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51.922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51.9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346ccff486600d46654dee5f6442f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永州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16小题,共48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如表是春秋时期“县”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当时()记载出处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对曰

:“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左丘明《国语·齐语》则当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顾炎武《日知录》A.周天子专制权威得以削弱B.诸侯国的冲突缓和C.中央对地方垂

直管理形成D.贵族政治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在所征服的地区设置县,并加强管理,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势力不断壮大,故可说明当时县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贵族统治,D项正确;周天子在先秦时期并未建立起专制权威,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的冲突并未

缓和,排除B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2.中国古代史书最重政治制度。下列史书中提及的政治制度,出现时代最早的是()A.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B.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C.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D

.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史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故A项提及的政治制度出现于

东汉;秦律明确规定:“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即下级有所请示须采取书面方式,不能口说或代为请示。故B项提及的政治制度出现于秦朝;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将王畿地区以外的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

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反映西周分封制相关情况。故C项提及的政治制度出现于西周;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

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同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负责任免和考核官员的机构是吏部,故称“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故D项提及的政治制度出现于隋唐。按照C西周、B秦朝、A东汉、D隋唐的时间先后排序,题干中提及的政治制度,出现

时代最早的是C西周,C项正确;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3.《南方周末》曾这样评价张之洞:位列晚清四大名臣的张之洞在武汉创制了中国第一个兼及工业、教育、军事、交通的全方位区域近代化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

历史进程……下列成就不属于张之洞推进中国近代化举措的是()A.修建汉阳铁厂B.创建三江师范学堂C.奏请立停科举D.发表《盛世危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

近代(中国)。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较早具有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于1894年完成的《盛世危言》一书,贯穿“富强救国”主题,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由张之洞主持在湖北汉阳龟山下动工修建,A项不符

合题意,排除A项;两江师范学堂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由张之洞创建,初名三江师范学堂,1906年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

D项。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B.强化权力的制衡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D.重视

前朝的经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并结合所学可知

,“萧规曹随”指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道者万世无弊”指的是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了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虽然与王安石交情深厚,但政治主张不同,

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批评了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不动摇。司马光见劝不动王安石,便向宋神宗进谏,并讲了萧规曹随的故事。宋神宗反问他:“汉代如果永远遵守萧何的法规不变,能行吗?”司马光说:“汉武帝对高祖的约束之法多有改变,于是盗贼满天下;汉元帝改变了宣帝的政治,于是汉朝衰

落下去。所以,祖宗之法是不能改变的”,即提出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了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由此可见,朝廷对改革未形成共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推崇儒家来治理国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并非强化权力的制衡,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了汉朝的改革经验,但

并非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强调宋朝廷对改革未达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5.元代文人为了满足学术和文艺的荣誉感,出现了私设的考试组织,文人中间公推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考官,由他品评各人所写的诗文,文人中出现一股不以学术求仕进的学风。这一现象的出现()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B.缘于政府取士政策的变化C.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形成D.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修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元代(中国)。依据题

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私设”“不以学术求仕进”,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很长时间之内取消了科举制度,广大知识分子失去了求学入仕的途径,因此元代出现“一股不以学术求仕进的学风”,B项正确;A项中的“商品经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元代文人对儒学体现的发展

,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文人,“普通民众”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美国国会1923年通过《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性质分为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五大类,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这一法案的制定说明()A.文官制度在

美国正式建立B.文官脱离党争保持中立C.技术革命助推了国家治理D.美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20世纪初期的美国。材料突出的是技术类的官职,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科技的重的要性凸显,C项正确;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只是文官职位的划分,无法体现其政治中立,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美国文官制度达

到了完善状态,且完善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7.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B.

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米·恩克鲁玛

推行泛非主义,支持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倡导非洲统一,但是种种举措最终招致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反动势力的不满和敌视,最终在1966年2月24日应邀访问越南时被军警发动军事政变推翻,长期流亡海外。因此根据材料“我们都是

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可知,克瓦米·恩克鲁玛淡化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差异,主张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B项正确;1960年为非洲年,到这一年,许多非洲获取了独立,但是并未全部独立,

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的联合,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差异,排除C项;“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1956年,苏联决定扩大同美国的科学文化交流,随后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

流的限制,开放了许多科研机构,包括宇航基地与核设施等涉及重要机密的科研场所。苏联的这一做法()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旨在同美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C.回应了马歇尔计划D.有利于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

