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64.358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政治.docx,共(6)页,264.3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bcf23a7371f10138629687b7c7c0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四月月考文科政治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孙井山第Ⅰ卷(选择题共68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8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

上)。1.叉子,原来是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可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③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

式④文化源自于农业生产的发展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2.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先后推出的一组全国版海报,携各省特色美食给“武汉热干面”加油,一半是热干面,一半是家乡美食,拼成同一碗美食

,以最有烟火气的应援,为武汉鼓劲!每个看到这组海报的观众,都会跟着家乡美食的那张对号入座,产生共情效应,体会到“热干面”同胞的疾苦,推己及人,引发共鸣。这组看似“简陋”的海报,得以“品效”双收,一时间刷屏。这表明()①充满温情的海报,为人们团结

抗疫提供了精神力量②海报引发的共鸣,基于家乡饮食文化的深远持久影响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理环境是文化差异的决定因素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求是理论网载文指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国际竞争空前巨大的压力,加快中国特色

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这里的“文化”()①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③指高深的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及过硬的本领④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A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当一群海外电影人将好莱坞的电影视效技术和流程带来中国,他们将会颠覆原有的行业传统,让所有中国电影人感受一次刺激的产业升级。《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记2》的各种视效和特效应用成功让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国内创造了92

.54亿院线票房。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上海市围绕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实施“上海文化”品牌系列工程,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设计开

发红色旅游精品,实施“上海名人”风采弘扬计划,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扩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范围。“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设可以()①开创城市发展新格局,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②完善文化产业链布局,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第一生产力③

营造良好城市文化环境,促使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更加厚实④深度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提升优秀文化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全国100个以上的古村落进行拍摄,以生活化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

真实再现中国古村落的人文故事。《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唤起了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家乡记忆。材料说明了()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具体的、有形的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创造的功能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①②B.③④C

.①④D.②③7.安静幽雅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周到悉心的人文关怀、正气充盈的家风家教……在高明的教育工作者看来,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都是隐性教育可以融入、嵌入、渗入的地方,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就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由此可见()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对人的教化和培育离不开合适的教育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公益广告面向社会公众,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电视手段,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短小轻便的形

式,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以求产生最好社会效益。这说明公益广告()①能启迪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②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影响④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

③B.①④C.②③D.③④9.2021年1月11日~17日,我国在墨西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水袖舞、蹬技表演、川剧变脸等精彩节目,吸引了不少墨西哥民众。墨西哥举办方负责人表示,疫情减少了人们线下见面的机会,却无法阻止心灵上的

沟通,中国周如期举行,让文化交流更加多姿多彩。这说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③文化是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10.在当今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中国元素”出现在世界各个地方。“剪纸灯笼、丝绸织品、茶叶瓷器……”这些元素成为中外交往中一张张中国文化名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和商贸活动时,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

元素,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深刻揭示了()①中华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②商业贸易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

④11.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①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

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2020年9月29日,《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审议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

例》共36条,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地方性立法。对文化遗产认识不正确的是()A.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13.“诗是不

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②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统一④创新文化

形式,推动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各大乐团、剧院都停止营业,随即纷纷在线上推出演出资源。虽然观众无法感受现场演出的魅力,但网络平台使一些顶级艺术演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下列选项中对网络等大众传媒认识正确的有()①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传播具有独特作用②它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④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2020年11月1日,第十四届(2020)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正式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线上线

下共吸引了6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4000余家文化机构(企业)参展。展会期间,主会场齐聚国内外文创精品,全世界各种精巧的创意、珍贵的文物、新锐的设计、多元的文化荟萃于此。经过14年的创新发展实践,文博会成为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这表明()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②世界文化相互交流,逐渐从差异走向统一③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④文博会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

办的“途·象——‘上合组织’成员国肖像画艺术展”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7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70余位艺术家所创作的100余幅肖像画,呈现了不同民族的多彩面孔,反映出各成员国的人文历史和视觉文

化,为观众开启了一场多民族文化交流的艺术之旅。关于这一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欣赏艺术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②这一活动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此举有助于消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隔阂④这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在彼此国家都得到广泛认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三千

年来,中国人一日三餐筷不离手,筷子还被当作吉祥之物送友人。受疫情影响,现在不少家庭倡导使用公筷,形成吃饭新风尚。由此可见()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活动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③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要警惕民族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

