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6)页,112.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befd7b2404a4ba612c3696f85a5f9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普兰店区第38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卷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题,计48分)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
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分封制B礼乐制C嫡长子继承制D中央集权制2.《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B开始了考试选官制度C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D直接有
效地控制地方3.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时,找到了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A使得皇权空
前强化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D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4.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的色彩,公民大会则具有平民政治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
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特点是:A共和主义B君民共主C中庸折中D三权分立5.1199年,英王约翰穷兵黩武,不顾原有封建习惯,大量开征各种税收捐助,最终迫使部分英国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联合市民阶层武装反抗。1215年初,主要来自北方各郡的贵族在斯坦福聚集,在市民的支持下,国王被迫
于1215年5月与25位男爵代表签订了《大宪章》。《大宪章》的签订:A主要是由于英王穷兵黩武和腐败统治B为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体现了贵族势力与国王势力的冲突D标志着英国贵族力量开始把控政权6.1787年美国拟定宪法草案期间,为了使大州与小州之间达成
共识,康涅狄格州代表罗杰·舍曼提出的一项折中方案获通过。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众议院中每个州的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的数目决定。参议院中每个州都有两个代表,由州议会选举。国会通过法令须两院以一致方式共同批准。这一规定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B联邦制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7
.孙中山曾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B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袁世凯是经过民主选举成为大总统的8.“
‘三三制’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三三制”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是:A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雏形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的民主性C体现了政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D推进了中国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9.外国有学者曾说“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并没有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在1919年那样,怀着热烈的救世主的革命憧憬去执掌政权……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该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A对世界事务不关心
B治国方略稳健务实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无意模仿苏联模式10.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
合理的是: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11.有人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
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C指导戊戌变法的实践经验D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12.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土地承包
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B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C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逐渐深化D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13.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而不是体现“亲亲”原则的皇族血缘纽带。这种转变: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削弱B说明皇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C意味着宗法
制影响的消除D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14.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并限制世家大族“与孤寒竞争”,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和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A推动了词曲文学发展B引领了科学研究
风气C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D提升了用人取士的信度15.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A对丞相具有监督和制衡
的作用B是中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C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实际上掌握着朝廷的行政大权16.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于1980年5月向国会提出缩减公务员人数的改革,并期望在4年内公务员人数能由70.5万人减少
到63万人。要实现这个目标,以下措施可行的是:A裁撤部分部门和压缩机构B无需太大变动,只需减少录用新公务员数量C辞退部分不称职的公务员D提请议会,修改公务员任用的法律17.罗斯福做美国总统时,内阁是一个不定型的团体,内阁成员既不能作为管理和策划者,也不能作为
政治领导者,因此罗斯福不可能完全把内阁当作一个团体顾问来使用的,内阁成员们也不可能提出总统需要的方案。现实的需要使总统转向了“新政”人。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新政”人的是:A新当选的国会议员B新晋的内阁阁员C新型的政府公职人员D总统新任命的司法人员18.1905
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材料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引发了学生运动的高涨B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C改变了旧式的价值观念D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19.袁世凯曾颁布了一整套文官法,将
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变动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文官法的颁布:A为复辟帝制做准备B规范了官员的等级秩序C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D有利于政治近代化20.就形式上来说
,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继承,而从意义上来说,当代选拔出来的公务员注重德才兼备,就这一点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公务员考试与科举制度有本质的不同B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创新C公务员考试完全等同于科举考试D考试是选拔
合格人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21.春秋后期郑国的子产和晋国的赵鞅把刑法铸在铜鼎上,让公众知晓。而孔子则明确反对“铸刑鼎”,认为“失其度矣”,但他却肯定了子产改革的巨大成就。这实质上反映了:A法律保护贵族的特权B子产强调依法治国C量刑定罪相当严苛D社会逐步转型的现实22.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
令》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A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的责任意识B保证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C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D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23.《大清律例》规定:子殴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
。父母殴子,不负法律责任;殴子致死,最重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这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法分贵贱,因人而异C注重伦理,忽视私权D等级尊卑,异罪同罚24.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
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A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B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C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D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25.有观点指出,在美国,假如总统犯了
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才可以剥夺他的自由和生命。该观点主要强调美国:A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B最高司法权由陪审团掌握C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D三权分
立体制已发展完善26.“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的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A个人自由解释《圣经》B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D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27.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D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完全形成28.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下列表述与“和谐”思想无关的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9.秦汉时
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帝国的行为表现在:A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B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C修
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D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30.中国古代有位皇帝在总结自己的民族政策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为此,该皇帝:①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的袭扰②将文成公主
远嫁吐蕃和亲③选拔少数民族将领担任要职④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1.“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在靠近
中原的地区,鲜卑毁镜习俗被废弃的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B战争频繁铜镜难得C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D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32.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
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的这一做法:A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B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C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D体现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第二卷非选择题(共3题,33题14分;34题20分;35题18分;计52分)3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秦汉时期,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
”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分)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2分)
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同样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4分)这一尝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4.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创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
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
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
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多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况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6分),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4分)(2)根据
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4分)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政治
、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
…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慧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治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五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请回答:(1)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2分)分别概况材料一二三四主张的核心(8分)(
2)上面哪种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受统治者推崇?(2分)为什么?(2分)(3)材料一中的“德治”与我们今天的“德治”有什么本质不同?(4分)普兰店区第38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10CDBABCBABC1
1——20DCBDABCBDB21——32DACACDBDBBCD33.(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2分)措施:设立中(内)外朝制度。(2分)(2)尝试: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任意两点4分)影响: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
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意两点4分)34.(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标准从血缘趋向才华;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6分)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等。(任
意两点4分)(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科举制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民国政治的发展;留学潮出现等。(任意三点6分)(3)意义: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等。(任意两点4分)35.(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2分)主张:材
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治国;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8分)(2)主张:材料四的主张(2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状态中,严刑重罚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2分)(3)不同:前者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维
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服务;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