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1956年(苏联)。据题干材料可知,1956年,苏联为了扩大同美国的科学文化交流,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开放了许多科研机构,这些措施有利于便利和扩大与外国的科学文化交流,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D项正确;二战后苏联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排除A项;二战后,美苏处于冷战对峙中,双方开展科技竞争,虽然也进行科学交流,但不可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排除B项;二战后,为了与的苏联对抗,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回应,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排除C项

。故选D项。9.战国时期,地方官每年年初要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材料可用于考证()A.户籍制度的严密B.行政效率的提高C.考核制度的形成D.基层管理的加强【答案】C【解析】【详

解】据题意可知,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根据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任免,这是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所以可以考证官员考核制度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官员考核制度,和户籍制度、行政效率以及基层管理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宋代至明清官员退休的相关规定。这些规

定()朝代内容宋代仁宗“时议者谓士大夫言,七十当致仕,其不知止者,请令有司按籍举行之”,并要监察部门勘察官吏实际年龄,对已超龄者采取强制退休。明代“文武官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对“老疾不能任事者以及软弱无能的官吏,则随时勒令致仕”。清代“乾隆二十二

年,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堂官详加甄别”,在年龄规定上有下降趋势。A.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规范了各级官员行政工作D.促进了官僚机构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至明清(中国)。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宋代至明清官员致仕的年龄下降,这有利于促进官僚机构的更新,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官员退休的相关规定,无法体现皇帝决策权力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宋代至明清官员的人数和俸禄等,无法得出B项结论

,排除B项;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政,材料未体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排除C项。故选D项。11.据《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每年地方官员“上计于所属郡国”,具体为“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

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由此可知,汉朝的上计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推动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C.成为中央治理地方的重要方式D.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考课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

由材料“每年地方官员‘上计于所属郡国’”可知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说明汉朝的上计制度成为中央治理地方的重要方式,C项正确;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选官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汉朝的地方治理制度,反映不

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考课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英美的文官制度在建立后都经历了一些改革。美国于1923年对文官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英国在1968年根据《富尔

顿报告》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旨在解决等级过于森严,雇员不易提升,专家过少、文官缺乏训练等问题。这些改革()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B.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C.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D.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是资本

主义制度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对其进行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A项正确;材料没有英美文官制度改革对民选政府形成有效制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

,排除D项。故选A项。13.1934年,国民政府举行第一次普通考试,涉及行政人员、法院书记官、教育行政人员、建设行政人员及监狱官,这类录取人员属于政府较低级的技术类官员。从1931年到1947年,此类普通考试举行14次,录取委任级文官6210人。由此可见,普通考试()A.成为公务员主要

选拔方式B.促进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C.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专业化D.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1934年开始以普通考试选拔官员,既满足了在仕途上奋斗的知识分子的要求,使政府以此广纳贤才,提高了官僚系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专业化,C项正确;材料未介绍其他方式,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这成为公务

员主要选拔方式,排除A项;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未介绍考试程序,不能得出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性,排除D项。故选C项。14.清朝仿明代之例,祭祀

历代帝王,并对入祀的帝王作了如下增补和调整。据此可知,清廷此举旨在顺治二年(1645年),恢复元世祖牌位,增加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开创之主入祀,入祀先代帝王达21位;顺治十七年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罢祀康熙帝即位之初,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

祖重新增祀;康熙六十年(1721年)“凡曾在位,除无道、被裁、亡国之外,应书庙崇祀”,各代帝王计143人雍正帝认为祭祀不仅要知“创业之维艰”,也要知“守成之不易”,入祀帝王增至164位乾隆元年(1736年

)增祀明建文帝入帝王庙;四十九年谕令增祀两晋南北朝及唐末五代时期有为之君;至五十年,正式确定增祀晋元帝等二十五帝,撤出原祀汉桓、灵二帝,总计奉祀历代帝王共188帝。至此,历代帝王庙入祀标准及规模得以最终定型A.建构起合法统治的国家认同B.顺应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实际C.促进对

传统治理体系的继承D.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恢复元世祖牌位,增加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开创之主入祀”“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重新增祀”“增祀明建文帝入帝王庙”等内容可

得出,清代增加祭祀的内容,为了是说明清代是继承前朝的大统,是合理合法的,试图构建起合法统治的国家认同,A项正确;顺应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实际是客观影响,并不是主观目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针对治理体制的继承,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家政权的认同,而不是文化

认同,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出处记述《管子·重令》“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说苑·政理》“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商君书·赏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史记·吴起列传》“废

