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共(9)页,150.77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9e6c4a6a42bc90951794ec06ccd87b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机密★启用前丹东市五校协作体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孟子·梁惠王》记载,齐宣王伐燕获胜,无法决断是否应该将燕国纳入齐国版图。孟子
认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孟子的观点A.体现了兼并战争异常残酷B.表明了儒家思想倍受推崇C.强调了统治者应尊重民意D.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诉求2.福建崇安汉代城址出土的文物中,铁农具占
很大比重,有锸、锄、犁、镰、五齿耙等。其中一件铁犁形制与河北满城出土的铁犁铧基本相似,但重量却是后者的4倍。专家推测,这种大型铁犁可能是一种用数牛牵引的开沟之犁。据此可知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B.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
进步C.南方冶炼技术较北方先进D.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形成3.下图为北魏孝文帝第五子元怀的墓志铭。这是一种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新书体,史称“魏碑体”,该书体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等风格。据此可知,“魏碑体”A.代表北朝书法的最高成就B.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C.体现了
大一统王朝的气象D.主要在上层社会范围内流行4.据统计,两税法颁行前夕中央统计的户数为120万户,两税法颁行时朝廷派黜陟使到各道勘查户口,结果查得主户180万,客户130万。这表明,两税法A.按户籍类型差异性征税B.征税的依据发生了
变化C.有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推动了人口的大幅增长5.甘肃省武威市发现的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具有早期泥活字印刷的诸多特点,是泥活字印刷品。黑水城发现的文献中还有西夏文“活字”二字。据此可知A.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B.中外的文化交流十分活跃C.中原文化的辐射作用
较强D.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立的6.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的文人对小说的文学艺术性作了诸多革新,如追奇猎艳、口语化、俚语化等。白话小说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内容中包含了诸多的口语、俚语和地方方言,大大拉近了与下层民众的距离。据
此可知A.下层民众是小说的唯一阅读者B.文人主动适应文化市场的需要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小说的创作D.小说蕴含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7.表一1820年代江南各产业部门增加值部门增加值(万两银)比重(%)农业与渔业农业400.229.6渔业16.61.2小计416.8
30.8工业第一类行业54.64.0第二类行业1279.4第三类行业266.619.7小计448.233.1服务产业商业172.712.8服务业27:72.1金融业48.63.6外贸业90.76.7水运25.11.9
教育35.82.7政府85.66,3小计486.236.I总计13511.00该表可用于说明A.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江南产业结构的变动D.农产品商品化的加深8.1858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天津条约》获取了在内地游历
、经商等权益。在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和北京;而到了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门地区。这一变化A.反映了对外贸易中心转移B.推动东南地区旅游业的兴起C.受到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D.阻碍了长
江流域经济的发展9.晚清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描写“未来中国”的小说。下面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作品对未来的描述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1962年,中国成为“联邦大共和国”,“举国之民,勠力一心,从事于殖产兴业,文学之盛,国力之强,冠绝
全球”陆士谔《新中国》(1910年)中国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四十年,“国会开了,吾国已成了立宪国”“治外法权已经收回,外国人侨寓在吾国的,一律遵守吾国的法律”据此可知,这些小说A.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B.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10.下表为民国初年私
人开办的一些女子学校的办学特色。据此可知,当时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校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政法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A.南方受现代思潮影响更深刻B.女性的独立性受到
普遍关注C.民国政府助推近代教育改革D.社会进步推动女子教育发展11.1922年10月23日,在中共北京地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及中共唐山地委的领导下,王尽美、邓培等发起多达3万余工人参加的开滦五矿大罢工,历时25天之久;
1925年,工人领袖邓中夏、苏兆征组织了多达十万人参与的省港大罢工,历时16个月。这些斗争反映出A.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B.国民政府遭受沉重打击C.北方的革命热情高于南方D.全国工农运动曲折发展12.陕甘宁边区政府主持的
军事展览会多次向广大军民征集相关展品,其中包括战斗所获战利品,烈士的照片、略传及遗物,描绘战斗经过的通讯、照片及图画,暴露敌军兽行和敌寇阴谋的照片、图画,以及反映前后方民众参战动员的各种材料等。此举旨在A.发动民众参与土地革命B.凸显艺术作品的政治功能C.凝聚中华民族救亡力量D.宣传军
民抗战的显著成效13.1952年辽宁工业总产值达45.3亿元,比1949年增长2.8倍;农业总产值达16.9亿元,比1949年增长61%;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8.9亿元,比1949年增长2.3倍。这表明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B.恢复国民经济成果显著C.“一化三改”提前完成D.人民建设国家热情高涨14.1954年,中国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表述称呼印度、缅甸等亚非新兴国家。而是
称呼这些国家为“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中间国家”等。对这些国家称呼的变化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B.反映出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15.1985年,甘肃省农村集贸市场发展到八百多个,其中
甘谷县每逢集日就有三四万人上街,几乎占到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甘肃省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利用农村集市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等的宣传,“一人赶集,全家知道,多人赶集,全村知道”。可见,当时的农村集市A.标志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萌芽
C.有利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D.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窗口16.某知名学者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商品种类不断丰富。自80年代起,各种票证逐渐退场,1993年粮票彻底告别历史舞台。”据此可推断当时A.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满足消费B.商品流通效率显著提高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市场经济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对贵族、官僚、地主、富商等豪族地主占有的田庄有生动的描述。田庄是一个集生产、生活、教化于一体的自给自足的社会实
