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937.002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芜湖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937.0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57e600f6a8b22e3e38a25c342719a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联考历史一、选择题1.根据如表中的相关信息,可推知西周时期的“国人”()材料出处“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注:“万民”即“国人”,下同)于王门。”《周礼·大司徒》“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

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周礼·小司寇》“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二曰六行,三曰六艺。”《周礼·大司徒》A.不受任何剥削B.属于国家权力主体C.类似自由公民D.决定国家政策走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国人”可以影响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同时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可知“国人”的身份是自由的,类似于自由公民

,C项正确;“国人”也参加劳动,因此“不受任何剥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国家权力主体,排除B项;“国人”无法决定国家政策走向,排除D项。故选C项。2.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汉武帝使尚书台日趋成为事实上的国家中枢机构,造成了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的结果。但西汉后期由于皇帝的个人因素,尚书台反而成了外戚王氏把持朝政的工具,并最终酿成了王莽篡位的结局。”作者意在强调()A.西汉君主素质逐渐下降B.君主个人因素关乎制度成效C.外戚势力严重削弱皇权D.强化君权必然导致君权旁落【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由于皇帝的个人因素”“并最终酿成了王莽篡位的结局”可知君主个人因素关乎制度成效,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皇帝对制度的变革,无法体

现“君主素质逐渐下降”,排除A项;材料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尚书台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又成为外戚把持朝政的工具,C项只体现一个方面,概括不全,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强化皇权不一定导致君权旁落,这只是一个个例,排除D项。故选B项。3.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非常重视通过调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以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隋朝——州府县三级制B.宋朝——道州县三级制C.元朝——省路府县四级制D.明清——省府县三级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

本题材料“调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实行的是省府县三级制,D项正确;隋朝实行的是州县两级制,排除A项;宋朝实行的是路州县三级制,排除B项;元朝实行的是省路府州县多级制,排除

C项。故选D项。4.史书记载,张居正在推行税制改革时强调:“条编(同“鞭”)之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法贵宜民,俱非通论,朝廷之意,未尝为一切之政以困民也。”由此可知,张居正的税制改革()A.注重因地制宜B.并未真正的实施C.服务人民大众D.增加了国家收入【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中“法贵宜民,俱非通论”可知,改革重要的是适应百姓的需要,而非“通论”,据此可判断,税制改革注重因地制宜,A项正确;一条鞭

法得到真正实施,排除B项;改革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项;增加了国家收入,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前代(指汉)选举之权,操之郡县,士有可举之材,而郡县不之及,士固无如之何,今(指隋唐)则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夫苟怀牒自列,州县即不得不试之。是遏选

举者之徇私,而俾怀才者克自致也。”由此可见,作者认为隋唐时期科举制的进步性体现在()A.促进贵族政治瓦解B.扩大封建统治基础C.推动平民政治出现D.简化选拔官吏程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夫苟怀牒自列,州县即不得不试之”可知,隋唐时期,考生可以自己去当地政府报名,通过政府的考试后,政府将名单送至中央,这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B项正确;贵族政治伴随着郡县制的推行即已瓦解,排除A项

;隋唐之际,尚未出现平民政治,排除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选拔官吏的程序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朝时期的官僚系统包括监察系统在内的每一官员均受到监察,监察机构之间也要互相纠举,如科道之间,都察院与按察司之间等等,这样的制度设计()A.保证了

吏治廉洁B.缓和了阶级矛盾C.加强了君主专制D.造成了冗官冗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封建社会的监察机制本质上是为君主服务的,监察机制的发

展,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C项正确;监察机制的完善无法保证吏治廉洁,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制度设计与阶级矛盾的缓和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宋朝造成了冗官冗费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7.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

。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

究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从材料中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所得出的结论—“《史记》

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可以看出,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A项正确;实物史料不一定比文献史料更可靠,排除B项;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实物史料并不是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8.近代学者刘师培在论及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时批评道:

“及考其所著书,名曰引经决狱,实则便于酷吏之舞文。缘饰儒术,外宽内深。故酷吏由之,易于铸张人罪,以自济其私。”作者认为汉代的“以儒释法”()A.改变了治国理念B.推动了儒法融合C.不利于君主统治D.易造成冤假错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

