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地理试题(适用地区:河南)(试卷).docx,共(6)页,2.23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d3bdedb49bd55963850c718b7fa30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点学校、考场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莆田市地处东南沿海,水产养殖业发达。2022
年,福建省首个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养虾”基地在莆田市建成,其核心理念是用最少的地、最省的水,养出最优质的水产品。养殖大楼里四季恒温,每日养殖用水通过微滤机等设备进行循环“自洁”,养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规池塘养殖的10倍以上。部分养殖用
水被输送到楼顶的微藻类培养池中,经过微藻类的作用后,连同微藻类直接输回到各层养殖池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楼房养虾”基地能够实现高密度养殖的主导条件是()A.养殖经验丰富B.市场需求旺盛C.养殖品种优良D.养殖环境优越2.培养的微藻类可以()①补充天然饵料②降低池水溶氧量
③净化养殖用水④减少养殖用水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楼房养虾”模式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推广的最主要优势是()A.建设投资少B.技术难度低C.土地利用率高D.水资源消耗少大都市区的人口、就业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以距离市中心远近,将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四
大都市区划分为四个空间圈层,其中第一、二圈层为中心城区,第三、四圈层为外围城区。下图示意四大都市区不同圈层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密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从第一圈层看,“职多住少”现象最显著的大都市区是()A.伦敦B.纽约C.东京D.巴黎5.四大都市区中()A.伦
敦中心城区居住供给充足B.纽约外围城区就业高度集聚C东京居民平均通勤时间较长D.巴黎各圈层间职住差异较大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
土壤温度高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地区植被“绿化”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增多B.气温升高C.光照增强D.风力减弱7.该地区夏季灌木下土壤温度低于地衣的主要原因是灌木下土壤()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B.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C.反射太阳辐
射较多D.释放地面辐射较多8.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A.日温差变大B.厚度增加C.有机质减少D.生物多样性减少沙粒在被风搬运的过程中,从迎风坡向前运动到背风坡滑落堆积下来。随着沙粒不断的搬运和堆积,在沙丘内部形成与背风坡倾斜方向一致的斜层理。当风向发生改变时,沿着沙粒前进方向又会形成
新的沙丘。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图示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的是()A青藏高原南部B.内蒙古高原西部C.德干高原东部D.巴西高原北部10.以下风沙沉积层形成最早的是()AS1B.S2C.S3D
.S411.风沙沉积层S5形成时()①风力较强②风力较弱③风向多变④风向稳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160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江航运价值高,素有
“黄金水道”之称。2022年,长江通航船舶多达12万艘。长江江面上航行的船舶多以柴油机为动力,日益增长的船舶数量威胁长江的生态环境安全。湖北省宜昌市(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水电之都”,每年近6万艘次的船舶在宜昌待闸、过闸。2
023年,宜昌市提出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的战略,大力发展船舶电动化,广泛建设岸电设施(船舶靠港、待闸期间停用自身燃油发电,改用陆岸电网的电力供应),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转型。近年来,宜昌市依托资源优势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础,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1)
列举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具体表现。(2)分析宜昌市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的优越条件。(3)与燃油船舶相比,说明电动船舶的优点。(4)分析宜昌市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对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的作用。(5)为评估“电化长江”的环境效益,科研人
员拟在港口附近风力较小的区域布点,监测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说明科研人员选址的合理性。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孔雀河地处天山南麓,源于博斯腾湖,流域内松散堆积物广布,河岸两侧有胡杨林分布。20世纪70年代,图1示研究区(位置见图1)的地下水丰富且基本处于天然状态。
1980年以来,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强度日渐加剧,尉犁镇以下河段出现断流现象。2016年开始,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图2示意甲、乙、丙三地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1)简述20世纪70年代图示研究区地下水丰富
条件。(2)分析2006~2015年甲、乙两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差异。。的(3)胡杨生存的临界地下水埋藏深度是8~10米。简析2010~2019年乙、丙两地附近胡杨林的长势变化。(4)说出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的理由。(5)有人提出
在夏季补水的基础上增加冬季补水,说明该措施的合理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