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502.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doc,共(20)页,50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c13bf5a8550fd342dfc56271b0071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林州一中2019级高一2月调研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尺度。下列古代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A.说明古代农业的重大发展B.反映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C.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D.体现了汉代先进的生产技术【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生产工具。图左为播种工具耧车,中图为利用水利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图右是耕作工具曲辕犁。中图是利用水利鼓风冶铁工具,说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大发展,排除A;仅中图能体现人们利用自然

力,排除B;这三个工具都能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故选C。曲辕犁属于唐代耕作工具,D错误。2.《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

,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善于积累经验D.提倡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壤要对

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生产特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劳力;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土壤要

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个方面;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积累经验。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布谷屋檐唤早耕,农夫惊起多叹声。瓶储无粟准负耒,征税煎迫难逃生……且救眼前贪人手,半供县官半胥吏。耕场磷磷稻芒垂,共道年丰慰宿期。那知获罢未入

屋,已被商贾催纳速。”此唐诗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性B.落后性C.自足性D.脆弱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农民在赋税和高利贷的压迫下容易破产,这是小农经济脆弱性的表现,选项D正确;封闭性、落后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B;自足指的是小农生

产供自己生活以及日常消费,材料与这一特征无关,排除C。4.《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

制度变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可知土地私有化后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所以C正确;ABD材料没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土地私有5.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A.自然经济的产生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C.商品经济的活跃D.集体耕作方式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铁农具和牛耕代表着生产力的进步,其使得小农经济产生和发展,选项B正确;自然经济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

,选项A排除;铁犁牛耕是农业领域的进步,不能直接促进商业发展,排除C;铁农具和牛耕的产生使得生产力提升,集体耕作方式逐渐被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取代,排除D。6.《景德镇陶录》载:“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人陶氏所烧造。唐武

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这反映唐朝时期的景德镇A.以生产白瓷名闻天下B.制瓷业以私营为主C.瓷器生产的规模较大D.制瓷业已具备较高的技艺【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称为假玉器”可知,景德镇的制瓷业已经具备较高的技艺,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名闻天下

,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行业的性质为私营,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制瓷业的规模,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对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概况,抓住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即可作出解答。7.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据此判断,这

只漆杯产出于()A.家庭手工作坊B.民营手工工场C.官营手工工场D.田庄手工工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材料中的这只汉代漆杯,从“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可以推测出它的生产规模之大、程序监督之严格,只有官营大作坊才能做到,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故排除。8.下面是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葬出

土的青铜器精品文物。这些青铜器在当时A.来源于分散小作坊B.由官府垄断生产C.流向市场进行交易D.在民间得到使用【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青铜器主要是用作礼器,其生产由官府垄断,选项B正确;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并不存在小作坊,排除A;西周

青铜器用作礼器,不流向市场,供贵族使用,不在民间使用,排除C、D。9.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

业技术传承C.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D.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可知,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故C项正确;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既不是为了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也不是传承手工业技术,故A、B项错误;材料“不听私立学校”专指手工业技术学校,并不是针对所有的私立学校,故D项错误;【点睛】“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是关键信息。10.清顺治二年(1645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编入民籍,官府需工役则出银雇募。这一做法A.导致工匠收入减少B.使白银成为

普遍流通的货币C.促进了手工业发展D.导致官营手工业被民营超过【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清朝废除匠籍,官府出银雇募,说明工匠对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募关系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出银雇募”会

增加工匠收入,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必然联系。官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后叶就被民营手工业超过,排除D项。11.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占据技术人

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官营手工业”的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产品供皇室贵族使用,产品不投放市场,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不合史实,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12.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

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据从材料“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

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苏州失业人数较多,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故B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故C排除。点睛:材料“

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是解题的关键,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劳动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明末,民窑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民营手工业发展壮大B.民营和官

营手工业竞争激烈C.中国制瓷业领先世界D.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明代中叶以后,民窑数量超越官窑数量,说明当时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选项A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民营手工业明显超越了官营手工业,两者之间不存在激烈竞争,排

除B;材料未将中国的制瓷业和世界制瓷业对比,因此选项C排除;材料中未涉及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14.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

因①注重商品质量②制作精细③信誉极好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说明注重商品质量、制作精细;根据“有持万历年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

疑”,说明讲信誉、守信用。故答案为C项。“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在材料中不能反映,排除含有④的B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项。15.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

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海禁政策开始实行,清代在海禁政策的体现

为闭关锁国,故D项结论错误,符合题意;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生产模式,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运用水力鼓风冶铁,唐代制瓷业中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故ABC结论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6.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

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

的风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故A正确。借贷货款不是邸店的经营范围,故B错误。市舶使主要负责海外贸易,故C排除。“十三行”是清朝出现的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

