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汤阴县五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共(11)页,142.6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f5519ffe38011fdb17bab8c76799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0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
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
“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
斗篷”。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
的写照。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
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
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
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总之,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
楼梦》中的服饰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绝不违背清廷禁律。B.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可谓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C.文中援引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
服成分》是为了说明“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2-D.仅从“通灵宝玉”“寄名锁”“护身符”这些宝玉的佩饰物上,我们就可看到他作为贾母、王夫人的掌上明珠、贾府宠儿的特殊地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对人物的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
既有对贾府宠儿宝玉所佩戴饰品的精细刻画,也有对落魄文人贾雨村衣着特点的准确概括,还有对尊贵皇妃元春服饰的“不写之写”。B.王熙凤盛装出场见客时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套上“青缎灰鼠褂”,可见“褂子”是清人在正式场合加于袍外的礼服。C.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代名词,红色也正是
“怡红公子”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因而曹雪芹笔下的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D.曹雪芹不仅用服饰突出人物外貌和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通过服饰反映了人物际遇处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伦理尊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的服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曹雪芹
根据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季节轮换、地位尊卑的需要,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精华融为一体,运用到小说的描写之中。B.看破红尘出家时,宝玉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C.服饰彰显人物的地位。邢岫
烟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黛玉进贾府时也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都显出她们贫穷窘迫、寄人篱下的困境。D.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却不细写她的服饰,因为无论穿什么都不足以标榜其尊贵,便索性不写。这不写之写更能引起人种种美的联想,比详写更经济,更含义深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吃西瓜冷清秋不了,真不了。打个嗝,全是西瓜味。你不好意思说你撑得弯不下腰,够不着地上的工具。这怎么说得出口。可怎么能怪自己嘛。大热天,恰又口渴。也不是没吃过,没今儿这般敞怀罢了。最主要还是心里舒
畅。做这行,形形色色啥人没见过,可这么热情善良,见面就递着西瓜和笑脸还是头一遭。原本是拒绝的。组里也规定维修人员到客户家不许吃东西,可眼瞅着那堆积的笑意从皱纹里一圈圈漾出来,托西瓜的手不停颤抖,总觉得不接过来吃掉,就对不住人家。好在吃进肚子
里,组长看不见,他也不能扒开嘴检查不是。违规就违规吧。当然是喜欢的。能不喜欢嘛?那么甜,那么爽口。但天地良心,大口解决的原因绝不是贪图好吃。是想快点结束好干活。组长给制定计分制。上门维修一户一张积分卡,月底按劳付酬。这耽搁下去的可都是自己的钱。三两口吃完,你抹下嘴去找工具。可对方显然误解了
你的意思,又一块递了过来。你说不吃,伸出的手一挡,西瓜跌在地板上。正尴尬,对方却拾了起来,掌心蹭蹭再次递给你。盯着地板上的印迹,你的心里直犯嘀咕,接与不接都不是。得亏斜过来的那只手夺了去放在一边。“噗嗤”一声儿你忍不住笑了,想起乡下的娘。娘就这样。小时
候你吃饺子掉地上,娘叨叨着捡起来围裙上蹭蹭继续朝你嘴里塞。小么,也不知嫌弃,仍大口大口嚼地得劲儿。又想起昨天那户。当时就要脱鞋进门来着,怕弄脏了地板,但是人家皱眉掩鼻连连摆手,并递过来塑料袋,示意你套脚上。你想说
经常洗呢不臭。-3-可终究没说,说那干啥,没意思。都吃啊。你憋半天说出来的却绕了道。你总是不会拒绝。你吃,你吃。年纪大了吃不得这些呢。眯着眼,蜷在那儿的他温情地望,让你想起幼时经常放牧的那只老绵羊。递过来的瓜瓤都触到了鼻子尖。你寻思,放回去谁还
会吃啊。就这样“为难”着自己一块接一块。眼瞅着就快完了,她居然一弯腰从桌下又抱一个来“咔嚓”成了两半。脑子里“嗡”一声,腿就软了。搁谁抗得住啊?自进门嘴就没让闲。就是再盛情难却,可毕竟肚子的需求有限啊,它已经在向你告饶了。难
不成还要继续“为难”不成。不了,真不了,你摆着手。头发花白的她还不及你的肩膀高,正孩子般扁着嘴,盈着泪,和你对视。你不自在。求救似地扭头望向屋里的另一个主人——那只老绵羊。他正卖力地摆弄着那风扇,颠过来倒过去地研究。你觉得好笑,说实在的若不是怕
擅自脱岗会被投诉,你一刻都不想再呆下去了。你踢踢脚下的工具箱。“咔咔”两声,老绵羊惊醒般站起来。你个蠢婆娘,老让人家吃什么西瓜啊,去,去端碗绿豆汁。老太婆哦哦地应答着去了厨房,你吐了口气。要抓紧时间了,不然这么久还没回去,被组长扣分可就糟了。然而,你却发现其实已经不需你动手维修了—
—那风扇分明已经转了起来。可不是么,这呼呼飘来的风。你骤然想起刚才一直默不作声摆弄的他。真是笑话,来就吃西瓜,啥也没干,被人家抢了“生意”了。这是个阴谋!不然干嘛一直拖延时间骗人吃西瓜。啊啊,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吗?跳着脚涨红着脸的你无限惶恐。你不知道为什么惶恐,似乎是为了积分卡又似乎又不是。但可以
明确,你愤怒了,发火了。汗津津的钞票就是在这时递来的。被烫了似的你一下子跳开,嚷嚷着问做什么?做什么?这算什么?什么毛病啊……哦哦,脑子上的啊,每年都买西瓜啊……儿子像你这般大,会修电扇,都是那地震……他语无伦次地说着,去掰她拽着你
衣襟的手。她却不管不顾地念叨着伸出一只手来抚你的脸。指尖碰触那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风,柔柔的,手糙糙的。徐徐拂来,整个心尖都颤巍巍地疼。又仿佛回到幼时,躺在田野里,蓝天下。酸酸涩涩的物质涌出来之前,你抓起了工具箱。不就吃西瓜么,明天我再
来。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叙述维修工上门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问题形象地给出了答案。B.全篇采用纵式结构,以“吃西瓜”为线索展开情
