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 历史 课时规范练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16.380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 历史 课时规范练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 历史 课时规范练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 历史 课时规范练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 历史 课时规范练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x,共(8)页,116.3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8a004861d58f10a6a6a6476bcf648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规范练2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2020山东济宁二模)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下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时期客卿主要事迹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两度推

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秦惠文王时期魏国人张仪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秦昭王时期魏国人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秦王嬴政时期楚国人李斯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该表

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了统一大业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D.以重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2.秦朝的廷议制度主要讨论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方针政策。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

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秦始皇让博士参加廷议旨在()A.加强君主的独断裁决B.监督制约丞相的权力C.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D.提高儒生的政治待遇3.(2020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

奉天子”的分封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使得官僚制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4.(2020广东深圳一模)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

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5.秦始皇曾先后五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

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A.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B.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C.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朝的灭亡D.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王朝的仇视6.有学者统计先秦文化名人的“国籍”时发现,完

成统一并创造了新制度的大秦帝国在先秦时期竟然没有贡献过一个文化名人。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助于统一大业B.秦国缺乏文化创造与创新动力C.落后的文化状况有助于帝国崛起D.秦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较小7.有学者指出

: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A.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B.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C.推行郡县制激化社会矛盾D.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

8.(2021湖北龙泉中学、荆州中学联考)刘邦曾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陆贾著《新语》称“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这一思想()A.满足了统治者追求长生的愿望B.反映了新政权励精图治的风貌C.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逐渐恢

复D.体现了儒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9.(2020广东茂名一模)到(汉)武帝,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作者认为这种做法()A.违背了历史潮流B.确立了思想统一

C.削弱了中央集权D.有利于社会稳定10.(2021年1月辽宁适应性测试)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

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11.(2021山东大联考第一次质量监测)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

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12.西汉中期以后,为了加强对手工业、工矿业的管理,防止私造钱币,中央政府设立了工官9处,铁官46处,实行专营统管矿产和铸币权。政府

还建立完善了工商贸易立法。以上举措()A.意在规范社会经济的秩序B.全面落实工商官营体制C.是新儒学日益成熟的体现D.照搬了工商食官的传统13.画像砖盛行于西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大的历

史研究价值。下图是汉代画像砖《赶集图》,该图反映了当时()A.地主田庄生产状态B.商业经济恢复发展C.手工生产分工协作D.抑商政策逐渐废弛14.(2021安徽蚌埠一模)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

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15.(2020山东威海二模)西汉初年,赋作家主要分散在地方,如以梁孝王为中心的梁园文学群体、以淮南王为中心的淮南文学群体等。武帝以后,赋作家们则开始涌向京都。这主要是由于()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B.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C.王国数量日益减少D.统一国家不断发展二、非选择题16.(2020山东滨州

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统一六国后先后采取的重大措施统一六国(前221年)称皇帝(前221年)建郡县(前221年)统一度量衡(前221年)统一文字(约前221年)徙天下豪富12万于咸阳(前221年)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前220年始)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

各地(前220—前210年)征岭南并修灵渠(约前219—前214年)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堤防(前215年)北击匈奴(前215—前213年)修长城(约前213年)焚《诗》、《书》、百家语(前213年)坑方士、术

士“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前212年)修秦直道(前212年)统一货币(前210年)——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17.

(2020山东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是近几年我国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不仅有200万枚(约10余吨)五铢钱、478件(重达115公斤)马蹄金,还有编钟、琴、瑟等礼乐用器,以及各式棋盘、砚台和一件画有孔子像的屏风,此外还

有大量记载着儒家经典著作的简牍。据《汉书》,刘贺为汉武帝之孙,袭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崩,无子。刘贺为大司马霍光所诏,嗣为昭帝之后。然即位二十七日即被霍光废归昌邑。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后因扬州刺史奏言,刘贺被削去三

千户。公元前59年薨于豫章(今南昌)。后又因豫章太守奏言,以为不宜立嗣,国除。(1)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海昏侯墓被发掘后,刘贺的历史形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有人认为应该依据出土的文

物,推翻众多史书对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的记载,为其“正名”;也有人认为应当依据《汉书》等正史的记载,继续维持对刘贺的评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2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与巩固1.B众多被秦国所重用客卿的主要事迹,大都涉及秦国的富强和统一六国的计谋,这反映出秦国比较重视引进外来人才,以促进其统一六国的大业,故选B项;表格中所列诸多客卿的主要事迹,不仅涉及秦国的改革,还有统一六国的计谋,排除A项;秦国大量重用客卿,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统一六国的远大志向,而

不仅仅是削弱其他国家,排除C项;通过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诸多客卿的事迹可知,其活动内容与打击本国贵族无关,排除D项。2.C据材料秦朝能够参加廷议的人员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可知皇帝是为了

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故选C项;多人廷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的独断裁决,排除A项;让博士参加廷议不是为了制约丞相,排除B项;让博士参加廷议不能提高儒生的政治待遇,排除D项。3.B题干提及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任

免郡县长官以及郡县对中央负责,实现了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使得官僚制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故选B项;郡县制下有七国之乱、藩镇割据等,这是由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排除A项;秦朝未出现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排除C项;官僚政治下,官僚无独立自主权,易人浮于事,且官僚服从于皇帝,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决

策失误,排除D项。4.B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用文书等详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B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与地方宗族势力无关,排除A项;秦代的竹简没