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柜坊专营货

币的存放和借贷,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17.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它们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北京是经贸中心B.闭关政策的影响C.经济重心的南移D.区域商帮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A项是地域性会馆建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并非

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闭关政策主要是对外的封闭,与地域性会馆无关,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的南移早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地域性商人一一商帮盛行,会馆成为其在京的重要办事机构,故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地域性会馆”,

联系所学明清商帮的知识分析解答。18.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B.出现柜坊和飞钱C.政府推行开放的外贸政策D.出现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代商业发展突出体现是出现了商帮

,选项D正确;选项A的现象出现在春秋战国,排除;选项B是在唐代出现的,排除;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外贸发展,排除C。19.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

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漕运线路的变化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关,反映的是经济

政治格局的变迁,故选C项;漕运线路的变化不仅与经济重心南迁有关,也与政治中心变迁有关,A项不全面,排除;国家疆域的扩大不是漕运线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关中自然环境恶化是唐代以前影响漕运线路的原因,唐宋以后经济政治中心都迁移出关中,故排除D项。故选C。20.明清时期的临

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上”“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A.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B.实行严格的坊市制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出现雇佣劳动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货财萃上

”、“徽商占籍”说明临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市镇,故A项符合题意。宋代坊市制已经被打破,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雇佣劳动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越

了以往的历史年代,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表现在:城市继续繁荣和商业市镇兴起、区域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宁肯嫁与商人”的变化直接反应的是观念的变化,而观念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变化源于经济基础,所以A正确;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错误;C平等观念深入人心错误;D不是外部原因的结果。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影响22.某校历

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C.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清朝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汉朝的丝绸之路开辟后,密切了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故A的说法符合史实;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南移才完成,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选B;北宋时期出现的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C的说法是正确的;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外交流和贸易受到了严格限制,故D的说法也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

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目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

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23.有一位历史老师的板书设计了如下内容,据此判断,这位老师授课的主题是A.文字狱B.闭

关锁国C.重农抑商D.康熙收复台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是文化方面的措施,C是经济方面的措施,D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都不够全面,与题意不符。B符合题意,闭关锁国一方面可防止内外势力结合危害清代统治,另一方面也可防范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其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4.汉文帝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把煮盐、冶铁、铸币三大权力下放民间,使得诸侯、豪强、大商人“訾至巨万”,以至于出现国家政权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的现象。这一现象A.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C.反映了地方势力的强大D.强化

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汉文帝时期“煮盐、冶铁、铸币三大权力下放民间”,出现了“国家政权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的现象”,由此说明盐铁私营提升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力量,助长了地方势力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是汉初的基本政策

,但与材料信息不符,A不符合题意;B项侧重强调盐铁私营对经济恢复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三大权力下放”使地方豪强势力大增,加之封国现象的存在,威胁到中央集权,D项不符合题意。25.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

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重农抑商的措施在封建社会一开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导致中国经济的落后,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表述均正确。26.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含义是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B.禁绝一切对外交往C.严格限制海外贸易D.严格限制与英国的交往【答案】C【解析】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禁止或者禁

绝一切的对外贸易,而是严格的限制,因此AB错误,C项正确;严格限制并非只是针对一个国家,而是减少与外国交往或者说不主动的交往,D项错误。故答案选C。27.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

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题目的关键信息是重本

抑末,桓谭认为:“理国之道,举本业(农业),而抑末利(商贾)。”可知是主张实行重农抑商,C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是明中后期,选项A不符合史实;桓谭建议重农抑商,无从提现,不符题意,D选项显然与题意无

关。【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8.《汉书·食货志》记载:“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重农”的实际目的是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稳固统治C

.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政府认为不从事农业则不容易管控农民,因此“重农”意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稳固统治,选项B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粮食产量与题干中“不农则不地著”的说法无关,而且不是“重农”的根本目的,排除C、D。29.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西方把蒸汽机运

用于造船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相当强大,故A项排除;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

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30.1672年,福建新任总督范承谟发现,迁海十余年后,大量迁民仍旧“无业可安,无生可求”,请求朝廷适当放开捕鱼等限制,以其课税“或接济兵饷,或借给迁民”。据此

可知,范承谟A.主张废除闭关锁国的政策B.认识到了海禁政策的弊端C.意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超越了同时代官员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范承谟认识到海禁政策使大量迁民“无业可安,无生可求”,这说明他认识到了海禁政

策的弊端,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范承谟请求朝廷适当开放限制,并非废除闭关锁国政策;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范承谟此措施的目的是“或接济兵饷,或借给迁民”,并非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将范承谟与同时代其他官员进行比较。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1.继哥伦

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在政府的帮助组织下,纷纷组成探险船队。欧洲国家的上述举动意在A.完成哥伦布未竟事业B.探索未知的辽阔海域C.传播神圣的宗教事业D.获取海外的黄金白银【答案】D【解析】【详解】哥伦布西航之后,发现了新大陆,欧洲许多国家组成探险船队,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欧洲

