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卷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352 MB
  • 2024-09-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卷.doc,共(14)页,1.35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fc71d56c9b55c20eaddd173016683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章丘四中2018级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战国时期,“禄”逐渐被用来表示政府对官吏的报酬。且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也不再以土地作为标准,而是改为以实物作为支付的手段。这一现象A.说明宗法血缘关系已崩溃B.表明官员

的收入下降C.反映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D.体现了官僚政治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实物为报酬的“俸䘵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世卿世䘵制,体现了官僚政治的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证明血缘关系已经崩溃,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材料只反映了报酬方式

和形式的变化,不能证明收入下降,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农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2.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A.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B.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D.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答案】

B【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到宋理宗时期,“三代不仕”而中进士的人占比达到53.86%,较之前唐朝“寒素家庭子弟”所占比较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使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B正确;

材料除了唐朝,还有宋代,宋代世家大族影响较小,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不同人群的比例问题,看不出数量多少,排除C项;科举的方式没有变化,且从材料中也不能看出方式有改变,排除D项。3.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

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

寺”等信息可知,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为其发现实物“佛光寺”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说明此类壁画可与文化遗存互证,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壁画应源于现实中的实物,而不是源于艺术想象,A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能够为发现其实物提供了重要的史

料,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历史真实,但不能表述为“完整”,B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不是来自于学者的发掘,D项错误。4.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

,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

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

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5.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答案】C【解析】【

详解】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致,C正确;明朝废除丞相,排除A;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唐宋时期的刺史和太守职能几乎一致,但是刺史之名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排除D。6.19

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

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答案】C【解析】【详解】在鼠疫肆虐之时,《大公报》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依据所

学知识可知,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官方的影响,故A说法错误;“开启了”说法欠妥,材料信息无法确定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是从此时开始的,故B错误;报刊宣传无法控制疫情的爆发,故D错误。7.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

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

多种手段探寻真相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原始档案光绪帝因病而亡,没有中毒现象,但现代高科技手段却检测出有中毒现象,这表明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才能进

一步探寻历史真相,故选择B项;原始档案由于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限制,也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需要对史料进行考证和辨伪,排除A项;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排除C项;文献史料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记录者的个人主

观的限制,排除D项。8.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

认识到,近代中国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答案】B【解析】【详解】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救亡图存的阶级发生了变化,从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革命性日渐增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

从宗教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日渐科学,同时社会性质实现了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体现了历史进步的趋势,B是最佳选项;根据题干所列主要历史事件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但是其属于表层,并不是最佳选项,排除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但是部分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如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之间,C不是最佳选项,排除;题干所列的历史事件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是循环往复,D错误。9.《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

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192

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的评价中既肯定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革命性,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不可能战胜反动派,这一评价意味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必须找到同盟军,这是其推翻反动派的必要条件,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

性,B正确;题干只提到了工人阶级,并未提到农民,排除A;1922年至1923年,无产阶级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洋军阀,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排除C;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

除D。10.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广泛

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来宣传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B项正确;“开始”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排除C

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排除D项。11.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安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所示如表反映出当时边区延安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普选的参选率达70%,延安等县各阶层都有当选县参议员的人员,反映出当时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D项正确;1937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尚未形成,A项错误;县参议员中贫农、中农占优势,说明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B项错误;民主普选的实现和县参议员的组成,不能说明“联合政府的建立”,C项错误。12.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修改,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这反映出此时我国A.形成完整的法制体系B.法治国家建设臻于完善C.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D.依法治国理念开始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1999年3月,第九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写入《宪法》,没有体

现开始实施,排除D。13.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答案】C【解析】【详解】雅典的陪审团成员是直接通过抽签产生的,代表了各阶层,而罗马则是由职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这说明雅典是直接行使司法权,故C项正确;A项指罗马,排除;从材料来看,二

者主体不一,雅典是公民,而罗马是职业法官,排除B项;“所有人”表述错误,排除D项。14.有学者说:“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发达,是它能够深刻影响后世法律的直接原因。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抑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决定罗马法具有这一影

响的主要因素是A.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其以维护平民利益为根本C.罗马强调法律的公正性D.后世国家基本沿袭罗马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抑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结合所学可知,根本原因,不外乎罗马社会是一个私有制高度发达而又存

在着普遍的商品经济的社会,因而使得它的法律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故选A;罗马法实质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C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是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15.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统

冶阶层通过改革既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又抵制了中下社会阶层的压力。即使是对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据此可知,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土地贵族对议会的控制B.推动英国政治

