-1)1正常大鼠葡萄糖4.31212模型大鼠葡萄糖6.62643模型大鼠葡萄糖+罗格列酮4.21334模型大鼠葡萄糖+格列奇特4.12455模型大鼠葡萄糖+荔枝核皂苷5.2156A.该实验设计中1、2组为对照组,3、4、5组为实验组B.胰岛

素只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C.模型大鼠血糖较高的可能原因是胰岛素受体受损D.荔枝核皂苷降糖的作用机制与格列奇特类似【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研究荔枝核皂苷降糖作用机制,实验自变量为不同药物处理,因变量为血糖和胰岛素含量,据题干可知,罗格列

酮和格列奇特降糖机制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罗格列酮和荔枝核皂苷处理后,血糖浓度和胰岛素都比模型大鼠组低,因此这两种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低浓度胰岛素就能降低血糖浓度;而格列奇特处理后,血糖浓度虽然降到正常值,但胰岛素比正常大鼠

高,可能是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详解】A、本实验设计中1、2组为空白对照,3、4组为阳性对照,5为实验组,A错误;B、胰岛素的功能是一方面通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骨骼肌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

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B错误;C、据题意可知,该模型大鼠为胰岛素抵抗型,胰岛素敏感指数较低,有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受损所致,C正确;D、据分析可知,罗格列酮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荔枝核皂苷主要增强胰岛

素的敏感性,因此荔枝核皂苷降糖机制类似于罗格列酮,D错误。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选对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16.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

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B.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C.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D.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会上升【答案】ABC【解析】【

分析】1、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

l-。【详解】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或组织液,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胶体渗透压,A正确;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故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

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B正确;C、正常机体内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这样才能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C正确;D、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D错误。故选ABC。17.下图

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

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答案】A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神经中枢,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电位形成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故图乙中a、c为未兴奋

部位,b为兴奋部位。【详解】A、由突触⑥或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确定①是感受器,A错误;B、兴奋在⑥突触中的传递,其信号转化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

侧的电位为内正外负,故图乙中a、c为未兴奋部位,b为兴奋部位,C错误;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故选AC。18.图1为用电流表测量突触两侧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变化示意图,图2、图3是同学们画出的测量中可能出现的电位变化曲线

。实验中的刺激均为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在c点刺激神经纤维,测得电位变化如图2B.若在d点刺激神经纤维,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C.曲线电位峰值可表示该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大小D.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指针表示静息电位的大小【答案】ABC【解析】【分析】①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②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得静

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导致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A、若在c点刺激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先传到电流表的左电极,此时左电极处膜外为负电

位、右电极处膜外为正电位,左右电极间会产生电流,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电流表指针会向左偏转;当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右电极时,右电极处膜外变为负电位、左电极处膜外已恢复为正电位,左右电极之间又会产生电流,电流表

指针会向右偏转;当兴奋离开右电极时,右电极处膜外已恢复为正电位,此时左右电极之间没有电位差,不会产生电流,电流计指针恢复原状。综上分析可知:若在c点刺激神经纤维,测得电位变化如图2,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在d点刺激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能传到电流表

的右电极,但不能传到电流表的左电极,因此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B正确;C、该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曲线电位峰值可表示该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大小,C正确;D、电流表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均为正电位,电流表的左右两电极之间没有电位差,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

,不能表示静息电位的大小,D错误。故选ABC。19.铅可导致神经元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结构改变、高尔基体扩张,影响这些细胞器的正常功能。这些改变会直接影响下列哪些生理过程()A.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

传导C.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D.NADH与O2结合生成水【答案】C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铅影响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

基体,而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所以这些改变不影响无氧呼吸,A不符合题意;B、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钠离子内流是协

助扩散,不需要线粒体直接供能,B不符合题意;C、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因此会影响该过程,C符合题意;D、[H]与O2结合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所以会影响该过程,D符合题意。故选CD。20.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眼科疾病

,主要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承受范围,引起神经节的细胞凋亡,导致视觉的进行性不可逆损害,进而使人失明。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对眼球壁产生的压力叫做眼压。下列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有()A.图中M为连接在神经节细

胞轴突表面上的电流计,且AC=CD,则刺激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视觉中枢是大脑皮层中与形成视觉有关的神经细胞群,其中的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会出现失读症C.双极细胞通常以谷氨酸为递质,则谷氨酸进入神经节细胞后,会引起膜外Na+内流,使膜外电位由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D.临床上可采用减少房水生成或增加房水流出的药物来治疗青光眼【答案】ABD【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

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解】A、刺激B点,兴奋先传导到A点,A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此

时D点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所以此时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导到D点时,A点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此时发生一次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刺激B点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B、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视觉中枢是与大脑

皮质中与形成神经视觉有关的神经细胞群,失读症患者可以讲话、书写、可听懂别人的谈话,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病人受损的中枢是视觉性语言中枢,B正确;C、双极细胞通常以谷氨酸为递质,谷氨酸与神经节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但谷氨酸不能进入神经节细胞,C错误;D、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