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故酷吏由之,易于铸张人罪,以自济其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汉代的“以儒释法”容易纵容酷吏严刑逼供,假公济私,易造成冤假错案,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治国理念”改变的历史结论,排除A项;B项符

合史实,但不是作者观点,排除B项;作者并未对“以儒释法”对君主专制的作用展开论述,故无法判断“以儒释法”是否不利于君主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9.孙中山提到颁布《临时约法》的缘由时说:“北方将士以袁世凯为首领,与予议和,夫北方将士与革命相拒之汉阳,明明

为反对民国者,今虽服从民国,安能保其心无他?故予奉临时约法而使服从。”下列各项中,与孙中山的意图相吻合的是()A.临时大总统为陆海军元帅B.宪法的起草权归临时大总统和参政院C.临时大总统任命文武职官D.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颁布《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体现了这一意图,D项正确;ABC项体现不出对袁世

凯权力的制约,排除ABC项。故选D项。10.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只有汉奸和反共分子才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这样的制度设计()A.有利于进

一步凝聚抗日力量B.落实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D.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

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只有汉奸和反共分子才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可知“三三制”有利于团结无产阶级、贫农、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开

明绅士,有利于尽可能的凝聚抗日力量,A项正确;“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排除B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的,排除C项;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

相关成就是()1964年,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问世196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开出了新中国第一趟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A.我国科技事业在“二五”计划期间取得重大成果B.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所取得的成果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结出的硕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两项成就的时间分别是1964年、1969年,这是在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下,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B项正确;“二五”计划的时间

为1958-1962年,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于1960年提出,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3年10

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如图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发行的邮票,其寓意集中体现为()的A.和平与发

展是当今时代主题B.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C.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

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发行的邮票,其寓意集中体现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C项正确;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与本题主要结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一致,排除A项;“惠及世界”范围过大,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材料强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3.公元前171年,马其顿在珀尔修斯的领导下再次同罗马开战,史称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经过三年的战争,马其顿人最终被彻底击败。有四位同

学对当时罗马的情况做了大胆的推测,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执政官为两人并且终身任职B.少部分官职可享有薪金C.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D.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71年的

马其顿和罗马。根据材料“公元前17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罗马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

举产生,排除A项;结合所学罗马共和国所有官职均无薪金,排除B项;结合所学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排除D项。故选C项。14.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在不小程度上取决于国王的意志:正是国王来安排上院议员,他拥有权力

来赐予城市选派代表的权利,关于选举竞争的争议要到他和他的大会议面前来受裁决,他的同意对每一项法令都绝对是必须的。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议会的运作依赖于王权B.议会无法对王权制约C.分权制衡的原则被破坏D.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答案】A【解

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中世纪英国议会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王的意志,据此判断,议会的运作依赖于王权,A项正确;议会无法对王权制约,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世纪尚未确立分权制衡原则和君主

立宪制,排除C、D项。故选A项。15.19世纪后期以来,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不断扩大。1885-1889年,克利夫兰出任总统期间,否决国会议案324项。20世纪初威尔逊任总统期间,甚至出现了“强有力的总统统治”。

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总统逐渐走向集权B.资本主义发展推动C.总统国会权限不明D.国家干预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可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需要政府

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据此可判断,总统权力的提升,源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B项正确;总统逐渐走向集权、总统国会权限不明,与美国历史史实不符,排除A、C项;国家干预是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后逐渐成为主

流,排除D项。故选B项。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公务员的“专业化”和“知识化”。1945年戴高乐政府着手创办了“国立行政学校”,专门培养新型高级文官。1979年“国立行政学校”创立34年后,在政府掌握行政实权

的高级文官中,将近一半是该校的毕业生。以下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英国文官制度的直接影响B.法国经济的持续繁荣C.法国社会民主运动的推动D.行政工作日益复杂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二战后(法国)。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使得政府的行政工作日趋复杂,对文官的素质要求更高,所以法国政府特

别注重培育高级文官,D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创立于1870年,不可能直接影响到二战后法国的文官制度,排除A项;法国在二战后的70年代出现了经济危机,排除B项;社会民主运动与培养高级文官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监察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秦汉时期,监察机构及

其职权的行使只是相对独立,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又领副丞相之职。自魏晋始,御史台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为了制约监察权力,有效地防止失监现象发生,大

