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1.452 M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7)页,1.45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3a7aecedbe4ca355cbdaff743f533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通州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内不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A.葡萄糖转化为CO2和H2OB.ATP转化为ADPC.葡萄糖转化为酒精D.CO2和H2O转化

为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都属于真核生物的细胞。2、细胞的统一性:(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3)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

胞的增殖。(4)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通用。(5)能源物质: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详解】A、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A错误;B、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会消耗能量,将ATP

转化为ADP,B错误;C、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能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C错误;D、有的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但酵母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会将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D正确。故选D。【点睛

】2.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寡肽类的激素,能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它的前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清球蛋白——血管紧张素原。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I,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

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如图所示)。而“普利类”降压药(如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等)则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请结合图和题干中信息判断下列正确的叙述是()A.血管紧张素Ⅱ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的人是有差异的B.血管紧张素I是由血管紧张素

原脱水缩合而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能切断二硫键,使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D.“普利类”药物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舒张,紧张度下降,血压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血管紧张素原在不同的作用位点被酶

切后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Ⅱ,而血管紧张素能够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详解】A、血管紧张素Ⅱ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在不同的人都是相同的,没有差异,A错误;B、血管紧张素Ⅰ是由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变而来的,不是脱水缩合的过程,因此不是在核糖体

上进行的,B错误;C、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能切断肽键,使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C错误;D、“普利类”药物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舒张,紧张度下降,血压降低,D正确。故选D。3.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会发生癌变,其原因是一些胞外蛋白T能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生成复

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阻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基因表达,靶细胞就不会发生癌变B.因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容易扩散转移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间的信息传递D.从功

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

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详解】A、若阻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基因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A错误;B、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

性降低,因此容易扩散转移,B正确;C、题意显示,复合物的转移诱导了靶细胞基因的表达,据此可知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间的信息传递,C正确;D、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

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D正确。故选A。【点睛】4.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操作简便、易行、时间短)交配方法是()①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②鉴别一只黑(显性)山羊是否为纯合子③鉴别一组小麦是否为纯合子④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A.杂交

、测交、自交、测交B.测交、杂交、杂交、自交C.杂交、测交、自交、自交D.自交、测交、杂交、自交【答案】C【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

;②鉴别一只黑山羊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采用测交法;③鉴别一组小麦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交配方法为自交法;④不断提高小水稻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自交法。故选C。5.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发生在下列哪个环节中()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步骤。故选A。6.PFM是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一定量的PFM会抑制大肠杆菌DNA解旋酶的生物活性。若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PFM,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PFM可以将大肠杆菌的

细胞周期阻断在有丝分裂后期B.加入PFM后,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将呈现“J”型增长C.该环境只能影响大肠杆菌DNA复制,但不会影响其基因表达D.对该药物的深入研究有可能在抑制人体癌细胞增殖方面发挥作用【答案】C【

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

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题意分析,一定量的PFM会抑制大肠杆菌DNA解旋酶的生物活性。若在培养大肠杆

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PFM。则会影响DNA的复制,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若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PFM,则会影响DNA的复制,可以将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阻断在有丝分裂间期,A错误;B、加入PFM后,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不再增长,B错误;C、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DNA解旋酶,故加入PFM后,不影响大肠杆菌基因表达,C正确;D、PFM是一种新型杭菌药物,会抑制大肠杆菌DNA解旋酶的生物活性,影响大肠杆菌的DNA的复制,但是不会抑制人的DNA

解旋酶活性,D错误。故选C。【点睛】7.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轻松被吸入肺中,被称为PM2.5,它通常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不仅对呼吸系统功能产生负面作用,还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下表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

究结果推论A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B刺激B细胞的增殖分化降低细胞免疫C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异常升高危害体液免疫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

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颗粒物如有硅尘入肺

可能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过敏病人在PM2.5超标的空气中会发病,是因为该颗粒中有相关的过敏原。【详解】A、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T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会影

响特异性免疫,A正确;B、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B错误;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损害呼吸道粘膜,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将会影响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D、抗体是浆细胞产生,通过抗体实现免

