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渝中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综合卷(一)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共(11)页,33.1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55a5356fc3caad81eb34363a8ccba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渝中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综合卷语文(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
正进入自觉与成熟。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
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唐传奇塑造人物,通常是截取其重要
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想象。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但其美貌却如在眼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又借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先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又写韦
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让任氏的绝美之姿跃然纸上。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其
他像《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
”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演绎人物的不同命运。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当宫中得知龙女的遭遇后“皆恸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赶紧告诉左右的人:“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钱塘君还没
出场,其性格已宛然可见。接着写钱塘君离去,“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乃擘青天而飞去”。文辞华艳,极尽铺排,创设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情境,有力烘托了钱塘君的勇猛。二是通过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历史叙事的节奏美。比如《霍小玉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高潮迭起,但其情节的组织和推进既非建立在线性时间链条上,也不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而是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在平行化的不同空间背景上,演绎人物不同的命运遭际,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的时空转化。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唐
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如李景亮《李章武传》对人鬼之恋的描写,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王氏鬼魂与李章武相会之际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极力烘托出王氏真挚热烈的感情。“与章武
连臂出门,仰望天汉,遂呜咽悲怨。”“连臂”可见依依不舍,“呜咽”正显悲情难抑。用字不多,却言简意丰,含无尽的悲情于举手投足之间,读来让人悲不自胜。这样的含蓄之美正是“诗笔”艺术特色的体现。除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也往往十分含蓄。比如皇甫枚的《王知古》对
张直方残暴跋扈的刻画,采用了夸张的笔法,“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乌兽尚且如此惊惧,人民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作者对张直方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但其感情态度显而易见,批判的锋芒因“诗笔”的运用而更显犀利深刻。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
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并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材料二: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
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游仙窟》中,人物对话皆由酒令诗来完成,男女主人公以诗歌答问,而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一唱一答中,不断向前推进。诗歌还常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如《莺莺传》末尾,莺莺赋诗予张生,自叙别后为君消瘦。容颇憔悴,而今却又看
见张生,复劝张生:“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用情之深、却为情所伤又无可奈何的悲剧人物形象立现纸上。诗歌的嵌入为唐传奇塑造了一批才情容貌俱佳、情感细腻丰富的人物形象。唐传奇中环境氛围的渲染也常借助诗歌来完成。《陈季卿》一
文中,书生陈季卿归乡途中吟道:“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摘编自石月清《唐传奇中的“诗笔”叙事简论》)1.下列对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开始运用诗意笔法,形成独特的诗化风格,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B.《任氏传》《莺莺传》《无双传》等作品,都使用了虚实相生之法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C.有些唐传奇善于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叙
事的节奏美,《霍小玉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D.在传奇中穿插诗歌,用以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唐传奇中诗意笔法运用的具体表现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赵彦卫认为唐传奇中“可见史才、诗笔、议论”,由此可推知,李朝威在《柳毅传》中描写的是真实
的历史事件,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B.《任氏传》中韦崟与家僮的对话,《柳毅传》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的描写,都属于侧面烘托,是虚实相生之法中“虚”的部分。C.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不宜有直露式的宣泄,所以唐传奇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都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D.小
说《陈季卿》中借助诗歌来渲染作品环境氛围,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云麓漫钞》之语,指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特点,旨在引出
其诗意笔法。B.文章以大量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的运用形成了唐传奇独特的诗化风格。C.文章举例时,常常一边叙写事例,一边进行评述,使其“诗意笔法”得到准确阐释。D.文章整体为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则从形象、叙事
、抒情等方面层层递进地加以论述。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的“诗笔”,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5.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对下面这篇唐传奇的“诗笔”的运用作简要赏析。博陵崔护,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扣门久之。有女子自
