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云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pdf,共(7)页,710.2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db3c0be031d4d17d41f9705fdb090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化学试卷第1页,共6页怀仁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Mg—24Fe—56O—16Na—23Cl—35.5S—32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
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科学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84”消毒液可以杀死新冠病毒,其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B.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C.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铁粉可以用作富脂
食品的抗氧化剂2.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②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③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④碱性氧化物都
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A.③④B.③C.①②D.①③④3.实验室用烧碱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图示对应操作正确的是()4.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氯气,溶液颜色呈如下变
化:关于Ⅰ、Ⅱ、Ⅲ步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的对应判断,正确的是()A.H+、HClO、Cl2B.H+、ClO-、Cl-C.H+、Cl-、ClO-D.HClO、H+、Cl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的HCl个数与等质量的Na在空气中久置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的
HCl相等B.Na2O2与Na2O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C.CO2中的少量HCl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D.7.8gNa2O2与足量的CO2的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是Na2O2,转移电子数为0.2NA6.下列溶液中C
l-浓度最大的是()A.100mL3mol·L-1MgCl2溶液B.1000mL4mol·L-1NaCl溶液C.300mL7mol·L-1NaClO溶液D.250mL1.5mol·L-1AlCl3溶液高一化学试卷第2页
,共6页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合反应实现的是()A.Fe→FeCl3B.FeCl3→FeCl2C.FeCl2→Fe(OH)2D.Fe→Fe3O48.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
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③化合物KCl的焰色
为紫色;K2CO3的焰色也为紫色④Na2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Al2O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是碱性氧化物A.①②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9.下列铁的化合物通过化合反应、置换
反应、复分解反应均能得到的是()A.Fe3O4B.Fe2(SO4)3C.FeCl2D.Fe(OH)310.一小块金属钠久置于空气中,最终得到的产物是()A.Na2OB.Na2O2C.NaOHD.Na2CO311.向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中滴加NaH
SO4溶液,其电导率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SO2-4BaSO4↓B.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OH-+H++SO2
-4BaSO4↓+H2OC.c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SO2-4D.b、d两点对应溶液中的离子总数目相等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混合气
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B.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电子数为NAC.18gNH+4所含的质子数目为10NAD.1molCl2与足量单质铁反应转移3NA个电子13.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焰色试验后为了除去铂
丝上的杂质将铂丝用盐酸洗净后,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B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C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D制备Fe(OH)3胶体将饱和F
eCl3溶液滴加到NaOH浓溶液中高一化学试卷第3页,共6页14.某无土栽培使用的营养液中含有KCl、K2SO4、NH4Cl三种溶质,实验测得部分离子的浓度如图甲所示。取200mL样品加水稀释,测得N
H+4的浓度(c)随溶液体积(V)的变化如图乙曲线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图甲中X离子是SO2-4B.图乙中c1=8.0C.营养液中NH4Cl与K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营养液中KCl的浓度是4m
ol·L-115.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离子反应实验结论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2Fe2++Cl22Fe3++2Cl-Fe2+具有还原性B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浅绿
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Fe2++ZnFe+Zn2+Zn具有氧化性C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Fe3++Fe2Fe2+铁单质具有还原性D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2Fe3++Cu2Fe2++Cu2+Fe
3+具有氧化性16.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然后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一定有Fe2+,一定没有Fe3+、Mg2+B.一定有Fe3
+,一定没有Fe2+、Mg2+C.一定有Fe3+,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D.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17.在坩埚中放一小块钠加热,钠很快熔成圆球,停止加热,立即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
水CuSO4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产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轻微爆鸣声,同时有红色固体生成,经检验该红色固体与稀硫酸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受热易熔成圆球说明其熔点低B.钠与CuSO4粉末反应时放出大量热C.将无
水CuSO4粉末改为CuSO4溶液,反应现象相同D.一定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生成Cu18.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再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后,混合溶液变成红色。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B
.氧化性:Fe3+>Cl2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D.Fe2+被氯水氧化成Fe3+高一化学试卷第4页,共6页1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2-4BaSO4↓+
H2OB.Ca(HCO3)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H2OC.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OH-+CO2CO2-3+H2O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
反应:H++OH-H2O20.“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
