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5)页,1.444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37d60de9e3e8ca3d4d454f02dac0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6分)1.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B.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C.私
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2.以下是《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和农耕与畜牧的起源》示意图,关于农业和畜牧业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②畜牧业的产生促进了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③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④农牧业
的发展为人类迈入文明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有能力像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而且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的牲畜,特别是用于运输和耕种的马和骡,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
开发。”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A.导致新旧大陆间经济互补而和谐发展B.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面貌C.使美洲人口迁移造成旧大陆人口激增D.并未给美洲造成致命打击和巨大破坏4.清朝嘉庆年间,番椒(辣椒)传入四川,在烹调中与当地特产的花椒有机结合,形成麻辣兼备的格局,从而促进了川菜的
最终成熟定型。这表明清代中期的四川A.经济文化呈现兼容性特征B.长途贩运贸易蓬勃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被彻底废弃D.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5.16世纪以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
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这A.改变了原有的东西方饮食习惯B.有利于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C.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6.《管子•治国》中写道∶“夫
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接在后面的文句最可能是A.“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B.“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C.“所来少不觉其少无卖不尽之货又买不尽此地之货为海内
第一”D.“使人人各遂其私求,人人之私利既获,而通国之功利寓焉”7.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
的63.5%。这表明A.铁农具制造技术趋向成熟B.铁农具已经被普遍使用C.铁农具生产占有重要地位D.铁犁技术得到普遍推广8.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载,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意为汝窑瓷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迹。有人据此推断明代制瓷业开始使用支钉。这一推断A.依据正确
,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9.如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
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10.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
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英国的这些变化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B.使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C.奠定了英
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D.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11.19世纪的英国为中下层阶级提供呼吸场所逐渐成为社会改革家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城市蔓延或“房屋进军”的威逼下,凝聚保护力量的环境组织应时而生。此后,在其领导下开启了大规模的“城市之肺”保护与建设活动。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城市污染严
重B.议会改革成效显著C.阶级矛盾尖锐D.市民意识迅速兴起12.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
反映了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B.世界各国跨入知识经济时期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213.“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
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
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14.在地摊经济火爆的宋朝,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后来,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
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说明宋朝A.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巧立名目增加税收以充实国库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管理改革15.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
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变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D.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16
..图1和图2分别是汉代和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对比图1和图2,据此分析唐代图1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2唐代海上丝绸之路A.朝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B.抑商政策有所放松C.航海技术取得明显进步D.对外交流范围扩大17..1531年,最早的一家
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D.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18.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
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实现了西方国家的对华资
本输出19.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
;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
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基础20.美国《福布斯》认为“一带一路”打造了一个连接中欧的升级版运输线路和新贸易枢纽网络,一个加强版覆盖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体系;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有疑虑,但同时也不愿错过这趟车
。材料表明“一带一路”A.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B.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C.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1..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显示: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59%,
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仅占有8%的财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生产结构出现严重失衡B.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滑C.生产和消费间矛盾激化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22.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俗称“人造太阳,
如果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几乎用之不竭的能源。2020年8月31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圆满完成了ITER托卡马克装置杜瓦下部筒体吊装工作,拉开了“人造太阳”核心设备安装的序幕。这表明A.新冷战格局下中西科技竞争激烈B.世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得到缓解C.国际合作
推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D.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高科技领域23.如图是1921﹣1923年苏俄租让企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的企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信息说明A.外资企业控制了苏俄经济B.苏俄工业经济的发展迅速C.苏俄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D.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转变24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②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③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④大力发展市场经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5.下
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1981年到2009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的情况(注:表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112.95亿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由此可判断该组织3A.致力于消灭国际性贫困B.促进了国际汇率的稳定C.消除了成员国贸易壁垒D.是南南合作的重要成果2
6.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
提款权。这反映出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27.云梦秦简《金布律》记载:“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计量容器),以丞、令印印……钱善不善,
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这主要反映了秦朝的半两钱A.铸造精细、样式精美B.由各级政府来维护流通信誉C.由各地政府掌握钱币铸造权D.流通广泛、币制统一28.下表是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若干重大
举措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选项举措内容解读①租庸调制庸指的是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以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并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②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以土地财产为主逐步向以人丁为主转变③一条鞭法赋役合一、一概折银,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摊丁
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反映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9.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清王朝覆灭,中国全境的通商口岸从1894年的36处,迅速增加到84处。与此同时,在
西南边境增设边关14处,在东北地区设立14处海关,另设多处租借地海关,建立了一整套特殊的关税制度。这说明A.列强对华侵略由沿海扩展到内陆B.中国海关半殖民地性质大大加深C.海关设立与通商口岸的增加同步D.列强争夺海关控制权的斗争激烈30.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
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C.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D.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31.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
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B.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C.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
方国家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这一历程表明A.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C.政府对经
济的干预加强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33.17世纪初,西方老人面临“岁月使我们体弱多病,孤独无助。虽有儿女,却视我们为累赘”的困境,但“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主要的英语种国家中,子女在多数情况下承认对老人提供帮助和互利的责
任。”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原有家庭观念的瓦解B.伦理教化的作用凸显C.国家政策调节的影响D.经济滞胀带来的威胁二.材料分析题34.(15分)(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
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
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
,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材料三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节选)时间事件目的1947年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
领导地位41951年实行共同安全法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具1954年国会通过第480号公法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1974年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以削减粮食
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1980年卡特总统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据魏崇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中共解决粮食问题的
特点。(5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6分)3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四幅图中,任选一图,说出其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6分)36.(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
后,伴随中西交流的大规模展开,钟表开始作为生活用品在市面流通。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钟表对学生作息做出精确规定,此后,各大学堂相继仿效。1876年正式通车的吴淞铁路,诞生了首个列车时刻表。1880年代后,钟点时间已被上海、广州、南京等城
市的近代企业普遍使用。同时,上海等地的政府机关开始对上下班实行精确的时间规定。到1890年代,钟表在城市的洋行、娱乐房、茶馆等商业机构中,也已被广泛使用。20世纪初,座钟与手表作为时髦的象征已经进入普通中产家
庭与内地城市。——摘编自封磊《晚清都市钟点时间的社会化及其现代性》材料二1893年我在乡村私塾读书时,时钟是很难见到的。家塾里当然没有钟……时间是靠日晷来计算的。我的父亲因对西方机械技术感兴趣,1895年在书房置办一座时钟。每当整点报时时,却被当时家里的雇工及村民视为“
鬼在作怪”。在乡村,时钟实际上并不必要,因为在乡村里,时间算得再准也没有用处。早两三个钟头,迟两三个钟头又有什么关系。乡下人计时间是以天和月为单位的,并不以分或小时来计算。——摘编自蒋梦麟《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晚清时期钟表在中国推广使用的原因。(5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晚清中国人接受钟点时间观念,分别有何局限?据此指出晚清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8分)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
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