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10月) 生物.docx,共(12)页,441.87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b72aa7d737ec48b096bb3f2a333ae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福建省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1~4章。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化合物中最多含有C、H、O、N、P5种元素,不含有其他特殊化学元素的是A.血红蛋白B.叶绿素C.核糖核酸
D.甲状腺激素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核糖核苷酸的单糖是五碳糖B.组成淀粉和糖原的单糖是六碳糖C.糖类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和H2OD.细胞膜上的糖类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3.细胞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生成化合物(或结构)D的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C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D为植物特有的蔗糖B.若A、B为两条肽链,D为胰岛素,则C为肽键C.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化合物D中含有元素C、H、OD.若A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为氢键4.下图为某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B.①②③⑤属于生物膜系统C.②与⑥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选择透过性D.②的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可能有差异5.用浓度为X的蔗糖溶液处理某成熟植物的活细胞,在一段时间内,未观察到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现象。下列有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细胞的原生质层没有活性B.该细胞少量失水后又迅速吸水C.细胞壁的伸缩性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相同D.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X相近6.猴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
A病毒,其化学组成成分中约有90%是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猴痘病毒的DNA中,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B.猴痘病毒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C.猴痘病毒的DNA中,嘌呤数量和嘧啶数量相等D.猴痘病毒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7.
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I表示有酶参与的反应B.淀粉酶变性失活后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其他条件相同,E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低D.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可用双缩脲试剂
检测实验结果8.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分子的结构式中含有三个特殊的化学键B.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ATP的合成过程往往与放能反应相关联D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可发生在所有生物体中9.用溴麝香草酚蓝法可以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将含有溴麝香草酚蓝的琼脂溶液倒入培养皿,冷却后制成琼脂平板;将吸足水的种子整齐地埋于琼脂中,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有生活力的种子能
吸收O2、放出CO2,引起pH变化,导致种子附近的琼脂中溴麝香草酚蓝发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充足时,有生活力的种子放出的CO2来自线粒体基质B.为促进种子萌发,配制琼脂溶液时还需加入适量葡萄糖C.种子吸水后,细胞中自由水增多,代谢加快,抗逆
性增强D.若种子周围的琼脂呈现蓝色,则可判定该种子具有活性10.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绿叶中色素合成的影响,将韭菜根分别置于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分别发育成韭菜和韭黄,然后提取和分离二者叶片中的色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研磨时未加SiO2,则滤纸条的色素带中叶绿素
的宽度可能会变窄B.实验结果说明无光照或弱光照不会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C.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都主要吸收红光D.海带通常呈现褐色与其光合色素对光能的捕获有关11.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A.该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B.图乙对应的时期发生染色单体数量倍增C.图甲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图乙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D.若通过药物抑制图甲对应时期的发生,则该药物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间期12.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非必要条件是
A.雌、雄配子数量相等B.不存在配子致死现象C.F1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13.在一定光照条件下,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某种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时CO2产生量和进行光合作用时CO2消耗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合理的是A.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
度最好控制在35℃左右B.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小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C.当温度为5~25℃时该种蔬菜的产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D.当温度小于5℃或大于35℃时该种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14.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研究T2噬菌体遗传信息的传递。两位科学家的部分研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A.浸染大肠杆菌前先用含32P和35S的普通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B.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35S标记T2噬菌体的实验组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D.32P标记T2噬菌体的实验组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15.某种小鼠的毛色受到A/a、B/b、G/g三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的基因的控制,其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Bgg,灰色个体的基因型
