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考生物试题 教师版.docx,共(11)页,443.13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8caf56632bedc03fffee7a8187778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卷)高二生物(100分)考试时间:2020年9月6日命题人:赵继瑞审核人:武亚欣第一卷(客观题)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光反应可产
生ATP,ATP合成需要相关酶的参与,因此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某些情况下,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的存在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和信息交流,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它能参与编码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酶,D错。2.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
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在酸性土壤中,小麦不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A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增强农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对矿质
元素进行吸收,B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离子等,植物的根系能吸收这些无机离子用于生命活动,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土壤渗透压升高,当其高于玉米根的细胞液渗透压时,玉米会因根系水分外流而出现“烧苗”现象,D正确。3.下
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
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答案】D【解析】A细胞外液是指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又指内环境,A正确;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气体、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等物质,B正确;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与
组织液相互交换、组织液中的物质透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中、淋巴中的物质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D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D错误。4.下
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
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
会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错误。5.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的
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答案】C【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其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A正确;兴奋传
递过程中,位于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此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可见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细胞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错误;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少量蛋白质,D正确。6.有关内环
境及其稳态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渗入淋巴C.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都会减慢D.淋巴细胞既存在于血浆中,也存在于淋巴液中【答案】C【解析】渗透压的大小取
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从细胞外液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到细胞外液中,因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A正确;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
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渗入淋巴,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可见,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不一
定都会减慢,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其内环境中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而导致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D正确.7.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机体中细胞外液
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血浆浓度升高会引起其渗透压升高D.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答案】B【解析】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组织液增多,A正确;机体中细胞质基质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
主要场所,B错;血浆浓度升高会促使其渗透压升高,C对;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D正确。8.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B.c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C.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
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c【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B正确;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C错误;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组织液进入血浆,D错误。9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肝脏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其都属于内环境B.任何生物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D.口服药物进入胃就进入了内环境【答案】C
【解析】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是肝脏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人表皮细胞也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胃通过口腔和肛门与外界直接连通,因而胃内环境属
于外环境。10.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内大多数水位于细胞外B.a中水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内环境是由a、b、c共同组成的,被称为体液D.a中溶解的
物质(如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答案】B【解析】人体的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而细胞内液约占23,A错误;a为血浆,其中水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正确;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是由a(血浆)、b(淋巴)和c(组织液)组成
的,但也只是体液的一部分,C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而a为血浆,D错误。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B.手脚磨出的“水泡”中主要是组织液C.血浆中的水主要来自消化道、组
织液和淋巴D.激素可以从组织液中进入血浆【答案】A【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手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正确;血浆中水的来源是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正确;血
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激素可以从组织液中进入血浆,D正确。12.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D【解析】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A错误;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以维持机体的pH和能量需求的相对稳定,B错误;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的稳
态,C错误;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D正确。13.为了延缓乳酸产生,许多运动员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的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B.运动后组
织液的含量会有所减少C.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无明显变化,体现出无机盐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的功能D.血浆渗透压会由于血糖的消耗而降低【答案】A14.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摄入弱碱水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上
升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答案】B【解析】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葡萄糖属于血液运送的营养物质之一,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其次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A项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人体摄入弱碱水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上升,B项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
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项正确。15.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A.某人由于肾小球炎症会引起图中⑤部分的液体增多B.若②的通透性增强会引起组织水肿C
.图示中的①④⑤是生物代谢的主要场所D.①中的液体成分来源于④流向⑤【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淋巴,②表示毛细淋巴管,③表示毛细血管,④表示血浆,⑤表示组织液,⑥表示细胞内液。肾小球炎症会导致蛋白质的流失,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向组织液中渗透,造成组织水
肿;图中③是毛细血管壁,其通透性增强,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生物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应为⑥;图中①是淋巴,其成分来源于⑤组织液,流向④血浆。16.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
和血液D.血浆【答案】D【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17.内环境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D.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答案】B【解
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非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1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C.组织液可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A【解析】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仅仅血浆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A错误;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一般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的去路有两条,一条是渗回血浆,另一条是渗入淋巴,C正确;血浆与组织液相比,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D正确。19.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的血浆pH<7,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有HCO3-和HPO42-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
