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647.160 K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共(8)页,647.16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c289ecdfbc5cb7f213a849b1512b8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

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每题3分,16题,共48分。)1.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订立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也就是不可将小儿子,尤其是小老婆生的儿子来代

替大老婆生的大儿子作为接班人),“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等家庭小事写人“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这本质上反映出()A.条约内容详细B.宗法制度得以延续C.原有制度影响深远D.分封制瓦解2.山西省发现一件铁权(今俗称秤砣),上著有铭文:“

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编,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可以印证的史实有()①秦统一六国②秦统一度量衡③确立皇帝制度④铁农具的使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②③④3.汉武帝时期,每年八月都要举行宗庙大祭,皇帝召集诸侯祭祀时,大祀日饮酌酒,诸侯献金助祭。凡诸侯所献贡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该规定()A.利于调节各郡国之间关系B.加强了朝廷的权威C.表达了对祖先神灵的敬畏D.收回了地方铸币权4.唐代三

省间的纠纷,贞观初年即已出现。为避免中书、门下二省的纠缠不休,皇帝就将二省合在一起议事,这就是政事堂。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该做法()A.逐渐缩小了尚书省职权B.强化了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便于皇帝全面控制朝政D

.为变革选官制度奠定基础5.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反映出辽朝的()A.民族歧视政策B.兵农合一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因俗

而治政策6.读下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A.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B.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C.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D.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7.密折制度始于康

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A.强化君主专制制度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遏制地方官僚腐败D.鼓励官员相互告密8.明朝中后期,政府不断颁布流民复业令,三令五申禁止隐瞒人口和田地,并在山西、河南、

山东、南直隶等处设置“抚民佐贰官”,专门抚辑流民,迫使逃户回归故乡。明朝政府此举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控制人口规模C.稳定赋役征派D.推行社会救济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主题是()A.新兴力量的崛起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C.国家出路的探索D.清政府权威的丧失10.他们

生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幼年受过私塾教育,少年时接受新式教育,念英文、学几何,课余看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梁启超的《新民丛报》,等到辛亥革命,他们剪辫子、闹学潮,《新青年》发行后,大家人手一册,“五四运动”一起,全国响应。这里的“他们”应该是()A.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B.主张变法的资产阶级C.

逐渐觉醒的无产阶级D.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既有背靠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割据混战,又同时维持着民主政体,且以“以工代战”的方式参与一战,收回部分权益;既有尊孔复古的逆流,又有民主共和观念的不断传播。这

说明此时期()A.体现了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军阀混战促使了社会变革C.现代化过程存在矛盾交织D.面临民族危机的艰难抉择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把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自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共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罢工高潮。1923年6月,

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的方针。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工农运动成为工作重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D.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13.“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抗战期间创作了大量救亡漫画,如图1。这类漫画()图1.《惟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1938年)A.瓦解了日军的战斗力量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D.凸显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14.1949年1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

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这一政治声明反映出()A.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B.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C.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趋势

D.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15.从1949年到1954年,我国城镇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8249万。据估算,1953-1954年度,国家需要掌握粮食700多亿斤,实际缺口约430亿斤。这一情况表明当时A.

土地改革势在必行B.加快工业化的迫切性C.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D.粮食自由流通势在必行16.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

是1992年中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B.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

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

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

了。——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材料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摒弃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

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在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

官本身并不占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资料。——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启示。(6分)1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具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苏

陶《嘉祐集》卷1《审势》材料二元朝行省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并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模式内。行省虽然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统摄的作用,但是在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行省实行

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群官中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行御史台与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构成了防范行省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

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政治制度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的表现。(4分)(3)综合以上材料

,谈谈你对地方治理的认识。(4分)19.【教化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私学除有与官学相同的教化形式外,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征,更多地表现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秦禁私学是教育史上的倒退,而汉朝官、私教育结合的方式

无疑是统治术上的智慧。史料中也常见私学的老师、勤学修身的士人、居住于乡间的旧吏、以及游侠、豪强、宗族长老等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乡民,这胜过形式意义上的教令和劝说,而且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民,势必固化为乡民内在的理念。在汉代,地方官吏的示范也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据《后汉书·李膺传》说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恩威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摘编自王育《秦汉乡里教化研究》材料二中国古代教化的客观有效性是十分明显的,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性格的生长

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发展的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化活动成为了固化社会发展的障碍,导致社会发展滞后。古代的教化只有教化主体的主导性而无教化对象的主体性,教化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或者干脆就

是怀着功利的目的,形成了对人的普遍压抑,不利于社会的革新、思想的进步,从整体上有碍于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另外,古代教化之下的人们普遍“重德性,轻知性”,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也不符合科学精神发展的要求。——摘编自王永祥《中国古代教化方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乡里教化的主要形式。(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教化的价值与局限性。(8分)20.【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环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西汉汉初,田

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

替,叫作“庸”。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

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泗阳实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答案一、选择题(3*16=48分

)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CDBACC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DCCCB二、非选择题答案(52分)17.【答案】(12分)(1)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家强盛统一、吏治清明;推动了文化普及和学校教育的发展;选拔了大量才智之

士有利于官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扩大了统治基础。(4分,答出三点即可)易导致朋党政治出现;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学术进步。(2分,答出一点即可)(2)特征:摆脱了对权势的依附;政治上保持中立;强调文官的技术资格;强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文官实行管

理资料所有权与行政权分离。(3分,答出三点即可)启示:人才选拔制度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大力发展教育,提升未来人才的素质;加强人才选拔过程中的监管;加大人才培养,实行分级管理。(3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亦可)18.【答案】(14分)(1)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地方割据;权力分工过细,影响行政效率;政治风气因循保守;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1点2分,3点6分)(2)地方人事权较小;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形成严密的地

方监察网络;实行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原则。(1点2分,3点4分)(3)地方治理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统一多民国家的发展;地方治理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在中央集权前提下,给予地方适当权力。(1点2分,2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9.【答案】(14分)(1

)学校教育;教化者言传身教;地方官吏颁发法令和条教。(6分,每点2分)(2)价值: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顺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4分,任答两点给4分)局限:教化对象缺乏主体性,压抑了人性;不利于思想解放,阻碍了社会进步;不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4分,任答两点给4分)20.【答案】(12分)示例:内容:初唐时期,受田农民需要服役,也可以缴纳捐或布代役;宋朝王

安石变法时期可以交纳免役钱;清朝摊丁入亩把代替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论题:中国古代赋役的变化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阐述:在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负担除了基本赋税之外还包括服役。在封建社会初期,政府严格控制农民,农民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并明确规定不允许代役。到了唐宋时

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改变了原来农民服役的严格规定,开始出现以物代役或以钱代役的规定,这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开始出现松弛。到了清朝时期,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把原来农民的徭役负担一律摊入到田亩之中,国家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松弛。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