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2.596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0488527d92a6dba920381681a177a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机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相应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
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区域性人口回流是指流动人口由跨省流动转为省内流动,亦或由省内跨市流动转为市内跨县流动的返迁流动行为。下图示意近年我国区域性回流人口在不同行政等级城镇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的叙述,说法正确
的是()A.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最多B.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是区域性人口回流主要目的地C.西部地区的县级城市对区域性回流人口吸引力最强D.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2.与县级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城市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①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②
占地面积更广大③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更高④公共服务更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针对我国人口区域性回流现象,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A.提高直辖市能源工业、重化工业比重B.扶持技能型劳动力丰富的普通地级城市发展C.调整直
辖市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空间D.全面落实城市落户、住房、医疗、教育等平等化【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由图可知,全国省会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占比为19.38%,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占比为8.27%,小于普通地级城市回流人口占比44.59%,A错误;东部地区
省会回流人口占比最小,B错误;西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回流人口占比最大,对人口吸引力最强,C错误;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回流人口占比最高,D正确。故选D。【2题详解】与县级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城市城市等级更高,经济更发达,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完善,对
人口回流吸引力更大,①④正确;城市占地面积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②错误;一般地级城市比县级城市房价更贵,生活成本更高,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提高直辖市能源工业、重化工业比重会加剧环境污染,A错误;
区域性回流人口回流至普通地级城市的比重最大,故应扶持技能型劳动力丰富的普通地级城市,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空间,引导普通地级城市高质量发展,B正确,C错误;地方政府在逐步取消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住房、
就业等生计机会均等化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平等化,但受实际情况限制,短时间内难以全面落实,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经济发展
水平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在“走进非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某同学抽到如图所示的题卡。请你作为场外援助,与他一起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的内容是(
)①滥垦草地②生态环境恶化③围海造田④自然资源枯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当地居民砍伐森林主要是为了()A.扩大聚落规模B.获取林木资源C.增加耕地面积D.修建交通设施6.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根本原因是()A.粮食产量下降B.自然灾害频发C.植被破坏严
重D.人口增长过快【答案】4.A5.C6.D【解析】【4题详解】结合题卡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粮食供应不足,当地居民为了保障粮食供应,通过滥伐森林和滥垦草地扩大耕地面积,但也因此导
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进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供应不足,当地人们被迫再次进行毁林开荒,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故甲处应填①,乙处填②,围海造田不是解决粮食供应不足的主要措施,③错误;滥伐森林不会导致自然资源枯竭,④错
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C正确;不是为了扩大聚落规模、获取林木资源、修建
交通设施,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当地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即人口增长过快,D正确;粮食产量下降、自然灾害频发、植被破坏都不是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ABC错误。故选D。【点睛】撒哈