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抗体水平升高,体液免疫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B。【点睛】8.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季是该湖泊营养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季节B.冬、春两季,该湖泊中生物几乎不存在能量流动C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D.秋季应当时刻检测水体变化,防止出现富营养化【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藻类的种类的大小依次是:夏>秋>冬>春;数量的大小依次是:秋>夏>春>冬。【详解】A、夏季该湖泊藻类的种类最多,是该湖泊营养结构相对比

较复杂的季节,A正确;B、冬、春两季,该湖泊中有生物存在,存在食物链,存在能量流动,B错误;C、据图分析,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D、秋季

该湖泊藻类的数量最多,应当时刻检测水体变化,防止出现富营养化,D正确。故选B。【点睛】9.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种群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式增长的原因不包括()A.受生活地区的食物限制B.周围存在天敌或竞争者C.处在生育

期的个体足够多D.栖息地的生活空间条件有限【答案】C【解析】【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在实验室内的理想条件下可以实现;自然状态下当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

的最初阶段可能呈“J”型增长。“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自然环境中,可能受生活地区的食物限制,导致一个种群不能长期

以“J”型曲线方式,A不符合题意;B、自然环境中,可能因为周围天敌或竞争者的存在,一个种群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式,B不符合题意;C、处在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种群数量增长快,可以J型曲线增长,C符合题意;D、自然环境中,可能由于栖息地的生活空间条件有限,一个种

群不能长期以“J”型曲线方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10.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先分离出单个细胞,然后再进行培养和筛选。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了避免微生物污染B.保证获得细胞的遗传背景相同C.

为了使细胞周期一致D.保证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答案】B【解析】【分析】将已免疫的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两次筛选,一次是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

是通过专一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由于小鼠生活过程中存在多种抗原感染,所以小鼠体内存在多种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获取的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会形成多种杂交瘤细胞,同时也存在未融合的细胞

和同种细胞的融合体,将这些细胞放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但这些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多种,为了筛选到能产生单一抗体的细胞群,可将上述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由于每个小孔内只有一个杂

交瘤细胞,所以可筛选到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保证获得细胞的遗传背景相同。筛选的目的不是避免微生物污染,也不是使细胞周期一致和保证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其幼茎美味可口,但雄株产量更高。芦笋雄株性染色体

为XY,雌株为XX。以下为培育雄株的两种方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雄株甲、丁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甲为杂合子,丁为纯合子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C.形成幼苗甲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而培育雄株丁没有经过此过程D.在雄株甲

、丁的培育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所以它们的基因型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介绍了两种育种过程。第一种由顶芽培育形成雄株甲,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般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环节,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第二种是由花粉培养形成雄株丁,采用了单倍体育

种法和杂交育种法,其中从花粉到植株乙、丙,属于单倍体育种,由植株乙和丙到雄株丁属于杂交育种。【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雄株甲、丁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Y,A错误;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B正确;C、形成幼苗甲经过脱分

化和再分化过程,而培育雄株丁也有此过程,C错误;D、雄株丁是通过植株乙和丙杂交而来,所以培育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而雄株甲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点睛】12.研究人员将猴的

胚胎细胞(a)中的细胞核取出,移植人一雌猴的去核卵母细胞(b)中,得到重组细胞(c),经培养获得胚胎并移植到另一雌猴(d)体内进一步发育,最终产出幼猴(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过程都在体外进行,属于细胞工程范畴B.e的细胞内的全部基因都来自a,而b、d仅提供营养C.该项研

究属于胚胎工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优质猴D.a必须是雄性猴的胚胎细胞,得到的c相当于受精卵,所以e属于有性生殖的后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试题分析,该克隆猴e的细胞质基因来自b,细胞核基因来自a,故该克隆猴的大部分性状和e相同,小部分性状和b相同,据此答题。【详解】A、a、b

、c过程都在体外进行,属于细胞工程范畴,A正确;B、克隆猴e的细胞质基因来自b,细胞核基因来自a,b、d还能提供营养,B错误;C、项研究属于细胞工程,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大量优质猴,C错误;D、a可是雌性或雄性猴的胚胎细胞,得到的c是

