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 地理 含答案.docx,共(12)页,2.44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9eaa1d25039931d25a686f53fa2b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月考一、选择题(共54分)下图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A.热带地区B.内陆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沿海2.澳大利亚中部地
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海拔高B.气候干燥C.潮湿闷热D.河流众多3.1960年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人口稀少的巴西利亚,主要目的是()①迁往内陆地区,获取更多水源条件②迁往低纬地区,获得更加温
暖的气候条件③迁往海拔高的地区,获得凉爽适宜的气候条件④向西北方向迁往人口稀疏区,带动区域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我国东部某市为促进城市进一步合理发展,规划建设新城区,如图中①为该市老城区,②③④为新区。随着该城市新区的建成,四个城区人口平
均密度增长最快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
,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6.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
.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7.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人口统计报告,2022年年末,中国人口减少了约85万,是我国近61年以来首次出现人口减少情况,这将预示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
口负增长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B.人口负增长可以促进我国改善公共社会福利C.面对人口负增长我们应该大力吸纳国际移民D.新冠疫情也对婚育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积分入户”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是迁入地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的有效方式,东莞市于2010年推出“积分
入户”政策。下图为2010~2015年东莞市积分入户和外来人口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时段内,该地“积分入户”人数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外来人口增加B.经济增速变化C.入户政策调整D.居住条件变化9.“积分入户”政策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最可能是()A.拓展城市空
间范围B.加速人口老龄化C.加大人口管理难度D.提升劳动力素质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
“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密度小B.城市化水平高C.人口数量多D.经济发展水平高11.若在我国的城市发
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12.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A.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的开发区B.新增非
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C.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D.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小城市经济发展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13.图中可以形成商业区
的有()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③14.在③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A.商品丰富B.居民购买力大C.交通发达D.环境优美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从环境的角度
看,该城市布局较合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功能区②可能()A.绿化区B.商业区C.工业区D.住宅区16.该城市的风频图最可能是()A.B.C.D.17.若该城市选择一地价较低的地区进行廉租房建设,则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观测表明,2009—2012年我国东部某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液度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与周末(周六和周日)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称之为大气污染的周末效应。下图示意该城市工作日和周末的P
M2.5平均浓是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该城市PM2.5平均浓度()①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正相关②凌晨整体高于傍晚③日变化呈较明显的双峰结构④周末整体低于工作日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19.近年来,该城市PM2
.5平均浓度日变化的周末效应减弱,原因可能是该城市()A.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B.调整了日常作息时间C.增加了市内绿地面积D.控制了机动车保有量为建设生态城市,我国某城市对功能区布局进行了调整,图a为该城市调整后布局图,图b为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该城市功能区布局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主要原因是()A.压缩居民活动空间B.使各方面亲近自然C.缩短居民出行距离D.减少工业布局规模21.某地产商拟在该城市某地块建设高档住宅区,关于其区位选择和理由叙述正确是()A.①处,上风上水
,环境优美B.②处,市中心,市场广阔C.③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D.④处,盛行风下风向,大气质量优22.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美化城市环境B.杜绝污染物的排放C.维护生物多样性D.减少内涝
,调节大气和气候黔东南苗岭山区居民,在山高坡陡、谷深河长的自然环境下建造了稻作梯田,并形成了世代相传的耕作实践方式和区域“森林一河流一稻田一村落”管理维护的文化体系。黔东南苗岭山区的稻作梯田存在三种自上而下的空间形态,即“林—田村河”“林村田一河”“
林—田一村田—河”。下图为黔东南苗岭山区稻田村落空间组合类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黔东南苗岭山区存在多种稻作梯田空间组合类型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环境存在地域差异②农业经济发展侧重点不同③村落布局差异较大④稻田管理维护文化体系不
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的24.黔东南苗岭山区稻作梯田空间组合类型反映出()A.人类活动过度,人地矛盾加剧B.森林面积扩大,林业取代稻作C.水田转为旱地,河水用量减少D.因地制宜,促进人地和谐共生2023年1月17日我市“莆阳开春”活动在Y村
举行启动仪式。该村地处兴化平原,多以同姓氏聚族而居,村落保持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及建筑风格。图示意Y村某一区域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Y村落街巷空间狭窄且蜿蜒曲折是因为()A.土地资源短缺B.地形起伏较小C.河网密度小D.防寒的需要26.影响图中东西两侧房屋整体朝向差异
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风向C.民俗D.地租27.“莆阳开春”系列活动中最适合在该村举办是()A.采春茶品香茗B.尝美食划龙舟C.赏园林采荔枝D.游古村颂节庆三、综合题(共46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材料1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2019年12月)地级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吴忠市面积(平方千米)9025.4531017441.610541.421400人口(万人)229.3180.59117.46125.05142.25材料2“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
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的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1)
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
族自治州,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村民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材料二吊脚楼是苗族传统民居建筑,也是我国南方的古老建筑形式之一。苗族人为了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在30°~70°的斜坡陡坎上
,创建了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吊脚楼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吊脚楼一般有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材料三下图为“西江千户苗寨所在的位置”及“吊脚楼景观图”。(1)从地形角度分析西江千户苗寨村落选址的有利条件。(2)
传统民居建筑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根据材料二分析吊脚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3)苗寨吊脚楼建筑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试简述原因。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月考一、选择题(共54分)【1~3题答案】【答案】1.D2.B3.C【4题答案】【答案】B【5~7题
答案】【答案】5.D6.A7.C【8~9题答案】【答案】8.C9.D【10~12题答案】【答案】10.A11.C12.D【13~14题答案】【答案】13.A14.C【15~17题答案】【答案】15.B16.D17.A【18~19题答案】【答案】18.A1
9.A【20~22题答案】【答案】20.B21.A22.D【23~24题答案】【答案】23.A24.D【25~27题答案】【答案】25A26.C27.D三、综合题(共46分)【28题答案】【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2)
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4)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29题答案】【答案】(1)海拔较高,夏
季凉爽;山坡有利于排水;四面环山,冬季山地阻挡冷空气,更暖和。(2)当地地形起伏大,吊脚楼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地形;该地植被覆盖率高,可为吊脚楼的建设带来充足材料;该地夏季气候湿热,吊脚楼下层悬空可以通风散热,上层干燥,可以储谷;较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3)吊脚楼建筑工艺
的传承逐渐消失;地质崩塌、滑坡,及火灾等导致建筑实体毁损;外来文化的冲击,思想观念改变,是人们对吊脚楼缺乏认同感;现代建筑的介入,以及商业活动的发展给吊脚楼建筑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