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导致粮食短缺,于是人们开垦草原、毁林开荒,从而使的当地的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三者中人口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为了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图1中的数据为2000—2020年花园口—利津河段的逐年实测累计淤积量(以1999年淤积量为基准),该数据是通过断面法计算得到的,图2展示了黄河下游累计淤积量的平衡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逐时段累计冲淤量与相应
平衡值或计算值之间存在的滞后响应特性。当平衡值小于计算值时,河流处于冲刷状态;当平衡值大于计算值时,河流处于淤积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后黄河下游()A.淤积量平衡值均大于计算值B.淤积量呈增大趋势C.河床的平衡
比降呈下降趋势D.单位水流的冲刷量呈逐渐增大趋势8.2000—2020年花园口—利津河段,河床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先淤积,后侵蚀B.持续侵蚀C.先侵蚀,后淤积D.持续淤积【答案】7.C8.A【解析】【7题详解】据题意,2016年时淤积量平衡值等于计算值,故A错误;2000年后黄河下游
平衡值小于计算值,河流处于冲刷状态,淤积量呈减少趋势,B错误;2000年后黄河下游平衡比降有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C正确;2000年后淤积量平衡值与计算值的差值趋于缩小,河流趋于淤积趋势,D错误,故选C。【8题详
解】据图1可知,2000—2020年花园口—利津河段平衡值小于等于计算值。据题意,当平衡值小于计算值时,河流处于冲刷状态,故2000—2020年花园口—利津河段河流处于持续侵蚀状态,排除ACD,B正确,故选B。【点睛】河流冲淤原理(1)冲淤原理①水流挟沙能力>上游来沙
量,产生冲刷,河床降低;②水流挟沙能力<上游来沙量,产生淤积,河床升高;③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往往“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洪水期一般挟带了大量泥沙,涨水期间,来水流速快,挟沙能力大于来沙量,以冲刷侵蚀为主;退水期间,河水流速降
低,挟沙能力降低,挟沙能力小于来沙量,以泥沙淤积为主。根据地层剖面特征可以推测所在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某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进行地层剖面考察,研究发现:该地层剖面共分四层,最底层是支沟山洪沉积层,由该支沟爆发的山洪沉积而成。其上一层是古洪水沉积层,该层主要由黄河干流泥沙沉积而成,
水平层理,分选性好。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下图示意该考察点位置及剖面地层序列。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支沟山洪沉积层沉积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分选性好B.颗粒细小,多粉砂、黏土C.磨圆度好D.沉积
物层理结构不明显10.根据古洪水沉积层特征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期间发生特大洪水事件的次数应该是()A.1次B.2次C.3次D.4次11.推断风成黄土层形成至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期间,该区域气候变化的特点是()A.由冷干变暖湿B.由暖
湿变冷干C.由冷湿变暖干D.由暖湿变冷湿【答案】9.D10.B11.A【解析】【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据支沟山洪沉积层可知,支沟山洪沉积层沉积物的颗粒较大,大颗粒和小颗粒混杂,分选性较差,AB错误,颗粒形态呈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
,磨圆度较差,C错误;大颗粒和小颗粒混杂沉积,分层不明显,层理发育差,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河流处于洪水期,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搬运作用较强,较大颗粒的沉积物搬运距离较远,沉积物颗粒增大;据古洪水沉积层的颗粒大小特征分析,古洪水沉积层中先后两次出现
大颗粒物集中沉积的现象,说明古洪水沉积层形成期间发生特大洪水事件的次数为两次。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的根据所学知识,风成黄土层形成时期,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降水较少,气候相对干冷;现代草甸土形成时期,说明植被状况较好,降水量较多,气候相对暖湿,所以该区域气候干湿冷
暖的变化为由干冷向暖湿变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风成黄土层形成时期,风力作用强,气候相对干冷;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时期,植被状况较好,气候相对暖湿不同视角观察地理事象,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同一半球不同
季节的气压带风带可以侧视(图1)或者俯视(图2)进行观察。完成下面小题。12.表示同一气压带或风带的是()A.①与乙B.②与丙C.③与丁D.④与甲13.图1中气压带或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⑤较易带来降水B.③⑥多阴雨天气C.④的风向为北风D.⑥气流受热上升14.图2所
示季节()A.北京香山山花烂漫B.巴西高原草木葱绿C.日本东京落英缤纷D.南亚西南季风强盛【答案】12.D13.A14.B【解析】【12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误;②为北半球低纬环流