节,细致入微地传达了“你”这个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C.作品用“你”称呼小说中的维修工,选择的是老太婆的视角,维修工的一举一动都不肯错过,突出老人观察的细腻。D.由于儿子死于大地震,老人便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了维修
工身上,对他有了非同一般的情感,这表现了老人对死去儿子的深切思念。5.小说中有大量出色、传神的细节描写,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6.对维修工的“遭遇”,小说结尾才揭开谜底,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和理解。(6分)-4-(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
、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名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
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
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材料二:(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5-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
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
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在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
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
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
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
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9.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谢瞻,字宣
远,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
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
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
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6-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
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选自《宋书·谢瞻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B.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C.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
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D.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古代对士大夫去世的说法,天子死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高祖,古代皇帝的庙号,皇帝的庙号还有“……宗”“……帝”等,
如唐太宗、隋炀帝。D.臧否,书面用语,有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等意思,如“陟罚臧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瞻文采出众。谢瞻六岁能写文章,作《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辞采之美,与谢混、谢灵运相抗。B.谢瞻手
足情深。自己的姐姐要到吴郡,谢瞻解职随从,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C.谢瞻善于自保。由于弟弟谢晦年纪很轻,权势却十分显赫,谢瞻为避免招致后患,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弟弟降职。D.谢瞻有忧患意
识。谢晦回家接取家眷,谢瞻用竹篱隔开门院;谢晦前去探病,谢瞻认为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5分)(2)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
无远。(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水调歌头①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
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7-[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上片开头四句写秋色渐浓,金黄的菊花传报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户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曲曲折折。B.“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运用反问:隐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么心事呢?C.“徙
倚”写作者为了排遣心事,走出低户小屋,沿着曲折小路,来到太湖边上,流连不舍地凝望湖上的碧波。D.下阕写作者望湖兴叹,想到往昔飘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归来”二句,从天涯飘泊归来,重扫院内小路,守护自家松竹。15.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6分)1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6分)(1)屈原的《离骚》中“,”两句表明此时产生了退隐的思想。(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3)《滕王阁序》中
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传遍全球,长盛不衰。茶是中华民族的
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
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班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回味不尽,
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的描绘。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此外,中国人在
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莫衷一是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
化B.众口纷纭无案可稽耐人寻味炉火纯青C.莫衷一是无案可稽意味深长炉火纯青-8-D.众口纷纭不足为据耐人寻味出神入化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B.苏
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D.“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