重组细胞,e属于无性生殖的后代,D错误。故选A。【点睛】1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操作流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组织胰蛋白酶细胞悬液→原代培养胰蛋白酶传代培养B.高产奶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

牛卵母细胞电刺激重组细胞C.B淋巴细胞和瘤细胞灭活病毒融合细胞二筛:抗原抗体杂交一筛:选择性培养基单克隆抗体D.胡萝卜根切断冲洗自来水切成1cm2小块次氯酸钠酒精愈伤组织营养激素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工程中动物

细胞培养、核移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需要考生明确各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准确分析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根据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分析,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在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分散的细胞会逐渐贴壁生长,进而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然后进行传代培养,A正确;B、根据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分析,取供体高产奶牛体细胞,注入受体母牛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重组胚胎,再将胚胎移入受体母牛体内,B

正确;C、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可知,将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利用灭活的病毒或PEG等诱导,可获得融合细胞,然后需要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并进行抗原抗体杂交以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即可提取大

量单克隆抗体,C正确;D、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知,胡萝卜根经过清水冲洗后,还需要用70%酒精消毒,用无菌水清洗后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无菌水清洗吸干水分后再切成1cm2小块,先接种到脱分化培

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形成胚状体和丛芽后,继续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植株,D错误。故选D。14.如图表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的完成需要逆转录酶B.②过程

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只有,上图所示的两种D.cDNA的构建需要提前了解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显示了两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图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表示用限制酶切

割DNA分子得到一定大小范围DNA,③表示获取目的基因。【详解】A、①为逆转录过程,完成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A正确;B、②表示将DNA分子切割,因此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正确;C、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除了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外,还可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化学合成,C错误;D、cDNA的

构建需要首先获得相应的mRNA,因此,cDNA的构建需要提前了解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D正确。故选C。【点睛】15.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其中的目的基因便会整合到动物的DNA上B.转基因作物有可能造成基因扩散,从而影响野生植物的

遗传多样性C.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D.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一旦发现病人需及时隔离【答案】A【解析】【分析】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2、生物武器的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价

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详解】A、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其中的目的基因被分解,不会整合到动物的DNA上,A错误;B、转基因作物有可能造成基因扩散,从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C、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C正确;D、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一旦发现病人需及时隔离,D正确。故选A。【点睛】16.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烟草后会大量繁殖,使烟草叶片出现畸形、斑驳等现象。研究人员对烟草健康株和感病株的色素含量、光合速

率等特性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TMV的蛋白质外壳和RNA感染烟草,能在叶片,上出现病斑的是_______的烟草。推测染病后出现病斑的叶片_______作用将低于正常叶片,使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低于正常叶片,烟草叶肉细胞中A

TP的来源是_______(填生理作用),而叶绿体中产生的ATP主要用于_______(填反应的具体过程)。(2)用_______作为溶剂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测得两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如下表所示。表1烟草健康株和感染TMV植株的叶绿素含量

植株类型叶绿素a含量(mg/gFW)叶绿素b含量(mg/gFW)叶绿素a+b含量(mg/gFW)叶绿素a/叶绿素b健康株2.1080.8182.9262.577感病株1.5430.6042.1472.555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下面曲线图表示不同光照强度下烟草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变化。①当光照强度为_______时,感病株的叶绿素含量逐渐成为影响感病株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且光照强度越强,影响作用越明显。②据曲线图判断,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基本相同,均为______

_μmol•m-2•s-l左右(精确到整数)。当光照强度为2500lx时,感病株的实际光合速率大约为_______μmol•m-2•s-1左右(精确到整数)。(4)曲线结果显示,在强光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大,感病株与健康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差距越

大,请从绿叶中色素的功能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感染RNA(2).光合(3).光反应和细胞呼吸(4).三碳化合物的还原(5).无水乙醇(6).感病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明显降低,但叶绿素a/叶绿素

b基本相同(7).1500lx(8).3(9).20(10).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影响光反应速率【解析】【分析】题表分析,与健康植株相比,感病植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

