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五省新教材B卷)(全解全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616.043 KB
  • 2024-12-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五省新教材B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五省新教材B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五省新教材B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五省新教材B卷)(全解全析).docx,共(18)页,616.04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0892e55058a87e113ca2407285785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高三化学(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P

31S32Cl35.5Cr52Fe56Cu64Ag108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辽宁·沈阳二中高三期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B.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碘酸钾可用作营养强化剂D.二氧化氯泡腾片和酒精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二者消毒时均表现为强氧化性【答案】B【详解】A.碳纤维是碳的一种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正确;C.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还用于脑血管、心血管疾病,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D.二氧化氯泡腾片消毒时表现为强氧化性,酒精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错误;选B。2.(2022·宁夏·银川二中高三阶段练习)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L1mol/LAlCl3溶液中,Al3+的数目为1.0NAB.0.2mol苯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6NAC.电解熔融CuCl2,

阴极增重3.2g,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0.1NAD.标准状况下22.4LSO3的质量为80g【答案】C【详解】A.Al3+发生水解,1.0L1mol/LAlCl3溶液中,Al3+的数目小于1.0NA,A错误;B.苯中

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一类特殊的化学键,苯没有碳碳双键,B错误;C.电解熔融CuCl2,阴极增重3.2g,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0.1NA,C正确;D.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体,22.4LSO3不是1mol,D错误;故答案选C。3.(2022·辽宁朝阳·高二阶段练习)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或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实验室快速制氨气B.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稀硫酸C.除去H2S中少量的SO2D.CO2气体的收集A.AB.BC.CD.D【答案】A【详解】A.浓氨水滴入NaOH固体中,NaOH固体溶于

水放出热量,导致NH3·H2O分解产生NH3,因而可用于实验室中快速制氨气,A正确;B.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待测H2SO4溶液浓度时,要使用锥形瓶作反应容器,且滴定管不能伸入反应容器中,B错误;C.SO2、H2S都能够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因此不能使用酸性KMnO4溶液除杂,

应该使用饱和NaHS溶液除去杂质SO2气体,C错误;D.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使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CO2气体,即导气管应该是长进短出,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4.(2022·重庆一中高三阶段练习)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Y与Z同主族。W为第四周

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价层电子数为11,四种元素组成的某蓝色晶体基本结构单元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Y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小C.单质W和Z在加热条件下生

成化合物WZD.Y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Z的简单氢化物【答案】C【详解】根据W为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价层电子数为11,四种元素组成的某蓝色晶体基本结构单元,故W为Cu,X2Y间可形成氢键,结合X2Y结构式X-Y-

X,故X为H,Y为O;Z周围有6个共价键,故Z为S。四种元素分别为H、O、S、Cu。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S电子层为3,O为2,H为1,故原子半径S>O>H,选项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ⅡA与ⅤA族反常,第一电离能ⅡA大于ⅢA,ⅤA大于ⅥA,O相邻元素为N、F,而O位

于ⅥA族,故它的第一电离能既比ⅤA族的N小也比ⅦA族的F小,选项B正确;C.Cu与S反应生成的是2CuS,选项C不正确;D.非金属性O>S,Y的简单氢化物H2O的热稳定性强于Z的简单氢化物H2S,选项D正确;答案选C。5.

(2022·湖南·雅礼中学高三阶段练习)NiO晶体与NaCl具有相同晶胞结构。在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如图所示),可以认为2O−作密置单层排列,2Ni+填充其中。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O−半径为r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四周期第VIII族B.NiO晶体中2Ni+、2O−的配位数均为6C.该“单分子层”面积密度为2122A7.510gcm4sin60rN−D.NiO晶胞中与2Ni+最近的2Ni+有8个【答案】D【详解】A.Ni是2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2262