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可采用减少房水生成或增加房水流出的药物来治疗青光眼,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1)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

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①胃泌素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_______。(2)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

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实验操作4小时胃液分泌量1假饲+++++++++2切除胃窦,再假饲+3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适量,使胃液分泌量和步骤1相当)+++++++++4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注:假饲

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②步骤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④重复上述实

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_____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答案】(1)①.体液②.神经递质(2)①.神经②.确定在假饲条件

下胃泌素的分泌量③.神经—体液调节或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④.大于【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支配还受体液调节的支配。2、据表分析:1组是作为对照组,2、3、4组为实验组。仔细分析题表与题图,回顾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即可分析作答。【详解】(1)①据图分析,胃泌素一种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调节运输到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②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支配还受体液调节的支配,因此图中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分泌素外还有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2)胃泌素是由胃窦产生的

,①步骤2中切除胃窦,再假饲,已经排除了神经调节对胃窦G细胞的影响,胃液的分泌是不受胃泌素的影响,只能受到储存神经的影响,故胃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②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的目的是排除体液调节的干扰,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④

实验表明,假饲和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二者共同作用)处理后,4小时胃液分泌量与对照组相同,且大于切除胃窦,再假饲以及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的胃液分泌量,因此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

液调节或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点睛】本题结合图表及实验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22.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

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

_____。是(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

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减弱。【答案】(1)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2)①.d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①.Ca2+②.神经递质【解析】【分析】由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即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由图2可知,习惯化后Ca2+进入神经细胞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小问1详解】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本题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

鳃。【小问2详解】若给予b处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小问3详解】习惯化后,海兔的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结合图2可知,Ca2+进入神经细胞

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23.图甲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图乙是图甲局部结构的放大图,用图示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刺激部位,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回答下列

问题:(1)图甲中神经细胞B的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神经细胞C,使其兴奋。(2)如图乙所示,当在阴影部分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表的指针偏转次数是____________。此时,兴奋在神经细胞D上进行_____

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传导。膜外电荷移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3)图丙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_____________段。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情况为_______

_____。若适当降低膜外钠离子的浓度,则b点的值将_______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答案】(1)神经递质(2)①.2次②.双向③.相反(3)①.ab②.内正外负③.减小【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效应器,其中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取决于电流表两极的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是双向传导;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是钠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的数量越多,产生的动作电位数值越大。【小问1详解】图甲中神经细胞B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神经细胞C

,使其兴奋。【小问2详解】乙图中,当在阴影部分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兴奋向右传至左边电极处,指针向左偏转,再传至右边电极处,指针向右偏转,即乙图中的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即兴奋在神经细胞D上进行双向传

导。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小问3详解】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是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由负值变为正值,即ab段;b点表示动作电位的峰值

,其膜电位是内正外负;若适当降低膜外钠离子的浓度,则使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的数量减少,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下降,即b点的值会减小。24.I、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下图是胰岛素与肝脏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酪氨酸

激酶,产生一系列的信号转导的机理,请回答:(1)α亚单位是由71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链,β亚单位是由62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跨膜多肽链,一个胰岛素受体中含有_____个肽键。(2)据图可知,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产生的信

号转导可以_____的数量从而加快葡萄糖的吸收、促进_____、通过转录因子的调控从而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3)胰岛素通过促进图中①②③等过程从而使血糖降低,图中过程②是指合成_____,过程①③发生的场所在_____。(4)

过程④需要的原料是_____。(5)研究表明,大部分I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据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胰岛素靶细胞中储存GLUT4的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也可能是_____。II、为探究某种新型药

物X的降糖效果,研究者将若干只生长状况相同的正常大鼠均分为6组,其中1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2~6组大鼠用特定药物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给6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药物X和适宜浓度的药物D(用于糖尿病治疗

的常规药物),21天后检测1~5组大鼠的血糖和体重,结果如下表。组别注射的物质(1次/日)体重平均值(g)血糖浓度平均值(mg∕dL)1等量生理盐水331.25119.252等量生理盐水116.2558

9.1530.014mg∕kg药物X236.36299.1240.07mg∕kg药物X259.43265.605035mg∕kg药物X269.36231.25(6)实验中2~6组大鼠用特定药物处理的目的是获得_____大鼠。(7)第3~5组数据结果表明,药

物X能够使大鼠_____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且随药物X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8)第6组中对大鼠注射的物质是_____。【答案】(1)2674(2)①.GLUT4②.氨基酸进入细胞合成蛋白质(3)①.糖原

②.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5)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6)患糖尿病(7)高血糖(8)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药物D【解析】【分析】1、肽键的个数=氨基酸的个数-肽链的条数。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共有4条肽链,氨基酸数=719×2+620×2=2678,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2678-4