实行重商主义,因此这些国家意在获取黄金白银,选项D正确;欧洲国家组建船队探险和哥伦布无关,排除A;选项B、C不属于欧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排除。32.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详解】“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世界史”是指世界各大洲人们开始由原来的

相对孤立走向整体,即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联系所学可知,公元1500年前后是新航路开辟的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故C正确;一个国家可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非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A错误;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B;D与公元1500年前后“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解答。33.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

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从材料中的“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

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来看,应当是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不属于价格革命的表现,排除B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变革。出现世界市场雏形、流通商品

种类增多、一系列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等现象,具体表现在:①商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②贸易规模的扩大。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产生,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

亚大陆。像玉米这一美洲的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很快传到中国、非洲和东南欧。土豆、烟草、可可等也从美洲传到亚、欧、非各洲。贸易中心的转移。③贸易中心的变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一些商

业城市衰落了,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城市发展起来。34.“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A.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B.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

C.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D.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答案】D【解析】马可·波罗关于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让西欧人深信不疑,激起了他们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故答案为D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A项

;到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排除B项;马可·波罗关于东方的描述并非完全真实,C项不能反映,排除。35.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

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垄断组织的出现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影响—“价格革命”,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货币贬值,物价高涨,故答案选A。B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出现的,排除;CD不符合“1540年前后”的阶段特征,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

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36.16世纪英国在采矿、治金、制盐、造纸、制硝、啤酒、铜器等工业中都建立了很大的手工工场。例如:在制盐方面,1339年就岀现了

一个投资4万英和雇用3百人的手工工场:在纺织方面,有一个叫约翰温彻康布的纺织商在16世纪初就有一个1千多人的宏大纺织手工工场。16世纪法国在纺织、麻织、毛织、地毯、花边、玻璃、治金、金属加工等工业中,也都岀现了手工工场。据此推知A.英法两国率先开辟新航路B.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早期殖民扩张促进英法手工工场发展D.先进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规模的扩大得益于早期殖民扩张资金的积累和市场的开拓,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西

葡最先开辟新航路,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时间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而且16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并未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排除。37.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

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A.新航路的开辟是英国人首先实现的B.英国殖民扩张兴起C.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D.英国是“海上霸主”【答案】C【解析】由黑奴贸易而开了一家铁厂,说明奴隶贸易为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而奴隶贸易水域子民掠夺的表现,故选C;新航路的开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首先实现的,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海上霸主”问题,排除D.38.17世纪初,有荷兰人著书

呼吁:所有人依国际法均可自由航行,每个民族均可与另一个民族自由地交往,并可自由地与之从事贸易。当时荷兰人提出该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确立经济交往的全球性原则B.促进世界经济有序合作C.打破葡、西对航海贸易的垄断D.积极开发海洋资源【答案】C【解

析】【详解】17世纪初的荷兰海上贸易快速发展,因此其主张海上自由航行,自由贸易,这是为了维护其利益,意在打破西葡对航海贸易的垄断,选项C正确;荷兰的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而且当时尚未形成全球性的市场,排除A;选项B不是荷兰人的直接目的,排除;当时荷兰人主要的海

上活动是贸易,而非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排除D。39.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三角航程有着非常高的利润

,充满了血腥和掠夺,加速了欧洲原始积累的进程,故B项正确;从图示上看,欧洲的工业品在三角航程的开端,其目的地在非洲,且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刚刚开始,故A项错误;通过三角航程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洲的劳动力并没有运往欧洲,而是直接运到

了美洲,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而三角航程主要盛行于工业革命前,故D项错误。40.“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

主要因素。”材料反映出资本原始积累的哪一重要的途径A.奴隶贸易B.殖民掠夺C.“重商主义”D.成立殖民公司【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土著居民的被剿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

可知,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殖民掠夺,选项B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奴隶贸易,排除A;“重商主义”指的是在贸易过程中注重贵金属的流入而防止流出,材料并未涉及商业活动,排除C;材料中未提及殖民公司的成立,排除D

。二、综合题41.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斯塔夫里阿诺斯《世

界通史》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

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佛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

带来了大批的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淸朝的重视。但淸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在欧亚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材料

三中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并指出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心态。【答案】(1)地位: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根本原因:亚洲以自然经济为主体。(2)背景: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兴起(对外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

)。心态:天朝上国(夜郎自大)【解析】【详解】(1)地位: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所说的贸易是指三角贸易,而三角贸易的主导者是欧洲,所以欧洲居于主导地位。根本原因: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要从经济类型上进行解释,即亚洲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体,抵制西方商品

。(2)背景:根据马嘎尔尼出访时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在政治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兴起,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心态:根

据清政府对待英国使团的态度可知,清政府有天朝上国的心态。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