6821s2s2p3s3p3d4s,可知其处于第四周期第Ⅷ族,故A正确;B.NaCl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NiO晶体与NaCl具有相同晶胞结构,则NiO晶体中2Ni+、2O−的配位数均为6,故B正确;C.平面NiO基本结构单元为,每个结构单元含1个“NiO”,质量为()1AA5916g/m

ol75gNNmol−+=,2O−的半径为rpm,则结构单元的面积为10102r10cm2r10cmsin60−,则该“单分子层”面积密度为21-2-2A10-102A75gN7.510gcm=gcm2r10cm2r10cmsin604

rNsin60,故C正确;D.NiO晶体与NaCl具有相同晶胞结构:,NiO晶胞中2Ni+最近的2Ni+有12个,故D错误;故答案选D。6.(2022·辽宁·沈阳二中高三期中)通过电解废旧锂电池中的LiMn2O4可获得难溶性的Li2CO3和MnO2,电解示意图如图(其中滤布

的作用是阻挡固体颗粒,但离子可以自由通过。电解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极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A的电极反应:2LiMn2O4+6e-+16H+=2Li++4Mn2++8H2OC.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中Mn2+浓度保持不变D.电解结束

,可通过调节pH除去Mn2+,再加入Na2CO3溶液以获得Li2CO3【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电极A为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酸性条件下,LiMn2O4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LiMn2O4+6e-+16

H+=2Li++4Mn2++8H2O,电极B为阳极,水分子作用下,锰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Mn2+-2e-=MnO2+4H+,则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2422电解2LiMnO+4

H=2Li+Mn+3MnO+2HO。【详解】A.由分析可知,电极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B.由分析可知,电极A的电极反应:2LiMn2O4+6e-+16H+=2Li++4Mn2++8H2O,B正确;C

.由分析可知,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2422电解2LiMnO+4H=2Li+Mn+3MnO+2HO,反应生成了锰离子,溶液中锰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D.由分析可知,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2422电解2LiMnO+4H=2Li+Mn+3MnO+2HO,电解结束后,

可通过调节溶液pH将锰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然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从而获得碳酸锂,D正确;故选C。7.(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已知224HCO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将10.1molL−的NaOH溶液滴

入20mL10.1molL−的24NaHCO溶液中,溶液中24HCO−(或224CO−)的分布系数、NaOH溶液体积V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24-24-2-2242424cHCOδHCO=cHCO+cHCO+cCO]。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曲线b表示的是224CO−的分布系数变化曲线B.n点对应的溶液中,()()()2--2422424cCO>3cHCO+cHCOC.224NaCO的水解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910−D.在n、p、q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p点【答

案】B【分析】A常温下将1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0mL10.1molL−的24NaHCO溶液中,242242NaHCONaOHNaCOHO++=可知,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2-24CO的浓度上升,-24HCO浓度下降,据此分析。【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则曲线a代表-24HC

O,曲线b代表2-24CO,剩余曲线为滴定曲线.A错误;B.n点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溶质为等浓度的24NaHCO和224NaCO,可得电荷守恒:++-2--2424c(Na)+c(H)=c(HCO)+2c(CO)+c(

OH);物料守恒:+2--24242242c(Na)3c(CO)c(HCO)c(HCO)=++两式相减,抵消钠离子,得:+-2--22424242c(H)+3c(HCO)+c(HCO)=c(CO)+c(OH)溶液显酸性,+c(H)>-c(OH),则()

()()2--2422424cCO>3cHCO+cHCO,B正确;C.根据m点-24HCO与2-24CO分布系数相等,即2-24CO的浓度等于-24HCO浓度,pH=4.2,可知:Ka(-24HCO)

2-++4.224-24(CO)(H)(H)110(HCO)cccc−===,-14-9.8hwa-4.2110k=k/k==110110,C错误;D.滴定过程可知,n点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溶质为等浓度的24NaHCO和224NaCO

,p点,pH=7,溶质为224NaCO和少量的24NaHCO,q点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溶质为224NaCO,224NaCO越多,水解程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故可知水电离程度最大的为q点,D错误;故本题选B。二、填空题(共0分