量都降低了,进而降低了烟草的光合作用。题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与纵坐标相交的点表示两种植株的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两种植株的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图中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两种植株的净光

合速率都逐渐增加,光照强度为1500klx时,两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而之前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健康株,之后低于健康株。【详解】(1)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能在烟草叶片上

出现病斑。推测染病后出现病斑的叶片光合作用将低于正常叶片,使烟草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烟草叶肉细胞中ATP的来源是光反应和细胞呼吸,烟草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生成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2)用无水乙醇作

为溶剂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感病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明显降低,但叶绿素a/叶绿素b基本无差异。(3)①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大于1500μmol•m-2•s-1时,感病株中叶绿素含量低,但净光合速率逐渐小于健康株,说

明此阶段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②当光照强度为0时,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根据上图的曲线可知在0~5之间,大概是3μmol•m-2•s-1,当光照强度为2500μmol•m-2•s-1时,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大约为17,呼吸作用消耗速率为3,因此实际光合速率均

为17+3=20μmol•m-2•s-1。(4)强光条件下,感病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受到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光反应阶段减弱势必影响整个光合作用反应速率。【

点睛】熟知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和外液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能正确分析题中的图和表的生物学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7.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年都在全球和中国排在首位。研究发现SHOX2基因

变化与肺癌高度相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许多癌症的产生是由于细胞中的_________发生突变所致。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能够无限增殖,并容易在体内转移。癌症患者在中、晚期后会逐渐消瘦,请从物质和能量的

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学家分析了一些肺癌的患者的SHOX2基因,发现该基因个别碱基发生了(如图1)的变化,这种变化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在DNA甲基转移酶

的催化下,基因中的“CG”区域中的_______被添加甲基修饰,导致RNA聚合酶无法与DNA结合,直接影响是基因的_______过程,进而使SHOX2基因出现了_______现象,由此推测SHOX2基因

可能是一种_______(填“原癌”或“抑癌”)基因。此实例说明DNA甲基化也是导致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3)科研人员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培养的肺癌细胞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24h48h72h对照组———1μmol/L抑制剂2.718.825.05μmo

l/L抑制剂26.338.141.310μmol/L抑制剂59.864.766.3据表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研人员对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处理

72h后的细胞SHOX2基因甲基化状态做了进一步研究,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对照组的SHOX2基因_______。而在三个实验组中,抑制剂浓度越高,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该抑制剂的作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2).大多中、晚期的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开始发生了扩散和转移,癌细胞无限增殖并转移到患者各个组织器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3).不属于(4).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5).转录(6

).基因沉默(7).抑癌(8).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浓度(9).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且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浓度越高,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越低(10).全为甲基化状态;;(11).DNA甲基化程度越低(12).抑制SHOX2基

因甲基化【解析】【分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分化.但是有些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能正常分化,而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详解】(1)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大

多中、晚期的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开始发生了扩散和转移,癌细胞无限增殖并转移到患者各个组织器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患者会出现日渐消瘦的症状。(2)由图1可知,肺癌患者的基因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SHOX2基因中的“CG”区域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上发生

了甲基化,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只在DNA分子的“CG”区域进行修饰,这种变化不属于基因突变。DNA发生甲基化,导致RNA聚合酶无法与DNA结合,使基因无法进行转录,进而使基因沉默。人的细胞中有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抑癌

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SHOX2基因沉默导致肺癌细胞产生,说明SHOX2基因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抑癌基因。(3)SHOX2基因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发生甲基化,从而使正

常细胞转变为能够无限增殖的癌细胞,而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以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从而抑制DNA甲基化,可能肺癌细胞增殖会受到影响。由表1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浓度,浓度越高,肺癌细胞增殖抑

制率越高,表明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且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浓度越高,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越低。(4)由电泳图结果可知,对照组肺癌细胞未经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处理,因此只有一条SHOX2基因甲基化的

条带,而加入了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肺癌细胞出现两条条带,一条是SHOX2基因甲基化的条带,一条是SHOX2基因非甲基化的条带,且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浓度越高,SHOX2基因甲基化的条带越暗,SHOX2基因非甲基化的条带越亮,说明抑制剂浓度越高,基因甲基化程度越低。故实验结果说明该抑制