送王船”是闽南人在海上生产生活中禳灾祈安的一-种祭祀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传播到东南亚地区,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这表明()①人

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③传统习俗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④传统文化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发展更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站不倚门、话不高声;筷子不插饭碗中;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老家规知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

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①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国家文物局与新华社携手,共同搭建“国云展”平台,汇集展示全国

博物馆优秀线上展览项目,组织开展“博物馆展览云直播活动”,邀请文化名人携手馆内专家,以直播方式解读优秀展览项目,为中外观众打造文化视觉盛宴。上述展览()①借助现代科技,使文化传播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②通过大众传媒等途径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传播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博物馆

智慧化发展④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1.穿越古今,经过千百年传承的紫砂陶器,在生存空间、技艺特征、衍生谱系、传统文化内涵等方面迄今仍呈现良好状态。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B.顺应变动性C.鲜明的时

代性D.深厚的民族性22.2020年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本届博览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线上“云展厅”、“云赏非遗”展播厅、“非遗好物”云销售等内容,汇集了全国各省(区、市)7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400余非遗题材相关纪

录片、专题片。本届博览会的召开()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②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形式③发挥了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共享功能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互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澳门特区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公民爱国教育,建立以公民与道德课程体系为基干的爱

国爱澳基本教育内容,构筑多元立体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这说明()①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②强化爱国教育促进了澳门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③爱国教育旨在增强澳门居民的中国国民身份认同④爱国教育

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A.传统文

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25.面对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变国际环境,如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吸纳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促进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持其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

面临的重要任务。这说明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①要以外来文化为主②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要以我为主,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要重点学习外来文化的形式而不是内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6.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①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

值的③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④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直播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代入感,为传统文艺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京剧、昆曲、民乐

、书法、泥塑等传统艺术纷纷进入网络直播间,从各自的小天地飞向了社会大舞台。这表明()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②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广辟文化传播途径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借助现代

传播手段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8.作为沂蒙手绣典型代表的沂蒙香荷包,在颜色上既有传统的大红、大绿、粉红、黑等基本色调,又巧妙运用对比色;在挂件上融入藏银、苗银、菩提子等现代时尚元素,又填充白芷、辛夷、丁

香、冰片、艾草等中草药,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吉祥物,远销海内外,成为世界的宠儿。可见()①新元素的注入使传统手工艺更具活力②沂蒙香荷包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工艺的真正价值在于走向世界④融入现代元素是传统艺术创新的根

本途径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9.“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大会》作为CCTV一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

态,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从中获得的启示是()A.地名文化价值在交流传播中得以彰显B.大众传媒丰富发展了地名文化的内涵C.地名文化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D.地名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

体之中30.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但在亚洲文化圈内,“中医热”“针灸热”持续延续,在欧美等国家,中医疗法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中医药文化在当代传播的文化意义在于()①让中国传统文

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享医学成就②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③我国中医药文化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广泛认同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劳动教育是基于()①劳动素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教育在人的教化培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的时代新人的需要④对我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传播和全面继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1975年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将4万多字的秦律条文写在大小仅为筷子般粗细的1155枚竹片中

,记载了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出土文物()①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史具有重要作用②是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灿烂的中华文明④反映了当时社会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3.某艺术

家以中国古筝音乐2500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把音乐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尝试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和西方文化元素,让越来越多的中外音乐爱好者了解、喜爱上了中国筝乐。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创新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③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

证④文化创新的主体需要有文化自信和担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4.如图是剪纸非遗传承人杨冰艳被抗疫故事深深感动而创作的作品之一《送药上门》。这一创作形式表明()送药上门①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社会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丰富资源③赋予剪纸新内涵才能集中展示

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紧跟时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2分)二、非选择题(第35题16分;第36题16分,共32分,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35.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一位长寿企业家曾经说过,要长期经营,对长寿企业来讲的话,十年是短期,三十年是中期,而一百年才是长期。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合理的制度设计,完善的预警机制,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可持续增长等

,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往往生存时间很短。有人认为,解决民营企业“短命”问题,还得从企业文化抓起。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培育企业精神,引导员工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结合材

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16分)36.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我国民事权利保护正式进入法典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几乎所有民事

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法治文明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该法典适应当代人格权的

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创设人格权编,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典。编纂民法典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案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实质的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