体制的变革C.保证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D.孤立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即使是对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可以看出,1832年议会改革是旧贵族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次调整,最终还是要维护旧贵族在国家政治

中的影响力,故A项正确;B项不是目的,而是客观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对贵族利益的维护,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人阶级,排除D项。16.1791年法国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

公民”与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A.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求B.刺激了公民参政热情C.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要求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必须具体一定的财产条件,这是因为宪法代

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故选A;财产资格限制不利于激发公民的参政热情,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并且表述太绝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7.1904年,一家德国报刊上刊文写道:“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德意

志帝国,……先是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然后以此为基地从欧洲向全球打展夺取英法日等国的殖民地”。材料说明A.德国已有充分的战争准备B.德国已经具备称霸全世界的实力C.军国主义影响到整个德国D.极端民族主义是战争爆发的隐患【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要建立“日耳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建立广阔的殖民地,这体现了日耳曼民族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带有对外军事扩张的色彩与倾向,是战争爆发的一大隐患,故D项正确;从材料不能看出德国有充分的战争准

备,也不能反映出德国已经具备称霸全世界的实力,排除AB项;材料只是报刊上的文章,不能体现影响到整个德国,排除C项。18.十月革命后通过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指出:苏维埃政权将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将保证

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材料说明十月革命A.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为目标B.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D.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详解】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满足了人民停止战争

、获得土地和生活必需品的要求,说明十月革命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故选B;十月革命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更重要的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排除A;C项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没有体现,排除;苏维埃政权是吧土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并没有说明是确立了农民的

土地私有制,排除D。故选B。19.在德国人眼中,《凡尔赛和约》完全背离了“十四点原则的初衷,他们始终认为“建立在威尔逊原则基础上的和平将不让德国接受罪责以及确认德国赎罪和赔偿的必要性”。这说明A.《凡尔赛和约》缺乏合法性B.德国军国主义思想基本消除C.

“十四点原则”具有欺骗性D.美国的霸权纲领被德国揭露【答案】C【解析】【详解】德国人认为十四点原则的初衷“将不让德国接受罪责以及确认德国赎罪和赔偿的必要性”,但《凡尔赛和约》却做出了对德国的严厉惩罚的条款,德国人没有看出十四点原则的本质

,说明“十四点原则”具有欺骗性,故选C;《凡尔赛和约》具有合法性,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说明德国人没有认识到美国争夺霸权的意图,排除D。20.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

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6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

,在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故选D;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A;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全面涵盖题意,属于以偏概全

的错误,排除BC。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为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

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

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

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

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详解】(1)唐朝:根据“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得出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根据“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搅军、政、财、

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得出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后出现问题,削弱中央集权。宋代:根据“革除前朝之弊,上中命诸州”得出实行改革、削弱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根据“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得出监督地方行政;根据“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得出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

。元朝:根据“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根据“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员受制于中央。(2)根据材料并结合前一问的内容,可从中央与地方矛盾长期存在,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角度概括。同时再从改革与创新、

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概括趋势。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混合政体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而这三种政体的变态政体分别是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柏拉图向往哲学王一人之治的君主政体。但他也深知,此种政体难求,故极力提倡混合政

体学说。其混合政体学说就是吸收三种正常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而构成的政体,君主、贵族和平民相互制约,从而君主政体的统一、贵族政体的智慧和民主政体的自由在一个政体中得以体现。混合政体理论是

古代西方社会的基本政体理论,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深远。近代英国也是以混合政体理论作为建构国家制度的基础。——摘编自雷安军《制衡分权理论在美国宪政中的演变》材料二1776年北美独立,各州抛弃了英国的混合政体理论。因为混合政体理论必须具有

阶级基础,而北美人民并不承认任何贵族。一时间,北美各州转向了分权理论,纷纷按照分权理论来改造殖民地政府。分权理论强调将国家的权力严格分开,赋予不同的部门,由此达到制约权力的目的。然而,随着独立的获得,那些为了革命的目的曾与激进力量结盟的美国领袖们又转回到古老的均衡政府思想上来了,并不是全盘接

受,而是将之嫁接在美国宪政思想的新基础上,提供了一个新的、独一无二的权力分立与制约平衡的美国式的结合。——摘编自【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混合政体思想在古希腊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近代英国“以混合政体理论建构国家制

度”的表现。(2)指出北美独立初期,北美各州抛弃混合政体理论的原因,并概括说明混合政体理论与近代分权与制衡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答案】(1)历史背景:古希腊城邦林立,政体复杂多样,这为政治思想家们思考政体问题提供了丰富材料;雅典民主弊端凸显,