体,它一般拥有大片的土地,有一个被高大的围墙和防御设施环绕的庄园。广阔的田野上种植着小麦、大麦等各种粮食作物,胡麻等经济作物,瓜、韭等各种蔬菜,术、艾等药材。非耕地上,种植着各种树木,养着马、牛等耕畜和多种家畜家禽。田庄上的手工业作坊,自制衣服鞋子、农
具、兵器以及油、酱、酒等。由于田庄从事多种经营,各类生活生产资料大部分可以自给,与外部的交换很少,因而形成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实体。田庄上的生产者绝大部分是具有不同依附性身份的宗族、宾客、徒附、奴婢。很多破产农民也投身并依附于田庄。田庄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部曲。
正因为如此,田庄的存在和发展对封建国家来说就成为一种分裂因素。——摘编自孟祥才《中国历史·秦汉史》(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田庄有什么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庄的存在对当时的国家政治有
什么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金代干支纪年官印信息一览表(部分)官印名称刻款尺寸/厘米出土或征集地点年号涿州节度使印背刻:癸未年七月二十一日,规措所造;侧刻:涿州节度使;印钮端刻“上”字10.5×10.2
征集于河北保定宣宗元光二年(1223)合札左监军印背刻:甲申年闰八月日、规措所造;侧刻:合礼监军印;钮端刻.“上”字9.8×9.8征集于河北保定哀宗正大元年(1224)提控之印侧刻:丁亥年行尚书省造、提控之印7.7×7.7出土于江苏灌云哀宗正大四年(1227)注:“合礼”为女真语,意为“(皇帝)
亲近”;“提控”为临时性军职,战时统领军队或督办某项专门军务。——根据陈春霞、刘晓东《金代干支纪年官印研究》任意提取材料中的一则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适当阐释。(4分)并归纳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探究性学习。(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解放初期的东北意识形态领域新旧交杂。为了破旧立新,我党在广大东北乡村地区率先发起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造运动。东北局通过反奸清算、减租减息运动,尤其是土地改革,真正让东北民众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
946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关于改造学校教育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指出,冬学在提高群众政治觉悟外,还要“进行识字教育,借以提高其文化”。通过座谈会等集体活动让许多本不识字的妇女能读报纸杂志、读懂党的文件精神。她们中涌现出很多党员、劳模,
在“男子上前线,妇女搞生产”口号的鼓舞下,积极参加大生产与支前运动。党还领导东北人民大力清除“黄赌毒”,开展群众性禁烟活动。各级党组织派出大批文艺骨干整理加工二人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
的新二人转,不少群众表示“宁可不吃饭,也要看二人转”。——摘编自姜华《东北解放区的乡村文化建设及其历史经验》(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解放区乡村文化建设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总结东北解放区乡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6分)20.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北京政府于1918年成立修订法律馆负责起草各种法典,其中包括民法典。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加速了民法编纂的进程。在会议上,中国代表又一次提出撤废领事裁判权的要求。其实,这
已不是中国代表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自清末开始,中国政府都致力于收回领事裁判权,而西方国家则把中国近代法制的完善作为放弃这一权利的前提条件。……于是修订法律馆加大工作力度,包括调查各省的民商事习惯、借鉴西方的最新民事立法
等,终于在1925至1926年间编纂成《民国民律草案》。这是北京政府时期编纂的唯一一部内容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摘编自王立民《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程与启示》材料二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
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
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期民法典修订的直接原因(2分)及其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颁布《民法典》的意义。(6分)丹东市
五校协作体联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7.特点:占有大量的土地;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由田庄控制;农民有较强的依附性。(任意三点6分)影响:田庄主人,即豪强地主荫庇大量人口,形成私人武装;国家的编户齐民(国家控制的人口)减少;赋税和徭役的征发都受到影响;国
家的统一和稳定受到威胁。(任意三点6分)18.信息1:材料中列举了多枚金代的官印,如涿州节度使印、合札左监军印、提控之印等。阐释:这表明金代通过颁发官印来明确官职和权力,体现了金代官僚制度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信息2:官印上刻有干支纪年,如癸未
年(1223年)、甲申年(1224年)、丁亥年(1227年)。阐释: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金代沿用这一传统,反映了金代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吸收。信息3:官印的尺寸、刻款内容等各有不同。阐释:尺寸和刻款的差异可能与官职的等级、职能以及使用场合有关,展示了金代
官印制度的细致和规范化。信息4:“合礼”为女真语,“提控”为临时性军职。阐释:这显示金代在官职设置上既有本民族的特色词汇,又有适应战争需要而设立的临时性职务,反映了金代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多元性。信息5:出土或征集地点河北保定,江苏灌云
阐释:体现出金朝的统治区域或活动区域,有助于研究金朝的疆域。(任意一点信息2分,阐释2分)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仔细阅读史料,确保理解每一个细节和表述。比如对于这则材料,要明确各种官印的名称、刻款内容、尺寸等具体信息。其次,对史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类整
理。像这里可以按照纪年、官职名称、特殊用语等进行分类。然后,将史料中的信息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例如,将金代的官印制度与之前朝代的相关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其继承和创新之处。同时,要对史料的来源、可靠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估。比如,这篇材料来自专业的文物研究期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可
能存在样本不全等局限性。最后,基于对史料的分析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阐述。(8分,如意思相近,适当给分,标准统一即可)12345678CBBBCBCC91011121314151
6ADACBCDB19.措施:土地改革;冬学扫盲运动;妇女解放运动;改良社会风气;重塑乡土文化;(任意4点8分)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挖掘、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任意3点6分)20.(1)直接原因:收
回领事裁判权。(2分)背景:列强侵略、干涉中国内政;中国社会转型、政局动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西方法制接轨的需要。(6分,任答3点即可)(2)意义: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分,任答3点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