剂具有抑制SHOX2基因甲基化的作用。【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癌变的原因及肿瘤的防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

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果蝇有两对位于常染色体的基因分别控制体色和翅的长短两对相对性状。野生型果蝇为灰身、长翅。当灰身基因(A)突变后出现黑身表型,长翅基因(B)突变后出现残翅表型。用野生型灰身长翅(P1)与突变型黑身残翅(P2)两种果蝇,分

别进行正、反交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根据这两对基因的DNA序列分别设计一对PCR引物,对杂交实验一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示意图见图2。请回答问题:(1)请根据杂交实验一与相关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在指定的两个圆中分别画出实验一两个亲本(P1、P2)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位置的示意图_________。(2)根据图2的PCR结果可以推测:果蝇的A\B基因分别突变为a.b基因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由于A和B基因内碱基对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

”或“减少”)所致。(3)若对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发现与实验一子代结果不同,不仅出现了与亲本相同的基因组合,也出现了与亲本基因不同的新组合。亲本及亲本型子代基因扩增的部分结果示意图见图3。请将你推测的子代新组合类型的扩增条带示意图绘在图3中

对应的横线上_______。(4)取杂交实验二中的P1卵巢制成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发现其中的一些染色体有联会和交叉的现象,而交叉现

象应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交叉现象导致了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交换。而取P2精巢切片观察同一时期的精母细胞却通常观察不到此现象。(5)若对杂交实验二结果进行深人分析

:①后代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表现型,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1出现的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请综合前面的实验,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减少(3).增加(4).(5).减

数第一次分裂前期(6).同源染色体(7).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8).基因重组(9).P1亲本雌果蝇产生了4种卵细胞(AB、ab、Ab、aB),数量两两相等,其中AB、ab多,Ab、aB少,而P2亲本雄果蝇只

产生一种ab的精子【解析】【分析】根据图1和杂交实验一可知:杂交一的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成为AaBb×aabb→AaBb:aabb=1:1,推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

一条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相关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推测P1亲本的基因型AaBb,P2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杂交一的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成为AaBb×aabb→AaBb:aabb=1:1,推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和B

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实验一两个亲本(P1、P2)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示意图如下:(2)由图1的PCR结果可知:A基因有1200碱基对,a基因有1000碱基对,因此A→a的突变是由于A基因内碱基对的减少导致。B基因有600碱基对,b基因有70

0碱基对,因此果蝇B→b的突变是由于B基因内碱基对的增加所致。(3)图2说明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的亲本基因组成为AaBb和aabb,杂交实验二的F1出现的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推测P1亲本雌果蝇产生了4种卵细胞(AB、

ab、Ab、aB),数量两两相等,其中AB、ab多,Ab、aB少,而P2亲本雄果蝇只产生一种ab的精子,因此后代的基因组成为AaBb、aabb、Aabb、aaBb,新组合表型果蝇的扩增条带如图:。(4)取杂交实验二中的P1卵

巢制成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减一分裂前期的卵母细胞,发现其中的一些染色体有联会和交叉现象,染色体的交叉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会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的互换。(5)①②杂交实验二后代中出现4种表现型,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推测

P1亲本雌果蝇产生了4种卵细胞(AB、ab、Ab、aB),数量两两相等,其中AB、ab多,Ab、aB少,而P2亲本雄果蝇只产生一种ab的精子,说明P1发生了交叉互换,这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配子法判断非等位基因的位

置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分析DNA指纹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推出特定个体的DNA指纹。19.植物激素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科学家通过对植物激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揭

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见下图)。(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到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根系的生长主要通过图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促使根尖细胞_________和_________实现的。(2)为保证水稻插秧后能顺利长根,

提高成活率,在插秧前可用“移栽灵”进行处理。推测“移栽灵”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物。(3)依图判断,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4)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获得了水稻的突变体。推测该突变体根的平均长度会比野生型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图示推测:当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_______