是Abbgg,其余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淡黄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小鼠毛色的基因型共有27种B.基因型为AaBbGg的个体进行测交,子代淡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0C.基因型为AaBbGg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淡黄色个体所占比
例为52/64D.毛色的形成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16.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导致土壤和水体被重金属污染。当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后,可通过甲基化改变相关调控机制,将受到的
毒害降低,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科研人员对在不含镉和镉含量不同的土壤中正常生长的三种高等植物细胞内的DNA甲基化程度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三种植物的DNA甲基化程度都与镉污染程度呈正相关B.不同植物的细胞中的DNA甲基化均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
列C.DNA甲基化能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DNA甲基化可能是植物在不良环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3分)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被子植物的叶绿体大多呈椭球形,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呈
椭球形的叶绿体会改变方向,可以正面或侧面朝向光源(正面朝向光源时,受光面积增大;侧面朝向光源时,受光面积减小)。下图是被子植物叶绿体结构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体中椭球形的叶绿体能在一天中随“弱光→强光→弱光”的
改变而改变朝向,其意义是。(2)图中的结构①由堆叠而成;众多的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有利于分布更多的,以吸收更多的光能用于光反应。(3)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填图中序号)中;暗反应过程所需能量来自光反应过程产生的。(4)某一条件下,同一
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吸收amolO2,叶绿体释放bmolO2,则叶绿体吸收的CO2的量为mol。(5)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需要加入少量以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在活细胞中,由于,色素难以被破坏。18.(12分)科研人员为探究已活化的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速率,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以葡萄糖
为细胞呼吸底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装置中活化的酵母菌初期的细胞呼吸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来表示。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红色液滴会向(填“左”或“右”)移动。(2)实验应该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温度属于实验要控制的变量。若要排除活化的酵母菌自
身因素(实验误差)的影响或干扰,需要完善的设计是。(3)若将装置中的酵母菌换成新鲜的绿色叶片,用来测定其细胞呼吸速率,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4)若要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分解、利用丙酮酸的场所,需要设法将分离,补
充以作为反应底物的实验。19.(12分)某种感染动物细胞的病毒M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为探究病毒M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某研究小组展开了相关实验,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运用了(填“加法”或“减法”)原理。(2)C组的处理方式是。(3)若鉴定
结果表明病毒M是DNA病毒,则B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分别是、。(4)若鉴定结果表明病毒M是单链RNA病毒,通过自我复制产生遗传物质,则让病毒M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至少经过次复制才能得到病毒M的遗传物质,原因是。20.(11分)正常雌性哺乳动物在
胚胎发育早期,某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巴氏小体,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这条X染色体也处于失活状态,但可以正常遗传给后代。Lesch-Nyhan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由于患者缺乏HGPRT(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其嘌呤聚集于神经组织和关节中。
图1是某Lesch-Nyhan综合征家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Lesch-Nyhan综合征的形成,说明基因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巴氏小体在显微镜下(填“能”或“不能”)被观察到。通过进一步检测可知,Ⅲ-6的细胞中的巴氏小
体失活情况及Lesch-Nyhan综合征基因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控制HGPRT合成的基因为性基因,Ⅲ-6患病的原因是。(3)根据(2)的信息进一步分析,Ⅱ-4的基因型是,其巴氏小体失活情况和Ⅲ-6的是否相同?(填“相同”或“不同”)。21.(12分)科研
人员在野生植物A的细胞中发现某种抗旱基因,并将这种抗旱基因导入了农作物B的细胞中,从而得到甲和乙两种抗旱植株,抗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通过进一步检测可知,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导入的抗旱基因数量成正比,且每个抗旱基
因对抗旱能力的影响是相同的。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植物A的抗旱基因导入农作物B体内后能够表达,是因为。(2)甲、乙抗旱植株的抗旱能力是(填“相同”或“不同”)的,其中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植株是(填“甲”或“乙”
)植株。(3)若植株中抗旱基因越多,抗旱能力越强,则让甲植株自交,其子代会出现种表型,其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植株和不具有抗旱能力的植株的比例为。(4)农作物B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乙植株是高茎杂合体,若要判断控制乙植株株高的基因与导入的抗旱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否通过
与矮茎不抗旱植株测交的方法来判断?,理由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