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热点作家02 莫言(解析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56.860 KB
  • 2025-0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语文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热点作家02 莫言(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语文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热点作家02 莫言(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语文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热点作家02 莫言(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语文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热点作家02 莫言(解析版).doc,共(10)页,356.86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dcedbea52edcd4f3d14d2f5bba1e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热点作家02莫言一、人物简介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2019年7月30日,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学位。二、主要代表作品(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1987年《天堂蒜薹之歌》1988年《十三步》1988年《酒国》1993年《食草家族》1993年《丰乳肥臀》1995年《红树林》1999年《檀香刑》2001年《四十一炮》2003年《生死疲劳》2

006年《蛙》2009年(二)中篇小说(27篇)《透明的红萝卜》(1985年)《球状闪电》(1985年)《金发婴儿》(1985年)《爆炸》(1985年)《秋水》又名《流水》(1985年)《筑路》(1986年)《欢乐》(1987年)《红蝗》(1987年)《你的行为使我恐

惧》(1989年)《父亲在民夫连里》又名《野种》(1990年)2《怀抱鲜花的女人》(1991年)《白棉花》(1991年)《红耳朵》(1991年)《战友重逢》(1991年)《幽默与趣味》(1992年)《模式与原

形》(1992年)《梦境与杂种》(1992年)《牛》(1998年)《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1998年)《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1998年)《师傅越来越幽默》(1999年)《我们的七叔》(1999年)《藏宝图》(1999年)《野骡子》(

1999年)《司令的女人》(1999年)《扫帚星》(2001年)《变》(2009年)(三)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与大师约会》三、荣誉时刻1.1981年5月,莫言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成为莫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2.1985年初,莫言在《中

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同年,冯牧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莫言创作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都高度评价了《透明的红萝卜》。3.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在《人

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8年2月,由《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4.2006年,莫言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成为继巴金之后,

第二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5.2008年,莫言凭借《生死疲劳》获得红楼梦奖以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5]6.2011年,莫言获得韩国万海文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并且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7.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

奖。8.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9.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0.2019年6月12日,英国牛津大学摄政公园学院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荣誉院士称号,并宣布成立以莫言命名

的国际写作中心。11.2019年7月30日,莫言在秘鲁首都利马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四、社会评价1.老实讲,莫言的长篇小说,我大部分都没看过,但我清楚记得,1985年莫言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3一篇中篇小说叫《爆炸》,我看完后非常激动,我

到处跟人说,我那时候刚过50岁,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过,但看完莫言这篇小说后,我得承认我老了。——王蒙2.诺贝尔文学奖给予莫言的授奖词是历来最不恰切的,“魔幻”二字就把莫言的成就抹杀掉一半!最适合的定位应该叫做“狐幻”。西方给予莫言的赞

誉,其实不及其成就。——阎连科3.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LiteratureToday》评价说:“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想象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4.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

。”5.2012年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的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风莫言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

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

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田野里根寂静

,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4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他带着我找

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

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爷爷

,那是什么?”“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

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直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象一尊青铜塑像一

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

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5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

主要故事情节。【答案】爷爷和“我”-起去割草;归途遭遇大风,爷爷与大风搏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一般概括事件的方法:a.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

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b.概括法: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d.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坦

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②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答案】①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②既写出了风很大,也表现出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分析词语的能力。一

般按照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表达感情的格式解答,如果没有修辞手法,可以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方面入手,解答本题时注意词语或句子中表现出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3)结合全文分析爷爷的人物形象。【答案】爷爷是一个坦然镇

定、刚毅坚强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

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4)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答案】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长短句结合,句式和语言富有变化。【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人物心理;④象征和暗示;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母亲莫言6①我5岁的

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

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

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

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

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

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

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

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

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7【答案】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解析】该

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第①段的赏析,这要结合情景去分析.该段写的是在那艰难的时期,母亲经常捶打野菜的情景,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画面,有背景,就是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有人物就是母亲,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

味的劳动场面,这是从多个角度去写的,是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去描写,给人以生动感人的表达效果。(2)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①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②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答案】①母亲不逃

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②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这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去分析。①句写出了母亲虽然受着战争、饥饿、疾病带给她的疼痛,但是她却能够坚强的面对,突出表现了母

亲的坚强乐观的精神.②这句话是母亲对“我”说的话,母亲这样说是为了让“我”心安,是为了消除“我”的担忧,即使她自己面对这一切困难,也要为了孩子坚强地活下去,突出表现了母亲的爱的无私以及母亲的责任感。(3)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

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答案】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

反衬母亲的坚强。【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第③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该句子的意思是说村里有几个无法承受这种困难的女人自杀了,我很恐惧。它的作用可以从它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去分析。结构上,这就与前面“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这句话相

照应;而且它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引出我对母亲的担忧;在内容上,再次突出了当时社会的艰难,从而反衬出母亲的坚强性格。(4)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答案】示例:父亲严厉地批评我:“做人要有自己的

尊严,不能为了一时贪欲而放弃自己的尊严,没有尊严的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呢?”【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这要结合情景去写,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

合人物身份,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8(5)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答案】参考实例:①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

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②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③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④其他方面,可以使我

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去分析.文章的标题是写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等方面去分析理解,能够答

出其中两点即可。(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卖白菜莫言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

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②“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③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④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⑤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

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⑥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

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⑦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

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9⑧“大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

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她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⑨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⑩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

,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⑪“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⑫“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⑬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母亲的

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⑭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

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⑮“娘,”我哭着说:“我……”⑯“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⑰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1)本文围绕“白

菜”展开情节,请依据文意,用动词填空。母亲决定______白菜,我感到委屈;老太太______白菜,我充满恶感;我看见白菜被退回,我心一沉;我看到母亲流泪,内心沉痛。【答案】卖(掉)撕(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

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

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从文中“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可以看出:卖(掉)撕(扯)。(2)联系文意,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

答案】“端详”表现母亲细看白菜的过程中内心充满“卖与不卖”的矛盾;“终于”表现母亲经过了内心的斗争做出了“卖菜”的决定。10【解析】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

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端详”表现母亲细看白菜的过程中内心充满“卖与不卖”的矛盾;“终于”表现母亲经过了内心的斗争做出了“卖菜”的决定。(3)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是故意“多算了一毛钱”?我为什么故意算错?【答案】第14节:我

“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因为老太太拽断了我们的小白菜根(或“撕扯白菜的菜帮子”),还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对她充满了恶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语句的理解和结构艺术的分析能力。照应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

要与前面交代相合,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文中“多算了一毛钱”的地方是第14节:我“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因为老太太拽断了我们的小白菜根(或“撕扯白菜的菜帮子”),还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对她充满了恶感。(4)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评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示例:母亲是一

个热爱孩子的人,你看她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而难过。【答案】①母亲是一个不屈不挠(坚强)的人,你看她面对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哭;②母亲是一个诚信(自尊或自爱或正直善良)的人,你看她因为孩子多算了别人一毛钱而伤心。【解析】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回答时注意语义一致,句式相同,字数相

等,本题还要注意概括用典型事件表现母亲的性格。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