_(填“高”或“低”)时,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请根据图示信息,阐述在水稻插秧(移栽幼苗)后,其自身是如何通过调节使根系快速生长,确保幼苗成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1).显著(影响或调节)(2).分裂(3).分化(4).生长素(5).反馈(6).短(7).由于敲除了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从而导致不能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便会上升,随着细胞分裂素的上升,根系的生长

会受到抑制(8).高(9).比例更高【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

发育的影响: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详解】(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到显著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根系的生长主要通过图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促

使根尖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实现的。(2)“移栽灵”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保证水稻插秧后能顺利长根,提高成活率,故其有效成分可能是生长素类似物。(3)由图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会促进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又会降解细胞分裂

素,从而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故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反馈调节。(4)研究者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从而获得了水稻的突变体,但是由于敲除了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从而导致不能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细胞分

裂素的含量便会上升,随着细胞分裂素的上升,根系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故突变体根的平均长度会比野生型短。(5)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

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故根据图示推测:当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高时,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点睛】熟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解读题目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20.人工合成的Bt-Cry5Aa

基因编码的Bt毒蛋白可杀死棉铃虫。研究者将Bt-Cry5Aa基因转人棉花,并对棉花的抗虫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1)第一步:构建重组DNA并导入棉花体内。使用_______________酶将Bt-Cry5Aa基因与_______________(其标记基因

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连接,然后用_______________法将其导人普通棉花中,获得T0代植株。(2)第二步:对转基因植株进行DNA扩增和分析。提取T0代棉花的总DNA,依据_____________

__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并进行PCR。对T0代不同株系的植株进行PCR检测分析,结果如电泳图所示。若设置1号株系的植株作为空白对照组,所用的植株应该是____________。实验检测结果显示:T0代植株中只有____________号植株不含目的基因。

但科学家将棉铃虫接种在PCR检测为阳性的7号植株上,却依然遭受棉铃虫损害,表现为非抗虫,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T0代抗虫棉自交获得种子,种植后获得T1代

植株845株,经卡那霉素点涂叶片(卡那霉素能引起普通植株绿色器官黄化),未出现黄化现象的植株有630株。实验结果说明转入的抗虫基因为____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基因。从T1代中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比例可以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

__________定律。(4)提取T1代抗虫植株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经检测发现:随着抗虫棉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中的Bt毒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由此可预测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综上可知,科研人员主要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对转基因抗虫棉进行了检测与鉴定。(6)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合播种,从进化角度解释主要目的是减缓棉铃虫种群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频率的增加速度。【答

案】(1).DNA连接酶(2).质粒(3).农杆菌转化法(4).Bt-Cry5Aa基因(5).非转基因棉花或未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棉花(6).4和6(7).Bt-Cry5Aa基因发生突变或在棉花细胞中没有成功表达,

或表达效率太低(8).显(9).分离(10).下降(越来越差)(11).分子和性状(12).抗毒蛋白基因【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

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

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第一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使用DNA连接酶将Bt-Cry5Aa基因与质粒

(其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连接,然后用农杆菌转化法或基因枪法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普通棉花中,获得T0代植株。(2)第二步:对转基因植株进行DNA扩增和分析。提取T0代棉花的总DNA,依Bt-Cry5Aa基因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并进行PCR。若设置1号株系的植株作为空

白对照组,所用的植株应该是非转基因(普通)棉花(或转基因未成功的棉花)。实验检测结果显示:T0代植株中只有4号和6号植株不含目的基因。但科学家将棉铃虫接种在PCR检测为阳性的7号植株上,却依然遭受棉铃虫损害,表现为非抗虫,表现为非抗虫说明毒蛋白没有合成或者合成太少,也可能是相关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即可能的原因是Bt-Cry5Aa基因发生突变或在棉花细胞中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效率太低。(3)取T0代抗虫棉自交获得种子,种植后获得T1代植株845株,经卡那霉素点涂叶片(卡那霉素能引起普通植株绿色器官黄化),未出现黄化现象的植株有630株。未出现黄化的植株意味