圈高空风向,丙为中纬环流圈近地面风向,B错误;③为副热带高压带,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错误;④和甲均为东北信风带,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低压带和西风带较易带来降水,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信风带不容易带来降水。图中
①为赤道低压带,④为东北信风带,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⑤为西风带,⑥为副极地低压带,因此较易带来降水的有①⑤⑥,A正确,B错误,④的风向为东北风,C错误;⑥气流是近地面暖空气被迫抬。升,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读图可
知,图2为北半球俯视图,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以南,说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对应北半球冬季,北京香山树木凋零,A错误;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正值湿季,草木葱绿,B正确;日本东京落英缤纷应出现在春季,C错误;南亚此时盛行东
北季风,D错误。故选B。【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总体而言,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一般低压带和西风带较易带来降水,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信风带不容易带来降水。国内首个全绿电供应“虚拟电厂”项目2024年7月在浙江宁波(下图)正式投入运行
。项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负荷协同运行,可实现多种电源参考实时经济性智能切换。完成下面小题。15.虚拟电厂运行管理中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RS(遥感信息技术)C.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GIS(地理信息系统
)16.虚拟电厂可以利用该地理信息技术()A.增加大电网发电量B.调节用电总负荷C.管理发、用电设施D.控制工业总产能【答案】15.D16.C【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虚拟电厂“利用软件系统参与电网的运行和调度的智能电网技术”,本身会用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功能,所
以虚拟电厂获取发电装置位置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D正确;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发电装置在地球上是一个一个的点,不是大范围的“面”,用遥感不能准确定位具体的发电装置位置,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A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项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负荷协同运行,可实现多种电源参考实时经济性智能切换。因此虚拟电厂可以利用该地理信息技术管理发、用电设施,C正确;虚拟电厂不是实体
发电的电厂,不能增加大电网发电,A错误;用电总负荷主要与发电量与用电总需求有关,虚拟电厂不能调节用电总负荷,B错误,也不能控制工业总产能,D错误。故选C。【点睛】虚拟电厂不是实体发电的电厂,而是一种智能电网技术
。它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上发电厂、供电侧和用电侧之间的界限,使得用户也能够将不用的电输送回电网,不光能节省资源,还能提高效益。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构树喜光,适应性强,是一种再生性极强的落叶乔木,吸水性强、韧性大,是
造纸的上等原料。经晾晒,浸泡后的构树皮,通过蒸煮处理,再经多道工序,最终可形成防虫蛀,透气性好、柔韧性强的构皮纸。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李家山村手工构皮纸制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80-90年代最为辉煌,鼎盛时期在一条不到1km长的沟谷中就分
布有数十家造纸作坊,当地人将该沟谷称为“纸坊沟”。21世纪初手工构皮纸作坊陷入困境,仅有三四户人家还在坚持常年造纸。下图示意李家山村“纸坊沟”的位置及附近等高线分布。(1)分析该沟谷形成“纸坊沟”有利自然条件。(2)
分析21世纪初李家山村手工构皮纸作坊陷入困境的原因。(3)请为李家山村构皮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建议。【答案】(1)沟谷北侧为阳坡,适宜构树生长,造纸原料丰富且品质优;靠近河流,用水便利;林地多,蒸煮所需燃料充足、易得;山坡光照条件好,晴天多,适
宜晾晒。(2)造纸工序繁杂、生产难度大,从业人数减少;构皮纸遭遇低价工业纸的冲击,市场份额减小;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品牌知名度低;小作坊产量低,伴随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3)挖掘当地文化潜力,发展旅游业,生产特色构皮纸产品,
面向游客销售;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优化产品外运条件;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品牌宣传;邀请知名书画家利用构皮纸创作,举办构皮纸书画展;的在大城市开设构皮纸专营店。【解析】【分析】本题以李家山村构皮纸产业为材料,设
置3个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构树喜光,沟谷北侧的坡面朝南,为阳坡,适宜构树生长,是造纸的上等原料,造纸原料丰富且品质优;浸泡构树皮、蒸煮等环节用
水量大,沟谷靠近河流,用水便利;蒸煮还需要薪柴,林地多,蒸煮所需燃料充足、易得;造纸有晾晒环节,山坡光照条件好,晴天多,适宜晾晒。【小问2详解】造纸需经晾晒,浸泡后的构树皮,通过蒸煮处理,再经多道工序制作,工序繁杂、生产难度大,从业人数减少;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造纸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售价低,构皮纸遭遇低价工业纸的冲击,利润下降,市场份额减小;构皮纸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狭小;小作坊产量低,规模小,伴随经济发展,劳动力、资源等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小问3详解】
