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54.940 KB
  • 2024-10-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共(11)页,54.94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f05cb7d9dc206647390d4dcec186f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宜荆荆随高一11月联考高一语文试卷命题学校:龙泉中学命题教师:高一语文组审题学校:宜昌一中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6日上午7:50-10:2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

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

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追溯起来,“魏晋风流”中的生死主题在东汉末就

已发端,“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中出现了大量古墓、白杨一类让人想起生死的灰色意象。《古诗十九首》中的迁逝之悲之所以有惊心动魄之效,不仅仅在于作品创作主体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验,还在于他们在价值失衡后表达出的孤苦无依和生命之痛。这些确

确实实是他们的亲身经历,较之理性认识.上的泛泛而谈,这种生命体验无疑要深刻得多,感人得多。他们对日常时世、人事产生感叹,感叹生命短促、人世无常,这些构成了诗歌中的生死主题。表面看来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却是对生命、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魏晋的士大夫们确实厌弃了世界,但并

未厌弃生命。他们厌弃世界正是由于对生命无比的热爱和珍视。那是一个扼杀生命的时代,热爱和珍视生命的魏晋士大夫们自然要厌弃它,所以魏晋名士们纵情山水、高蹈隐逸、率性旷达,但他们无论如何旷达,依然超脱不了死

亡带来的忧惧和哀伤,正如李泽厚所说“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的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就构成了魏晋风流内在的深刻-一面”。因为对死亡的无比忧惧所折射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强烈执着,所以魏晋时代对

人生、生死的悲叹并不使人彻底灰心丧气,.反而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催人奋发,教人进取,在生命的绝境中唱出生命赞歌的最强音。读魏晋人的诗,最深刻动人的,是诗中充满着的对时光飘忽和人生短暂的思考与情感。魏晋诗歌尚未能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完美的抒情意象和抒情境界,它的抒情大多是直抒胸臆的表达

,木质无文,而创作主体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们所抒之情直白却不流于肤浅,能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敏感的心灵面对生死时那一份震撼人心的颤动,使得生与死以最接近原质的方式直白地表达出来,有一种令人难以回避的正面冲击力和震撼力,逼人正视

、催人深思。“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其感情之真、力度之大,直至今日依然能唤起人们强烈的共鸣。(摘编自赵龙《“魏晋风流”的内在张力——魏晋文学中的生死主题》)材料二:冯友兰先生以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来总结魏晋风流

的核心。其中的“深情”正是对魏晋名士情感特征的准确概括。对亲人深挚,对爱人宠溺,对自然放情,这些情感层次,显现出丰厚而细致的内容。这种情感特性与价值,不仅是在当下,就是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和社会秩序不断进步的明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现如今,

科技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人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物质丰富的同时,私欲膨胀,感到痛苦与迷茫,情感的维系功能越来越多地需要借助技巧来实现。人们不仅要拥有智商、情商,还要拥有将其运用自如的本领才可立足于世。一个时代普遍失

去了情感理想和追求,人们的价值观、情感观、道德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冷漠。南京的“徐老太”事件,由于“法律的善良”导致类似事件不断升级;重庆南坪老翁事件、天津“许云鹏”案一次又一次将人们之间的信任降到冰点。老人在外摔倒无人敢去搀扶,人人自危,草木皆兵,担心被讹被

诈。高墙院落,铁门冷锁,人人都在设防,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孟子提倡的“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似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遥不可及的梦想。在魏晋时代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的社会风气中,我们不难认为那种行事洒脱、沉浸享乐的魏晋风流必然会使社会风气变得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然而那个时代却也有着它独有的由内向外的高洁品德。《德行》记载:“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

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身居官场要职的王恭多年来却只有一卷草席,在财力有余的情况下,他仍然安于清贫,严以律已,足以彰显其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当今社会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励。人们疲

于奔命,不懂得如何把“过日子”转变为“过生活”。魏晋名士阮籍提倡“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希望人从社会中超越出来,这是对自由生活的崇高追求。嵇康则从个体的自然本性着手,提倡“人性以从容为欢”。魏晋风流引

导人们不为外物所累,应把生存转变为生活,讲究生活情趣,追求高雅的生活状态。魏晋时期较少受到儒学的影响,而较多地吸取了老庄的哲学思想。但无论是传统儒学,还是老庄哲学,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使人