着是具有抗虫基因的,根据未黄化(抗虫)∶黄化(非抗虫)=630∶215,近似为3∶1,可推测转入的抗虫基因为显性基因。据此也可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4)提取T1代抗虫植株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经检测发现:随着抗虫棉

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中的Bt毒蛋白含量逐渐下降,根据毒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可预测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的趋势是逐渐下降(越来越差)。(5)综上可知,科研人员主要是在分子水平和性状水平上对转基因抗虫棉进行了

检测与鉴定。(6)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混合播种,从而使得敏感性个体有较多的生存机会,从而减缓棉铃虫种群抗毒蛋白基因频率的增加速度。【点睛】21.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上世纪80年

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病(胃炎、胃溃疡等)的原因,没有关注到胃内细菌的作用。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马歇尔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他们尝试用能杀菌的抗生素治疗这些胃病(主要是

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他们指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是他们的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认可,因为人们一直普遍认为,胃内的酸性环境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胃内是一个无菌的环境。1984年,马歇尔自己“以身试菌”,他喝入幽门螺杆菌菌液进行实验

观察。此后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沃伦和马歇尔的研究及其结论终于得到认可,他们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可向消化道释放出具有特异性、较强活性的内源性尿

素酶,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目前,13C呼气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其做法是:让病人服下一定量的13C—尿素,约30分钟后,收集待检者呼出的气体并检测是否含有13CO2。为了研究13C呼气检测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先后使用医院中常用

的两种检测方法对82例胃炎患者进行了检测:方法①:13C呼气检测法。方法②:胃粘膜活组织样本检测法(直接在胃镜下取少量胃粘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检查结果如下:请根据文章中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由上述资料可知,两位科学家在80年代

初期,经过研究后得出了“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的结论。他们主要是通过哪两个实验(说出操作方法和结果)得到该结论的?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资料表明:为了证实幽门螺杆菌能否在胃中的环境生

活,并研究它与胃病之间的关系以及胃病的病因,马歇尔进行了“自身人体实验”。他的实验假设是: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胃炎或胃溃疡等胃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尿素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______(物质)。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由于人体的胃上皮细胞内不含尿素酶,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呼出气体中的13CO2仅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4)本次用13C—尿素呼吸检测法检测感染者的准确率(正确率)为_______(用

分数表示),说明该检测方法比较可靠。虽然13C—尿素呼吸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不如直接胃镜活检方法,但它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所以,目前在人们的常规体检中,13C—尿素呼吸检测法被作为检测是否感染幽

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法。(5)幽门螺杆菌在许多正常人的体内都存在,但当dpm值(用13C—尿素呼吸检测检查出的幽门螺杆菌数值)>4时(阳性)容易引起癌变,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一类致癌源,而且它还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互相传染。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和

治疗的措施,以减少幽门螺杆菌对自身、家人和他人健康的危害。请你按要求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措施(至少写出2条):________________;治疗措施(至少写出1条):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用抗生

素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2).自身服用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液体,结果患了严重胃病,检查证明已被这种细菌感染(3).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中生活,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4).蛋白质(5)

.13C—尿素(6).47/48(7).简便、快捷、无痛、准确率高(8).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饮食规律、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9).抗生素治疗、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解析】【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

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详解】(1)从题干信息可知,两位科学家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用抗生素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提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为了更好的验证这一结论,马歇尔自身服用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液体,结果患了严重胃病,检

查证明已被这种细菌感染,后面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2)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中生活,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3)尿素酶的化学

本质是蛋白质。患者消化道细胞内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13CO2仅来自口服的13C-尿素。(4)和胃镜活检方法相比,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准确率为47/48,说明该检测方法是可靠的。和胃镜活检相比,

13C-尿素呼吸检测的优势是简便、快捷、无痛、准确率高。(5)由题干信息,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病的原因,而且幽门螺杆菌能在酸性环境下存活,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规律,减少胃酸分泌过多,减少使用辛辣食物从而有

效预防幽门螺杆菌能引起胃炎或胃溃疡等胃病。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因而可采用抗生素治疗,但要合理用药,防治耐药性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治疗,如参连愈疡汤。【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546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