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还。崔亦眷盼而归。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
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
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岂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妻之。(《崔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偷砖梁晓声的在春天来了。①春天,到底还是来了。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细想想,海誓山盟不大靠谱——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地老天荒可谓永恒,但
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变化真是不可阻遏。春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期盼的季节,夏季烂漫热烈,牵着的可是春姐姐的手。踏春也是觅夏的另一种说法。A市的春天比历年都来得迟,三月下旬居然降了一场大雪,有几天气温又冷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那几天一过去,天气一下子变暖了。如同
一列晚点的列车突然提速想要正点抵达终点站似的,人们还没从多雪寒冷的冬季缓过神来,春季便以猝然到眼前的方式无言地宣布——我来了!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
大妨碍。学生,都不得不穿上了夏季大雨后才穿的防水靴。光字片②的情形比往年更糟。光字片的泥泞程度,甚至超过了“二战”纪录片中德军曾在苏联大地上经历的泥泞。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小孩子还好说,吃喝拉撒全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了。中小学生也好说,几所
学校临时放假。大人们却不能不上班,一回到家里就不出门也太失家长的尊严。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水灌,都满得忽悠忽悠的,上公厕对大人们来说也成了一件危险事。许多光字片的大人穿的防水靴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没弄干净过,一出门全是泥靴。市政府调给共乐区几辆卡车,特批了一批砖。有些
区干部跟着满载新砖的卡车到处转,见着哪些地方泥泞得不成样子,便命车停住,指挥跟车的环卫工人往泥泞中垫砖。往光字片的泥泞中垫的砖最多,因为光字片的街道坑凹多,有的地方需要垫两层砖。共乐区的群众很感激。春天来了。严寒终于过去,天气逐渐暖和,人们的情绪也变好了。至于
泥泞,与刚刚度过的严寒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党和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一天,秉昆回到家里,郑娟背者两个儿子悄悄问他:“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咱家也把近的砖往住回搬几块行不行?”秉昆说:“不许。别人家怎么样咱们不管,咱家人不可以
那样。都那样,不是白垫了吗?不是又不好走了吗?”郑娟说:“可别人家不这么想啊!反正泥泞一干,那些砖也不会再有人拉回去了。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秉昆说:“现在泥泞还没干。”郑娟说:“都是新砖。”秉昆听得起疑了,沉下脸问:“你是不是已经往家搬了呀?”郑娟只得承认,她和两个儿子弄回家了二三
十块。秉昆问放哪儿了。郑娟就指——有的摞在桌子底下,有的垫在箱子底下,都用布帘遮挡着,还有的埋在煤堆里了。秉昆说:“难怪咱家有了一股不好闻的味儿。”郑娟说:“别人家那味道也好闻不了多少。”秉昆生气了,训道:“我再说一遍——别人家是别人
家,咱们家是咱们家,咱们没必要跟别人家照样学样。”秉昆生气另有原因。共乐区光字片的街道如此泥泞不堪,他无法再骑自行车上班,每天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家门,回到家里也便晚了一个小时。区里派人往泥泞中垫砖,作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毕竟,区里起码把该做的
事做在前边了。当下,也只能做到那个份上。有人把垫在泥泞中的砖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们被他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他当时说:“
那样的砖弄回去多脏啊!”春燕她二姐夫却说:“脏也是好东西,夏天用水冲冲就见新了。”他快到家时,一脚踩向白天明明垫着砖的地方,不料踩了个空,扑哧踩到泥泞中,险些跌倒。当时不由得对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内心骂出了脏话,及至明白了是自己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干的事后,他自然生气。……这天晚上,由于妻
子和两个儿子的行为,周秉昆觉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扇了一耳光,连日来他的不良情绪再也掩饰不住了。他让正在写作业的楠楠放下笔,让正在给猫梳理毛的聪聪停下来,立刻把那些藏匿起来的砖再搬出去,原先垫在哪儿还垫在哪儿。两个儿子不情愿地看着母亲。郑娟不以为然地说:“爸如
果活着,那些砖就都是他眼里的宝。”秉昆没好气地说:“但我爸绝不会赞成你带着他的两个孙子干这种事!”(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年版)[注]①这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②共乐区光字片是小说中周秉昆一家生活居住的平民区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下了大雪之后天气骤然变暖,是造成泥泞的直接原因,这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展开。B.郑娟认为政府铺的砖并没有计划收回,是公共服务的消耗,所以自己不是在“偷砖”。C.家里“不好闻
的味儿”其实并不存在,周秉昆是想借此喻指偷砖这一行为令人厌恶。D.两个儿子不情愿搬砖,是因为手中正有别的事情在忙,却忽然被父亲强行打断。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插叙周秉昆先前在回家路上踩到泥泞的情节,既补充说明
了他如此生气的原因,也说明了偷砖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伤害。B.从周秉昆和郑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秉昆过世的父亲艰苦朴素、诚实正直,他的为人也影响了周秉昆,成为家风的传承。C.小说开头写春天到来的温暖美好,与
下文的泥泞麻烦形成对比,寓意生活总是苦乐参半,困境之中更能凸显人性的光辉。D.本文围绕偷砖这一生活化的小事件来构建小说的矛盾冲突,展现主人公正直诚信的品质,于人间烟火处彰显了道义和担当。8.郑娟在承认已把砖搬回家之前与周秉昆有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双方当时的心理。9.茅盾
文学奖在《人世间》的授奖辞中称赞作者梁晓声“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请根据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谈谈这一评价在文中的体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薛季宣,字士龙
,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也。徽言卒时,季宣始六岁,伯父敷文阁待制弼收鞠之。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既得溉学,于古井田、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时江、淮仕者闻金兵且至,皆预遣其奴而系马于庭以待。季宣独留家,与
民期曰“吾家即汝家,即有急,吾与汝偕死。”民亦自奋。县多盗,季宣患之,会有伍民之令,乃行保伍..法。官、士、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诸总必有圃以习射,而许以武事角胜负,而赏其尤者不幸死者予棺,复其家三年。守计定,讫兵退,人心不摇。王炎荐于朝,召为
大理寺...主簿。季宣进言曰“日城淮郡,以臣所见,合肥板干方立,中使督视,卒卒成之。臣行过郡,一夕风雨,堕楼五堵。历阳南壁阙,而居巢庳陋如故,乃闻有靡钱钱钜万而成城四十余丈者。然外事无足道,咎根未除,臣所深忧。左右近侍阴挤正士而阳称道之。”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
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帝称善,恨得季宣晚,除大理正。自是,凡奏请论荐皆报可。出知湖州,会户部以历付场务,锱铢皆分隶经、总制,诸郡束手无策,季宣言于朝曰:“自经总制立额,州县凿空以取赢,虽有奉法吏思宽弛而不得聘。若复额外征其强半,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