们更多地观照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摘编自宛越《论魏晋风流的当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士大夫们厌弃那个扼杀生命的时代,但同时也无比热爱和珍视生命,这两者并不矛盾。B

.魏晋诗歌虽没有完美的抒情意象和抒情境界,却能以其质朴真挚的感情打动后世读者。C.魏晋风流有其可贵之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D.王恭将仅有的坐席赠人,并表示“恭作人无长物”,折射出魏晋名士“沉沦下僚”的现实处境。2.根据材料

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生死主题”,并非“魏晋风流”的首创,它至少在东汉末年就已出现。B.由于《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故它的生命体验要比后世文学作品更深刻。C.当今时代科技便利、物质丰富,但这也导致了人们私欲膨胀、丧失情感理

想甚至道德沦丧。D.魏晋名士追求高雅自由的生活,摒弃儒家的生存哲学,这反映了老庄思想对其影响极大。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李泽厚所说“魏晋风流内在的深刻一面”观点的一项是(3分)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证思路。(4分)5.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指出,“魏晋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请结合材料谈谈这种“艺术精神”的表现。(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小城三月萧红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①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参

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蛊惑……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

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

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②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

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_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

,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③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

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

,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

来。”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

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

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哥

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

:“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

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但是这为期甚短,一转眼,吹哨子的不见了。④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

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节选自《小城三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内心。从“哥哥讲故事,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暗示了她对哥哥早已倾心。B.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C.病入膏肓的翠姨突然拉住了去看望她的哥哥的手,大声哭出来。这一“拉”和“哭

”字写出了翠姨对哥哥的苦苦等待和心中的些许埋怨。D.翠姨的爱恋和秘密没有告诉任何人,她把对哥哥的爱深藏内心,最终把她的爱带到坟墓里去了,自始至终,哥哥都未真正明白她的心意。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句子①写杨花“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暗示翠姨的悲剧命运,“杨花”四处漂浮,无力把握方向,与翠姨的人生经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B.句子②“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是因为翠姨平日里没有得到身边人的尊重,当被平等

对待时,无比开心。C.句子③通过神态的刻画,既写出了出翠姨不被理解的苦涩,也表现了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进而不敢、退则不甘”的矛盾心理。D.句子④写“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表明春天易逝,也暗含对翠姨美好而短暂的人生的感伤,首尾呼应。8.小说中翠姨的故事

最终以悲剧为结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造成翠姨悲剧的原因。(4分)9.“散文化小说”风格是萧红小说-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质,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文本一: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悬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

著作郎,不就。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

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

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文本二: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序》)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不私A事上官B郡C遣督邮D至县E吏F白G应束H带见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乃,在文中指于是,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词义不相同。B.语,在文中指告诉,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中的“语”词义相同。C.委,在文中指交托,与《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中“委”字词义相同。D.仲秋,农历八月,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按孟仲季之序称为仲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因为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不久就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历任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B.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一开始命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后来在妻儿的请求下才决定

一半种秫谷一半种粳。C.陶渊明好酒,每当朋友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都会喝醉,感觉非常舒适快意,就会吟咏不停。D.陶渊明请求到彭泽县去做官,是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彭泽县离家较近,且公田之利足够酿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8分)(1)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2)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可惜①杜甫花飞有底②急,老去愿春迟。

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③解,吾生后汝期。[注]①写诗时作者定居在成都。②底,何,什么。③陶渊明归隐后数年,曾写诗歌颂勇士荆轲,敬慕义士田畴,肯定精卫、刑天“猛志固常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感叹春花飞得迅疾,而对于年迈的诗人来说,他愿意春天来得更晚一点。B.颈联对仗工整。面对艰难的现实,诗人认为只有吟诗和饮酒才可以解闷散心。C.尾联的“后汝期”指在你生活的时代之后。这里用“汝”字,仿佛与陶潜对话。D.全诗用语明白平易,“语近浅率”,被认为与后世的白居易等诗

人的风格相似。16.诗的标题是“可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表达了哪些“可惜”之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宁静

和朦胧特点的诗句是“,”。(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技艺之高超、外貌之美的句子是“,”。(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与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的缘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他的性格色彩层次太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为他身不由己地

倾倒。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到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只从他悟性非凡的心

里穿过,而从不留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笑看着人生。他一生才华横溢: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的概念;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长存民间……仿佛苏东坡只要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

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色”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是凤毛麟角,正所谓“诗词不晓苏子瞻,便读万卷亦惘然”。18.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修改。(3分)19.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

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这天一早,在葱油烤香之前,却过来一种陌生的气味。这股子气味由弱渐强,后来竟从我家厨房一直进到客厅,转

眼间,__①__。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东西烧着了。由于它分明是烟熏火燎的一种气味,以至可以看见:空气变了颜色,变得灰和白。再接着,_②__。这种草,有着十分古怪的气味:苦,涩,土腥。于是,有一些记忆渐渐回来了。这是艾草!