)8.(2022·江西省丰城中学高一期中)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请结合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溶液中有Mg2+、Fe2+、Al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过滤,将滤渣投入足量的盐酸中,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_______。A.Mg2+B.Fe2+C.A13+D.Cu2+(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剂。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废金属屑(主要成分为Fe和Cu,含有少量Fe2O3)制取高铁酸钠并回收

金属Cu,其工艺流程如下:①试剂a为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滤渣II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②在过滤操作中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③检验滤液I中是否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④制备24NaFeO的反应原理

是:4222422422FeSO+6NaO2NaFeO+2NaO+27NaS0CO0+O。当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约为239.0310时,则生成Na2Fe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3)纳米铁粉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3NO。酸性条件下,纳米铁粉与

废水中-3NO反应生成Fe3+与+4NH,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答案】(1)BC(2)H2SO4Cu引流KSCN溶液0.3(3)-+3++3428Fe+3NO+30H=8Fe+3NH+9HO【分析】某溶液中加入Na2O2时,因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且与水反应生成强碱,

因此对Fe2+、Al3+影响很大。工艺流程中,一系列操作后得到了FeSO4固体,则试剂a为稀硫酸,试剂a少量时,主要与少量Fe2O3反应,生成的Fe3+再与Fe反应,滤液Ⅰ为FeSO4溶液;试剂a足量时主要与Fe反应,滤液Ⅱ为FeSO4溶液,滤渣Ⅱ为Cu。【详解】(1)Na2O2具有强氧化性

,能把Fe2+氧化成Fe3+,足量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能使Mg2+、Fe3+、Cu2+生成沉淀,使Al3+生成2AlO−,过滤后,滤渣成分为Mg(OH)2、Fe(OH)3、Cu(O

H)2,滤渣溶于足量盐酸中,生成MgCl2、FeCl3、CuCl2。与原溶液相比,大量减小的离子是Fe2+、Al3+,故选BC。(2)分析中已知试剂a为H2SO4,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u。溶液从烧杯倒出时容易与烧杯外

壁产生“附壁效应”,使部分溶液沿烧杯外壁流到杯底而不能流到漏斗里。所以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Fe3+与SCN-发生反应生成血红色络合物,因此用KSCN溶液检验Fe3+。分析化合价变化知:Fe由+2价升高到+6价,Na2O2中一部分O由-1价升高到0价,另一部分O由-1价降低

到-2价,以O化合价降低方面计算更简便。根据化学方程式知每生成2molNa2FeO4,就有10molO从-1价降低到-2价,转移的电子数约为2312410mol16.0210mol6.0210−=,当转移电子总数约为239.0310时,设生成Na2Fe

O4物质的量为n,列比例式得24232mol6.0210=n9.0310,n=0.3mol。(3)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以得出酸性条件下,纳米铁与3NO−反应生成Fe3+与+4NH的离子方程式为:+3++34230H+8Fe+3NO=8Fe+3NH+9H

O−。9.(2022·安徽淮南·二模)化合物W是合成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罗美昔布的一种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i)(ii)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B中具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2)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3)D→E和F→G的作用

是_______。(4)写出由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写出I的结构简式_______。(6)X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物有_______种。i)只含两种官能团且不含甲基;ii)含-CH2Br结构,不含C=C=C和环状结构。(7)设计由甲苯和制备的合成路线_

______试剂任选)。【答案】(1)氟苯或1-氟苯氟原子,硝基(2)取代反应(3)防止副产物生成,影响反应产率(4)⎯⎯⎯⎯⎯⎯→一定条件+HBr(5)(6)7(7)【分析】根据A的分子式及D的结构简式知,A为,A发生

取代反应生成B,B为,根据C的分子式知,B中硝基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中氨基,则C为,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D中氢原子被取代生成E,E中酰胺基水解生成F,F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为,G和X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根据H的结构简式及X的分子式知,X