民何以胜!”户部谯责愈急,季宣争之愈强,台谏交疏助之,乃收前令。改知常州,未上,卒,年四十。季宣于《诗》《书》《大学》《中庸..》《论语》皆有训义,藏于家。(节选自《宋史·薛季宣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A.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B.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C.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
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D.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渡江,意思是渡过长江,文中指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在南方
建立南宋王朝的历史事件。B.保伍,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制度。C.大理寺,古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后来各朝重要司法机构之一。D.《中庸》,儒家经典,本为《周易》中的一篇文章,后单独抽出成为“四书”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季宣鼓励民众,武备保卫地方。官员们听说金人将至而准备逃跑,季宣招来百姓,约定同生共死;他施行保伍法,保护乡里不受劫掠,稳定了人心。B.薛季宣尽忠进谏,深得皇帝赏识。他向皇帝上奏,反对各地修筑城墙,更指出皇帝受到了身边人的蒙蔽;皇帝赞成他的说法,提拔了
他,并言听计从。C.薛季宣据理力争,反对户部苛政。他指出由经制总制二司管理财权的弊端在于严苛;他顶着户部的压力持续抗议,最终在言官帮助下让朝廷收回成命。D.薛季宣幼年丧父,学问颇有所成。他六岁时父亲过世,由伯父抚
养长大,师从袁溉学习了一套有用的学问;他对多种儒家经书理解深刻,并予以训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外事无足道,咎根未除,臣所深忧。左右近侍阴挤正士而阳称道之。(2)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民何以胜14.为什么要施行保伍法?施行保伍法期间薛季宣是如何鼓励、安抚武装力
量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
烟树五湖东。[注]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范蠡经商有道,号陶朱公。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只是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B.颔联飞鸟出没在山色的掩映之中;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意在写“今”,写诗人一时所见之景。
C.颈联写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一是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的笛声。D.前三联情与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历史兴亡、人世变迁之感;明朗与低回交互作用,体现了杜牧诗歌的所谓
拗峭的特色。16.与汪遵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相比,两诗写到范蠡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_”的效果。(2)在《李凭箜篌引》中,先以声写声、后以形写声,从而描写了音乐震撼力的一联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航天事业发展,①登高望远作出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十年。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
探测的跨越;建设中国空间站开始全面实施,并开始有人长期驻留时代;运载火箭加快更新换代,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能力;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体系能力……中国航天行稳致远,创新发展,不断刷新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高度,不
断拓展航天科技应用服务的广度。目前,航天应用已广泛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林草监测、防灾减灾、气象预报、海洋开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城乡建设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衍生出的新技术已进入②家家户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航天科技所带来的美好。中国航天的
魅力不仅仅在于这些③引人注目的成就,还在于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培养造就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高昂爱国热情、强烈责任担当、良好精神风貌的航天人才队伍。(摘编自国家航天局《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18.请从句意和语体色彩的角度把文中画横线的三
处词语替换成更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
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后,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文化节目中的爆款,为此类节目树立起新的标杆。节目用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个核心思想、一个文化故事的讲述方式,以及穿越古今的戏剧化呈现方式,向观众
展示蕴含古人智慧的典籍以及典籍背后那些历史人物。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独辟蹊径,聚焦《尚书》《论语》《红楼梦》《本草纲目》《诗经》《楚辞》等经典书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其中,穿
越古今的戏剧化呈现方式,成为节目一大亮点。节目牵引着观众的思绪和情感,让人们能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产生共情。《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体现出艺术的匠心和创新的转化。伏生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跨时空讲述,充分
发挥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潜质,使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通过舞台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典籍里的中国》开播即成为文化类节目爆款,锦上添花的演员表演同样功不可没。从第一期伏生的饰演者倪大红,到第二期宋应星的饰演者李光洁,都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实力派演员。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引
号,作用相同的一句是()A.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确保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公平公正。B.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C.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D.捧着几张古
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1.请结合以上材料从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才能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22.如果给上述文字拟写标题,“《典籍里的中国》树文化节目新标杆”和“《典籍里的中国》创
新开启古今对话,让厚重的典籍活起来”相比,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
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
,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