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利用和发现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传遍全球,长盛不衰。B.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长盛不衰,传遍全球。C.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长盛不衰,传遍全球。D.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
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利用和发现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传遍全球,长盛不衰。20.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请仿照示例,在以下三篇备选文章中任选一篇,从两个不同角度解读。(5分)【示
例】在《祝福》中,我们既看到了以鲁四老爷为统治者的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也读出了社会底层普通劳苦大众的冷漠与不觉醒。【备选】《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琵琶行》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为什么酷热时扇扇子能让人感觉凉爽?正确的答案绝不是扇子会扇来凉风。因为人体附近的空气,①。那问题又来了,既然这些热空气的温度相同,②?主要原因是快速吹来的热风让汗液加快蒸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让人感觉凉爽。这里要说明的是,没有热风(或
冷风),③,只是蒸发的速度更缓慢。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瘟疫无情,却总有一些瞬间温暖人心。近日,老人捐款的新闻屡屡出现,令人动容。87岁老人倪素英,拿出毕生积蓄20万
捐献给武汉;68岁大爷李学明是一名环卫工,他将五年的积蓄10071元捐给疫区;还有老人靠捡垃圾维生,却将攒到的9000元全部捐给村委用于疫情防控……然而在带来感动的同时,这些新闻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觉得这些老人的捐款不论多少,都是对家国同胞的深情厚谊,不收就是对他们赤诚之心的辜负;
也有人担心,老年群体本属全社会应予关爱的对象,若收下辛苦积攒的捐款,无异于将老人的晚年推向危险边缘。就此,五一中学组织了一次辩论赛,请你从正方“该收捐款”或反方“不该收捐款”两种立场中任意其一,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有理有据。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9-1.B根据原文”是之一“2.C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为“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3.C黛玉进贾府时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并不是为了显示贫穷窘迫中寄人篱下的困境。4.C(“选择的是老太婆的视角”错)5.①
暗示或点明人物身份。如维修工进屋脱鞋,找工具箱表明其工人的身份;老太婆把掉在地上的西瓜在掌心蹭蹭,暗示老人把陌生的年轻人当成了儿子。②推动情节发展。如“老绵阳”卖力地摆弄风扇,风扇转了起来等,令人生疑:明明自己能修好,为什么还叫人来修呢?③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如老太婆托西瓜的手不停颤动
,表现了老太婆激动的心情;维修工踢脚下的工具箱表现了维修工不自在急于离开的心理。(每点两分,任意三点满分)6.结尾在意料之外:不让维修工修电扇,只是让他不停地吃西瓜;“老绵阳”自己摆弄电扇。如此拖时间,“抢”生意,读者也会与维修工一样认为其中必有“阴谋”。(3分)
又在情理之中:老人把维修工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前文做了多处铺垫:见面就递西瓜和笑脸;把掉在地上的西瓜拾起,掌心蹭蹭再次递过来;扁着嘴,盈着泪,和维修工对视。而这一切也让维修工想起了小时候娘捡起来掉在地上的饺子朝嘴里塞的画面。(3分)7.D8.A9.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
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10、D“乃尔”解释为“竟让这样”,说明“归趣”的程度,不要断开;“交游”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11、C“……帝”是“谥号”。12、B.到吴郡的不是谢瞻的姐姐,是其叔母。13、(1)他
幼年丧父,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弟侍奉婶婶,如同对待亲生母亲。(2)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来临,恐怕应该不远。【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孤:幼年丧父;恩纪:恩情;事:侍奉;至亲:亲生母亲;始:刚刚;荣冠台府:介宾短语后置
句,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其:副词,表猜测,恐怕。-10-14.B(B“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运用设问,自问自答)15.①感慨时光虚度,两鬓增白,报国无门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恼。②回顾往昔天涯漂泊、到头来只落得一片空虚的惆怅;
③忧虑国事,希望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④济世不能、归隐难安的矛盾和痛苦。(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6.(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17.A18.A(“从来佳茗似佳人”强调的是林语堂关于茶的“三泡”之境说,所以“这”为主语,排除B、D两项;C项“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的表述不顺畅,排除C项)19.C20.①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我们既看到了宝黛初会时的心心相印和一见钟情,也读出了封建豪门穷奢极侈的生活和
封建贵族家庭森严的等级观念。②在《老人与海》中,我们既看到了圣地亚哥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不屈精神,也读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呵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意义。③在《琵琶行》中,我们既看到了琵琶女娴熟精湛的音乐演奏技巧和不幸遭遇,也读出了“同是天涯沦
落人”的诗人怀才不遇时的凄凉境况和郁闷心情。(解读符合文意,必须有两个解读角度,各2分;联系作品中的形象分析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1.①都是温度相同的热空气②为什么会感觉凉爽呢③汗液也会蒸发(每句2分)22.本题考查写作
能力。材料中先给出了几位老人捐款的新闻,再谈的是这些新闻引发的网友热议。网友的看法有两种,一是该收捐款,因为“不收就是对他们赤诚之心的辜负”。另一种看法是不该收捐款,因为“若收下辛苦积攒的捐款,无异于将老人的晚年推
向危险边缘”。写作时从正方“该收捐款”或反方“不该收捐款”两种立场中任意其一,如果选择正方,那么就从“每一颗爱心都不应被辜负”的角度阐发。如果选择反方,可以从“老人捐款固然能够释放善意,但如果因此影响他的晚年生活,显然有悖于社会道义的彰显”的角度阐发。11获
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