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3.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基础练习)(原卷版).docx,共(5)页,2.906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fe9f7f31e8c766dacc8ac6a4291b8a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基础练习)班级姓名一、选择题“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征。读“我国沿32°N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1-2小题。1.我国沿32°N线地势特征是()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南高北低D.北
高南低2.图中甲处的地形特征是()A.地势险峻B.地表崎岖C.沟壑纵横D.地势低平读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此图反映我国的地形特征是()A.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平原面积最少,仅占陆地面积的12%C.我国是一个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的国家D.地形复杂多样,山
区面积广大4.根据这种地形特点,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正确做法是()A.在高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B.积极开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C.在山地地区修梯田发展耕作业D.在平原地区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冰墩墩”
是第24届冬奥会的吉祥物,其形象憨厚可爱,深受大家的喜欢。读图,完成下面5-6小题。5.冰墩墩的家乡在我国的()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6.冰墩墩的家乡素有“天府之国”美称,是因为该地(
)A.物产丰富B.人口众多C.畜牧产品丰富D.旅游资源丰富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图为我国四条重要山脉及两侧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图中山脉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①是大兴安岭B.②是天山山脉C.巫山是东北-西南走向D.祁连山脉是东西走向8.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
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黄土高原B.乙为塔里木盆地C.丙为东南丘陵D.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这种寓学于游的综合实践活动对于中学生增长知识,煅炼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以下四条研学路线图完成下列9-11小题。9.四条研学旅行地理线
路中,跨越我国三级阶梯的是()A.路线①B.路线②C.路线③D.路线④10.当沿路线①走到甲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观是()A.大漠孤烟直B.水村山寨酒旗风C.林深不知处D.风吹草低见牛羊11.当沿线路②经过乙
山脉时,发现其两侧差异有()①农耕区和畜牧区②香蕉和柑橘③陆运和水运④屋顶坡度大和坡度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下图示意我国三级阶梯和地形类型构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势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地形复杂多样,以丘陵、盆地为主C.第二级阶
梯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平原D.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13.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A.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B.山区面积广大,自然资源贫乏C.地势高低起伏大,增加气候复杂多样性D.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我国山河壮美,地形复杂。读我国
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14-15题。14.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区分别是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大陆架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海大陆架C.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
平原、渤海大陆架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大陆架15.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南高北低B.山区面积较小C.地势西高东低D.地形以平原为主二、解答题16.读中国地形图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
____。(2)我国地势特征带来的影响是:对气候的影响:________。对水能的影响:________。(3)第二阶梯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字母D代表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____高原
;字母C代表我国四大盆地中气候最湿润的________盆地。字母F代表的是________盆地。(4)字母A、B所示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中,山脉A大致的走向是________;山脉B的名称是________。17.读“中国地势三
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呈阶梯状分布。受其影响,有利于来自____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地,为广大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2)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山脉一祁连山脉一—____山脉(3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地形区的名称:A____山脉,B____盆地;C____平原。(4)图中大兴安岭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5)分布在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A.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D.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