多数朝代还采取措施健全和完善反监互察机制。反监机制主要是指监察系统以外的官员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的纠举弹劾,如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史的监察。清代的《钦定台规》可谓历代监察法规的集大成之作,其涉及方面之广泛,规制内容之严密,不仅为前代所未有,亦为世界监察法制史上所仅见。——摘编

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1928年,蒋介石为了在党内政治斗争中借助“总理遗教”的大旗以确立其正统地位,从而确立了“五权宪法”的政治体制,并明确了监察院的具体职权。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

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最终冶中西两种监察制度于一炉,监察院作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兼有美式参议院的特性。——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

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监察制度认识。【答案】17.主要特征:分为御史监察系统和谏官言谏系统;历史悠久,不断完善;监察机构独立;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健全完善反监察机制;

监察制度法律化。18.原因:蒋介石为维护其独裁统治;孙中山“五权宪法”的影响;抗日战争的推动;受到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和西方监察制度的影响。19.认识: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有助于规

范政府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监察制度实施的效果根本取决于政权性质。【解析】【小问1详解】的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可知,分为御史监察系统和谏官言谏系统;根

据材料“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可知,历史悠久,不断完善;根据材料“秦汉时期,监察机构及其职权的行使只是相对独立,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又领副丞相之职。自魏晋始,御

史台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可知,监察机构独立;根据材料“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可知,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根据材料“为了制约监察权力,有效地防止失监现象发生,大多数朝代还采取措

施健全和完善反监互察机制。”可知,健全完善反监察机制;根据材料“清代的《钦定台规》可谓历代监察法规的集大成之作,其涉及方面之广泛,规制内容之严密,不仅为前代所未有,亦为世界监察法制史上所仅见。”可知,监察制度法律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原因:根据材

料“1928年,蒋介石为了在党内政治斗争中借助‘总理遗教’的大旗以确立其正统地位,从而确立了‘五权宪法’的政治体制,并明确了监察院的具体职权。”可知,蒋介石为维护其独裁统治,以及孙中山“五权宪法”的影响;根据材料“19

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可知,抗日战争的推动;根据材料“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最终冶中西两种监察制度于一炉,监察院作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兼有美式参议院的特性。”可知,受到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和西方监

察制度的影响。【小问3详解】本题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认识: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

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监察制度实施的效果根本取决于政权性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

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

了理论依据。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政府的一切措施要据此行事。1870年是英国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官职”。此后所有选拔官吏必须经竞争考试,从中择优录取。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人文科学为主。要

求有较高文化修养、渊博知识和应变能力的通才。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文官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无过错不被免职”。文官的常任,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答案】18.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旧有制度的弊端;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促进。19.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通才原则;常任中立原则。【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因素:根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

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可知,旧有制度的弊端,以及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根据材料“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可知,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壮

大;根据材料“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可知,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促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基本原则:根据材料“所有选拔官吏必须经竞争考试,从中择优录取。”可知,公平竞争原则;根据

材料“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人文科学为主。要求有较高文化修养、渊博知识和应变能力的通才。”可知,通才原则;根据材料“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文官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无过错不被免职’。文官的常任,

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可知,常任中立原则。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社会处于动荡之时,变法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战国的变法运动是最好的典型;在社会处于由稳定到发展的转型阶段“守成”政治完全是不合乎时宜的。只有主动地推行制度革新才不至于被历史潮流所

淘汰——汉武帝及其时代无疑是最好的例证。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也是许多具备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所一再肯定的。——孙家洲等《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结合上述材料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

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答案】示例:观点:汉武帝时期制度建设与创新铸就了盛世局面。论证:政治上奉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用刺史,注重对官员的监察,推动吏治的改善;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强了

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选官制度上,推行察举制,选拔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结论:制度建设与创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确定论题,根据材料“只有主动地推行制度革新才不至于被历史潮流所淘汰——汉武帝及其时代无疑是最好的例

证。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也是许多具备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所一再肯定的。”可知,可以从汉武帝制度建设和创新的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即确定的论题为:汉武帝时期制度建设与创新铸就了盛世局面。其次,围绕确定的论题“汉武帝时期制度建设与

创新铸就了盛世局面”,从汉武帝在政治、经济、选官制度等角度进行说明,如:政治上奉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用刺史,注重对官员的监察,推动吏治的改善;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

政实力;选官制度上,推行察举制,选拔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选择论题的准确性,如:总之,制度建设与创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

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