=2674。【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产生的信号转导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量,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二是通过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合成蛋白质;三是通过转录因子的

调控从而促进细胞核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小问3详解】从据图可知,①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根据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可以推测,过程②是指葡萄糖合成糖原;过程③是丙酮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有氧呼吸的

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小问4详解】过程④是转录的过程,原料是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小问5详解】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可能是胰岛素受体不敏感,据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胰岛素靶细胞中储存GLUT4的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

阻,也可能是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小问6详解】实验目的是探究某种新型药物X的降糖效果,实验的对象应为患糖尿病的大鼠,故用特定药物处理是获得糖尿病大鼠。【小问7详解】②据表,3、4、5组经过药物处理后,血糖浓度平均值都比第

2组降低,说明药物X能缓解大鼠的高血糖现象,且随药物X浓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强。【小问8详解】③据题意,第6组中是用适宜浓度的药物D(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常规药物)处理糖尿病大鼠,作为药物治疗的对照。25.(I)

下丘脑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枢纽,如下图表示不同刺激引起下丘脑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回答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呼吸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皮肤发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2)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的神经细胞

,引起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最终导致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______(填“升高”或“降低”)。(3)研究发现,尼古丁能增加人体细胞对D的敏感性,增强D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为验证上述结论,将实验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天分别注射一定量的尼古丁溶液、生理盐水,相同且

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然后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测定半小时后两组鼠血液中D浓度的变化。该实验中给小鼠注射葡萄糖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实验后A、B两组鼠血液中D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若将实验中的“测定D浓度”改为“测定血

糖浓度”,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_______”。(II)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

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为探究相关机理,以小鼠等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I: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γ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将各组细胞分别置于等量培养液中,A组培养液不处理

,B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ol/L的X试剂1mL,C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ol/L葡萄糖溶液1mL。实验结果见图甲。实验Ⅱ: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连续5天测量4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结果见图乙。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实验中的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

型小鼠(TD小鼠)通过注射药物STZ制备。(4)人体中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答出2个方面的来源即可)。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这种细胞是__________。(5)实验I的C组中,在含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mmol/L葡萄糖溶液后

,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B组实验结果可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干扰。图甲中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cPKCγ

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是___________。(6)图乙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实验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填标号)。①正常小鼠②敲除cPKCγ基因的小鼠③TD小鼠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7)对TD小鼠进行干预后,小鼠的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于本研究,写出2

种可能的干预思路:______。【答案】(1)①.B、C(和A)②.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2)①.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②.升高(3)①.引起机体产生D②.A组小于B组③.给各鼠注射等量的D溶液(4)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

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②.胰岛B细胞(5)①.降低②.没有③.在葡萄糖浓度正常时,蛋白激酶cPKCγ对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蛋白激酶cPKCγ能提高细胞自噬水平(6)④③(7)①抑制Tau磷酸化②提高蛋白激酶cPKCγ

的活性;降低血糖(注射胰岛素);提高自噬水平【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人体血塘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冷制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意图,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激素激素,C为肾上腺素,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分泌D激素,则D为胰岛素。【小问1详解】人体

在寒冷环境中,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呼吸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皮肤发生的生理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小问2详解】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引起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转变为正电位,最终导致胰岛分泌D激素,血液中激素D胰岛素的含量升高。【小问3详解】研究发现,尼古丁能增加人体细胞对D敏感性,增强D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为验证上述结论将实验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天分别注射一定量的尼古丁溶液、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

条件下饲养3周。然后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测定半小时后两组鼠血液中D浓度的变化。该实验中给小鼠注射葡萄糖的最终目的是引起机产生D,实验后A、B两组鼠血液中D浓度的大小关系是A组小于B组。若将实验中的“测定D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实

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给各鼠注射等量的D溶液。的【小问4详解】人体中血糖可通过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提供。某种细胞破坏而导致血糖升高,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推测这种细胞为胰岛B细胞。【小问5详解】在含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m

mol/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降低。B组较A组而言,自噬水平相对值不变,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没有干扰。由题意可知,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三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葡萄糖浓度正常时,蛋白

激酶cPKCγ对自噬水平无明显影响;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蛋白激酶cPKCγ能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小问6详解】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图乙中a、b两条曲线逃避潜伏期较长,说明记忆力较差。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

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由题干可知,蛋白激酶cPKCγ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所以敲除cPKCγ基因后,细胞自噬过程受阻,记忆力减退。图中a曲线逃避潜伏期最长长,说明记忆力最差,对应敲

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b曲线对应TD小鼠,其cPKCγ基因正常,逃避潜伏期低于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d对应正常小鼠,C组对应敲除cPKCγ基因的小鼠。【小问7详解】由题意可知,由于糖尿病导致小鼠记忆力减退,所以可通过降低血糖使小鼠记忆力得到

提高,即通过注射胰岛素或使cPKCγ基因过量表达,使血糖降低从而达到提升记忆力的作用。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