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372.500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4)页,37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a5cfb9a6e23866f9a4d56b816e429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桥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学测(三)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1.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知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D.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A【解析】家庭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男耕女织的模式,表格中三则文献

都从男耕女织的模式进行描述,说明此时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不符合表格信息,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依然十分低下,故D项错误。点睛:“小农经济

”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

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2.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D.有自给自足性【答案】C【解

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去秋一次水灾”,从而导致“(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从中不难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特征,C项符合材料主

旨和题意,正确;A项“保守性”,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B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本身属于小农经济的特征,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及其特征3.元朝王祯著有《农书》,他提出农业生产包括垦耕、耙

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因地制宜D.注重农时【答案】B【解析】【详解】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体现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耕女织,排除A;因地制宜指根据土地肥脊合理耕种,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无法注重农时,排除D。4.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③新兴的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趋

势,起伏不定,在夹缝中生存。实业救国道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受压制而最终走向失败,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5.著名经济学

家孙冶方提出:“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一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真正体现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材料“

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是指利用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国民经济,这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问题,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和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故C项错误。6.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知识的积累B.航海技术

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选择D项;地理知识的积累、航海技术的进步是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故排除AB;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7.“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这一改革导致苏联A.国民经

济迅速好转B.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国内局势失控并最终解体【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其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承认

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他的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且继续坚持传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在经济改革未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可见他的改革是想要围绕“白菜心”剥下去,但最终把“白菜”剥光了,符合材料中的叙述,故

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点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就像剥卷心菜一样,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8.读下图,该图反映了A.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C.全球化趋势

D.单极格局【答案】C【解析】材料以美国通用汽车生产贸易示意图来看,反映的经济全球化,故选C;ABD反映的是政治格局,排除。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三纲五常D.天

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中所强调的“天理”属于社会运行的规范,即三纲五常,故选C;天体运行规则和社会发展规律不属于社会运行的规范,排除AB;天人感应理论是董仲舒提

出来的,排除D。故选C。10.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A.a:秦朝时儒学陷入低潮B.b: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消亡C.c: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冲击D.d:明末清初时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

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故A正确,排除。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被糅合到儒学,故B错误,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

受到佛、道冲击,故C正确,排除。明末清初时黄宗羲等思想家使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故D正确,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11.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

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文学特色,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属于楚辞,故A排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属于唐诗,故B排除。“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属于宋词,故C正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属于元曲

,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宋词12.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A.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答案】C

【解析】【详解】中国人最初学习西方制度从维新变法时期学习英国和日本君主立宪制,到辛亥革命时期学习美国和法国共和制,以及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学习俄国城市中心道路理论,C项正确。A、B和D项顺序不符合事实,排除。【点睛

】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

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13.在中国近代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

.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答案】B【解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故B正确;A是中共十三大提出;C不是二者共同点和任务;D是民主革命时期目标,不是根本共特点。14.导

致下图中曲线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①《义务教育法》的颁布②“希望工程”的启动③“211工程”计划的实施④国家教育投入的加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的曲线是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

文盲率,文盲率下降是加强基础教育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希望工程”的启动、国家教育投入的加大都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211工程”是我国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举措。综上分析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

含不符合题意的③,排除。15.1973年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

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浪漫主义出现在法国17世纪的欧洲,主张描摹理想的事物,时间点与材料不

符,因此排除。现实主义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主张描写刻画现实,本题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和感觉,因此排除B选项。C选项印象主义是绘画领域的,不是戏剧的;材料强调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感觉,是典型的现代主义戏剧。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19世纪以来

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从全球影响的观点来看,国家计划委员会很可能将证明比共产国际具有更大的意义。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

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

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评述材料中关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促进了社会

主义建设,影响巨大。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西方国家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经济崩溃,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为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观点二: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不值得仿效

。经济上,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经济缺乏活力;政治上,高度集权,一党专政,个人专断;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缺乏思想自由,个人崇拜严重;社会生活上,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长期得不到改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辩证认识。材料中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实际反映的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苏联社会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说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前一

种观点结合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进行分析论证,后一种观点结合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分析思考,注意条理清楚、史论结合。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纺纱工兼织工;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地将科

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的中心是哪些国家?【答案】(1)影响: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近代工厂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西方的殖民扩张。(2)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只是初步结合(或发明多来自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的技术和经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中心:美国、德国。【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图”可知,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根据材料一“英国纺织工厂图”可知,近代工厂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中的海战图”可知,加剧了西方的殖民扩张。(2)特点,根据材料二“初步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只是初步结合;根据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

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可知,美国、德国。18.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

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材料二:第27条: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

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

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材料四: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

的。(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上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三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3)材料四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主张有哪些?材料中

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答案】(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肯定人,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人是自由的,自由是天赋人权,并由法律保障。(3)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与法

制。法国大革命【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解析能力。根据对材料主题进行总结归纳,再根据题干要求“欧洲近代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可回答出来。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2)本题考查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对材料的解析能力。其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出当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人的认识的新进展”,突出材料中的“自由”、“天赋”、“法律”,根据材料中的主题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3)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的第一小问的“伟大人物”就是要回答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第二小问“进步主张”就是回答他们的主要思想观点,通过对教材所述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归纳总

结,可以回答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与法制”等代表性主张;启蒙思想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第三小问中“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核心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

动·核心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代表性启蒙思想家及主张19.材料一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

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材料二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

,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点?(3)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你认为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积极意义?【答案

】(1)原因: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2)特点:结成政治经济联盟;统一货币。(3)趋势: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意义: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从历史的原因分析出欧洲最终会走向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要求根据题意从整体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是材料处理能力的基本要求。(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回答本题可以据材料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得出特点

。主要特点就是他的形成过程是渐进式的,从煤钢共同体到后来的经济上的联合,再到后来政治和军事上的联合,用一个声音说话。这些说明了一体化的程度是不断加深的。此外货币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3)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欧洲一体化影响,与教材内容有较强的依托关系。回答本题主要从当今世

界的经济格局来回答,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总结出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最终概括出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并说明经济全球化对此产生的积极影响。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名师点睛】欧洲一体化的背景:(1)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

化传统;(2)二战之后欧洲经济普遍衰弱;(3)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得欧洲人意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4)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5)法德两大宿敌的和解,为联合提供基础。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

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材料二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陈钺、汤秀莲《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富民强国之路》材料三从1978年算起……,我国曾有过两次思想大解放,(一)1978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

“两个凡是”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二)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触动姓“社”姓“资”,导致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潮流的形成。——节选于《改革开放30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

路,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答案】(1)事件:百家争鸣。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思路:先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推广,走渐进式开放之路。特点:点、线、面,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作用: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思想

大解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百家争鸣的角度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再从第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等方面回答其历史地位。(2)本题根据材料二“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先试验再推广、渐进式开放之路等方面概括邓小

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再从点、线、面,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本题根据材料三“1978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巡

谈话触动姓“社”姓“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思想基础等方面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