这天原来是端午,他家在熏艾呢。他们可真够意思,竟然在这高层公寓房内熏艾。可是,__③___?艾草的气味多么好闻,干,爽,利索。它带有一种涤荡的意思,将所有的浊气都熏灭了。艾的气味在房间停留得相当久,整整一个自天。之后的葱油烤香也好,榨菜味也好,肉

味也好,炸锅也好,花椒大料也好,都是在这层艾草烟气里走的。他们虽然火爆得很,可却是三分钟热劲,一炸而就,没什么余味。时间一过,便过去了。而艾草的熏香——现在我也以为它是香的了,或者,不叫香,叫“芬芳”——艾草的“芬芳”,经久不散。经它洗涤过的室内空气,清洁多了,多日里沉积下来的陈旧的气

味,被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再过来的油烟气,也爽利了许多,肉是肉,鱼是鱼,料是料。以前,其实,多少是串了味的,混起来了的。20.下列句子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3分)A.瞧那

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B.老人衣服很整齐,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水。D.雨后的小城,山是山,水是水,清新极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艾的气味在房间停留了整整一个白天那么久。”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在世,有喜有忧。有人忧时

光飞逝,有人忧生离死别,有人忧学业艰苦,有人忧壮志难酬,有人忧家贫,有人忧貌丑……何以解忧?曹操有“杜康”,陶渊明有“田园”,苏轼有“豁达”,李白有“傲岸不羁”……生活中的你又有什么样的忧愁?又凭借什么来解忧的呢?请以“何以解忧,唯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

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宜荆荆随高一11月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王恭并非“沉沦下僚”,原文说他“身居官场要职”,他只是安于清贫、严于律己而已

。2.A【解析】B项,无中生有。原文是说“较之理性认识上的泛泛而谈……深刻得多”,并非是与后世的文学作品相比;C项强加因果,“道德沦丧”程度过重;D项,曲解原意。“摒弃儒家的生存哲学”有误,原文是说“魏晋时期较少受到儒学的影

响”。)3.C【解析】根据原文“魏晋风流的内在深刻一面”主要是指外在洒脱而内心痛苦,但这种痛苦里折射的是对生命的执着。C项表达的正是对人生短暂的哀叹痛苦,蕴含着的却是要更加珍视生命;A项,传达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心事;B项,表达的是人事艰难的悲伤;D项,表达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喜爱。4.①

首先以冯友兰的观点引出魏晋风流“深情”的特征。(1分)②接着指出这种情感特征对于当今时代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1分)③最后运用举例论证,从反面指出当今人们情感上普遍存在的问题。(2分)5.①“艺术精神”表现为魏晋文学中对生死的悲叹、对生命的深刻认知和对生命的强烈执着。②“艺术精

神”表现为丰厚而细致的“深情”特征,对亲人深挚,对爱人宠溺,对自然放情的情感追求。③“艺术精神”表现为不为外物所累,追求高雅自由的生活情趣。(每点2分)6.C【解析】“心中些许的埋怨”错误,文中只能看出翠姨有对哥哥苦苦的等待。7.B【解析】“翠姨平日里没有得到身边人的尊重”错误,

家人对她是呵护的,翠姨更多的是内心的情感不被理解,而她的“开心”更多的是来源于对新式生活的喜爱,以及向导是哥哥介绍的同学。8.①时代方面:新旧交替的时代,唤起了翠姨对文明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但在这样的时代,翠姨无力冲破旧的束缚,爱情的渴望反而变成一种巨大的负担.②家庭环境方

面:母亲、祖父等亲人爱她却不理解她,他们认为婚姻是无需感情根基的生活方式;夫家催婚更促使翠姨走向自我毁灭.③自身个性方面:翠姨既执着,又含蓄内敛,自我孤独,自我坚持,自我折磨,必然走向死亡.(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9.①淡化情节:小说情节简单平淡,不追求离奇曲折的