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B.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并生成大量白烟C.管右端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球颜色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D.实验过程中氯元素并不都是被还原2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水的摩尔质量是18g②0.5molH2
的体积为11.2L③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④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⑤0.5molH2SO4含有的原子数目为3.5NA⑥只有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
的分子数相同⑦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浓度大于20%⑧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1的硫酸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浓度小于2mol·L-1A.①③④⑤⑦⑧B.②⑤⑦⑧C
.⑤⑦⑧D.⑤⑦22.在一定条件下,铝与下列金属氧化物均能发生置换反应,则置换出1mol各金属,消耗Al最少的是()A.MnO2B.Cr2O3C.Fe3O4D.V2O523.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Oa段只发生中和反应B.a=0.2C.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24.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4mol·L-1的稀硫酸恰好使
混合物完全溶解,产生2.24LH2(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物中含铁单质的质量可能为5.6gB.原混合物中含铁单质的质量可能为8.96gC.原混合物中含铁单质的质量可能为11.2gD.原混合物中含铁单质的质量可能为22.4g高一化学试卷第
5页,共6页第Ⅱ卷(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12分)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
维平面图像。右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图中甲~己均含铁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K2FeO4常用作杀菌消毒剂,从铁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是因其具有性;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b.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c.属于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2)已知甲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HNO3→戊+己+NO↑+H2O(方程式未配平)。如何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产物戊的阳离子,具体实验操作是,戊的阳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和H2O2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戊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丙,放置一段
时间后丙转化为丁,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26.(14分)某“84”消毒液部分标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净含量:500mL密度:1.19g·cm-3主要成分:25%NaClO(NaClO的摩尔质量为74.5g·mol-1)(1)NaC
lO吸收潮湿空气中的CO2这一反应属于(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2)计算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某实验需用480mL2.0mol·L-1NaClO的消毒液,现用NaClO固体配制。①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的固
体质量为g。②在配制过程中,除需要量筒、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外还必需的仪器有、。(4)下列操作可能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字母)。A.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B.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C.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就
直接使用Ⅱ.将物质的量均为0.2mol的钠、镁、铝分别投入100mL1mol·L-1的盐酸中,三者产生的氢气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高一化学试卷第6页,共6页27.(10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熔点为-59℃,沸点为11℃,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甚至
爆炸。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氯气与NaClO2溶液反应来制取少量ClO2,装置如图所示:(1)甲装置中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丙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可能经两步完成,请将其补充完整: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HClO+HCl+2NaClO22ClO2↑
+2NaCl+H2O。(3)Cl-存在时会催化ClO2的生成,若无乙装置,则丙装置内产生ClO2的速率明显加快。乙装置中试剂瓶内的液体是。实验过程中常需通入适量的N2稀释ClO2,其目的是。(4)戊装置烧杯中NaOH溶液吸收ClO2后,生成了ClO-2、ClO-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8.(16分)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利用FeSO4制备还原铁粉的工业流程如下:实验室中可用右图装置实现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制得FeSO4,然后与NH4HCO3混合,模拟上述流程中的“转化”环节。(1)装置A的名称是,NH4HCO3盛放在装置中。(2)证明
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中不含Fe3+的方法是。(3)实验过程中,欲将生成的Fe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操作方法是,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在空气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脱去游离水,该过程中会有少量
FeCO3变为FeOOH。①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②发生该变化的可能原因是。(5)若焙烧时,除生成还原铁粉外,还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两种无色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一化学答案第1页,共1页怀仁一中2020-20
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答案一、1.C2.B3.B4.A5.A6.A7.C8.D9.C10.D11.C12.A13.D14.D15.A16.D17.C18.B19.C20.B21.C22.C23.D2
4.B二、25.(每空2分)(1)氧化b(2)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Fe2+(或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2Fe2++
H2O2+2H+2Fe3++2H2O(3)4Fe(OH)2+O2+2H2O4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26.(每空2分)Ⅰ.(1)非氧化还原反应(2)4.0(3)74.5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ACⅡ.2∶1∶127.(每空2分)(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l2+H2OHCl+HClO(3)饱和食盐水防止ClO2发生分解,甚至爆炸(4)2ClO2+2OH-ClO-2+ClO-3+H2O2
8.(每空2分)(1)分液漏斗C(2)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3+(3)(待D处的氢气纯净后)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3Fe2++2HCO-3FeCO3↓+H2O+CO2↑(4)①+3②FeC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5
)FeCO3+C焙烧Fe+C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