统等共同完成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蛋白质【答案】A【解析】组织细胞可以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人体血浆的pH接近中性;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
赖于Na+和Cl-。20.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碳酸氢盐的形成C.麦芽糖的水解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B【解析】A、D发生的场所为细胞内;C发生的场所为消化道内;只有B项符合题意。21.组织液
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
受阻【答案】C【解析】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则组织液向血浆渗入量增多,组织液减少。22.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
细胞【答案】A【解析】血浆中的氨基酸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由毛细血管经主动运输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经主动运输进入肌肉细胞。2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肝脏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其都属于内环境B.任何生物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C.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D.口服药物进入胃就进入了内环境【答案】C【解析】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是肝脏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
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使是人表皮细胞,也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胃通过口腔和肛门与外界直接连通,因而胃内环境属于外环境。24.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
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几种体液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25.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
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26.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组织液和组织液B.若人长期营养不良,⑤中蛋白质含量降
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⑤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多,所以⑤的渗透压高于②和④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⑤的pH会明显下降【答案】B【解析】图中①表示血管壁细胞,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③表示组织细胞,其内环境为组织液,A错误;若人长期营养不良
,⑤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则水分进入②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因此其在成分上比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多,但是血浆渗透压、组织液的渗透压以及淋巴的渗透
压基本相等,C错误;高原地区缺氧,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乳酸增多,导致血浆的pH有所下降,但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因此血浆的pH不会明显降低,D错误。27.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只能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而不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渗透压下降C.Ⅲ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D.Ⅰ是产热的主要器官,Ⅳ是散热的主要器官【答案】C【解析】Ⅰ
为肺,Ⅱ是小肠,Ⅲ为肾脏,Ⅳ是皮肤,①表示消化吸收,②为重吸收。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当血糖浓度下降时,由肝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可从肝细胞中出来进入血液,即葡萄糖也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A错误;内环
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将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②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Ⅲ器官为肾脏,Ⅲ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细胞代谢终产物不能及时排
出,进而造成内环境稳态被破坏,C正确;呼吸系统具有完成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其主要器官是Ⅰ所示的肺,而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Ⅳ是皮肤,是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之一,D错误。28.下表
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ol/L)Na+K+Ca+Mg+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2.51.5103.36.016.0③14741.251.0114.07.51.0
④101402.510.3525-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
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
,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③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②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
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29.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③组织液中的物质含量稳定不变④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
浆和组织液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①错误;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
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②正确;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③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④正确。3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
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的原因是
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答案】B【解析】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
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BC、初进高原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无氧呼吸。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氧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液中的乳酸可与缓
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B正确;C错误;D、在bc段,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D错误。第二卷(主观题)二、填空题(共40分,每空2分)31.(10分,每空2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答案】(1)甲(2)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
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3)乙(4)CO2【解析】(1)由题图可知,乙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都比甲低,因此甲、乙两种植物在光照强度较低时乙更具有生长优势。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对光能的利用率较
高的植物是甲。(2)根据曲线图可知,甲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较高,对光照的需求大。当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3)乙种植物的光补偿点较低,所以更适合在光照较弱的林下种植。(4)夏日晴
天中午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因此进入叶肉细胞的CO2不足,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32.(18分,每空2分)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标出图中数字代表的体液:①__________
__,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_;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2)③和④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的含量,对④的渗透压影响最大的2种离子是____________,用箭头表
示②③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____③。(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请用细胞名称、体液名称和箭头表示胰岛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内液淋巴血浆①(细胞内液)(2)蛋白
质Na+、Cl-②←③(3)淋巴和组织液(②③)胰岛B细胞→血浆→组织液→体细胞【解析】分析图示,表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代表细胞内液,②代表淋巴,③代表组织液,④代表血浆。(1)图中①代表细胞内液
,②代表淋巴,④代表血浆;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①(细胞内液)。(2)③组织液和④血浆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组织液中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称为淋巴液,淋巴
再经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中,因此②淋巴和③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淋巴←③组织液。(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淋巴和③组织液。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胰岛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胰岛B细胞→血浆→组织液→体细胞。33.(12分,每空2分)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中⑥__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2)图中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
处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3)人体[⑤]红细胞中运输的O2最终被[⑦]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__________层膜结构。(4)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④
内存在着__________物质。【答案】(1)组织液(2)无机盐蛋白质血浆和组织液(3)6(4)酸碱缓冲【解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淋巴,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红细胞,⑥组织液,⑦是细胞内
液。(1)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使⑥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组织水肿。(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④是血浆,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是毛细血管壁,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3)红细胞内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
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膜。(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pH明显下降,因细胞外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食用酸性物质后,可与缓冲物质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从而使PH值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