人们对现实政治失望,渴望通过改造政体来挽救城邦;古希腊哲学方面的自我反思。表现:英王代表了君主因素,上议院代表了贵族因素,下议院代表了平民因素,这三种因素相互制约、平衡。(2)原因:混合政体理论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在近代北美社会不存在;北美人民痛恨英国并

进而痛恨英国的政体理论;启蒙思想的传播。区别:混合政体主要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分权制衡主要体现在国家权力的不同部门之间,如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的权力分立和相互制衡。联系:两者均强调分权与相互制衡;从古代混合政体思想对现代分权制衡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角度回答,如现代分权制衡理论

的发展和美国政体的建立就是对古代混合政体思想的诠释与实践。【解析】【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混合政体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得出古希腊城邦林立,政体复杂多样,这为政治思想家们思考政体问题提供了丰富材料;根据“

柏拉图向往哲学王一人之治的君主政体……故极力提倡混合政体学说”得出雅典民主弊端凸显,人们对现实政治失望,古希腊哲学方面的自我反思。表现:根据所学,可从英王代表君主因素,上议院代表贵族因素,下议院代表平民因素这三种因素相互制约、平衡等角度进行说明。(2)原因:根据“因为混合政体理论必须具有阶级基础

,而北美人民并不承认任何贵族”得出混合政体理论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在近代北美社会不存在;根据“1776年北美独立,各州抛弃了英国的混合政体理论”得出北美人民痛恨英国并进而痛恨英国的政体理论;根据“按照分权理论来改造殖民地政府”得出启蒙思想

的传播。区别:根据材料,可从混合政体主要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分权制衡主要体现在国家权力的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立和相互制衡等角度分析回答。联系:综合材料,可从两者均强调分权与相互制衡,古代混合政体思想对现代分权制衡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等角度回答。23.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面是一幅历史漫画的构思,其中蕴含着历史内容和历史寓意。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漫画

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构思

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答案】背景: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内容: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寓意: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

“三巨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阴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解析】【详解】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召开会议召开的背景为,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参与会议。历史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参与者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协调盟国的行动;会议作用是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欧洲做出安排。历史史实的寓意:根据材料中“带有

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会议参与者即苏、美、英三国领导人(“三巨头”),并暗示(椅子即位置、国家利益或国际秩序安排)讨论激烈;根据材料中“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

,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V”形表示雅尔塔会议协调对德作战等,预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根据材料中“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做出安排,以天空中的阴云预示着“冷战”

的隐忧,即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山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是在战工会成立后逐步展开的。1942年5月,省战工会颁布法令:公私租佃土地,均须实行二五减租

(减租25%);减租后按约交租,不得预收地租或收取押租。抗战前借款,年利率超过15%者,减为15%,低于15%者照原约。债务人付息还本一倍者,停息还本,付息达原本二倍以上者,债务消除。随着减租减息运动

的全面开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纷纷参加各类群众组织,截止到1944年,山东根据地参加农会、工会、青会、妇会和儿童团五大群众组织的成员达到4042089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6.55%。根据地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中上层开始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趋向对我依靠,并积极

参加民主与经济事业。游击区人民人心向我,地主回家,难民灾民内逃、根据地壮丁出口现象基本克服,根据地人民及民主秩序较前安定”。——据陈国庆《试析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

运动作出合理的解释。【答案】合理的解释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说明运动实行的背景。角度一: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角度二: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角度三: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2)指出运动的特点。角度一:允许

地主剥削,农民要交租交息。角度二:限制地主剥削,地主要减租减息。(3)探讨运动的影响角度一:从提高农民积极性角度作答。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调动了农民生产和抗H的积极性。角度二:从团结地主共同抗日角

度作答。照顾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角度三:壮大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角度)【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作出合理的解释

,应当联系所学说明运动实行的背景,依据材料信息指出运动的特点,以及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探讨运动的影响。关于运动背景,可以联系所学从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来回答;对于运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均须实行二五减租(减租25%);

减租后按约交租,不得预收地租或收取押租。抗战前借款,年利率超过15%者,减为15%,低于15%者照原约”分析得出:允许地主剥削,农民要交租交息,但同时限制地主剥削,地主要减租减息;对于运动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上层开始改变了对我们

的态度,趋向对我依靠,并积极参加民主与经济事业。游击区人民人心向我,地主回家,难民灾民内逃、根据地壮丁出口现象基本克服,根据地人民及民主秩序较前安定”等信息,从对提高农民积极性、团结地主抗日、壮大抗日根据地力量等方面来回答。本题在解答过程中在根据材料信息的同时要注意联系所学,多角度分析解读,

作出合理解释。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