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由此可以推知:A.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B.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重固化C.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D.君主对权臣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管子》强调按功授爵、《说苑》强调用俸禄来吸引人才、《商君说》强调奖励军功

、《史记》强调废除旧公族奖励军功,上述信息都指向了废除旧贵族的特权奖励军功,这体现出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士农工商等具体信息,故B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的表述太过绝对,材料并未体现出全面

取代,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按功授爵,是君主加强对于贵族的控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16.西欧中世纪后期,原先庄园中的很多设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部分地主认为“把土地出租,收取租金比储藏粮食承担腐烂和火灾的危险要好得多”。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

其他贡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庄园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B.商品交易活动趋于活跃C.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D.大学兴起解放人们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中世纪

后期(西欧)。据材料“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可知反映的变化是地主放松对农奴的人身控制,根据唯物史观可知,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进步,商业的繁荣,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地主主动释放农奴,要求农民使用货币支付地租,而庄园经济的弊端主要是农奴的

积极性不高,这不是地主放松人身控制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是材料反映现象的结果,因果颠倒,排除C项;大学兴起的主要影响是对自然科学的推动,地主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题20分,18题20分,1

9题12分,共52分)17.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雁门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而

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史记》材料二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

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

源与演化》材料三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

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存在的隐患

。列举汉代统治者为消除上述隐患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指出

清朝治理西南的政策趋势。【答案】(1)制度:郡国并行制隐患:地方诸侯拥兵自重,权势扩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2)措施:设“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性质: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

。(3)措施:①对四川、广西、贵州省级辖区进行了重大调整;②实行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③大规模改土归流。作用: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趋

势: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势。【解析】【详解】(1)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隐患:结合所学知识诸侯国势力太大导致地方诸侯拥兵自重,权势扩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2)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两宋设“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性质:根据材料“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可分析出具有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3)措施:结合材料“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

可知对四川、广西、贵州省级辖区进行了重大调整;根据材料“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可分析出实行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根据材料“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可分析出大规模改土归流。作用:结

合材料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

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磋磋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

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米,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

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

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

。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帶来的挑战。——摘鳊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答案】(1)因素: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统治者授权;宗教影响;商业复兴。(2)原因:德国的统一,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速工业化带领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

力流向城市;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政府强力主导,推动行政区合并。问题:住房紧张问题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传染病流行,引发了城市公共卫生危机。(3)城市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发展、宗教、商业、战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更合理的发展城市,合理的处理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

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0世纪欧洲。因素:根据材料“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可分析出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可分析出人口增长;根据材料“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可分析出统治者授权

;根据材料“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可分析出宗教影响:根据材料“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可分析出商业复兴。【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得出德国的统一,推动经济发展;根据“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

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速工业化带领就业结构的变化;根据“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一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得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新兴工业城市的拉动;

政府强力主导,推动行政区合并。带来的问题:根据“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可得出住房紧张问题加剧;根据材料“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可得出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劣;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环境问题和卫生条件恶化导致了传染病流行,引发了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知,城市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发展、宗教、商业、战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多种问题,所以要更合理的发展城

市,合理的处理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9.社会主义运动材料一恩格斯在致奥•伯尼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材料二在资本主义时代,革命运动的中心与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本

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指出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随着自发的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结合的程度日渐提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就是这一过程的自然结果。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其指导思想是“

布尔什维主义”。1917年3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八个月后,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俄国劳动者及其领导,向全世界无产阶级作出了应该如何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范例,并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阅读材料一、二,围绕“理论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运

用20世纪初期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论题:符合实际的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论述: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它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为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所继承,如改造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掌权的政府等。在此基础上,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人民掌权的苏维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法令与措施,并且引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当然,对于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列宁也有吸取,在

此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如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等,这些为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政治上,“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经济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高科技取得重大

成果,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获得法律保障;外交上,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培育和践行。综上所

述,理论要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才能推动实践取得成功。【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世界)。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一、二,围绕“理论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运用20世纪初期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

的相关史实加以阐释。根据材料“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可概括出符合实际的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再结合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中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加以论述。如: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它的一些成功的

做法为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所继承,如改造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掌权的政府等。在此基础上,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人民掌权的苏维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法令与措施,并且引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当然,对于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列宁也有吸取,在此基础上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如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等,这些为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政治

上,“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经济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高科技取得重大成果,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获得法律保障;

外交上,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培育和践行。综上所述,理论要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才能推动实践取得成功。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

即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822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