为,H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I为,I发生取代反应生成W;(7)由甲苯和制备,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甲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1)A为,A的化学名称是氟苯,B为,B中具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碳氟

键、硝基;故答案为:氟苯;碳氟键、硝基。(2)C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生成D,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3)D→E和F→G的作用是防止副产物生成,影响反应产率;故答案为:防止副产物生成,影响反应产率。(4)G为

,G和X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由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一定条件+HBr故答案为:⎯⎯⎯⎯⎯⎯→一定条件+HBr(5)I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6)X为,X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i)只含两种官能团且不含甲基;ii)含-CH2Br结构,不含C=C=C和环状结构,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

为:HC≡C-C≡CCH2CH2CH2Br、HC≡C-CH2-C≡CCH2CH2Br、HC≡CCH2CH2C≡CCH2Br、HC≡CCH(CH2Br)CH2C≡CH、CH2=CHCH=CHCH=CHCH2Br、CH2=CHCH=CHC(CH2Br)

=CH2、CH2=CHCH=C(CH2Br)CH=CH2,所以符合条件的有7种,故答案为:7;(7)由甲苯和制备,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甲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10.(2022·

陕西·长安一中高二期中)能量、速率与限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I.某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A、B、C(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能说明此时反应已达到了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标号)。a

.A、B、C三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b.气体A的消耗速率等于气体C的生成速率;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总压强不变;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f.()()2ABvv=正逆;g.c(A):c(B):c(C)=2:1:2II.某温度下,向2.0L的恒容密闭

容器中充入2.0mol2N和2.0mol2H,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表所示:t/s050150250350n(3NH)/mol00.240.360.400.40(3)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2vN=____

_____,平衡时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_________倍。(4)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1kJmol−,已知NN键的键能为946kJ/mol,H-H

键的键能为436kJ/mol,N-H键的键能为391kJ/mol。则生成1mol3NH的过程中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kJ。(5)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填标号)。a.升高温度b.增大容器体积c.恒容时充入Hed.加入合适催化剂【答案】(1)2A+B2C(2)ade(3)3111.210molLs−−−0.9(4)放出46(5)ad【分析】根据曲线图物质变化量可以确定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大基本依据:正逆速

率相等、相关物质浓度保持不变,其他相关说法只要符合基本依据,就可以用于判断平衡状态,恒容容器中,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求出容器内气体前后的总物质的量,就可以知道压强的变化。【详解】(1)反应到2min时,达平衡状态,

物质A减少了2mol,物质B减少了1mol,为反应物,物质C增多了2mol,为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变化比例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2)a.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即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表明

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B、C均为气体,浓度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a能说明;b.气体A消耗速率与气体C生成速率均为正反应速率,没有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不能说明;c.恒容容器中,A

、B、C均为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全过程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即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无法确认何时达到平衡状态,c不能说明;d.该反应反应后气体减小,恒容条件下,压强与气体总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压强不变时,表明混合气体的组成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能说明;e.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M=n总总,反应过程遵循质量守恒,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未达平衡时该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会改变,M会改变,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M也保持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不变时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e能说明;f.达到平衡状态时,物质A、B表示的速率有以下关系:(B)(A)21vv=逆正或(A)(B)21vv=逆正,f不能说明;g.A、B、C浓度比为2:1:2时,不一定达到正逆速率相等或不能说明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则g不

能说明;故选ade。(3)反应方程式为:2233H+N2NH,到50s时,NH3浓度为1mo012l.L−,0~50s内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130.12molL(NH)=0.0024molLs50sv−

−−=,故112(N)0.0012molLsv−−=,数据显示,反应到250s时达到平衡状态,列三段式得:2233HN2NH/mol2.02.00/mol0.600.200.40/mol1.401.800.40+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恒容时,容器内压强与