有反映郡县制的具体推行范围,排除C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主要与行政、财政相关,不能佐证秦代法律制度是否非常严密,排除D项。5.B根据材料可知这些活动表达了秦始皇对中原华夏地区的民族文化认同,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

化认同,故选B项;“焚书坑儒”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与材料中的东巡活动无关,排除A项;秦朝暴政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朝的灭亡,与材料中的东巡活动无关,排除C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6.D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化相对落后,历史束缚较小,从而改革的阻力小,有利于

制度创新,故选D项;文化积淀深厚并不一定无助于统一,排除A项;正是秦国不缺乏文化创造与创新动力,才会变法,排除B项;文化落后有助于帝国崛起说法片面,排除C项。7.B据材料“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文化认同的缺失导致秦朝灭亡,秦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

合,故选B项;A项从政治形态角度解读,不全面,排除;学者认为文化认同缺失导致秦朝灭亡,没有涉及郡县制和严刑峻法,排除C、D两项。8.C陆贾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属于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故选C项

;这一思想是为了满足汉初经济恢复的需要,排除A项;这一思想主张休养生息,而非要求新政权励精图治,排除B项;这一思想属于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排除D项。9.D材料强调汉武帝的“推恩令”通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

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故选D项;材料“至此才算解决”可见作者对“推恩令”是肯定态度,排除A项;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汉武帝时期的思想统一,材料与之无关,排除B项;“推恩令”通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10.B汉朝在派遣使者出

使西域的过程中引入了西域的葡萄和苜蓿,说明政治交往促进了经济交流,故选B项;“已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西汉对西域农作物的引进,不能说明西汉社会风俗的变化,也无法体现“丝绸之路”完全形成,排除C、D两项。11.C“春秋铁铲”可以证明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

经得到使用,“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牛耕画像石”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农业耕作方法,这三幅图片都与中国古代的农耕相关,故选C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但是“铁铲”和“牛耕”与水利工程无关,排除A项;“铁

铲”“都江堰”和“牛耕”都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体现,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仅是列举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三种体现,但不涉及政府态度,排除D项。12.A据材料“西汉中期以后,为了加强对手工业、工矿业的管理,防止私造钱币,中央政

府设立了工官9处,铁官46处,实行专营统管矿产和铸币权。政府还建立完善了工商贸易立法”,可知西汉中期以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故选A项;“全面”一词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与思想文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只

是对工商食官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照搬,排除D项。13.B由材料“汉代画像砖《赶集图》”可知《赶集图》反映的是商业交流的现象,折射出汉代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汉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出手工业分工协作的结论,排除C项;汉代实

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D项。14.B据材料“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可知,吕思勉认为汉武帝尊儒是当时历史形势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汉武帝时尊儒是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并不是道家的顺其自然,排除A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

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尊儒也是如此,并没有超越时代,排除C项;据材料“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可知吕思勉认为尊儒并非为了强化君权,排除D项。15.D西汉初年的赋作家分散在地方,汉武帝以后则涌向京都,这是由于汉武帝实

行思想统一后,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赋作家涌向京都并为朝廷所用,是思想上大一统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统一国家不断发展的表现,故选D项;汉代选官制度采用察举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无关,排除B项;王国数量减少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6.参考答案示例一智慧:建章立制、制度创

新。说明:秦统一后,政治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便利了文化交往,强化文化认同。这些制度创新不仅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需要,而且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影响。示例二智慧:审时度势。(因时制宜)说明:秦统一后,首要任务是巩固统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建立了皇帝制、郡县制,同时,统一了度量衡确保政府的财政赋税,统一了文字保证政令和公文的畅通。由于统一后的秦国是个农业大国,而非工商业大国,跨地区的贸易和支付很少,对货币的需求

较少,因此在一系列措施之后,秦朝才开始统一货币。17.参考答案(1)示例一信息:海昏侯墓出土大量五铢钱、马蹄金。历史现象:汉代统治阶级集中了大量的财富,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示例二信息:海昏侯墓出土了孔子屏风和大量的儒家经典简书。历史现象

: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社会上尊孔崇儒之风盛行。示例三信息:权臣霍光扶植刘贺从昌邑王到帝王,即位二十七日被废黜。历史现象:权臣霍光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外戚干政),说明皇权受到威胁。示例四信息:扬州刺史监督海昏侯刘贺的言行。历史现象:汉武帝时在地方上设刺

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答出汉代手工业发达、侯国受属地太守管辖等答案亦可)(2)示例一观点:应该依据墓葬出土的文物史料重新评价刘贺。理由:出土文物是实物史料,从出土的文物可推断,刘贺生

前重视礼乐、尊孔崇儒,刘贺的形象是他在权力斗争失败后,权臣霍光刻意诋毁的结果。示例二观点:应该依据众多文献资料的记载,维持对刘贺的评价。理由:中国古代史书编纂历来有秉笔直书的传统;众多史料都记载了刘贺的行为;刘贺的墓葬中不可能陪葬有自我诋毁之物,很多物件可能出于附庸风雅的目的;出土文物无

法改变对他的评价。示例三观点:应该综合运用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的相互验证,谨慎进行评价。理由:中国古代,正史多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往往代表着政治斗争中获胜一方的立场;出土文物虽是实物史料,但不能简单用

来直接解释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应该将两者进行结合,并搜集更多史料进行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结论。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3136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