情节,也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而是借由“我”的回忆把一些零碎的生活片段组合而成,客观而平淡的把翠姨爱情的悲剧和短暂的一生呈现出来。②语言质朴而散文化,清新优美,如:“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

的雪块……,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比喻形象而贴切。③讲述故事时注重对环境的营造,充满诗情画意,小说于浓浓春意中开篇,又在骀荡春光中结尾,人物从春天里走来,又在春天里逝去,留给人们无尽的感伤。(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10.BEG11.B【分析】词义不同,“越人语天姥”中“语”是谈论的意思。12.C【解析】“感觉非常舒适快意,就会吟咏不停”错误,由原文“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可知。13.(1)王弘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乃”,于

是、就;“赍”,携带;“要”,通“邀”,邀请;句意。各1分)(2)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做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以……为……”,把……当做;第二个“因”,因为;“见……于……”,表被动;句意。各1分)1

4.①不想为了微薄的俸禄丧失尊严。②本性任其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③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很急迫。参考译文文本一: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作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

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

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不久,被征召为著作郎,没有上任。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到州上任职,很敬仰陶潜,后来亲自到陶潜家里。陶潜称说有病,没有见王弘,后来对别人说:“我生性不媚世俗,因为生病

得以保持清闲,幸而不是高洁志趣慕取声名,哪裹敢把王公的驾到看成是荣耀呢!”王弘经常派人窥伺他,暗中得知他准备去庐山,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陶潜碰到有酒喝,就在旷野的亭中取饮,高兴得忘记了往前走。王

弘这才出来和陶潜相见,于是高兴地宴饮了整整一天。陶潜的亲朋好友有喜欢多事的,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也不推辞。每次喝醉了,就非常舒适快意。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他曾经说

夏季安闲无事,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吹来,自己觉得是羲皇时代的人。陶潜生性不懂音律,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不用弹出弦上音!”陶潜在宋元嘉年间去世,当时六十三岁,所有文集都流

行于世。文本二:我家境贫困,靠耕田不足自给。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诸侯大臣都以广施惠爱作为美德。我的叔父见我家境贫困,就举荐我任职于小县县令。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心里也害怕出远差。彭泽县离家只有

百余里路程,公田里种植的粮食,足够酿酒,故而就向叔父谋求这个官职。到任后不久,很怀念家乡,便有归去的心愿。为什么呢?我本性真率,无法改变。饥饿寒冷虽也令人感觉痛切,但违背自己的意愿则更使我心身交病。先前曾在官场里应酬周旋,那都是为了嘴巴肚子而

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为平生的抱负未能实现而深感惭愧。本指望干完一年就整好衣服乘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赶快奔赴吊丧,于是自己请求免去了职务。自仲秋到入冬,任职一共八十多天。因这件事顺遂了心愿,而写了

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15.A【解析】首联是说,春花为何事凋谢得那么急促呢,我年纪大了希望春天慢慢归去。16.①惜春光易逝。“花飞有底急”表明时光易逝。②惜少壮不再。“都非少壮时”指出诗

人面对欢娱之地,惋惜自己已是年老体衰。③惜知己难觅。“吾生后汝期”叹自己生在陶潜之后,无人可解他的心事。④壮志难酬。“此意陶潜解”,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心怀报国壮志却无处施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给6分)17.暧暧远人

村,依依墟里烟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8.①将“为他”放至“倾倒”之前;②将“身不由己”改为“不由自主”;③将“累及到”中的“到”删掉(一处1分。)19.排比。用三个“一……就……”句式构成排比,(1分)强调了苏轼生活举止都充满了文化色彩,突出了他的才华横溢。(2

分)同时排比的应用,使句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1分)20.C【解析】A、B、D项中的“是”字句也起强调作用。C项的“是”字句表示对两种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区分,强调二者不能混淆,文中画横线句强调没有串味,各是各的味,没有混淆。21

.①满屋都是②想到的是某一种草③有什么不可以呢(一点2分)22.①原句将“整整一个白天”独立出来,比改句的强调意味更重,强调艾草气味停顿时间之久。(2分)②原句是短句,简洁明快,与选段整体语言风格相协调。选段基本上是短句,修饰成分

极少。(2分)23.【审题指导】审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