气体总物质的量成正比,故平衡时容内压强是反应前的1.40+1.80+0.40=0.92.0+2.0倍。(4)每生成1molNH3时,断开1.5molH-H键和0.5molNN键,生成3molN-H键,断开旧化学键吸收总能量为111.5mol436kJmo

l+0.5mol946kJmol=1127kJ−−,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13mol391kJmol=1173kJ−,故反应放出46kJ能量。(5)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a可用;b.增大容器体积,各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不可用;c.恒

容时充入He,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没有影响,反应速率不变化,c不可用;d.加入合适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d可用;故选ad。11.(2022·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三期中)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

与硝酸反应通常不能生成H2,用3mol/LHNO3与过量铁粉反应,HNO3的还原产物主要是NO,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有同学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文献有记载:HNO3与铁反应能产生H2。于是其小组进行了金属铁与硝酸反应能否产生H2及其有利条件的探究。

实验I:20℃,将过量铁粉溶于0.5mol·L-1HNO3中,立即有无色气体生成,充分反应后,溶液几乎无色。(2)检验气体:方法如图所示。确认气体是H2,不含NO。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3)检验溶液:取上层清液,等

分两份①向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含有Fe2+。②向另一份加入NaOH溶液,产生灰绿色沉淀;加热至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综合①、

②,说明实验I中发生的反应有Fe+2H+=Fe2++H2↑,另外还有____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对H2产生的原因提出假设:在稀的酸性溶液中,HNO3中H+的氧化性大于NO3−,验证如下:(4)实验II:将铜粉溶于0.5mol/LHNO3中。经检测,发现没有__

_________生成,初步证实假设不成立。(5)再次查阅文献发现:在酸性介质中,尽管电极电势数据显示NO3−离子是个颇强的氧化剂,然而动力学原因导致它在稀酸中的反应一般都很慢。于是小组改变条件重复实验I,向2mL0.5mol·L-1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结果如下:实验序号ⅢⅣⅤ温度20℃40

℃60℃生成H2体积6.0mL3.4mL2.6mL经检验,实验III、IV、V中,NO3−的还原产物与实验I相同。从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温度升高H2体积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6)综上所述,有利于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条件是

___________。【答案】(1)3Fe+8H++2NO3−=3Fe2++2NO↑+4H2O(2)气体遇空气未见红棕色,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3)产生蓝色沉淀4Fe+NO3−+10H+=4Fe2++NH4++3H2O(4)H2(5)温度升高,H+、NO3−被还原的

速率均增大,NO3−被还原的速率增大的更多;H+同时被消耗,H+得电子机会减少,导致产生的H2体积减少(6)较低温度、低浓度硝酸【分析】已知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H2,根据图示所做实验,产生的气体为无色,点燃时,有尖锐的爆鸣声,容器壁出现无色液滴,其

气体为氢气,铁粉过量,则铁变为亚铁离子;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铁粉与硝酸还能反应生成铵根离子。【详解】(1)稀HNO3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还原产物主要是NO,离子方程式:3Fe+8H++2-3NO=3

Fe2++2NO↑+4H2O。(2)NO遇氧气生成二氧化氮变红棕色,而氢肥皂泡中氢气可燃烧,不纯的话有爆鸣声,所以确认气体是H2,不含NO的实验证据是气体遇空气未见红棕色,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3)①如产物

有亚铁离子,滴加K3[Fe(CN)6]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②加入NaOH溶液,加热至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检验,试纸变蓝,说明产物有+4NH,则另外发生的反应为:4Fe+-3NO+10H+=4Fe2+++4NH+3H2O。(4)同样是0.5mol/LHNO3,Fe反应能产生H2,铜粉能反应但不产生氢气,则无法证明0.5mol/LHNO3中H+的氧化性大于-3NO。(

5)H+、-3NO都有氧化性,可被还原,温度升高,H+、-3NO被还原的速率均增大,-3NO被还原的速率增大的更多,导致H2体积减少。(6)较低温度和低浓度的硝酸有利于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氢气。【点睛】本题考查性质检验

实验,解答这类题时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知道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有关产物,最后得出结论,难度中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