李家山村手工构皮纸制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制作工艺传统,可以挖掘当地文化潜力,发展旅游业,生产特色构皮纸产品,面向游客销售;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李家山村位于沟谷地区,较为闭塞,对外联系不便,应完善道路交通等
基础设施,优化产品外运条件;李家山村构皮纸品牌知名度低,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品牌宣传,增强市场知名度;邀请知名书画家利用构皮纸创作,举办构皮纸书画展,提高构皮纸的影响力;大城市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可以在大城市开设构皮纸专营
店。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的浅海海城。马尔代夫群岛由6组环礁、1192个珊瑚岛组成。与通常的环礁不同,马尔代夫多数环礁瀉湖内也发育岛屿。距今8000-4000年,海平面快速上升。距今4000-2000年,海平面下降,瀉湖内岛屿开
始形成。距今2000年以来,海平面再次上升。研究表明,海平面的升降波动对瀉湖内岛屿的发育与维持具有关键意义,瀉湖内岛屿沉积物比环礁礁坪沉积物年代更早。下图示意马尔代夫某环礁及瀉湖岛屿沉积剖面。(1)分析海平面变化促进渴湖内岛屿形成发展的过程。(2)有人认为瀉湖内岛屿组成物质的平
均粒径比环礁小,但也有人并不认同。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答案】(1)(距今800-4000年)海平面快速上升,环礁持续向上发育,为后续的侵蚀提供更多珊瑚碎屑;(距今4000-2000年)海平面下降环礁出露海面,海浪、风暴潮将环
礁上的碎屑向瀉湖搬运沉积,瀉湖内岛屿形成、扩大;(距今2000年以来)海平面再次上升,环瞧上珊瑚重新发育,环礁扩大、堆高,削弱海浪和风暴潮,瀉湖内岛屿维持稳定。(2)认同。瀉湖内岛屿的物源来自环礁,只有环礁的细小组成部分才能被再次侵蚀、搬运到瀉湖内沉积形成岛屿;瀉湖内风
浪较弱,侵蚀较弱,细颗粒物质更易保留。或不认同。风暴潮搬运能力强,将使环礁的大颗粒物质侵蚀搬运到瀉湖内沉积;瀉湖内岛屿后期基本停止增长,其中细小的部分被侵蚀,四面环礁仍在接受堆积。【解析】【分析】本题以马尔代夫群岛环
礁、珊瑚岛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海浪侵蚀地貌、海浪堆积地貌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
的浅海海城。距今8000-4000年,海平面快速上升,使得造礁珊瑚所生活位置上升,造出的环礁也向上发育;距今4000-2000年,海平面下降,原本在海面以下的环礁出露海面,环礁遭受到来自海浪和风暴潮的侵蚀,碎屑物质被
搬运并在瀉湖底部低洼处堆积,开始形成岛屿;距今2000年以来,海平面再次上升,造礁珊瑚生活位置继续上升,珊瑚继续造礁,环礁因此扩大、堆高,海浪和风暴潮受到较高的环礁阻挡,瀉湖内部侵蚀力度较小,岛屿维持稳定。【小问2详解】认同的理由主要从瀉湖内岛屿的物源角度进行解释。瀉湖内岛屿的物源是由环礁遭受侵蚀
、搬运、堆积而形成的,环礁上的细小组成部分更容易遭受侵蚀、搬运和堆积;此外瀉湖内受到四周环礁的阻挡,风浪较弱,侵蚀力度较小,细颗粒物质更容易保存。不认同的理由主要从搬运力度角度解释。环礁上的物质被侵蚀、搬运时,环礁高度较低,海面上风浪、风暴潮较大,搬运能力强,更容易搬运大颗粒物质;此外,距今200
0年以来海平面再次上升使得四面环礁高度上升,瀉湖内岛屿后期基本停止增长,其中细小的部分在微弱的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再次被侵蚀、被搬运,在四面环礁处堆积,使得大颗粒物质保留在瀉湖内岛屿上。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陆地上的河流
流速比较快,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减慢,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即河口冲积岛。材料二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材料三长三角地区平原面积占比大,海拔多在10米以下,平原上水网密布,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
(1)说明形成河口冲积岛的主要外力作用,并描述与古代相比,现代长三角地区海岸线的特征。(2)推测现代沙洲未来将与长江南岸还是北岸相连,并说明理由。(3)结合地表形态对运输方式的影响,简述长三角地区道路建设多高架、桥梁的原因。【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更加曲折;长度更长;向海、向东延
伸。(2)北岸。长江含沙量较大;沙洲距北岸更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侧水流缓,泥沙易沉积;北侧水道浅,沉积后易出露(3)平原为主,人口城市密集,节约用地;地势低平,避免地面道路积水;河网密布,保证通航。【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江三角洲
历史演变图等为背景,涉及海岸线的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冲积岛分布在河流入海口,由流水堆积作和海水顶托作用形成。对比两个不同时期的海岸
线可以看出,古代的海岸线相对平直,长度短,而现代的海岸线曲折长度较长。从位置上看,现代海岸线有向东和向海发展趋势。【小问2详解】现代沙洲最终与北岸相连。原因:河流入海带来大量的泥沙,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流偏向南岸,对南岸侵蚀,泥沙在北岸堆积,加上北岸河道较浅,河道较狭窄,泥沙沉积后容易出露,形成
沙洲。【小问3详解】长江三角洲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道路建设中桥梁多;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缺乏,采用高架桥可以减少对耕地资源占用;地势低平,避免地面道路积水,影响交通出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